更新时间:2024-07-29 16:18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唐桥陵西侧而得名。
明清属贤相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忠武乡。
1949年10月,属兴镇区(二区)。
1956年1月,设坡头乡。
1958年12月,属兴镇公社之坡头管理区。
1961年8月,成立坡头公社。
1984年3月,改为坡头乡。
2000年4月,改为镇建制。
2011年1月,大孔乡和三合乡并入后更名桥陵镇。
2010年末,辖坡头、桥陵、桥东、安王、东山、六井、曹家、梁家、坊里、联兴、山王、路家、五星、三合、花王、杨庄、十里铺、高家、谢家、西曹、白家渠、义龙、齐家、武家、巷刘、北刘、后泉、赵山、畏山、大孔、赵坡、大西、峪丰、晓光、日光、草原、金光、东场、三胜39个行政村;下设24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桥陵镇下辖30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坡头村。
桥陵镇地处蒲城县城西北部,东临奉先街道,南接兴镇,西依富平县美原镇,北靠高阳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137.33平方千米。
桥陵镇地处渭河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形以台塬为主,主要山峰有太白山,海拔1282米;武党山,海拔1166米;岳王山,海拔1128米等。
桥陵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桥陵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储量1.6亿吨。
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总人口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65人,城镇化率4.9%。另有流动人口1078人。总人口中,男性3.62万人,占51%;女性3.48万人,占49%;14岁以下9940人,占14%;15—64岁55380人,占78%;65岁以上5680人,占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桥陵镇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0人。
截至2018年,桥陵镇户籍人口72056人。
2011年,桥陵镇财政总收入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3元。
2018年,桥陵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8个。
2011年,桥陵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1600万元,增加到1978的3600万元,2011年达到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业耕地面积16.1万亩,人均2.3亩;林地面积5.2万亩。是国家级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桥陵镇粮食生产50万吨,其中小麦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红薯、苹果、酥梨和柿子。
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累计造林5.2万亩,其中防护林0.3万亩,经济林4.6万亩,林木覆盖率23%。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水果种植面积3.7万亩,产量41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和酥梨。2011年,桥陵镇有大型农业机械52台(辆)。
桥陵镇境内有机械加工和建材业生产基地,其中机械制造厂6家,产品行销西北、华北各地,建材业有石子、水泥、免烧砖和黏土砖等。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职工650人。
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有商业网点486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0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7%。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
桥陵镇境内以公路交通为主,西禹公路省道过境,境内长10千米,通往县城。有县镇级公路3条,总长42千米。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公交运营车辆6辆,其中汽车6辆,年客运量13万人次。
截至2011年末,桥陵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2600人,小学8所,教师117人;初中3所,在校生12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5%。
2011年,桥陵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病床1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8张,固定资产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8人。2011年,桥陵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8万人,参合率97%,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7%。
桥陵镇是蒲城县文物重点乡之一,有古墓葬13座,古遗址8处,寺、观、庙、祠9处。
桥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艺术性被史学家誉为唐陵之冠,位于坡头境内的丰山(唐时称桥山),依山腹开凿墓室,在地面绕山势而筑成。蒲城桥陵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
唐睿宗桥陵建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是唐朝第五代皇帝李旦的陵墓。他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皇后的第四子。景云三年(712年),李旦将皇位禅让给有功的三子李隆基。开元四年(716年),李旦卒,李隆基将其父葬于蒲城县城西北约13千米处之丰山,定名桥陵。
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銮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千米,因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桥陵建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北约十五千米处的丰山,系睿宗李旦墓。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是峰恋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李旦是高宗李治和则天皇后的第四个儿子,玄宗李隆基之父。生于661年,崩于开元四年(716年)6月,正值“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以空前规格为其父营建了皇陵。桥陵的建制与乾陵相仿,依山为陵,坐北面南。玄宫造在丰山正峰东坡,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后枕雄伟的山峰丘峦,借天然之气,展气吞山河,磅礴壮观的雄姿。桥陵神道长约625米,宽110米,呈南北走向。桥陵现有石刻53件,因其建于盛唐时期,其石刻艺术的雄大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伟,更表现于内在气度的充实大气,因之桥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量殿位于蒲城县城西北约35千米的桥陵镇原大孔乡武当山脉的九龙山上,创建缘由为“玄天上帝、各自开皇、蒲城西北地有奇山,名日九龙。巍峨逶迤,气清景秀,真福地也。”为了祀奉所谓的“玄天上帝”功德无量而于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建此无量殿。清朝雍正、乾隆、咸丰及民国年间曾多次修葺,是蒲城县北部地区有名的古庙。
无量殿地处九龙山上,方圆数十里开外便可望见,初建时占地约两平方千米,其规模可谓相当可观,除正殿外,还有“官馆”十所,是官宦名流朝山时歇息的地方,这些建筑现已荡然无存。但“官馆”基石,盘山台阶和栏杆,走廊过庭则依然存在。无量殿坐北朝南,建筑古朴大方,面宽三间,殿屋五脊四坡,属歇山式砖木结构,四角挑墙向上,木雕龙头斗拱,猫头筒瓦厦顶。大殿雕梁画栋,美观典雅,内有大型清代壁画8幅,高2.66米,宽1.94米,画面布局合理,技巧娴熟。
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千米的金帜山(今桥陵镇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景陵依山建陵,坐北向南,陵园布局与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内外城垣,四周均设陵门。
景陵“封内20平方千米”,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0顷30亩,陵道长3279.5米,宽105.4米(合34.56公顷,518亩),陵南广植苍柏。
桥陵镇的景陵埋葬的是唐宪宗李纯,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元和十五年(821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宪宗李淳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削藩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史称元和中兴。宪宗在唐史上与太宗、玄宗齐名,后被宦官所杀。
景陵按唐陵建制,在陵四门及神道两侧,布列有大量的石刻艺术品,其数量除北门外多小石狮二对外,其他均相同,惟规模、尺度已大为缩小,属于中唐期向晚唐期过渡期间的作品。据有关资料统计,四门石狮及北门小石狮皆存;石马三对亦存;华表东倒西裂;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皆存;石人存五;鞍马存八。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对浮雕鸵鸟和石狮,其雕工的精美,气势的雄浑飘逸,技艺的娴热,仍不失盛唐风韵。景陵陪葬墓主要有:懿安郭皇后、孝明太后及惠照太子墓,但地面现已无遗存,且无墓碑,故详址尚无法考证。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蒲城县桥陵镇东北十五千米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峦起伏,逶迤蜿蜒。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宗谒桥陵至金粟山,见此山有龙盘凤息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千米,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现存石刻有: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这些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陪葬于泰陵的有元献皇后和内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发现了200多年前早已断裂丢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与原已发现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惠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四千米处的桥陵镇三合村,当地人称为“兄让冢”。埋葬的是让帝,即唐睿宗李旦长子李宪。此陵没有依山而建,而是平地起墓,下为墓室,上修土坟,周围平旷,坐北向南,呈圆锥形,墓高14米,底周80米。原有华表、朱雀、天马各一对,石人十对,现已不存。
惠陵陵园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门外有土阙遗址,高约7米,陵墙夯土而成,墙基宽约2米。陵内殿宇等建筑遗迹尚在。陵周围曾广植翠柏,俗称“柏城”,合围者居多,民国年间被伐。惠陵陪葬墓有恭后元氏,同安郡王李王旬,嗣宁王李琳,另外还有蔡国公主、霍国公主。
2013年5月3日,唐惠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陵镇内的其他古墓葬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凉国公主墓、代国公主墓、金仙公主墓、三太子(惠庄、惠文、惠宣)墓、王贤妃墓,有清代宰相王鼎墓等。寺、观、庙、祠主要是仙台观、周氏祠堂、石佛寺、屈氏祠堂、显圣庙、李家祠堂、赵公祠、三皇宫、睡佛寺。地面文物有云麾将军李思训墓碑,碑文系唐代书法家李邕所书,行书,笔势挺耸,名驰海外。《续书评》称:“其书如华岳之峰,黄河一曲。”
2023年1月,获评陕西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王进德
明末著名书法家,蒲城县桥陵镇人,少时为了学习云麾碑书法,每天早出晚归,其“学书践道”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他一生倾心于书法研究,深得唐北海太守李邕书法之道,造诣高深,字体浑厚,苍劲有力,他所书《城隍庙》、《衎神楼》、《百里金汤》有“盖世无双”之美誉。
包森
原名赵宝森,桥陵镇(原三合乡)义龙赵家村人,抗日名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瓠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1岁,牺牲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刘吉尧
全国特等战斗英雄,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西北一级战斗英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桥陵镇太峪沟村人。
任鸿翔
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历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兼附中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琵琶研究会陕西组副组长。
李翥仪
近代女教育家。先后在陕西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巴县女子中学和重庆女子师范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