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3:15
大小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物体大小的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映象大小也不一样。同等距离下,物体大,映象大;同样大小的物体,越远看起来越小。一般来说。大脑是在综合分析视网膜映象大小和有关距离信息后产生大小知觉的。实际大小知觉中,观察者会参照环境中熟悉物体来判断知觉对象的大小,所以当视网膜上的映象大小由于物体距离远近,不同而变化时,人们仍趋向于保持对物体原有实际大小的知觉,这种情况被称为大小恒常性。
外界物体的大小我们用眼睛一看就一目了然,这是因为有许多因素成为我们大小知觉的线索,凭借这些线索可以判断对象的大小。首先是物体本身的大小;其次可见物体与观察者间的距离远近也是大小知觉的一个重要线索;再次客体周围的各种熟悉物体提示着客体的距离及其实际大小。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知觉的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网像的大小服从于几何投影的规律:距离远,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小;距离近,同一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用公式表示为:a=A/D.
a指网膜投影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反映对象与眼睛的距离。即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问题,即物体大小二网像大小X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不变假设。这个假设解释了大小恒常性。
(2)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在大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小,而在小的物体包围中的物体显得大。这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1物体的熟悉性
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视网膜呈像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2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当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而另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时,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
3体态变化
人类通常以直立的姿态感知外部世界。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态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会受到影响
大小知觉恒常性与对象本身的特性、周围环境的各种熟悉参照物、观察者的观察姿势以及先前经验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一些实验材料表明,用双眼或单眼观察,由于观察者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各种参考线索,他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仍能保持明显的恒常性;但当观察者用人工瞳孔或通过减光筒观察时,由于排除了周围能参考的各种线索,大小知觉恒常性便明显受到破坏,此时的大小知觉趋向于按视角规律变化。中国心理学家对大小知觉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化观察者的观察姿势时,他对一定距离对象的大小知觉也发生变化。观察者平视时知觉恒常性较大,仰视或俯视时知觉恒常性较小。因此,月亮在地平线时看起来要比在高空时大,这不是光学的作用,而是一种知觉作用。
大小恒常性以两类信息为基础:对象的视象大小及对象的距离。产生大小恒常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来自单眼及双眼的刺激为第 1阶段,在这里进行单眼及双眼信息分析,得出对象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R)及对象距离(D)的信息。由这两种信息过渡到第2阶段,即产生大小知觉恒常性(图2)。大小恒常性是通过对对象距离的判断和视网膜视象大小之间关系的计算而产生的。例如,如果第1阶段的输出表明物体A与物体B的视网膜视象同样大,而物体A的距离是物体B的两倍,那么物体A的知觉大小应是物体B的两倍。视网膜视象的大小按几何投影规律变化,而距离判断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眼睛的调节和辐合的变化使人们获得对象距离远近的信息。外部的各种参照线索也对距离判断起着明显的作用。如果人们得到是一个不正确的距离信息,那么物体大小知觉也就会不准确。
视觉在物体大小知觉中的重要作用是在与触摸觉和动觉协同活动中完善起来的。对生来双目失明施行手术后恢复视力的人的观察表明,这种人一开始不能用视觉正确确定物体的大小,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触摸觉、动觉在物体大小的感知和视觉间建立起联系,视觉的作用才逐渐显示出来,并在后来实践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视觉在物体大小知觉中的重要作用是在与触摸觉和动觉协同活动中完善起来的。对生来双目失明施行手术后恢复视力的人的观察表明,这种人一开始不能用视觉正确确定物体的大小,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触摸觉、动觉在物体大小的感知和视觉间建立起联系,视觉的作用才逐渐显示出来,并在后来实践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