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

更新时间:2024-08-30 12:53

大智若愚(拼音:dà zhì ruò y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成语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成语故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寡母亲自课读。家贫,但读书刻苦,23岁即中进士,30岁已以文章名闻天下。早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两次贬到地方上做官,47岁方奉诏回京,官至宰相。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推行变法,欧阳修与其政见不和,辞官还乡。

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给欧阳修写信说:皇帝隆重的恩宠,士林众人的赞叹,都不能掩盖你高洁的情操风范。人人都为一己私利谋划时,你却把君臣的恩德放在前面;把为妻子儿女的谋划放在了后面。山林隐士还尚且有暮年志气,何况你是朝中旧臣?如今你却在壮年时辞官,这是为什么?

你的政绩文采很好,你的德行完美无缺,却难以获得名誉,你有巨大的才华,因不受重视而难以施展。你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你的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你功在江山社稷,人们却看不到。

你在壮年时辞官,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能力。你大勇若怯,是真正的勇敢。你大智如愚,才智出众,表面看好像很愚笨。你不炫耀自己,你品格高贵,却没有权势爵位的荣耀,你十分仁慈,却不老朽。盛夏将尽,你过得好么?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成语寓意

日常生活中,有大智慧、大聪明之人,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们长于钩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所以,藏锋敛锷,内涵丰富,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成语运用

“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笨;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明·李贽《焚书·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近代·章炳麟《箴新党论》:“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成语辨析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很聪明、灵巧、有技艺的人表面看来好像很笨拙(巧:心思灵敏,技术高超)。

两者都有聪明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愚笨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1)“大智若愚”偏重在“智”,表示聪明,有才智;“大巧若拙”偏重在“巧”,表示灵巧,有技艺。(2)“大智若愚”多形容有智慧有才学的人;“大巧若拙”多形容有技艺、灵巧的人。

汉英成语翻译

【大智若愚】a man of great wisdom often appearsslow-witted

例:他不置一词,并非毫无意见,其实心中早有主张,只是大智若愚,不愿过于显露锋芒罢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