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街道

更新时间:2024-06-29 14:42

大浪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位于深圳中心区北部,龙华区西部,东接福城、龙华街道,南抵民治街道南山区,西靠宝安区石岩街道,北邻光明区光明街道,辖区面积总37.84平方公里,建成区17.8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大浪街道常住人口约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2万人。截至2019年10月,大浪街道下辖21个社区。

历史沿革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部分客家人由梅县、东莞等地迁至龙华,并发起建圩,龙华遂逐渐繁华起来。

民国时期,龙华设有乡公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龙华地区设龙华,民治等乡。

1950年4月,宝安县改乡为区,龙华属第三区(1955年秋改称为观澜区)。

1958年3月,观澜区一分为三,分置观澜乡、龙华乡和石岩乡。

1958年10月,龙华乡与观澜乡合并成立红色人民公社,后更为观澜人民公社,社址设在观澜圩。

1961年7月,龙华从观澜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龙华人民公社,社址设在龙华圩。

1963年1月,又合并到观澜人民公社。

1975年7月,再分出。

1983年7月,改称龙华区。

1986年10月,撤区设镇。

1993年1月1日,宝安县撤县分设宝安、龙岗两个区,龙华镇辖属宝安区。

2004年1月3日,撤镇设街。

2006年4月29日,大浪街道由龙华街道析出。

2016年10月,龙华区成立,大浪街道隶属于龙华区所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大浪街道下辖2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南路54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浪街道,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北部,龙华区西部,东接福城、龙华街道,南抵民治街道与南山区桃源街道,西靠宝安区石岩街道,北邻光明区光明街道,辖区面积37.84平方公里,建成区17.8平方公里。

气候

大浪街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1933.3毫米。

水文

大浪街道拥有高峰水库等6座水库,总库容量达780万立方米,其中茜坑水厂日供水量达23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大浪街道山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划入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区19.7平方公里。分布着阳台山、泥头山及茜坑水库等6座水库,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生态特色明显。

人口

截至2017年,大浪街道常住人口约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2万人。

经济

2018年,大浪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1.16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2.18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创下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85.52亿元,同比增长15.3%。新培育上市企业1家,总数达6家;规模以上企业突破500家,其中工业企业336家,全区排名第二;国高企业总数达567家,同比增加211家。以上三项指标总量在全区占比达30%以上。

交通运输

大浪街道交通位置优越,截至2017年,大浪辖区道路总通车里程达110公里(不含高、快速道路)。辖区有机荷高速、龙大高速、福龙路等高速及快速道路,有地铁4号线(龙华线)、6号线(光明线)以及布龙路、大浪南路、华荣—浪荣路、和平路、石龙路横穿辖区。到达深圳市中心区、前海中心区、宝安机场只需30分钟。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9月,大浪街道有公办小学6所,公办中学5所。

文化事业

2018年,大浪街道创办全国首个客家文化体验中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和羊台山实景山歌全国邀请赛,充分发掘大浪客家传统文化底蕴。成功举办、协办深圳时装周和“大浪杯”全国女装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指导建立深圳首个“艺之卉”时尚文化博物馆。举办“星光大浪”等10余场青工文化大赛,羊台山青工艺术团男声合唱团被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评为“A级合唱团”,羊台山艺术团舞蹈团拿下深圳第十五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金奖,《羊台山》杂志、《浪花》报分别获评深圳“优秀文学内刊奖”和“优秀城市内刊奖”。

体育事业

2018年,大浪街道在“龙华体彩杯”机关体育比赛中,取得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网球和乒乓球团体赛第二名、篮球团体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人居环境

2018年,大浪街道提升改造7条道路、5个公园、20座垃圾转运站、13个公厕,对城中村3万平方米边角地块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景观雕塑小品4处;完成水源保护区内87家企业搬迁撤离,对62万平方米裸露土地进行了扬尘污染整治,开展154次油烟专项整治行动,PM2.5年均浓度下降5%,持续处于优级水平。

历史文化

综述

大浪街道属客家人聚居区,其民俗风情以客家人习俗为主,最为独特的有舞麒麟、客家山歌、客家民谣等。

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大船坑舞麒麟

大船坑舞麒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为谢氏祖先定居本地之始),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大船坑村的居民均为客家人,相传先祖来自河南乌衣巷,后经福建迁入广东。大船坑村的舞麒麟习俗,是客家民俗的典型体现。

大船坑舞麒麟表演用的“麒麟”长约六米,披红挂绿,鲜艳夺目;舞蹈由拜前堂、走大围、双麟会、采青、游花园、打瞌睡、走大围和三拜等套路组成。随后有武术表演。表演时的伴奏乐器有鼓、铜锣、铜钹和唢呐(当地人称喜笛),演奏以”三齐头“曲牌为主,悠扬的乐曲与麒麟舞蹈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大船坑的“舞麒麟”作为大船坑客家人几百年来的民间传统喜庆、祭奠等活动,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民俗性和民间传承性,是中国民间民俗文化宝贵的财富。大船坑舞麒麟比较全面、完整地继承了先辈舞麒麟的套路和表演技法,在深圳地方传统舞蹈中具有代表性,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一定影响力。

方言

大浪街道原住民其中18个村落属客家民系,2个村落属广府民系。除鹊山村、谭罗村讲粤方言围头话以外,其他村落所使用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

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阳台山是东江纵队的根据地之一,东江纵队与深圳本地居民曾在此共同完成了“文化大营救”,从沦陷的港九孤岛抢救出了茅盾、何香凝、邹韬奋等爱国人士。

文物古迹

虔贞女校

虔贞女校位于大浪街道浪口社区东北角,为一座砖木结构的青灰色尖顶两层小楼,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基督教教会女校旧址。在鼎盛时期,学生达数百人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几经变迁,先后改名为姜头小学、浪口小学,1985年被合并到大浪小学后停办,具有重要的宗教、女子教育历史研究价值。2007年,学校被宝安区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浪口堂

浪口堂位于浪口社区,创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深圳市最古老的福音堂,由当时巴色会法国传教士毕安牧师来浪口传道时建立。1994年12月,教堂由宝安区民族宗教科批准正式复堂,命名为基督教浪口堂。2003年8月,浪口堂在旧教堂侧边动工新建一座总面积为1780平方米的新教堂。主堂可容纳700人聚会,副堂有诗班室、办公室,附属楼有母婴室、儿童室、传道人宿舍、接待房等。每周有主日崇拜及各种聚会活动。

风景名胜

阳台叠翠

阳台山森林公园(旧称羊台山)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龙华区大浪与南山区西丽三地交界处,有大浪与石岩两个主入口,总面积28.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7米,有“深圳西部第一峰”之美称。园内森林总覆盖面积达98%以上,植被资源丰富,景色秀丽。“阳台叠翠”是深圳八景之一。阳台山森林公园规划为大阳台山登山揽胜区和小阳台山森林游览区。小阳台山森林游览区主要位于大浪境内,主入口处为大浪文化公园。

阳台山上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石、泉、树、果、野生动物及山峦构成美丽的海岸山峦生态旅游环境。山泉水质甜美,清冽爽口。溪谷与山脊相间分布,错落有致,山上林木茂盛。柿子是阳台山特有水果,成熟之季,树挂金果、满山飘香。

阳台山又是一座英雄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阳台山游击区是东江纵队,特别是港九大队进行英勇战斗,打击敌人的重要阵地。当地人民和东江游击队为抢救沦陷在港九的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茅盾、何香凝等上演的“大营救”活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