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袖衫

更新时间:2023-08-07 16:08

汉服大袖衫,就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着踝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双乳。由于画家手法写实,既如实地描摹出唐代细腻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绘出女子那柔润的肩和手臂。实际上大袖衫一直沿用至明末,配霞帔,又称大袖,大衫。

简介

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图1所示为中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花钗大袖”。

相关画作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唐代画家周昉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概括能力。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画中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代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

现从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时期的陶俑来看,画中仕女的服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时装文化。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明末。

历史发展

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汉服,从特定角度体现了唐代这种繁荣、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当时最盛行的文学样式——唐诗,对此作了充分的诠释。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晚唐服饰的奢华。

尽管儒家经典中早就规定:“男女不通衣裳”。《旧唐书· 舆服志》和《中华古今注》中记载,唐代女子穿男装,包括皮靴、袍衫、马鞭、帽子,不论身份尊卑,甚至不管在家还是出门,都这样装扮。由此可见,唐代社会开放,对女性的束缚很少。

公元828年6月18日,唐文宗大和二年的五月丁亥日,没有任何征兆,文宗突然遣宦官向公主们宣布了一道圣旨:今后每逢召对之日,不得广插钗梳,不可穿短窄衣服。

这个皇帝似乎有点不能忍受胡服风满天下的趋势。他觉得,华夏有华夏的装束,怎能追捧胡人的装束呢?况且,短窄衣男女无别,是有悖礼教的。所以,他降旨要求公主们在觐见之日,要穿上华夏汉家衣裳,以做天下表率。  文宗之后,比较肥大的女装样式开始兴起。人们开始舍得在衣袖裙裾上使用大量的好面料,它们的长、宽都比初唐时多了1倍左右。贵族妇女身穿锦绣长裙,裙子用锦带系于胸部,宽大的下摆托在地上,上身不穿厚厚的内衣,而代之以一件薄薄的透明纱衣。脖子、胸、手臂大部分都露在外面,风流百态,以女性特有的妩媚打破传统的封闭。

这种晚唐代表服饰沿用至明末,宋,明皆有出土。

特点介绍

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汉族服饰中的一个特色,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敦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着装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高腰长裙、半臂披帛

这个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