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9 16:01
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目标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开源软件资源平台,成为中国开源软件与世界开源组织链接的数据中心,建立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软件开发、普及和推广的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的战略定位是,以开源软件社区为依托,引进国际 GNU 组织、Sourceforge、以及国际 Linux 镜像,建立中国开源软件与国际开源组织信息数据链接通道,使大连成为国际开源软件数据中心,解决中国由于没有国际镜像、无法充分利用国际开源软件资源的紧迫问题,进而与国际开源组织保持同步接轨,为国家自主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平台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大连在国际开源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建设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将使大连通过开源软件资源的收录集散而走向国际,并随着国家自主软件产业的推进,使大连成为国内操作系统和开源软件研发的主力城市。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为大连软件产业提供资源服务,同时也是为国产软件产业提供服务。其重要意义是: 1.2.1 全面提升大连在全球计算机界知名度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是没有国家界限的,在全球知名镜像中唯独没有中国的身影。大连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中国打造全球计算机资源存储和数据中心。“中国大连”将与“国际开源数据中心”的域名联系在一起,每天以数百万计的点击链接出现世界开源数据大通道之中,成为软件研发和信息集散的国际性城市。 大连可以利用全球知名的计算机资源集散城市的名片,进一步强化大连在全球计算机技术界的地位和声誉。同时,服务平台可以利用资源上的优势,分门类组织开源技术高峰论坛,进而扩大大连在计算机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2.2 为国产操作系统与软件提供技术储备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开源服务平台也是开源软件的技术存储中心。在国家大力推进国产操作系统的今 天,我们的平台无疑是为中国做了最大的计算机技术储备。随着平台开源软件领域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服务平台又是一个开源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事实上加速了国产软件的研发进程。 1.2.3 把大连建成国产软件的研发基地 对于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来说,开源软件是最后的机会。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把国产 Linux 操作系统,定位于“核高基”项目予以政策支持。以往的软件基本上是基于闭源系统 Windows 开发, 2008 年的微软黑屏事件发生后,更加坚定了中国研发和普及国产操作系统的决心。国产操作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机会。大连完全有能力和有机会通过平台资源上的优势,有望成为国产软件的研发基地。 进一步优化大连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大连是中国软件外包的领军城市,随着国产操作系统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大连借助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努力打造国产软件研发基地,从而形成软件外包和自主原创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产业发展格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当前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国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确立了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软件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 21 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近十几年来,为了持续推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营造了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2000 年国务院出台了 18 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政策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使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 9 月,信息产业部颁布《信息产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十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我国的软件产业体系,鼓励软件国际化和出口,扩大国产软件市场份额。2002 年 9 月国务院颁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 年~2005 年)》,继续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4 年 4 月,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在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构件库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领域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系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开发骨干企业,建立我国自主 的软件产业体系,提出在 2010 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 在国家一系列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下,我国软件产业呈现了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软件出口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调整,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和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世界传统软件的市场垄断格局正受到挑战,这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和互联网的普及,直接引发对软件产品新的需求,软件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从面向单机转为面向网络,这给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后 PC 时代的到来,使得接入终端设备多样化的趋势加快,软件产业形态及其商业模式将随之发生变化;三是以 Linux 为代表的自由软件已得到众多硬件和软件企业的认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逐渐显现出其主流发展趋势;四是服务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相关的系统维护、咨询、系统集成、资源外包、教育和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尽快 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和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抉择。
软件产业是当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连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软件产业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尤其是面对世界资源要素全球化重组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性机遇,大连市政府提出了“大连市创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及创办软件特区的目标。将“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作为“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继 1998年规划启动了大连软件园一期工程后,2003 年,大连市政府又以令人瞩目和惊叹的大手笔规划了包括七贤岭产业基地、大连软件园一期在内的规划面积 133 平方公里, 绵延 13 公里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主要发展软件研发、IT 人才教育与培养、数字娱乐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为软件产业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这标志着大连市在新世纪大举进军软件产业,力争成为国际软件名城的战略决心。从 1998 年至 2007 年的 10 年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从 2 亿元人民币发展到 215 亿元,总量增长了 100 多倍;软件出口从不到 1000万美元增长到 7.2 亿美元。大连市被国家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化培训基地。大连软件及信息产业已经在国家软件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成为我国 “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 大连软件能够发展到规模,取决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市上下所形成的齐抓共管的合力。大连市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给与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在大连软件园的建设上,政府给与了强有力的政策倾斜;设立了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软件高级人才奖励基金。大连市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结合大连的实际先后出台了《大连海关支持软件出口的若干措施》、《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大连市人才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大连市引进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有利地促进了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如今,大连的软件产业与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石油化工产业一起,逐渐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大连的软件产业发展已经驶入了新 世纪的快车道。 大连在软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软件创业园区建设,营造一流的软件创新与创业环境,从而使大连在国家自主软件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连拥有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中文社区,形成了中国开源软件技术集成与研发的“网上硅谷”,在世界开源软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以大连五甲万京集团为代表的开源企业成功研发了 Linux 操作系统,从而使大连成为我国安全操作系统的研发基地之一,大连五甲万京集团主持开发的中文输入法和即时通讯平台为全球 Linux 操作系统所使用,并被国际开源组织所收录,为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大连市政府积极推进在电子政务和信息系统构建中使用 Linux开源操作系统,并将其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积极推进自主软件的部署和应用,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大连开源软件的研发,推出了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使大连在我国自主软件研发和产业培育上位于全国的前列。因此,建立大连开源 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资源共享平台和际数据中心,对于促进大连和国家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各国政府和企业也正在以信息时代创新的眼光去看待软件产业发展问题,用务实的眼光去正视这一发展趋势给自身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信息技术领域,开放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所表现出的开放标准、开放文档、开放计算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开源软件)等,正在成为推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动力。 开源软件作为当今最具创新力之一的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迅猛发展。开源软件对中国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中国的基础软件。中国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 Office 等共性应用软件,大多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源代码开放、技术共享的特点为提升我国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源软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
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5 年 7 月,日本内务及通信产业省宣布,有 21%的日本企业正在使用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另外有 22%的企业正在部署或计划部署开源操作系统。在美国,则有 33%的企业采用开源操作系统。研究机构对欧洲 13个国家、371 个地方政府机构的调查发现,有 32%的英国地方政府采用开放源代码软件,而在法国和德国这个比率分别是 71%和 55%;约有 40%的爱尔兰企业使用各类的开源软件。而在俄罗斯,从学校教育到国家政府采购全部强制使用开源软件。在古巴,自微软黑屏事件后彻底放弃微软软件,而全部采用开源软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印度也选中了Linux 为基础的立体化开放源码作为他们信息化的策略。凭借着他们在软件方面的优势. 印度立志要在信息化方面取得同样的进展,他们在大力发展开放源码社区,他们的一个目标是在今 年内达到 10%以上的电脑使用Linux 操作系统。在 2004 年,中日韩三国就联合出台了《开放源代码软件合作备忘录》,联合开发共用的安全操作系统,把开源软件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国际合作和政府高度,以彻底解决微软垄断给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安全隐患。
我国政府对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2008 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指南》,《指南》中再次指出重点支持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易用桌面操作系统、实时控制类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业务类嵌入式操作系统、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应用服务中间件、办公与文档处理软件、基础软件等重大信息化应用等重点项目。Linux 操作系统和开源软件列入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中的项目,这将对我国开源软件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产软件研发提供了一个政策性的支持和保障。
虽然我国开源软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球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相比,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与世界开源信息体系处于隔离状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源“信息孤岛”。中国没有一条国际开源镜像,无法掌握最前沿的开源技术信息,也无法分享国际开源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这在无形中拉大了与国际前沿性技术的差距。如世界最大的开源项目开发社区Sourceforge、GNU 等,均向开源开发者提供开源代码和应用软件等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开源项目开发和管理。ourceforg 网站每个月被 500 多万 IT 专家、开发者和系统工程师访问,产生 1.1 亿的页面访问量,每天存取代码达到 3500 多万次,是国际上最大最前沿的开源技术孕育研发平台和开源项目的传播社区。在全球镜像列表中,英美法德日几乎镜像了国际上全部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尤其是日本。而中国竟然没有一条国际开源镜像,在国际开源体系中没有一项中国的贡献,中国与国际开源体系处于完全的隔离状态,这对中国实施国家自主软件产业发展战略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是开源社区建设严重不足,缺乏开源社区发展乃至壮大的成长机制。开源社区是培育、诞生、发展开源软件的主要场所,是开源人才与智慧产物的聚集地,是开源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国内开源社区建设无法跟上开源软件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源社区的发展。二是中国开源社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推广和传播开源思想的组织和机构,也缺乏开源社区的社会环境。
三是中国缺少基金会组织,在国外的开源社区都会有基金会作为项目开展的支持,这可以对一个开源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而国内没有形成开源社区发展乃至壮大的成长机制,无法形成中国开源软件发展的基础环境和产业生态。
四是企业研发实力薄弱,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基本处于中下游环节,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特别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平台等基础软件的开发缺乏自主的技术积累,很难与国际软件巨擘竞争,严重影响我国自主软件的创新与发展。另外我国软件产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7 年规模最大的前 10家企业软件收入不足 100 亿美元,相比微软、甲骨文、SAP 等跨国公司差距明显。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和技术层次的局限严重制约着市场竞争力,无法进入软件产业国际分工的主流阵营。
综上所述,我国开源软件产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与世界开源软件自身的蓬勃发展相比,国家开源软件产业链相对滞后,同时产业链中缺乏足够的技术服务支持力量。因此,中国自由软件的发展,将依靠更多的开发者加入,依靠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形成强大的技术研发群体,唯此中国开源软件才能不断走向成熟,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技术竞争能力,并带动中国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近年来,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把推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协调整合现有的科技平台资源,以研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为主体,着力打造面向社会开放、重点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在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中重点指出,要加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平台的开放共享,建立和完善国家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形成全面综合性国家自主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精神,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特制定《“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到 2010年,建立与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框架,搭建由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平台为主体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目标是要建成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国家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其服务涵盖了科技资源的共享、科技研发的协同合作、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人员创业等科技活动的各个方面,目的是要强化科技创新与创业公共技术服务供给,实现社会科技资源共享,优化创新与创业环境,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创业成本,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利用,有效缓解社会科技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从制度创新和优化配置的层面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因此,建立大连市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构建大连市信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建立功能完善的开源软件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的功能包括: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是提供科技文献、技术数据、科技情报和科技咨询等共享信息服务。通过整合集成国内外技术数据资源,建立中国开源软件中心数据库,为各类研发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系统、全面、便捷的技术数据服务。公共平台将收录全球所有最成熟的开源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计等,公共平台相当于一部大型开源软件的百科全书,为国产操作系统和开源软件做资源上的积累和储备。
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开放的软件技术文档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在开源社区上设立专门的技术专区,提供独立的技术论坛,组织开展多方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原型开发支持服务和公用技术资源,实现技术合作、信息开放、资源共享,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公共研发平台,把企业的研发中心和社会公共技术资源结合起来,减轻企业自行搭建开发环境的成本负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产业升级的速度和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大连软件测试中心”,为中小企业的软件技术成果提供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组织专家进行应用评价,建立技术升级完善的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加成熟的软件技术成果。与此同时,推进各类专业科学仪器和设备的开放共用,为业内企业提供技术测试的环境支持。
开源教育和技术培训平台的功能是进行开源软件教育和技术培训服务,建立开源软件人才培训体系的标准,培养高素质的开源软件研发人才。根据中小企业在开源软件技术研发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全面提高技术开发水平。通过选派国内一流的自由软件的架构设计师、数据挖掘工程师、J2ME 高级开发工程师 、测试工程师-PHP 开发工程师、UED 代码开发工程师、高级 Unix C/C++工程师、应用运维工程师 、Linux 系统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web 工程师等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这将有力的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将采用与大专院校联合的方式,建立大学生就业前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适应企业研发的要求,培养开源软件研发的实用型人才。
科技创业孵化平台的功能是扶持中小科技企业成长,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科技创业提供初期保障,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和项目运作。公共平台将与国内软件园区的中小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建立直接的信息通道,为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力量的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环境,形成全国性的跨区域的开源软件技术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级技术支持平台,为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成果转让提供全面的服务。
中国精通开源技术的计算机精英,大都集中在开源软件社区。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资源上的优势,把开源软件社区的人才全部集中起来,做中国自己的Sourceforge,将大连建成国家软件人才基地,建立开源软件的人才数据库,广泛吸收各方技术英才,形成人才交流和企业合作的交互平台。
由于国产操作系统基于开源软件开发,对于开源软件的版权,我们并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研究。随着国产操作系统的普及,版权的问题也会慢慢的表现出来。所以,公共平台必须拥有自己的法律专家团队,来为我国开源软件研发在法律上保驾护航。
根据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位以及平台建设与运作的要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将座落于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街道中龙园 8 号,公共平台规划使用面积 1000 平方米。
公共平台将建设专业运营网站,实现物理平台与网络平台的对接,形成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
为支持公共平台网络的运行,将建成 WEB 服务器集群组、国际资源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组、国内项目代码服务器集群组、平台运行测试服务器集群组、防火墙、机柜及网络设备等。
大连信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网站是技术服务和企业商务拓展与商务交流的载体。建立平台网站,实现服务平台业务的网络化,并形成与物理平台各项业务的对接与联通,通过信息发布、政策指导、技术交流、商务推广、创业策划及各类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科技信息的服务。因此,网站建设的宗旨在于打造一个与服务平台完全对接的网络载体,实现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
完成国际自由软件镜像、建立国际开源数据中心 我们将通过公共平台服务器来做国际自由软件镜像,如Sourceforge、GNU 以及Linux 的镜像。通过这些镜像,为国内开源软件产业提供资源上的支持。
中国与亚洲国家相比,在软件研发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国家与国际开源软件产业完全接轨并保持了同步发展。在全球知名自由软件镜像中,到没有中国大陆的身影,我们发现日本几乎镜像了全球所有的自由软件项目。南韩在这方面也做的不错,而印度则完全融入了国际社会。由于中国自由软件社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很少具有做大规模镜像的能力。通过大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来镜像全球开源软件,从而建立中国第一条自由软件的国际通道,建立中国开源软件国际数据中心,符合大连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定位,并可从根本上弥补中国缺少自由软件镜像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中国的开源技术能够在国际同一水准上发展。
公共平台将设置专门的运行管理机构,负责平台运行的组织与管理,制定公共平台的运行程序,实现平台服务功能的最优化。 这些职能服务部门规划为:
公共平台接待服务中心 负责接待、介绍、演示、推介、业务登记、导引等各项服务工作。
公共平台技术支持中心 成立开源技术服务支持中心,发挥服务平台中国数据中心的功能,为开源企业软件研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技术支持中心的功能是:数据查询服务:大连开源服务平台是中国开源软件中心数据库,因此将向社会和企业提供的开源文献、技术数据、信息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 技术研发服务:为软件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最成熟的开源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计、企业级应用等基础框架和方案,并通过平台组织企业开展多方的技术合作,促进企业业的技术创新。
公共平台软、硬件测试中心 公共平台的软件测试中心将为企业提供软硬件测试服务。一方面我们要把全球最好的自由软件项目进行测试和评估,推荐给企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软硬件厂商的产品进行测试。比如硬件对自由软件系统支持的兼容性、硬件平台的安全性,对软件产品或操作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其是否跨平台等,使企业的产品更加完善和成熟,推动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应用。 创建软硬件测试中心,将为我国计算机软硬件各种国家标准建设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依据。由于微软和英特尔的垄断。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标准一直受制于人。通过平台软硬件测试中心,我们可以引导企业和社区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平台, 进而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
公共平台技术推介交流中心 我们所看到的凡是计算机相关的交互平台,都是以微软和英特尔为主。国内基于自由操作系统或自由硬件平台而发布的软硬件几乎没有。我们要独创一个平台,即为我国的国产计算机业提供产业链上的信息交互,通过这个平台,把国内所有从事计算机产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调动起来,为国产软件提供永恒的动力支持。 我们要创建的全新的国产软件产业链,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把人才、产品、技术、信息等全方位的链接起来,形成跨地区全国性的技术合作和公共资源的交互融合,推进开源软件的产业化应用。 技术交流推挤中心将负责进行企业开源软件技术培训服务,同时开展开源人才交流指引,为大连自主软件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公共平台开源软件法律政策研究中心 成立开源软件政策法律研究中心,研究中国开源软件发展中所面临的政策、法律等相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包括以下研究领域: 研究自由软件的法律法规 自由软件的全球组织是自由软件基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自由软件基金会发布了门类清晰的版权条文。我们要对这些版权条文进行研究,进而形成基于自由软件开发的国产软件的相关法律条文。为国产软件提供二次开发,或在自由操作系统上的全新开发项目提供法律上的援助。 根据自由软件基金会的要求,翻译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版权声明,翻译者要精通英文和其母语,而且必须在法律上工作的专业人士,还要求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研究和讨论,并且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只有这样的翻译才被认可,否则不予认可。自由软件基金会担心由于翻译者水平的限制而误导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所以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版权声明大多没有被翻译。自由软件全球化运动,直接推动了各国的软件相关法律的建设。 研究创建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国家标准 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初,是计算机技术的宗教神侣统制时期,以微软和英特尔为代表的企业,以产品先入为主的方式占据了市场,进而以其企业的标准来恐吓各国政府授受他们的企业标准为国际标准。自从自由软件基金会有了 Linux 操作系统,并随着自由软件技术的发展状大,成为国际计算机巨头的有力竞争对手,这种恐吓的局面才得到缓解。 中国的国家标准其实大多是基于国际软件巨头业已形成的事实标准而建立的,我们只能根据他们提出的标准做一个折衷的标准。通过自由软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国家标准体系创建起来,进而要求国际社会执行我们的标准。 研究开源软件的社区发展模式 自由软件来于自由软件社区,计算机领域的新变革和新技术,都会在社区中首先提出和发布,这就为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的源动力。 中国自由软件社区是国内软件业发展的先导区,其宗旨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吸收、消化和创新,发展民族软件产业,这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基本是一致的。中国自由软件社区是国际自由软件社区中的一环,国际自由软件社区需要中国自由软件社区的加入,为其从事在中文领域的项目提供通道。由于中国自由软件社区身处国际自由软件大家庭中,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其有能力获得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能力为国内软件产业提供普及和技术支持。正是全球自由软件高速发展的时候,也是我们与全球同步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长期关注中国自由软件社区发展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条文,对中国自由软件社区加以规范、保护和支持。
成立《中国开源软件》杂志编辑部 通过大连开源软件公共平台,我们将创办一本以研究自由/开源软件为内容的杂志,为中国高校、研究所以及中国自由软件社区提供一个可以进行理论研究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研究机构、大学、自由软件社区以及企业的力量集结在一起。杂志是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创新平台,大学和自由软件社区是理论的实践平台,企业是产品成品化的平台。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实验室、专业研究机构、大学和自由软件社区,一直到企业的产品化这样一个完整的产学研链条。创办国家级专业的自由软件杂志,对支持、传播和普及开源软件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是由大连信息产业局所管理的公共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化运作”的原则,受大连信息产业局直接领导,由五甲万京信息产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建设和组织运营。
开源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领导小组隶属于大连信息产业局,对平台建设提出规划和指示性意见。并对平台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公共服务平台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大连信息产业局领导出任,成员由信息产业局业务处和平台建设单位的领导组成。
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设运营单位是大连五甲万京信息产业集团,其主要的责任是承担平台的建设,包括平台的软件开发、网站建设和物理平台的建设。
根据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需要,五甲万京集团将成立“大连开源软件公共技术支持平台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公共平台的运营与管理工作。
管理体系图如下:
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