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6 09:32
大道庵,位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万中村大道山,地处埔仔洞的南部,坐西向东,前朝翠屏环拱的南垭山,背倚奇峰独秀的大道山,左观银瓶飞瀑,右听竹韵松风,水清见底的银溪澄碧映天,庄严玲珑的宝殿悠然高洁,地僻景幽,胜如桃源。
明朝万历年间,高僧照亮(1566—1641)和尚创建,宏扬佛法,大振禅风;明季,因政局动荡,时士庶投师出家者众,绍法门徒法裔有:普耀、普行、普容、印真、印宗等,法脉遍传于海丰、归善、陆丰等地。照亮和尚法号扫云,原福建连城范氏子,髫年出家,戒行精进;初建罗畲丫髻山庵、次建观音万善堂、三开羊蹄岭弥陀庵、四修万寿寺后殿、又修砌西门大路至黄泥坎、五建赤山寺、六建大道庵。照亮和尚年七十五,数日前预知化期,示各庵徒众于化日齐集说偈,趺坐而逝,乃海丰佛教开山第一祖师(清·乾隆版《海丰县志》)。
清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有朝机、果圆(字一方)、常浪(字意波)、浚韬(字演略,民国时,兼理金竹寺、纸寮庵等寺务)、逸云等禅师居此弘法。1927年至1933年,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红四师)和徐向前领导的第六军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的战士曾在此庵为根据地;当年,寺僧浚韬禅师向红军战士传授武艺和施赠草药秘方,为红军伤病员治病奉献爱心。
大道庵原址前后二座连天井进深14.30米,面宽三间12.72米,外作围墙门楼(阳埕)深5.28米,左侧为香积堂和客舍,总建筑面积360多平方米。建国后,海丰县锡矿指挥部和县财贸农场借用此庵为基地。1957年,海丰县人民委员会为该庵挂上文物点红牌子
1988年,优婆夷张爱老人发心复建,之后,并净修于此。于1993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五),举行佛菩萨圣像开光暨圣像升座三周年典礼,延请莲花山鸡鸣寺住持达观法师主持开光仪式。来自陆丰、惠来、普宁及本地四众教友和信众800多人参加法会。
汕尾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黄英钦副局长、海丰县统战部陈招卷部长、县宗教科陈鸿亮科长、以及莲花山镇党委、镇政府、市佛协等部门负责人应邀莅临,盛况充满法喜。
1991年,经海丰县宗教部门批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开放以来,在张爱居士艰辛的创业和精心管理,在陈岳平、王炎、昌慧的筹划,承蒙海内外各界人士、信众的护持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行全面扩建殿宇等设施。于2003年冬、集资100多万元为莲花山镇造桥修路,现已铺好全长2600米、宽5米的水泥路面、建造了全长85米、宽4米的银溪桥一座。
大道庵现状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大殿面宽三间配两厢房及通巷全长35米,进深(前后二进包括中间天井)32米,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香亭,进深6.8米,宽9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左右两侧分别为二层的斋堂(楼)和三圣楼,面宽各三间13米,进深21米,共建筑面积546平方米;北侧建外山门一座和祖塔等。依次第为:大雄宝殿、天王殿、香亭,两厢分为观音堂、地藏堂、祖师堂、伽蓝堂。海丰著名书法家黄慰群先生题书“大道庵”匾额,楷书端庄,颇具艺术品位。“天王宝殿”和“大雄宝殿”的匾额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墨迹,给大道庵增添光彩;整座庵堂的格局和景观融着宗教文化、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的气氛和特色。
庵之左有海丰开山祖师普同塔,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由万寿禅寺住持果印(号虔修)和尚率海丰、归善、陆丰诸山大德重修明代各寺庵开山和尚暨历代师祖之塔,於县城北郊十里之石狮山侧,安放30多位师祖之灵骨。碑文镌刻“明崇祯壬午年仲秋吉旦迁塟,(清光绪戊寅年季秋下浣重修),明开山师祖照亮、照虚老和尚、普耀、普行、普容老和尚、通润、通法、通愿老和尚历代普同之塔,海、归、陆邑诸山绍法裔孙等永奉祀”。自民国十三年(1924)以后,因政局动荡,波及沙门衰落,以致原墓塔失祀而被俗人作塜占挤。迨2000年庚辰九月廿九日发现,大道庵主菩萨戒优婆夷张爱老人宏愿敬造祖塔,遂迁建今址。
主要景点有:卓锡井、说法台、伏虎岩、观瀑亭、银溪浴日、金狮望月、碧涧窥禅、顽石浴云、纪功亭、纪德亭、海丰佛教开山祖师塔、万寿寺祖师塔、绍法亭、放生池、湖心亭、九曲桥等。
大道庵建立寺务管理组织,负责人张爱(法号光净),常住僧人释广开法师等5人,信教徒700多人,每年信众和游客达10000多人次,如法如仪修持正常佛教活动。本庵占地面积约37500平方米,于2001年1月15日已向当地政府签订大道庵土地范围确认书。
大道庵是莲花山佛教史最早的寺庵,也是莲花山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佛教名胜,吸引着香客游人向往寻幽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