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07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1的空中,
定然2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3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4。//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5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表示肯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稀有而珍贵。
5.甚:很。
6.流星:划过夜空的天体形成的亮光。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后收录于郭沫若的第二本诗文集《星空》中,《星空》收录的作品均为诗人1921年至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高潮已过,大革命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光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瑰丽的想象来探索人生真谛,追求美好的未来。这种幻美的追求与人生的思索曾激起过同时代人的深切共鸣。
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是这首诗的特色,也是它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原因。
题目本身就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色彩,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个想象的绮丽的境界。第一节“明星”与“街灯”的视角相同,为全诗奠定了想象的基调由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以“美丽”、“陈列”二词略加点染,衬托出天上仙境繁华迷蒙的背景,并用“缥缈”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想象。三、四节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如此“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如果成为一系列静物陈设在那里,而没有人物在其间活动,则其妙不足。此二节中,诗人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绘,由“天河”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受王母怒责,每年仅有可怜的一次“七夕”之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中,诗人借助大胆的艺术想象来改造神话题材,以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作为抒发理想的对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天上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骑着牛儿,提着灯笼,涉过银河,在美丽的天街闲游,“浅浅的天河”成了牛郎织女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永远“胜却人间无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诗人摒弃了牛郎织女的一切悲剧因素,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成美好生活的陪衬,给诗中的幻景罩上一层迷人的色彩。结尾“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更是烛照全诗的点睛之笔,显得意味无穷。
王国维说,意境有“写境”与“造境”之别,即“写实”与“虚构”之别。此诗首节为写境,后三节为造境。优美的意境与主观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美丽的天国与丑恶的现实相对照,特别是四个“定然”的运用,让人们更加向往诗人所讴歌的光明未来。此诗四节,每节三、四行押韵,每节都换韵,但读来自然流畅,故而多年来一直是诗歌朗诵的保留节目。
现代作家、诗人李旦初:全诗由人间写到天上,由景物写到人情,由静态写到动态,想象逼真自然,画面明丽优美,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想和回味。诗人想象中的美丽的天街,正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人民大众所憧憬、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国现代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宗国:本诗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象于星空,十分自然;第二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景;第三节推出人物,想象更为具体、真切;第四节写到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象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皴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诗收束了,但星际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语言平易、亲切。“好象”、“我想、“你看”……如同对最亲近的朋友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绪,使之和诗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观赏奇景,驰骋想象。(《中国现代诗歌名作赏析》)
华侨大学中文系主任顾圣皓:从诗坛的这个发展角度来读《天上的街市》,可以明显地看到郭沫若诗歌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它没有西洋化的倾向,而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它的运用的典故,也是中国传统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的格调恬静,含蓄颇得东方艺术之神髓;它的形式、则又具有民歌的特色。总之《天上的街市》可以说是东方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与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是创造社的骨干成员。后又发表诗集《星空》《恢复》等。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诗文。1949年后,郭沫若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等职。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潮汐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