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21:03
天宝山景区是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地方镇境内的景点。
天宝山风景区位于平邑县城东南30公里处,距费县县城15公里,距临沂市区65公里,原为平邑县天宝乡,后与平邑地方镇合并,统称平邑县地方镇。
天宝山景区是山东省四大著名果品产区之一,素称“黄梨之乡”。这里梨园成片,杂果成行,春华秋实,四季宜人。每年阳春三月,梨花盛开,漫山遍谷,堆雪积玉,间以桃红、柳绿、松青,更加绚丽多彩。置身其间,如在画中。游春、赏花、采风、写生者络绎不绝。天宝景区主要景点有:天宝山、点将台、小圣堂、朝阳洞、云雾洞、龙顶山天池、张朗背姜婆、九间棚等。
天宝山 进入大峪沟,抬眼望东南,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一条蜿蜒10公里的山脉,其中一座最雄伟的就是天宝山。天宝山东西两面悬崖陡峭,南北与其它山峰相接。峰顶平坦宽广,方圆近3公里,海拔541米。山上苍松翠柏遍布,林木茂密,清风徐徐,松涛阵阵。上有清咸丰年间重修的苏仙祠遗址和民国初期立的“一乡之望”等几幢石碑。据记载,天宝山旧名“苏家崮”,清咸丰年间,近处村民在山上构筑围寨,贼屡来攻,在极危急时,像有天公相助,其他山寨俱破,惟此山寨巍然屹立。此后,村民重修苏仙祠于朝阳处,并将苏家崮改名天保山,现今 天宝山即天保山的谐音。
点将台 天宝山景区由三条山峪构成,其中大峪沟最为著名。进入大峪沟的第一个村庄是范家台,位于天宝山西北脚下。庄东有高大一土台,东西长50米,南北宽35米,高12米,周围地势广平,三面环山,很适宜屯兵点将,检阅三军。相传此土台是当年樊梨花的兵将每人一兜土堆起的点将台。但据台上出土的石铲、石斧、陶鼎、陶鬲等器物考证,此台为一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村名范家台为樊家台的谐音。
小圣堂 两泉村西南,有一山谷,纵深长约七华里,三面环山,且山崖陡峭,山道曲折回还,谷内林木茂密参天,现为国营天宝林场。此处景点古迹很多,小圣堂就是其中之一。小圣堂实为一道观,位于山半腰。始建于元代,明清时皆重修过,原有正殿、配殿、山门等二十余间,现大半倾塌,唯有西殿尚存。道观内有一山泉,清流汩汩,流聚于一长方形池塘内,池水清澈如镜,水藻纵横,和天光云影相映照,极为美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藤萝洞 小圣堂道观附近,景色迷人,绿树成荫,藤萝遍地,翠竹野花,相映成趣。有一藤萝洞,此洞由两块巨石倚偎相扣而成,方圆不过十几平方米,洞侧石缝中长出一棵古老的藤萝树,盘曲嶙峋的枝干交错拥抱缠绵不休,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既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又被大自然赋予的顽强的生命力所感 悟。
朝阳洞 小圣堂正西约里许有一石钟乳洞,名“朝阳洞”。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巨大石壁,上有各种图案,若巨龙腾跃,若猛兽奔驰,若芙蓉出水,象一幅巨大的浮雕。上层洞窟宽敞,可容数百人。据《县志》记载,在洞门外西侧,原立一石碑,上面镌刻着明代进士、诗人王雅量游此所作《朝阳洞留题》诗。诗云:“冒险途容足,探奇山尽头。悬崖千尺峻,古洞四时秋。泼泼泉连灶,层层石作楼。不嫌云湿重,竟日作淹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8月—1946年3月),八路军北海银行在朝阳洞创建北海银行鲁南印钞厂,印发北海币纸币,当年搭棚立柱所凿的石窟,至 今完好无损。
云雾洞 天宝山林场的东南方,赵家庄南面另有一石钟乳洞,名“云雾洞”。此洞一九七九年秋发现。洞口西向,洞长二百余米,洞口处遇曲狭窄,须伛偻而行。再向前进,豁然开朗,顶部倒挂之钟乳石,象莲花,似灵芝,如宫灯,惟妙惟肖,石笋林立,千姿百态。由石笋和石柱构成的一些回廊幽室和壁上的石幔相配衬,洞内烟雾缭绕,犹如神宫仙府。
张郎背姜婆 位于天宝山南麓,山崖上有一山峰,其造形优美独特,遥望酷似一男背一女倚在一块巨石上小憩。男子居前腰微弓,女子双手搭肩驮伏在男人脊背上,姿态逼真,栩栩如生,被称之为“张郎背姜婆”。
关于“姜郎背姜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年轻小伙子姓张,自幼父母双亡,为抵债在姜员外家做长工,人们都称呼他“张郎”。张郎身强力壮,勤劳勇敢,老实忠厚。姜员外有一独生女,名姜女,美若天仙,温柔善良。二人互敬互爱,私订终身。姜员外得知此事后,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力阻这桩美满姻缘。张郎与姜女无奈,相约私奔。二人相携风餐露宿,向蒙山方向奔来。姜女天生娇弱,张郎只得背着姜女跋山涉水,当走到天宝山南麓山峰上,二人身困力乏,实在走不动了,只得倚着大石休息,不料,二人疲劳过度,精力耗尽,再也没起来,后来,人们就在此处看到了这座“张郎背姜婆”的山峰。
龙顶山天池 龙顶山上有一座人造天池,长40米,宽30米,深4米,容量达4000多立方米,石砌而成。池水清澈见底,和天光云景相映照,微风徐徐,波浪涟漪,碧水荡漾,象天上瑶池落凡间,故名曰“龙顶山天池。”龙顶山天池是九间棚人于1983年,奋战4个月,投工1000多个,用310吨水泥,1500余方石料垒砌成的。天池水源来自天池西部的卧龙洞,与天池隔谷相望的卧龙洞内有一卧龙泉,口径约50厘米,水量充盈,九间棚人自力更生,建起三级扬水站,扬程达102.5米,又修建16华里的石砌渠,把卧龙泉水引上天池。天池下边修建了三个大型、三十七个小型蓄水池,形成了“母子连环池”,保证了九间棚人畜用水、果树灌溉,实现了高山水利化。龙顶山天池是人定胜天的真实写照,是九间棚人奉献给游人的一大景观。
九间棚 在海拔640米的龙顶山上部南面,有一长30米,深10米,高3米的天然石棚,棚内原有石龙、石虎、石牛等自然景观,清乾隆六年(1741年),有一刘姓夫妇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种,繁衍子孙,后砌石为墙将一棚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方针政策指引下,九间棚人在支部书记刘甲坤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奇迹般地谱写了修路、架电、引水“三部曲”,彻底改变了贫穷、恶劣的落后面貌,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山东省副省长高昌礼于1989年在九间棚过春节时亲手题字:“九间棚村旧址”。天宝山景区物产丰富,其中小闸口山楂作为临沂特产被大力推广。小闸口位于临沂市天宝山景区腹地,栽培山楂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山楂,可食用植物,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可药用。《平邑县志》有“图经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称山楂”的记载。平邑山楂资源丰富,天宝山为山楂主要产地,其中小闸口山楂以个大、颜色鲜艳、味酸甜可口成为当地的突出品牌,主要品种有大棉球、大金星、歪把红等。据食品科研部分析,山楂营养成分丰富,其中钙含量占各种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种维生素的含量比苹果多17倍以上,号称“北方珍品”。小闸口山楂主要生长于高山,日照充分,以独特的条件,培育出高品质的山楂,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客户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