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1 10:2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拼音:Jiāng Tàigōng diàoyú,yuànzhě shànggō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伐纣平话》及《封神演义》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
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干)周西伯(周文王)。西伯将出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姜尚……直钩沟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元·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
后人根据上述故事概括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和宠姬妲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却不管人民的死活,还动用残酷的刑罚来镇压反抗的民众。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而这时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周文王姬昌在领地内施仁政,爱人民,善待有才能的人,所以,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当时,有位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的有识之士名叫姜尚,大家都称他为姜太公,隐居在陕西渭水边,那里正好是周文王的领地。他听说文王是一个有德的明主,就希望能得到他的重用。
于是,姜太公每天拿着一根鱼裘到渭水边钓鱼。一般人钓鱼,用的是弯钩,上面吊着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什么也没有挂,也不把鱼钩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地举着钓裘,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呀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有一天,一个打柴的年轻人来到溪边,见姜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你钓鱼的方法错了。鱼钩要用弯的,并且要沉到水里去才行。像你这样钓,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姜太公举了举钓裘,笑着说:“没有关系,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钓到一条‘大鱼’。因为我钓的是王与侯!”打柴人以为他是个傻子,在这个地方怎么会钓得到王侯呢?于是就离开了。
许多路过的人看到姜太公这样钓鱼都觉得很奇怪,议论纷纷。姜太公直钩钓鱼的事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便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姜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米来胡闹!”
周文王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太公来。可是姜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周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鱼的人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后,带着厚礼,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亲自来到渭水河边,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礼,请姜太公做军师帮他安邦定国。姜太公见周文王诚心诚意来请自己,站起身来,躬身还礼,然后拿着那根鱼裘,跟周文王上车走了。
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来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该成语因带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而得到了广泛而深远的流传。反复品味该成语,不禁拂卷深思。既钦佩于太公的非凡谋略和远见,也为求贤若渴、招贤纳士的周文王能够得此旷世奇才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更多思考该成语背后的深刻寓意。其实该成语内涵着诸多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当今每个人领悟和学习。
第一,应学习太公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如前所述,太公出身低微,前半生困苦,很坎坷,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充分相信自己,没有自暴自弃,这是他赢得成功的基础。
第二,应学习太公善于等待、善于观察、准确把握时机的品格。尽管前半生不得志,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太公仍胸怀大志,始终坚信自己是经世之才,并一定能被堪当大任,所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弃,耐心、执着地等待机会的到来。他经受得起挫折,不怨天尤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并在等待中充实自己、沉淀自己、磨砺自己,养精蓄锐。而当机会到来之时,他也不是被动等待,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终获成功。太公的经历再次说明: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人们也要善于等待,善于为目标的实现做好充分准备,善于抓住机会。
第三,应学习太公过人的才智。太公钓鱼,“因命守时”,依循天命,遵守天时,体现了大智慧。而且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样能钓到鱼,而姜太公做到了,不仅钓到了,还钓到了王侯将相这条大鱼,这展示了太公不趋炎附势、不委曲求全的刚毅性格以及非凡的才智胆识。
第四,告诉人们要想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要想遇见优秀的人,自己首先必须要优秀。
第五,应学习太公独特的自我推销技巧。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太公何尝不知道用直钩钓不到鱼的道理,正如他所说,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是想通过这种奇葩的做法,引起姬昌的注意,正所谓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太公用其特有的方式推销自己,终获成功,并成就了一段善于自我推销的历史佳话。可见,“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大都是被处心积虑的自我包装推销出来的。一个人纵有多少真才实学,如果遇不到识才爱才之人,不懂得推销自己,也很难脱颖而出。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如何恰当地推销自己,展现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青年学子的求职尤为重要。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去推销自己,这样才能实现精心谋划和充分准备下的“海阔凭鱼跃”。综上所述,太公钓鱼,钓出了自信,钓出了从容,钓出了智慧,还钓出了拯救苍生的机遇。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该成语在句中可作宾语、分句,也可独立成句。也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明·叶良表《分金记·狂徒夺节》:“自古道得好,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愿,怎强得也?”
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