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21:47
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街外环,占地面积约0.81平方千米,城门分东、南、西、北四面,城墙全长3732米,城墙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城墙共计设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6座、魁星楼1座、瞭望楼1座,穿墙门洞6处(共12孔)。太原古县城整体风格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自古有着“凤凰城”的美誉。
太原地区在晋阳古城建城之前已经筑有古唐城(故唐城),据《帝王世纪˙五帝纪》“尧始封于唐”记载,可知唐尧曾在晋阳一带立都。《元和郡县志》《永乐大典》等典籍文献中均提到过古唐城(故唐城)。因唐尧在此建造古唐城(故唐城),晋源一地在很早就有“唐地”的称谓。
春秋末期,晋国世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建造晋阳古城时,曾见古唐城(故唐城)残破颓废之状。古唐城(故唐城)与晋阳古城并存800余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扩筑晋阳古城时,古唐城(故唐城)的“南半部分”入城后不存,“北半部分”日久沦落为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即今罗城街办棘针村(当地老百姓俗称“荆棘”为“圪针”,“荆棘村”又有“圪针窝”之称谓)。
春秋末期(前497年)前,晋阳古城由晋国世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建造,赵简子、赵襄子父子凭借这样一座“城高4丈、城周4里”的弹丸小城,先后度过了“范氏、中行氏之乱”“智伯决水灌晋阳”等危机。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赵襄之据此初都完成了“三家分晋”,跻身于“七雄”之列,山西“三晋”之称即源于此,晋阳(今晋源区)是为“三晋之源”。
秦汉之际,北方匈奴兴起,晋阳成为抵御匈奴南下的边防重镇。西汉初年,称帝前的刘恒(汉文帝)在晋阳任代王17年,为开创“文景之治”积累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晋阳始称“龙潜之地”,刘恒成为从晋阳走出去的第一位皇帝。今明太原县城南门直行百米处的龙天庙为祭祀刘恒之所。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陷入大动乱。为抵御匈奴,并州刺史刘琨加筑壁垒,扩建并州治所所在地晋阳城,晋阳古城(因晋阳是并州治所所在地,晋阳又名并州城、府城)始有“城高4丈、周27里”的规模。这是晋阳古城自创建800余年以后的第一次扩建。晋阳古城形成了“大城套小城”的建筑格局。
东魏北齐时,权臣高欢虎踞晋阳,在晋阳古城中新造大丞相府,遥控北魏、东魏政权14年,大丞相府被称为“霸府”。其后,高欢在刘琨所筑晋阳城内靠近董安于所建春秋晋阳城(又名“大明城”,因北齐末期高欢其孙后主高纬建有大明宫七殿故有此名)的东北处,新建了一座晋阳宫。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废东魏、建北齐,将占据18年的创业基地晋阳定为“别都”。
隋朝初年,时任晋王的杨广(隋炀帝)在高欢所建晋阳宫外筑起“高4丈、周7里”的宫墙,名为“宫城”,后更名为“新城”,成为以后历朝的皇宫或行宫。之后,在新城西筑起“高4丈、周8里”的仓城,仓城顾名思义为仓库之城。至此,晋阳古城中大明城、宫城、仓城三座小城呈不规矩的“品”字形布局,形成了“一个大城套三个小城”的建筑格局。
唐朝贞观年间,为防御突厥南扰,并州长史李勣将汾河东面的小城(北齐晋阳县城、隋代太原县城)扩建成与汾河西面城池规模相当的东城,两城隔河相望、互为犄角,时称“西城”“东城”。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并州长史崔神庆在东、西二城之间跨河增建中城(清乾隆前,原汾河故道在晋源区境内部分大致位于新晋祠路沿线)。此时,晋阳古城成为占地20平方千米的繁华大都市,成为唐朝的北都;唐玄宗时改称北京,和东京洛阳、西京长安齐名,达到历史鼎盛。晋阳古城最终形成了“里三城、外三城”的建筑格局。唐玄宗李隆基在《过晋阳宫》诗中曰:“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唐朝时,晋阳古城又有“凤城”的称谓。
五代十国,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和北汉的刘崇等乱世枭雄皆依托晋阳称霸一方、割据一时,加上之前龙潜太原入主汉宫的刘恒父子、虎踞晋阳开创北齐的高欢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的李渊父子、即位前曾被任命为晋王的隋炀帝杨广和唐高宗李治,为晋阳又赢得了“龙城”的美誉。晋阳也成为“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大盛世的起源地。
北宋初期,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兄弟历时19年,三下河东,耗费无数钱财兵力,平定盘踞晋阳的北汉。乾亨元年(979年),赵光义害怕晋阳再有真龙天子出现,与宋朝争夺天下,下令火焚、水灌,千年古城最终夷为废墟、毁于一旦。之后,赵光义派人削其龙脊、断其龙角;将东北30里处新建的太原城(明清太原府、今太原市)“官街十字改丁字”,意为钉死真龙;其后,北宋政权将晋祠原来的正神唐叔虞改立到偏位,将其母邑姜供奉于正殿,意为“以阴压阳”。晋阳古城被毁后,赵宋王朝在今小店城西村设置平晋县(平灭晋阳之意)。
明朝初年,平晋县城被洪水淹溢,山西巡抚和太原知府上报朝廷,请求朝廷重建。开始在汾河以西晋阳古城遗址上的南关村,建立太原县城。明清两朝,太原府城和太原县城并存,具有隶属关系。
明正德七年(1512年), 太原县河东柳林人(今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人)王琼,时任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因母丧回乡丁忧。王琼作为京官,十分关心家乡建设发展。他主动帮助太原县知县白晟、梅宁,新建了四座城门楼、城墙上四个角楼,修缮了残损的城墙,增强了县城防御功能,崇墉壮丽甲县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琼擢升少师、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当时边境地区很不安宁,瓦剌又有犯境之虞,他倡议太原知县吴方,增高县城墙5尺,在夯土城墙顶部,用砖砌起高6尺的垛口。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一年(1542年),瓦剌军两次突袭太原县,劫掠富户财物北去。瓦剌军虽未攻击县城,但山西各府、县极为震惊,外患已到家门口了。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曾任浙江按察副使的高汝行,去职还乡。他与王琼长子王朝立等士绅,带头捐资输款,与时任知县合作,对县城城墙进行了增补和加固,并在城垣38处马面上,新筑敌台32座。明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王世业又组织人力,对里城墙增宽1丈、高3丈5尺,虽未砌砖,但夯墙坚实。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知县陈增美用条石筑城基、四座城门洞内侧及距地面3尺余的墙体,进行砌护加固。条石来自大井峪石料厂,系僧人妙峰化缘筹资,拟在汾河上建一座石桥,了却自己一桩心愿。当凿好的条石堆放得和山一样高的时候,妙峰和尚去世了,知县方将筑桥的石料,用于县城城防工程。除此之外,环城筑女墙,也称羊马垣或羊马城。在城墙外,开挖深3丈、阔10丈的护城壕,在城壕内侧广植柳树,起到注水后护堤及美化环境的作用。明崇祯年间,知县朱万钦与乡绅李中馥等,组织动员本邑人士捐款集资,烧制城砖,并用砖砌护了东、西、北三面城墙和城堵,剩下南城垣未包砖。城堵,为城墙凸出部门,因其形状像马长而宽的面部,俗称马面。明太原县城建设,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等,断断续续持续了200多年,与明王朝共始终。
明朝灭亡后,清顺治年知县郜焕元,筹集资金、组织人力,对南城垣及城堵用砖进行了砌护。
清朝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先后对西、北城墙损坏段进行修缮,对护城壕疏浚并植柳。清道光《太原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七月初三日夜,大雨如注,风峪水暴发,浪高数丈,怒吼如雷,西郊尹公祠、戏楼逐波倾圯,居民庐舍为之一空,坏西城四十余丈。越明年,知县江二仪始为补葺,七月而工乃竣。”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月至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县署先后组织重修垛墙854丈、高4尺5寸,补筑了东南马道91丈、西南马道87丈、北马道32丈、东马道70丈、南马道120丈;重修了北城墙外墙长31丈、高3丈1尺,并全部包砖砌护;补碹了东城门石硂一层、补修了四个城门扉16页,并全部用铁皮包门;又补修了四周城墙外损毁的基础共20丈;重建了四个城角角楼共24间、高1丈5尺、深1丈7尺、阔28丈8尺;补修了4座城楼、残损的外城墙,古城雄姿依旧。
太原老城区被称为太原府城,晋源镇则被称为太原县城。民国时期,沿用了1200多年的太原府被撤销,继而产生了太原市这一名称,而后太原县改名为晋源县,取意“晋水之源”。
2013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启动了太原古县城修复保护工程。
2021年5月1日,始建于1375年的明代太原古县城历经八年修复后正式开放,“凤凰城”开城迎客。
2023年7月12日,中国·新西兰文化交流中心落户山西太原古县城。同年12月,太原方言博物馆古县城分馆在太原古县城崔氏宅院旧址正式开馆。
太原古县城以凤凰城为规划设计理念,寓意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东、西门为凤之双翼;南门为凤尾,北门及瓮城,为凤凰的颈和凤首,瓮城中有两眼水井,为凤之双目。凤凰颈北首东,意寓丹凤朝阳,吉祥如意。县城内规划了9街18巷,主要道路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中国传统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城中央十字街高高隆起,以为凤凰胸部,因推车载物过十字街吃力,当地人称“好汉坡”。城开四门:东门曰“观澜”,瓮城外青石匾额“东汾聚秀”;西门曰“望翠”,瓮城外青石匾额“西兑金汤”;南门曰“进贤”,瓮城门外青石匾额“桐封晋阳”;北门曰“奉宣”,瓮城门外青石匾额“古原屏翰”。城门之上有城门楼4座,北城门楼供奉“伏魔大帝”关羽,坐镇北方之神位,保一城之平安;东城门楼供奉文昌帝君,期盼文化发达、科举考试人才辈出;西城门楼供奉财神,希冀县城繁荣、百姓富裕;南城门楼供奉药王,保佑人人健康平安。各类功能建筑,渗透着古人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景。为上下城行走和城防拉运军需便利,在四个城门内侧,修筑了斜坡马道,使城池功能逐步完善。
太原古县城城墙东西长约1120米,南北宽约670—740米,长墙总长3732米。城墙底座宽13米,上口外宽9.28米、上口内宽8米。外墙高13米,内墙高12米。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7座,官翅敌楼1座,东南城墙上还有八角魁星阁1座,由豆青色砂岩石条组成,内填夯土外包青砖,外围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系统。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天然落差13米。东南角最低洼地带自然形成了一个泉水湖泊——金牛湖。太原古县城分设四门——北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外曰“奉宣”、内曰“德化”,南门曰“进贤”,东门曰“观澜”,西门曰“望翠”;四门门额反映的都是县城山川水秀,自然风光。其中,北门奉宣匾额和西门望翠匾额为古城最古老的匾额,有着646年的历史。
十字街是太原古县城最主要也最宽敞的街道。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县城中心相交,东西长约1100多米,南北宽约700米,有院落173个、店铺255家,涵盖10种业态。南街以非遗文创、博物馆、展馆为主,北街主要是山西特色小吃,东街是文庙、进士第、县衙等历史文化景点,西街则以休闲、休憩为主。
县衙衙门位于太原古县城十字街东路北,南向;占地面积约35700平方米,县衙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形式职权场所,也是县官及吏员、差役办理公务之处,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历任多有增修。县衙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明代地方官署规制,体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现了当时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
布政分司位于太原古县城东街东端路北,南向;明初,全国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形成3个各行其职互不统属的地方政权机构,合称“三司”。布政司以下设府、州、县建置,布政分司,掌管太原县的民政、财政、人事。其布局为重叠院落,有厅、堂、楼、阁等许多建筑。
玉帝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据说此庙建于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庙道教宇。如今的玉皇庙由东西两组院落组成。东组院落为进众日常生活区,包括东花园、厨院、道院建筑群。西组院落为玉皇庙主院。整个庙宇呈长方形,主院讲究中轴对称,一进院主要是修建的院子,二进院为庙院,主要有戏台、地藏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献殿、玉皇殿、鲁班殿、药王殿等组成。
文庙位于太原古县城东街中段路北,南向;明朝修建,此后历经增补修缮。文庙历来是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此次修复也是在原有县志地方志等基础上恢复了县城文庙的原貌。保留了文庙里的历史建筑。
关帝庙,又名关王庙,当地人称老爷庙,位于太原古县城北街中段路西,东向。创建于明嘉靖以前。这里供奉着以“忠、孝、节、义”著称的武圣关羽。抗日战争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省救国同盟会太原县分会会址。
城隍庙位于太原古县城南街之东的城隍庙街,左有奶奶庙,右为梁公祠,其庙南向。在太原县城旧日的风俗中,把城隍神当做城市的守护神,原太原县城里的城隍庙占地规模较大,约28000平方米。可见城隍爷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和信仰程度。据说太原县知县到任时,首先要到城隍庙祭供和夜宿,以得到城隍神的护佑,然后才回县衙办公。每年春节一早,要到城隍庙去烧头香。
东岳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东岳庙,又名“泰山庙”,主要供奉“东岳泰山之神”,历代帝王多加以封号。东岳祠建于明初,有山门、乐楼、钟鼓二楼、正殿、东西厢房,每年三月二十八当地老百姓都会来这里祭祀。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后世也有很多人把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视为东岳大帝。东岳大帝黄飞虎在民间极有影响,认为他掌管人类贵贱和生死,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生死转化。当地人为祈求平安,大多祭拜东岳大帝。
西面院供奉泰山奶奶,又称“碧霞元君”,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父女俩都居泰山,民间也亲切的称呼她为送子娘娘。
隆恩寺,又名西寺,隆恩寺创建于清道光之前,是一所佛教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山门,是寺院的正门。一般寺院都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里的山门有砖雕头拱、仿瓦顶铺设、云形图案装饰颇具特色。前院内东建钟楼、西建鼓楼,讲求的是晨钟暮鼓。
王琼府位于太原古县城东街路南,东西宽约130米,南北深约120米。占地面积约15600平方米。王琼是明代太原县人,历任成化、弘治、正德、嘉靖4朝,官职户部、兵部、吏部尚书,为明代“三重臣”之一。王琼府宅由其父永亨、伯父永寿始建,王琼显赫之后又扩建。该府宅系由主院和数座偏院以及花园组成,亭、台、楼、阁、桥、榭、假山、鱼池、奇花异木应有尽有,县城罕有其匹敌者。嘉靖七年,皇帝御书“方岳重寄”匾,赐送太原县王府悬挂。
记载魁星楼在城上东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复魁星楼原始建筑面貌,登楼夺魁,《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
晋源基督教堂是基督教徒集会以及宣扬教义的地方,据载,也被称为太原县福音堂,民国二年(1913年)由挪威教士达亚拿成立福音堂。民国九年(1919年),牧师聂尔德与信徒葛秉禄、郝凤鸣在古城租房三间建立恩神召会典福音堂。由于信教者逐渐增多,便在县城南街朱家巷购置房产一所,空地三二八亩,修建房屋三十二间分前、中、后三院,西洋式风格。
金牛湖公园位于太原县城东南角,公园用地面积约48000平方米。景观包括公园绿化、景观桥梁、园路场地铺装及配套工程等,金牛湖公园景观有:仿古建筑、掬月小院区、轻舟泊影区、金牛博物馆区、金牛泉区、等众仿古建筑群,以及相关牌楼、亭、廊、轩、桥等单体建筑。
2021年5月30日,太原古县城国潮艺术节闭幕式暨征歌颁奖典礼举行。同年11月,“锦绣太原中国年 凤舞龙城花灯会”开票仪式在太原古县城举行。
2022年1月25日,太原古县城,“锦绣太原中国年 凤舞龙城花灯会”正式开幕。同年5月21日,太原古县城“环城徒步走 健康伴我行”首届环城徒步大会拉开序幕。同年6月8日上午,“百融直播·千名主播秀山西”“百名网红带你游太原”暨山西人游太原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古县城举行。同年7月,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红色芳华 清廉山西”主题宣讲活动在太原古县城举办。同年7月6日,山西太原古县城举行了“百大星空音乐嘉年华”活动,标志着以音乐为媒、美食为桥,酷玩联动、亲子交互等全业态的“晋阳仲夏不夜城”夜间文旅娱乐项目全面启动。同年9月9日-10月7日,太原古县城“焰遇”嘉年华在太原古县城西广场举办。
2023年1月20日至2月6日期间,太原古县城“锦绣太原中国年”2023年(第二届)凤舞龙城花灯会春节活动举行,共计17天。期间开展了年货大集、盛世花灯、民俗演艺、冰雪乐园、国际大马戏、网红游乐等活动。同年2月6日,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票房突破40亿元,成为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随着影片热映,拍摄地太原古县城已成为山西文旅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电影《满江红》也“带火”太原古县城,参观人数大幅度增加。同年4月29日上午,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潮生活 晋是宝”2023山西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太原古县城鼓楼广场举行,拉开了太原古县城五一开城两周年特别企划活动的序幕。同年5月,受山西省委统战部邀请,由省工商联牵头组织,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等支持下,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东方甄选,于5月20日在太原古县城开启山西专场直播活动,带货超过百款山西特色产品。同年7月9日,山阳泉市文旅局主办的“龙城东望 遇见漾泉”阳泉市文旅推广太原专场活动在太原古县城举行。同年7月28日,2023“魅力山西·晋品惠享”旅游消费月启动仪式在太原古县城西广场举行。同年11月,泰顺石精品展在太原古县城开展。
2024年1月19日,山西晋源首届冰雪影视文化节在太原古县城启动。
太原古县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北外环街。
太原古县城景区门票免费,全场通用,卡口刷票,请提前12小时预订。
自驾出行
距离古城营高速口4.6千米,罗城高速口5.3千米,晋祠高速口6千米。
公共交通
公交线路:太原公交79路、太原公交301路、太原公交311路、太原公交317路、太原公交318路、太原公交503路、太原公交804路、太原公交856路、太原公交905路、太原公交908路。
在太原市内乘坐以上公交线路,在晋源(太原古县城)站下车可直达太原古县城。
铁路:太原古县城距离高铁南站22千米。
航空:太原古县城距离机场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