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3 19:24
太姥山脉,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境内东部,北接南雁荡山,南抵三沙湾,西与鹫峰山脉隔溪相望,东止于海滨。蜿蜒于福鼎、柘荣、霞浦、福安等县(市)境内。一般海拔400~700米。最高峰东山顶,海拔1479米。位于柘荣县东部。主峰覆鼎峰,海拔917米,位于福鼎市南部。
太姥山脉,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境内东部,介于东经119°40′~120°25′与北纬26°42′~27°25′之间。北接南雁荡山,南抵三沙湾,西与鹫峰山脉隔溪相望,东止于海滨。蜿蜒于福鼎、柘荣、霞浦、福安数县(市)境内。全长约50公里。平均海拔在400~700米,800米以上山峰有32座。最高峰东山顶,海拔1479米。位于柘荣县东部。主峰覆鼎峰,海拔917米,位于福鼎市南部。为交溪(长溪)与福鼎、霞浦两县所有独流入海的溪流的分水岭。
东山,又名玉笏山、东狮山,在柘荣县东部、福鼎西部,属太姥山脉中段。主峰东山海拔1479米(一说海拔1478米),为柘荣县最高峰。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茜洋溪、龙溪、赤溪发源地与分水岭。地质上属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构造。
太姥山,福鼎市境内,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覆鼎峰,也是太姥山脉主峰,海拔917.3米。
青龙山,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主峰1141.3米,为福鼎市最高峰,该山与大尖顶相连,延绵5~10公里,土地肥沃,是福鼎市林业基地。
大尖顶,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主峰1047.3米。
牛桐波,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主峰1122.8米。
胡芦门冈头,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主峰1114.6米。
流美仔,位于福鼎市磻溪镇,主峰1074.1米。
王府山,位于福鼎市管阳镇,主峰1113.6米。该山坡缓雾多,土壤肥沃,草木茂盛,极有开发利用价值。
犁头峙山,位于福鼎市管阳镇,主峰1109.7米,是管阳镇林业基地。
东山,位于福鼎市管阳镇,主峰1092.9米。
吴社尖,位于福鼎市管阳镇,主峰1022.2米。
目海尖,又名望海峰。在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地,属太姥山脉中段。因山势高峻,可极目东海观日出,故名。主峰海拔1192.4米。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直逼海边。为罗汉溪、柘溪、七都溪、茜洋溪发源地。地质上属中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构造。峰顶有终年不涸的石池。
霞浦山,在霞浦西南部,属太姥山脉南段(西南支脉)。西濒盐田港,东抵东吾洋,南临霞浦(今溪南港)。因江中有青、黑、玄、黄4屿,日映江水如霞,山在其上,故名。主峰霞浦尖海拔776.8米,为三沙湾海滨名山之一。
洪山,又名葛洪山。在霞浦县南部,南濒东吾洋,传说葛洪曾在此炼丹成仙,故名。主峰海拔605.2米。登高远眺,温台之境历历在目。山上有石洞,洞中有石屏、石几、棋局,还有六字籀文,人莫能识。山北古县村为晋温麻旧县治。
龙首山,海拔432.5米,霞浦县南部,按其山势分5脉,即主脉龙首山、东脉金字山、次东脉虎尾岗、西脉莲花峰和塔岗山。主要景点分布在龙首山、金字山、塔岗山和莲花峰4脉上。
仙岭东山山脉,从与柘荣县交界海拔1162米的东山,向南延伸,纵贯城阳乡,直至溪柄镇黄沙村附近。
大洞风山山脉,从与霞浦交界海拔976米的大洞风山,向西南延伸,通过松罗乡、赛岐镇、湾坞乡,直至白马门。
小东山,海拔1061.4米,在福安市城阳。
高山头,海拔1015.6米,在福安市城阳。
太姥山区域内的分水关、叠石关为闽浙间的要隘。
分水关,位于距福鼎市城东北15公里的闽浙分水岭上,海拔300米,自古为闽浙两省交通的重要关口,故历代均在此筑关守卫。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福宁知州黄良材造隘房并派福宁卫军防守。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安进士刘仲藻为抵御清兵入闽,征召民工重修分水关,并扩建关口左右城垣数百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福宁知府李拔在关上题书“分水雄关”。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金钱会义军大破清军于关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处筑有国防工事。
叠石关,亦位于闽浙边界,距县城44公里,是福鼎通往泰顺的咽喉要道,历代驻兵防守。《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
太姥山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陆缘地带,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东面经岛弧、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在两大板块长期相对作用中形成。地层区划上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东北部属温州地层小区,余属青田漳州地层小区。
按地质构造,太姥山处在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新华夏系构造带中,位于闽东燕山火山岩断裂带北部。地质构造由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构造线以北北东、北东走向为基本格架,主要表现为不同期(次)的岩浆岩沿构造线方向侵入和喷发,以及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的大断裂及其控制影响的地形、地势、水系特征。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按岩性成因条件划分,全区岩石可分为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次)山岩],沉积岩(包括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正常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按岩性成分及粒级大小划分,全区岩石大致可分为酸性岩类(约占陆地面积90.1%)、中性岩类(占6.0%)、基性岩类(占0.15%)、泥质岩类(占1.7%)、砂质岩类(占1.3%)、紫色岩类(占0.7%)、碳酸岩类(占0.05%)等7种类型。
在地貌上,太姥山大部属于构造侵蚀、剥蚀丘陵盆谷地形。一般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200~400米,坡度10~30度之间。峰峦重叠,地表破碎,河流纵横,山间盆谷错落,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特征。同时,早期地质构造基础上,因受流水强烈侵蚀下切,多形成以高丘为主的丘陵、河谷、盆地地貌,仅沿海地段,偶见孤立低山。在太姥山与鹫峰山之间形成福安盆地。
为交溪(长溪)与福鼎、霞浦两县所有独流入海的溪流的分水岭。西麓主要是交溪的东岸支流水系,东麓主要是独流入海河流。
赤溪,位于福鼎西南部的磻溪,主要支流有桑园溪、紫坪溪、叉溪口3条。发源于柘荣县乍洋的第一尖山,流经石山、桑园、赤溪汇入霞浦境内的牙城入海,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主流长度37.6公里,年均径流量3.46亿立方米。
水北溪,源于浙江省境,流经福鼎市城汇入沙埕港。流域面积341平方公里,干流长43.4千米,比降7.69‰。
七都溪,源于福鼎市,干流长58公里,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1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3.24立方米/秒,河流比降16.2%。
杯溪,霞浦县最大河流。源于柏洋乡,由北往南流经崇儒至盐田入海,干流长45公里,流域面积285.2平方公里,河流比降16.4‰,年均径流量为3.1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9.5立方米/秒。
罗汉溪,源于霞浦县柏洋乡土勃头村,流自西北向东南,其主要支流有桐油溪,在吴坑岩下与主溪汇合后,流经江边、桥头至后港入海。主干流总长38千米,总流域面积206.4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2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7.8立方米/秒,河比降22.8‰。
百步溪,源于福鼎管阳的王府山南麓,流经翁溪、叶举、体洋、白琳汇入沙埕港,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主流长26.1公里。
赤溪,位于县境西南部的磻溪。主要河流有桑园溪、柴坪溪、叉溪口等3条。发源于柘荣县片洋的第一尖,流经石山、桑园、赤溪,汇入霞浦境内的牙城入海。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主溪流长37.6公里,其中福鼎市境内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主溪流长23.3公里。
百步溪,发源于管阳的王府山南麓,流经翁溪、叶莒、车洋、白琳,汇入沙埕港,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主溪流长26.1公里。
溪头溪,位于县境西北部的管阳境内。主要河流有溪头溪、西阳溪等2条,属交溪水系。发源于柘荣县的乍洋,流经管阳、广化、乾头、楮楼,汇入福安交溪。流域面积125.2平方公里,主溪流长29.7公里,其中福鼎市境内流域面积115.3平方公里,溪流长4.2公里。
杯溪,源于柏洋乡塔后,由北向南流经长岩、九龙坑、里马,于上村、王高店之间汇集崇儒倒流溪支流,经龙凤店,至盐田村入海。流域面积285.2平方公里,主干流长56.5公里,是境内最大河流。河流比降16.4‰,多年平均径流量3.14亿立方米,年均流量9.5立方米/秒。河床切割较深,落差(740米)不集中,水能理论蕴藏量2.46万千瓦。枯水季节,下游里马至梅溪水深0.1米,河面宽4米;梅溪至官岭尾水深0.85米,河面宽20米左右。
罗汉溪,源于柏洋乡洋里土勃头村,呈西北—东南流向,经横江、溪西、洋沙溪,于下村汇集桐油溪支流,出水磨坑、大桥头入后港海。流域面积206.4平方公里,主干流长38公里(支流桐油溪,源于水门乡百笕村,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7公里),河流比降22.8‰。多年平均径流量2.27亿立方米,年均流量7.8立方米/秒。河床落差865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51万千瓦。
七都溪,发源于柘荣县洋头村,流经福鼎市桑园,经赤溪进入霞浦牙城镇后,称七都溪,而后自北向南流经杨家溪、渡头入七都港,至凤阳注入牙城湾海域。全长58公里,总流域面积334平方公里。境内干流长22.5公里,流域面积8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年均流量13.24立方米/秒,河流比降16.2‰。河床平缓,落差30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03万千瓦,境内主要支流有龙亭洋尾溪和雉溪。
长溪三河,南部源于马洋鲤鱼山白岩溪,北部源于七宝洋石浿溪,两支流由西向东,在县城西南周家亭汇合,横穿县城南郊,经山兜至塔下入海。流域面积55.3平方公里,干流长17.5公里,河流比降25.7‰。多年平均径流量0.49亿立方米,年均流量1.49立方米/秒。河床落差20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300千瓦。
石山溪,发源于东源乡仙后村第一尖,向东南流至乍洋乡溪口村附近的阔罗出境,再经福鼎蟠溪乡汇入七都溪,至霞浦牙城入海。县内长14.6公里,流域面积59平方公里。
溪头溪,位于福鼎市西北部的管阳境内。主要支流有溪头溪、西阳溪2条;源于柘荣县的乍洋,流经福鼎管阳、广化、乾头、楮楼汇入交溪,流域面积125.2平方千米,主流长29.5千米,年均径流量1.46亿立方米。
茜洋溪,在上游称东溪又名流桥溪,发源于柘荣县富溪乡的青岚岗(一说东源乡鸳鸯头村),曲折南流,至宅中乡西坪村与西溪交汇,至舂臼弯村附近与霞浦交界处的甲溪口出境,称茜洋溪,然后向南流经福安溪柄注入交溪下游的赛江河段。县内长29.7千米,流域面积68.68平方千米。河流总长52千米,境内长20千米;流域总面积402平方千米,境内面积142平方千米。
交溪,蜿蜒于县境北部和西北部边界上。从城郊乡尖岭下村向西流,至英山乡举坂村的河段长28.2公里,为柘荣与浙江泰顺两县的界河。从举坂折向南流,至老富弯村的一段长4.7公里,为柘荣与福安两县的界河。两段界河全长32.9公里,在柘荣一侧的流域面积177.1平方公里。
龙溪,发源于东源乡仙后村东山顶,向西南流经城关盆地折向北,至城郊乡到龙山村和英山乡东坪村之间汇入交溪河段,长29.6公里,流域面积106.3平方公里。
五蒲溪,发源于乍洋乡柯岭村的湖山顶,向北流经城郊乡,至尖岭下汇入交溪河段,长12.4公里,县境内流域面积31.4平方公里。
楮坪溪,发源于楮坪乡湖头村的叠石峰,向西北流经楮坪乡,至英山乡后垅村附近汇入与福安交界的交溪河段。县内长11.6公里,流域面积41.5平方公里。
东溪,东溪又名流桥溪,发源于东源乡鸳鸯头村附近,曲折南流,至宅中乡西坪村与西溪交汇,至舂臼弯村附近与霞浦交界处的甲溪口出境,称茜洋溪,然后向南流经福安溪柄注入交溪下游的赛江河段。县内长29.7公里,流域面积68.68平方公里。
西溪,发源于富溪乡马鼻洋,向东南流至宅中乡西坪村汇入东溪,长18.4公里,流域面积77.75平方公里。
桃坑溪,发源于东源乡大湾山,向西南流至宅中乡甲溪口出境,汇入与霞浦县交界的界河中,至甲溪口汇入茜洋溪。县内长20公里,流域面积50.4平方公里。
太姥山区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季和内陆山区的冬季,持续时间均超过120天,其余各季均在70~90天之间,四季分明。全区累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700~1900小时之间。各季风雨情况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按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
雨量丰沛,气候湿润,干湿季明显。年平均雨量自沿海至山区逐渐增大,均在1600毫米以上,但西麓的柘荣超过2000毫米。东南临海,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8%以上。历年3月份起进入雨季,雨日雨量剧增。5~6月年平均雨量占全年总雨量三分之一。10月至次年2月5个月干季的雨量仅占全年总雨量的20%,在干湿度和雨量分配上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东西两麓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东麓为18.8℃(最热月出现在7月为28.6℃,最冷月出现在1月为8.9℃),西麓为15℃(最热月出现在7月为24.4℃,最冷月出现在1月为5.2℃),差3.8℃。达到同样积温量,东麓要130天,西麓要180天。气温的地域差别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型气候特点。
灾害性天气频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低纬度地带,冷暖空气常在区境附近交汇,形成多种灾害性天气。大风是区内全年均可出现的经常性灾害性天气。台风则是下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平均每年影响区内的台风有4次左右,暴雨也是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全年均可出现,而以5~9月最为频繁,每年3~9月平均出现2~3次。此外,还有干旱和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
太姥山地区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归属于常年湿暖照叶林地带的常绿储类照叶林小区。原生植被由于长期受人为干预而逐渐被演替,大部分人工马尾松、杉木、油茶代替原有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天然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树种因长期择伐、破坏,变更群落组成;大部分乔木层损失,仅留下灌木、蕨类等荒山植被。森林植被区系成分随纬度地带性由南向北逐渐过渡呈规律性变化。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高度上限随纬度由南向北、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渐低。
水平分布
太姥山东、南部海拔500米以下滨海丘陵平原地带该地带靠近南亚热带,分布含热带成分较多常绿叶、阔叶林种类。主要有桑科、豆科、大麻黄科、芸香科、无患子科、桃金娘科、木犀科、松科、杉科等区系成分,如榕树、台湾相思、银合欢、木麻黄、枳壳、黄皮果、龙眼、荔枝、番石榴、无花果、茉莉花、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小叶赤楠、桂木、黄瑞木、盐肤木等;草木层欠发达,芒萁、单叶新月蕨居多;海岸植被,主要有秋茄。
太姥山东北部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地带该地带靠近南温带,分布含温带成分较多的针、阔叶耐寒种数的森林植被。主要有松科的黄山松、马尾松、杉科的柳杉、水松,壳斗科的青冈栎、板栗,粗榧科的三尖杉,蔷薇科的梨等;灌木主要有杜鹃、乌饭、胡枝子、白栎、石斑木等;草本层不发达,主要为蕨类、野古草、芒草等。其间在海拔1200米以上地域,因气温较低,土壤瘠薄,乔木层不发达,形成灌丛、草丛植被,主要由马银花、红泡树、知风草、白芒、金脉金茅等组成。
垂直分布
太姥山区由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区内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海拔400~499米的红壤分布区,多为人工栽培植被带。该植被带因人口密集,水土流失和人为破坏严重,植被层次简单,种类少。主要人工植被有马尾松、杉木及小叶赤楠、黄瑞木、氊木、胡枝子、芒萁、五节芒、桃金娘等。粮食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薯、油菜、茶叶、茉莉花、油茶、油桐、柑桔、龙眼、荔枝等。
海拔400~1000米的红壤、黄壤分布区为照叶林带。主要植被为壳斗科的槠栲类及毛竹林等。乔木层以米槠、甜槠、罗浮栲、木荷、红粟栲、青岗栎、红钩栲、细柄阿丁枫、毛竹等,偶有落叶种拟赤扬和枫香。灌木层以冬青科、杜鹃科、山茶科及竹亚科为主。草本层以蕨类占主导地位。此外,还有油茶、淡竹叶及藤本植物等。该植被带内还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人工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海拔900~1400米的黄壤分布区以为黄山松针叶林带。乔木层以黄山松为连群种,伴生马尾松、木荷等。灌木层由映山红、乌饭、胡枝子、白栎、石斑木等组成。草木层不发育,主要为蕨类、野古草和芒萁等。
海拔1200米以上的黄壤、山地草甸土分布区为中山灌丛、草丛带。因山高风大,水土冲刷严重,土质瘠薄,多形成低矮灌丛和中山草丛。灌木主要为映山红、马银花、红泡树。草木为野古草、芒草、金脉金茅、毛野古草等。
山体蕴藏的矿产主要有铅、锌、银、镉、明矾石、石英岩、高岭土、玄武岩等。
太姥山地区的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北部福鼎市,及西南南部福安县境内。
福鼎市山区储藏有:铅锌、铜(福鼎银峒)、银(福鼎银峒)、硫铁矿(福鼎银峒、福鼎里楼)。福鼎银峒铅锌矿为伴生银矿,是福建省同类矿床中储量最大的一处,其余银矿主要赋存于铅锌矿的多金属矿中,多数品位偏低、规模小、价值不大。全区银储量0.2万吨。
福安赤路、上山的钼矿较为丰富,已开采利用。福安后洋、福安赤路为硫铁矿矿点,霞浦大湾石英脉型黑钨矿。福安、霞浦一带,发现锰矿(化)点多处。
花岗岩,是区内非金属矿中最有优势的矿种,蕴藏量大,花色品种丰富。主要有寿宁斜滩、上房、蒲阳,宁德甲地、打石坑,福安化蛟的红色饰面花岗岩;福安塘楼下,屏南九洋,福安荷屿,宁德湖兰里,周宁坑门里,福鼎白琳黑色花岗岩;寿宁铁场片麻岩浅色变质岩等多处。全区储量2260万立方米。
高岭土,分布于霞浦盐田牛旺头,宁德七都西陂塘,福安白溪、泽聚亭,古田塔洋,屏南长桥白土岗、天平山,周宁安后,柘荣际头,福鼎白琳、西洋、岭头坪,霞浦太平桥、大屿头等处,共有高岭土矿点37处,探明储量795万吨。
明矾石,主要矿床点有周宁楼下、寿宁南阳、柘荣乍阳、福鼎唐阳等4处。总矿石储量216.4万吨。
珍珠岩,有周宁和政和交界的香炉山和柘荣东山珍珠岩2处,储量700万吨。
叶蜡石,有古田岭里、寿宁湖潭、福鼎管阳、福安保安4处矿点。叶蜡石储量268万吨。
硅石,有霞浦富积、宁德七都、寿宁杨梅州、宁德八都、屏南石马山、周宁陈岔、霞浦水门草冈、福安下白石石刀屿等矿床10余处。全区已探明储量44.22万吨。
白云石,仅寿宁铁场1处,与磁铁矿、黄铁矿共生。探明炼镁用白云岩工业储量200.5万吨,远景储量241.3万吨,共441.8万吨;冶金及耐火材料用白云岩工业储量40.3万吨,远景储量78.8万吨,共119.1万吨。
泥煤,主要分布于周宁、宁德、古田等地,储量大于1万吨的矿地有11处,矿点63处,总储量275万吨。
蛎壳,主要分布沿海的霞浦沙江、下浒、洪江,宁德漳湾、飞鸾,福鼎前岐、双屿等地,探明储量68.86万吨。
砂石,主要分布于交溪(长溪)、霍童溪、古田溪等河流的开阔地带、河漫滩、河中洲等部位,储量有河卵石40万吨,建筑用沙,年采取量40万吨。
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很高。据1983年林权三定成果,主要位于太姥山区的三县林地面积分别为:福鼎市129.00万亩,霞浦县135.69万亩,柘荣县61.62万亩。
宋至民国时期,太姥山地区已有开采银、铜、铁、铅等矿的记载,北宋年间,霞浦已经开采银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内先后组织硫磺矿和铜矿的开采。1956年,福安成立国营硫磺厂,职工44人,年产硫磺7吨。1957年霞浦县的霞山铜矿开工。1958年创办福鼎、柘荣明矾厂。后因资源不足,柘荣、福鼎明矾矿厂先后关闭。1964年,柘荣明矾厂再度兴办。1971年重办寿宁明矾厂,1972年10月恢复生产,1973年头9个月即产明矾140.2吨,年底又停办。
1974年开采霞浦铜矿,4年后停采。1976年省地质四队403分队地基勘测探明福安赤路辉钼矿是一个储量为中型的细脉浸染矿床,同年省冶金工业设计院进行规模为100吨/日的采选工艺设计,1977年,福安县投资170万元筹建,1980年2月开始试产,翌年正式投产。1979年柘荣明矾厂因矿源枯竭,改办紫砂陶厂。
太姥山区植茶始自唐代,由零星栽培发展为大面积生产。柘荣县的茶园一般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地带,而福鼎、福安、霞浦等沿海县的茶园则多分布在100~400米的低海拔地带。明代,“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茶。”茶园几乎随处可见。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随着口岸开放,茶叶生产、外销增多,茶园遍布各县。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港口被日军封锁,茶叶出口受阻,茶市消沉,茶叶加工场倒闭,茶园大面积抛荒。茶园总面积大大缩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人民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茶园,发展茶叶生产。
太姥山区水能资源丰富,水力条件优越。最早在民国时期即有小水电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力工业发展很快。至1992年,乡村水电站福鼎市有7处5290千瓦、霞浦县4处2215千瓦。较大的水电工程有:霞浦县罗汉溪梯级电站、福鼎市水北溪梯级电站、柘荣县龙溪梯级电站等。
太姥山区,利用林区干果生产油茶籽、油桐籽、乌桕籽等历史悠久。民国时期福安赛岐就是闽东与浙南茶油出口的集散地,丰年经赛岐运往香港、福州的茶油500吨。南部的福安为油茶重点产地,其油茶籽产量占宁德全区总产量的46.6%。民国时期,福安、霞浦、福鼎等县是油桐的主产地,桐油销往香港。桐油主要产地为福安、福鼎、霞浦、寿宁等县。乌桕主产地是福鼎市,其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59.5%。
油茶籽。民国26年(1937年),全区年产油茶籽5112.5吨。当时,寿宁斜滩、福安赛岐是闽东与浙南茶油出口的集散地,丰年经赛岐运往香港、福州的茶油500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海口封锁,交通受阻,外销减少,生产下降。民国26~28年,全区产茶油130吨。民国34年,福安县产茶油150吨,古田、屏南、周宁等县均有生产。民国38年全区茶油产量约5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区油茶生产得到高度重视,1959年全区油茶籽产量5638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产量急剧下降,1962年全区油茶籽产量减至1890.35吨。改革开放后,全区油茶籽产量有所提高,1979年全区产量7552.6吨。福安为全区油茶重点产地,其油茶籽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46.6%。1949~1990年,全区生产油茶籽149808吨,平均年产3566.86吨。1991~1992年,全区生产油茶籽6998吨。
油桐籽。民国时期,福安、霞浦、福鼎、寿宁、宁德等县是油桐的主产地,桐油销往香港。民国26年,全区生产桐油350吨,其中福安县100吨。民国31年,全区生产桐油3314吨,油桐籽产量14243吨,其中霞浦5997吨、福安645吨、福鼎4132吨、屏南364吨、寿宁1725吨、古田12吨、宁德37吨、柘洋702吨、周墩629吨。1950年全区油桐籽产量为549.80吨,1959年全区油桐籽产量增至1787.93吨。桐油主要产地为福安、福鼎、霞浦、寿宁等县。1976年后,由于油桐树逐年抛荒,千年桐纯林产量降低,三年桐逐渐衰退,油桐生产呈递减趋势。全区油桐籽年产量在200~500吨之间。90年代开始回升,1992年全区油桐籽产量增至861吨。
乌桕籽。1950年代,区内开始扶持种植乌桕,产量逐年提高。1950年全区乌桕籽产量为207.35吨。1956年乌桕籽产量升至438.96吨。1978年后,乌桕籽产量呈递减趋势,当年全区乌桕籽产量230吨。1985年产量减至185.78吨。1990年降至36.4吨,不足1956年产量的十分之一。1992年全区乌桕籽产量24吨。
1949~1992年,全区乌桕产量计1.30万吨,其中产量最高的年份为1954年928.33吨,产量最少是1992年24吨。乌桕主产地是福鼎市,其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59.5%。
历史上,太姥山区就有提炼林产品的历史。建国后,福安、福鼎等县曾经兴建醋石厂、樟脑油厂、炼油厂、人造石油厂等,生产醋石、松明子油、樟脑粉、樟脑油、酒精、乌药油、栲胶、胶合板、纤维板、活性炭、土碱等产品。由于各地多为土法上马,“一阵风”办厂,大多数厂由于设备简陋、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差,亏损严重而纷纷下马。此后,林产化工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太姥山岳景区距太姥山镇(原秦屿镇)15公里,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之精华所在。其面积为24.6平方公里,东达太姥洋,西至白琳镇、五峰桥,南至面头山顶,北抵八尺门港。山势傲岸秀拔,恢宏磅礴,山海奇景,天造地设。太姥山景区有54峰、45奇岩怪石、100多个岩洞,共360余景。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著称于世。
太姥山54座奇峰中,著名的有新月峰(覆鼎峰)、夫妻峰、莲花峰、笔架峰等。峰峦险峻,怪石峥嵘,洞窟幽致。覆鼎峰高917.3米,登上绝顶,远眺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大小岛屿、点点星帆尽收眼底,山海奇观,壮丽无比。明朝陈仲溱《太姥山记》云:“余尝看日于泰山,日观天台华顶,所见各异,而遥天旷海,此为第一。”若遇下雪,千峰素裹。而此时山下田畴大海,却碧波粼粼,春意盎然。山上山下,两个世界。太姥山千峰竞秀,争奇斗峭,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又具搜险探奇之情。
东山,又名东狮山、玉笏山,位于柘荣县城东5华里处,以其山形似狮而得名。主峰东山顶海拔1479米,为太姥山脉主峰,方圆25平方公里,风景多系天成。主要由东山主峰景区、普悦山景区和新荣溪景区组成。
东山主峰景区。东山上奇峰怪石嶙峋,重峦迭嶂,岩洞众多。绝□崖间有上八仙洞、下八仙洞,又名灵岩宝洞,洞中两股潺潺清泉,清澈见底。环山中有1谷1线天2龙井3泉5岭10壑29洞36峰31岩72石等景点。有常年流水不竭的仙掌泉,有险峻危峙的百丈岩,有异峰突起的旗峰插汉、天峰奇观、石屏拔秀,有富有传奇色彩的罗隐盆谷、罗隐矶洞、青龙起伏、仙人锯板、仙泉喷雪、灵鼍听钟、金蟾祷雨、雾绕瑶台、天淙飞漈、石门天峡、擎天一柱、佛祖登山、老僧传经、碧水映月等200多处景观。环麓寺庙点缀,万绿丛中偶见碧瓦黄墙的寺庙。主要有普光寺、龙兴庵、东峰寺、育贤祠和看牛司爷的七夕台等景点。普悦山景区。普悦山寓意于“红光普照,万众同悦”,是东山的主要景区之一,位于东山南麓。主要景点有觉性禅寺、水帘洞、蝙蝠洞、金蟾洞、猴戏岩、金鸡岩等,沟壑奇岩,幽洞细流,风景清雅。
新荣溪景区。东山是龙溪、茜洋溪、赤溪的发源地和分水岭,1984年在龙溪下游筑坝截流,建成新荣溪水库,乘游艇于水面,领略四周的山光水色,惬意非常。东山自然风景吸引着历代不少文人墨客。明宪使游德曾在灵岩宝洞石壁上刻诗:“孤峰突与碧霄摩,双履疑从绛阙过。全柘万山罗小队,扶桑千里见微波。晴风不散坛前树,明月长依石上萝。仙子高居绝尘高欠,岂知人世有悲歌”。1985年后兴建从柘荣县城至普光寺和从东源至觉性寺的公路各1条,方便了游人。
龙首山,位于霞浦城北向。明成化年间(1466~1488年),知州刘象曾率民在此山植松树4万余株。此后,霞浦县便有“松城”之称。龙首山按其山势分5脉,即主脉龙首山、东脉金字山、次东脉虎尾岗、西脉莲花峰和塔岗山。主要景点分布在龙首山、金字山、塔岗山和莲花峰4脉上。海拔432.5米,山顶有烟墩遗迹,是明嘉靖年间(1562~1566年)戚继光军防御倭寇的警报设施;山上留有宋理学家朱熹、清学者俞樾、福宁知府李拔等“白云深处”、“海国桃源”题刻和诗作。山下有龙首寺(即东庵),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周围有“溪山一览轩”、“迎薰亭”、“寻乐处”等胜迹和避暑胜地石涧堂。西仙小福寺,又称西庵,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郡守李拔题“西寺惊涛”刻于石。
金字山,山顶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的金山寨,今尚存堡基残垒,其上有凤凰池。
莲花峰,峰顶有“黄巢坪”,相传唐末黄巢起义军曾驻兵于此。莲花峰丛林中有圣水寺,寺旁圣水泉可疗热病。龙首山腹地五瓣莲花中心处有座禹王庙,也称舍人宫。庙顶有“海晏河清”4字,西庵有清郡守李拔题写的“西寺惊涛”石刻。
塔岗山,高峰顶上矗立一座八角楼阁式7层实心石塔称虎镇塔,被《中国名胜大辞典》列为重点名胜之一。塔后有建于康熙年间的荫峰阁。傍山有“云山一览”、“为善最乐”等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