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0:53
奇琴伊察(西班牙语:Chichén Itzá;英语:Chichen Itza),是玛雅语的音译,意为“在伊察的水井口”,位于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曾是玛雅古国最繁华的城邦,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玛雅城市文化顶峰时期的重要遗址。
遗产名称:奇琴伊察古城 (墨西哥)
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
入选时间:1988年
地理位置:N20 40 00 W88 35 6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遗产编号:483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有高达29米的“库若尔甘金字塔”;墨西哥保存下来最大球场;“长着胡子的男人的神庙”;“美洲豹神庙”;“雄鹰和美洲虎的平台”;深达23米的天然进井;神圣泉眼;“千柱大厅”,大祭司的陵墓等。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著名建筑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椭圆形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奇琴伊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说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是玛雅人和托尔蒂克人的文明在尤卡坦的历史见证。198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奇琴伊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
标准(i):奇琴伊察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北边的建筑群,包括大球场,库库尔坎神庙和武士神庙,因其比例之优美,建筑之精致以及雕刻装饰之辉煌,使它们成为中美洲建筑无可争议的杰作。
标准(ii):从10世纪到15世纪,奇琴伊察影响了整个尤卡坦文化区。
标准(iii):奇琴伊察是尤卡坦半岛(10-15世纪)玛雅 - 托尔特克文明最重要的考古遗迹。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在近1000年的历史中,许多民族都在此生活过,并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从当地的石制遗迹和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玛雅人的建筑技巧和来自墨西哥中部地区的新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奇琴伊察古城成为展示尤卡坦半岛玛雅-托尔特克文明最主要的地方之一。该遗址中有几个建筑被保留下来,其中包括勇士庙、城堡和被称为“蜗牛”的圆形天文台。
奇琴伊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殿,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对整个乌松布拉河盆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典雅的建筑、高超的技术以及轻巧的浮雕都说明了玛雅人的神话,证明他们是这一文明的天才创造者。奇琴伊察是建造在墨西哥尤卡坦的一座非凡的石头城。其中的一些最古老的建筑和金字塔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由托尔泰克人和玛雅人建造。
奇琴伊察由石制建筑,寺庙和庭院构成。一个巨大的“人祭球场”座落在城市的一端。(“人祭球赛”一种非常特别的游戏,两支队伍需要尝试把球踢过场地两端的铁环。之后,获胜队伍的队长会作为给神的祭品而砍头。)尽管这座城市历史上遭到了时间和掠夺者的破坏,仍然有不少漂亮的石头雕像存留。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奇琴伊察在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发展和影响力巅峰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
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Quetzalcoatl(即羽蛇神之意)带领军队从中部墨西哥来到这里,并与本地玛雅盟友一起将奇琴伊察作为了自己的首都,及第二个图拉(Tula)。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和风格。
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烧毁。奇琴伊察随着犹加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
直到13世纪,奇琴伊察都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此后,玛雅爆发了叛乱和内战,导致了这座城市的迅速没落,并再也没有恢复。到西班牙人在16世纪征服尤卡坦的时候,城市中心已经被很大程度地遗弃而成为了废墟。
奇琴伊察虽然未被完全放弃,但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也没有再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然而神圣的溶井还是保持了朝圣地的地位。
1531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乔宣布对奇琴伊察拥有主权并打算将其作为西班牙犹加敦的首都,但几个月后当地玛雅人的起义把蒙泰乔逐出了该地。
玛雅语Chich'en Itza前哥伦布时期是通用名称,同时该城市在古代史料中也被称为Uucyabnal,即“7个伟大的统治者”。
奇琴伊察的名称在西班牙语等语言中写做Chichén Itzá,表示名称两个部分的重音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而在犹加敦马雅语中(在该地区仍被使用,自16世纪以来用罗马字母书写),这一重音遵循该语言的标准规律,所以书写时不加变音符号。两种书写方法都得到了相关文献,包括学术作品的证实。其他语言中通常使用更严格的变音符号,写做Chich'en Itza。这一形式保留了[ch'] 和 [ch]在音位上的区别,因为代表(水)井的字根ch'en开始于齿龈挤喉后塞擦音(国际音标[tʃʼ]),而不是清齿龈后塞擦音([tʃ])。
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又称羽蛇神金字塔,城堡,玛雅金字塔,或墨西哥金字塔),23米高,雄居奇琴伊察的正中,是为羽蛇神而建的神庙。金字塔的地基呈方形,四边依阶梯上升,直至顶端的庙宇。在春季和秋季的昼夜平分点,日出日落时,建筑的拐角在金字塔北面的阶梯上投下羽蛇状的阴影,并随着太阳的位置在北面滑行下降。
古代中美洲城市中,在旧金字塔之上加盖更大更雄伟的金字塔是一种惯例,卡斯蒂略金字塔正是其实例之一。考古学家在金字塔北面阶梯上发现的一个入口通往一个隧道,人们在隧道内可以沿着掩盖在金字塔内部的老金字塔的台阶向上攀登,直到顶端,并能见到刻在石头中,漆成红色镶着玉点的羽蛇神王的美洲虎王冠。内部老金字塔的设计据说是按照月亮历而来,而外面的新金字塔则是太阳历。
在一次致命的坠落事故之后,金字塔的顶端已经不再对游客开放了。
奇琴伊察的“武士神庙”明显是按照托尔特克首都图拉的B神庙而建,并由于玛雅建筑师的技巧而比其原型更加宏伟。武士神庙是一个阶梯状金字塔顶的石头建筑(最初用木头和灰泥做屋顶),内部的支柱被刻成武士的形状。金字塔阶梯顶端通往神庙入口处有查克莫天使(Chac Mool)的祭坛雕像。
武士神庙旁边是由柱子围绕的广场——“大市场”。
在奇琴伊察一共有7个中美洲蹴球球场,其中金字塔西北150米左右的球场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场,有166米长68米宽。球场内部两侧排列着雕刻着球员形象的石板。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祭司会先算上一卦, 卦上可能是说,如果甲队赢,当年就会风调雨顺, 否则就是个灾年。双方队员都闷在鼓里, 不知道卦上的内容. 只管拼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可能乙队赢了。祭司揭开卦的内容, 可怜的甲队和乙队的队长都要献上他们的人头,以平熄神怒。这种场景,可以从球场上的一幅队长断头图上看到。球场的一面外墙上建有美洲虎神庙,上面有另一个美洲虎王冠。因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上面的红漆以及镶的玉点都已经消磨不见了。球场旁边是一个露天平台,侧面装饰着骷髅浮雕(穿在木架上的石刻头骨)。
这是一个缩小版本的卡斯蒂略金字塔。名称来自早期发掘者E. H. Thompson发现的贵族墓地。
“修女院”建筑群附近还有一些其他建筑,包括:
●“Akab' Dzib”(玛雅语“黑暗或朦胧的文字”),有着象形文字铭文的宫殿
●“红房子”
●“鹿房子”
在“修女院”北面是一个方形大平台上的圆形建筑——“椭圆形天文台天文现象的位置。玛雅人用太阳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在建筑的边缘放着很大的石头杯子,玛雅人在里面装上水并通过反射来观察星宿,以确定他们相当复杂且极为精确的日历系统。
“老奇琴”是位于城市中心以南的一组建筑,包括最初系列组神庙(Initial Series Group)、阳,外两头两棵可能刚种植不久,显得略矮。它们的棕叶聚生于顶,发散得近乎松弛。内侧两棵绿色棕树之间是灰色偏暗的楼道具崇拜神庙(Phallic Temple)、巨龟平台(Platform of the Great Turtle)、猫头鹰神庙(Temple of the Owls)和猴神庙(Temple of the Monkeys)。
城市的典礼中心周围约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一系列建筑,城市周围还有几处辅助建筑群。
卡斯蒂略金字塔内的羽蛇神美洲虎王冠Balankanche洞穴是离奇琴伊察中心不远的一系列神圣的洞穴。在洞穴里,人们还能看到前哥伦布时代留下的古代陶器和偶像原封不动的摆在当初的位置。
献祭恰克的信奉者将其视为圣地,并将玉、陶器和熏香被投入圣井中作为对恰克的献祭,在大旱的时候偶尔还会使用活人献祭。(然而某些导游所讲述的大量美丽年轻的处女被定期作为祭品抛入井中的可怕故事却并没有在古代文献或是对溶井的考古打捞中得到证实。还有故事称少男,而非少女,才是圣井的祭品。)圣井很久以来就是尤卡坦地区的朝圣地。
尤卡坦半岛恰克(Chaac)的信奉者将其视为圣地,并将玉、陶器和熏香被投入圣井中作为对恰克的献祭,在大旱的时候偶尔还会使用活人献祭。(然而某些导游所讲述的大量美丽年轻的处女被定期作为祭品抛入井中的可怕故事却并没有在古代文献或是对溶井的考古打捞中得到证实。还有故事称少男,而非少女,才是圣井的祭品。)圣井很久以来就是尤卡坦地区的朝圣地。
奇琴伊察在公元600年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但其最大的发展和影响力巅峰则出现在中部低地和南部玛雅城市衰落之后。
公元约987年,托尔特克国王Quetzalcoatl(即羽蛇神之意)带领军队从中部墨西哥来到这里,并(与本地玛雅盟友一起)将奇琴伊察作为了自己的首都,及第二个图拉(Tula)。这一时期的艺术和建筑因此呈现有趣的玛雅和托尔特克混合风格。
玛雅史料记载1221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和内战,考古学证据也显示市场和武士神庙的木制屋顶在大约这一时间被烧毁。奇琴伊察随着尤卡坦的统治中心移往玛雅潘而开始衰落。
奇琴伊察虽然未被完全放弃,但城市的人口减少了,也没有再兴建新的大型建筑。然而神圣的溶井还是保持了朝圣地的地位。
1531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乔宣布对奇琴伊察拥有主权并打算将其作为西班牙尤卡坦的首都,但几个月后当地玛雅人的起义把蒙泰乔逐出了该地。
历史事件:
约432-455年玛雅人根据邱玛耶的手稿在这里创建了自己聚居地。
1533年西班牙侵占该地区。
1841-1842年学者约翰·斯蒂芬斯考察该地区。
1904-1907年考察天然井、神圣泉眼。
1932年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和发掘遗址城。
1972年发现“光影蛇形”的影子游戏。
门票:80比索,1日内可重复进入,周日免费。
开放时间:8:00-17:30,冬季为8:00-17:00。
到达方式:梅里达有开往奇琴伊察的汽车,车程约3小时左右。
饮食:奇琴伊察除入口餐厅外,内部没有饮食供应,请提前准备所需饮食。
旅游注意事项:奇琴伊察内的浮雕禁止拓印。
1839年,美国旅行作家本杰明·诺曼(Benjamin Norman),以及第二年的约翰·罗伊德·施特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到奇琴伊察进行了考察并发表了记录。之后的几十年里其他的探险队对遗迹进行了更多的考察。1895年美国驻尤卡坦副领事爱德华·赫伯特·汤普森(Edward Herbert Thompson)购买了包括奇琴伊察遗址在内的奇琴庄园(Hacienda Chichen),并接下来花了30年时间对其进行业余兴致的考古挖掘,并从圣井中打捞出了第一批手工艺品。卡内基研究院和墨西哥政府在从1924年起的20年里,由Sylvanus Morley带领对遗迹进行了发掘和修复,包括对武士神庙的修复。1961年和1967年,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INAH)对圣井进行了两次打捞。1980年后,INAH对更多的建筑进行了发掘和修复。
对奇琴伊察的第一次描述出现在约翰·罗伊德·施特芬斯的《中美洲、恰帕斯、尤卡坦旅行事件》(Incidents of Travel in Central America,Chiapas,and Yucatan)中,(两卷,1843年) 霍姆斯(Holmes),《古代墨西哥城市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Studies in Ancient Cities of Mexico),(芝加哥,1895年) 赫伯特·斯平登(Herbert Spinden),《玛雅艺术》,(剑桥,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