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河

更新时间:2023-11-04 21:25

濉河,淮河支流,洪泽湖水系,由于历史上河道多有变迁,现代水文通常指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也有称“新濉河”。有也将其干流与其支流奎河合称为奎濉河。濉河古称睢水,上承大梁(开封)鸿沟水,下至小河口(邳县境)入泗水,源远流长,累受黄泛侵夺,河道多变,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浍塘沟以东,故道久已湮废。到20世纪中,变为源于砀山县洪河,止于洪泽湖,1968年截流后,起点变为宿州张树闸。全长222公里,来水面积2518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濉河,现代水文通常指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也有称“新濉河”。干流自宿州张树闸起,向东流,经灰古闸至时村,左纳奎河;过草坝闸后,进入灵璧县境;经尹集至浍塘沟,左纳拖尾河,穿浍塘沟闸分为两股,一股沿故道东流,为老濉河,一股东南流为新挖河道,为新濉河;新濉河经禅堂集东,至时集北,左纳虹灵沟,并进入泗县境内;经八里桥闸,至小韩庄进入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于泗洪县城西部折南流,经七里沟至傅圩子,注入洪泽湖的溧河洼,全长140公里。流域面积为28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占70.3%,低山残丘区占26.0%,洼地占3.7%。流域内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支流基本自北向南呈梳子形汇入本干,然后基本东流注入洪泽湖。

其中:在灵璧县境内,濉河(新濉河)过宿州时村东奎河口至贺家人灵壁县境,东流经霸王城、尹集至浍唐沟,有拖尾河、三渠沟北来汇入;经浍塘沟东南流,过简吴、赵汪、娄杨,于时集入泗县境,县境内长46.1公里,流域面积814.8平方公里。在泗县境,濉河(新濉河)起于时集(长沟镇)。出于胡陈圩(黑塔镇)。全长43公里,横贯县中部,该河上为就港河(荀沟、犁沟),中部八里桥至水口魏为平地开挖,下为1950年开挖的新濉河。

河道变迁

濉河,古称睢水,其实干流由于地理变化、人类治理等影响,多有变迁。且有水文资料有将原濉河称为“老濉河”、1968年截流后的河道称为“新濉河”。

老濉河,为古代鸿沟支流之一。原上承大梁(开封)鸿沟水,下至小河口(邳县境)入泗水,源远流长,累受黄泛侵夺,河道多变,上游夏邑以西,下游浍塘沟以东,故道久已湮废。

及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濉河源出砀山县东卞楼,洪河为其主源,向东偏南流,经砀山县、萧县濉溪县宿州灵璧县泗县及江苏泗洪县等七县境,于临淮头注入洪泽湖

1951年,上游疏浚,下游自灵壁县境浍塘沟起改道东南流,于时集入泗县境,至泗洪县张庄调尾,新、老濉河成三堤两河并流注入洪泽湖,改道河段连同上游统称新濉河。浍塘沟闸以东称老濉河,仍然沿故道东流。

1968年,上游截源入新汴河,上游河道变为萧濉新河,入新汴河。濉河干流改为:自宿州张树闸起,止于洪泽湖,称为“新濉河”。

主要支流

奎河,源出江苏省徐州市西南郊的云龙湖(原称石狗湖),基本南流,于市区东南郊过京沪铁路,流经徐村、黄桥,于灌沟河口进入皖境;右纳灌沟河,经杨庄至吴楼西,左纳阎河;至口孜门,左纳孤山河;经栏杆至柏山,左有柏山进洪闸与老汪湖相通,经马园至夏桥,右纳方河;折东南流,于时村东注入濉河。河道全长76公里,其中皖境39.4公里;流域面积1231平方公里,其中皖境882平方公里(低山残丘区占51.7%,平原区占48.3%)。地面高程:灌沟河口29.3米,孤山河口27.2米,老奎河口25.6米,方河口25.0米,入濉口24.7米。灌沟河口至入濉口河宽33~52米,深5米,河底宽10~32米,比降大体1/8000,排涝能力73~176立方米每秒,远低于3年一遇标准。

拖尾河,濉河支流。发源于宿州柏山闸下,横贯老汪湖,至小李庄闸出湖入灵璧县境,东南流至固城西,有新杨河北来汇入;又东南流,穿灵房公路,至草坝有北来运料河汇入;至浍塘沟北注入濉河。县内长16.4公里,流域面积98.7平方公里。

新杨河,拖尾河支流。源于灵璧县北部鄂山北,东南流至采石路,折向南流;经王集西、邱娄,过浍庙南注入拖尾河。全长20.1公里,流域面积229.3平方公里。

运料河,拖尾河支流。源于江苏省铜山县小店孜,东南流过安徽省界陈潭入灵璧县境;又东南流,经小高家、小张家、至练滩,有老运料河北来汇入;又东南流至圩东,有孟家沟东来汇入;经小山头西、朱集东、岳巷,有沫泥沟东来汇入;至开合山南注入拖尾河。全长43.13公里,流域面积344.9平方公里。县境内长31.1公里,流域面积184.6平方公里。

三渠沟,濉河支流。源于灵璧县东北部贯山,西南流,穿越京渠湖,折向南流,经渔沟、后灵,至浍塘沟注入濉河。全长26.5公里,流域面积207.6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196.1平方公里。

虹灵沟,新濉河支流。原为灵璧县与泗县之界沟,又称老虹沟。今源于大庙集南,老濉河南岸,南流至高集,有张高沟西来汇入;又南流至王杨涵洞,有新濉虹灵沟西来汇入;于老鹊脖入新濉河。全长15.8公里,流域面积70.3平方公里。

流域概况

濉河南堤全线封闭,成为与唐河、石梁河的分水界;东与安河流域相邻;北界废黄河南堤;西与萧濉新河支流闸河、黄涧河分水。河长268公里,流域面积66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12.0%,洼地占1.2%,平原占86.8%。受黄泛影响,沿河两岸地形较高,残丘零星分布于萧、濉、宿、灵、泗诸县濉河左岸地区,全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又是老黄泛区,地面除丘陵外,普遍淤高,一般达2~3米。

河源至符离集、时村河段,受砀山、钢山决黄和减黄影响至深,河床严重淤阻;时村、浍塘沟至小韩庄河段,更受徐州以东黄河南决及双沟减黄的影响,淤废了入泗河道,河床一再南移,最终在灵璧北部的沙滩、大路淤塞。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支流呈梳子形自北向南汇入本干,浍塘沟以下平槽泄量仅21.0立方米每秒。

水文特征

地面高程:张树闸28.3米,奎河口23.8米,浍塘沟22.4米,虹灵沟口21.5米,小韩庄19.0米,洪庄16.5米,七里沟16.0米,傅圩子16.0米。

张树闸至奎河口35公里河段,有排涝能力达到或超过5年一遇,河宽65~52米,深5~4米,河底宽35~28米,比降1/10000,排涝泄量为70~142立方米每秒;奎河口以下至省界小韩庄,段长87公里,河宽70~90米,深5~7米,河底宽35~50米,比降1/12000,排涝能力170~240立方米每秒,约合3年一遇排涝标准的30%;小韩庄至傅圩子河段的排涝能力为508立方米每秒,达到3年一遇排涝标准。时村站以1965年7月22日出现的水位26.20米为最高,以1956年7月2日出现的流量400立方米每秒为最大,最枯时出现河道断流;浍塘沟站以1965年7月22日水位24.53米(闸上)、24.42米(闸下)为最高,以1965年7月2日流量536立方米每秒为最大,最枯时河道断流。

水利概况

河道治理

濉河是宿州地区历史较久,流经面积较大的河流之一。黄河溃堤南徙后,为历代黄河决口的主要溢洪道。

明天启、崇祯年间,黄河两次决口,黄水夺濉入淮,在泗县境内的孟山至小河口一段,泥沙淤积,河床几为平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钦差吏部侍郎裘日修与安徽巡抚高晋等会勘宿(州)、灵(璧)、虹(县)积水情形等,办理疏浚事宜,后决定就濉溪口两旁冲出河形,挑治成河口。在虹县(今泗县境)境内开挖谢家沟,引濉入汴(老汴河)亦曰借汴引濉。开挖虹灵沟、荀家沟。虹灵沟上起谓桥,下迄长直沟,长约20公里。上承濉水,下通老汴河。采取一河一堤形式,西面开河东岸筑堤,至今西岸无堤,荀家沟上自老鹳脖,下至泗县城,长约20公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防止濉水南趋,在灵璧浍圹沟南马场筑石磙水坝一道。民国4年(1915年)冬至次年春,安徽督军倪嗣冲决定治濉,宿、灵、泗三县出民12万名。

民国6年(1917年)总长100余公里的河段疏浚工程全部告竣,做土方700多万立方米,同年12月,又疏浚灵璧境内浍塘沟至霸王城一段长10余公里,做土方21万多立方米。至民国8年(1919年)告竣,共耗银元150余万元。是时,灵璧境内的凤河、岳河改道向北流入濉河。此后20多年没有对濉河进行治理,致使河床淤积,堤防残破,到民国36年(1947年),濉河口因受洪泽湖倒灌的影响,在魏咀以下,淤浅尤为严重。灵璧织了民工60000多人,调配干部1000多人,组织了13个大队,93个中队,共完成土方47万多立方米,5月中旬,全区普降暴雨。新、老濉河水位猛涨,但由于此时濉河的治理工作已提早数十天完成通水,渲泄迅速,使本区200多万亩易涝农田免遭渍滞之灾。午季,宿、灵、萧边的老汪湖低洼地区小麦亦获得丰收。

1953年冬,宿、灵两县治淮总队合并为治淮委员会第二施工总队。1954年冬,本区再次对濉河进行治理,总队设在泗县八里桥,施工段上自邢庄下至小韩庄,长35公里。1955年春,治淮委员会第二施工总队对法塘沟至邢庄一段进行疏浚,共组织宿、灵、泗三县民工57000多人,两月内,完成土方214万多立方米,午收前,该期工程结束。1956年春,淮委第二施工总队又对灵璧浍塘沟至宿县时村段实施疏浚工程,对该河段进行拓宽挖深,培堤改造,直到1964年,虽多次组织宿、灵、泗三县民工对老濉河进行清淤疏浚,但因新濉河治理标准偏低,每逢汛期,萧、濉等地来水迅猛,往往在灵璧、泗县境内漫滩引洪,泗县与泗洪县交界处的重岗山等地百余平方公里面积内来水倾入老濉河,常导致两岸沟口倒灌积涝成灾。1965年夏,连续暴雨使上游洪水占领河槽,并超出地面高度,使下游积水不但得不到排泄,反而造成顶托倒灌,使灵璧、泗县以及宿县苗安、时村等地的部分农作物受淹而绝收。

在1965年2月,宿县专区水利部门就根据“苏皖边界水利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编制了“新濉河及老濉河下游改道扩大初步设计及总概算”实行洪涝分治,老濉河与新濉河同时调尾(即老濉河改道工程),将老濉河643平方公里的来水与新濉河分开自成体系。1966年春,新濉河下游调尾入溧河洼,治理后的新濉河,可利用灌溉农田10余万亩。于新濉河北岸小韩庄开引河至洪庄将老濉河改道,成二河三堤状平进入溧河洼。从此,使灵、泗两县的排水条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970冬至1971年春,随着新汴河排涝引洪骨干工程的结束,又对老濉河进行了疏浚培堤,使其输水能力达到三年一遇50%以上的治理标准。截至20世纪末,新、老濉河均未发生较大的险情,沿岸原来怕涝易渍的农田,一般情况下均可获得较好收成。

水利工程

八里桥闸,位于泗县城北新濉河上,1958年建,孔径4米,高6米,宽顶堰砼砌石混合结构型10孔闸带桥。初建安装手摇启闭机10台,1973年换成单吊头电动、手摇两用启闭机,1975年后,闸下河床100米范围内冲刷严重,1980年实测冲刷最深2.2米,同年5月,用块石护底,向下游延伸31.5米,左岸护坡35米,右岸护坡25米,1982年配建电控小楼一座,全桥国家投资48万元,该闸是泗县最早建成的调节水位,蓄水灌溉骨干工程,属大型水利建筑。原设计控制流域5380平方公里,新汴河开挖后,在宿县苻离集东侧开引河,引濉入汴,1974年,奎、濉河规划定流域面积为2929平方公里,1982年3月查定2676平方公里。

浍塘沟闸,位于灵璧县浍塘沟北新濉河上,始建于1957年11月,次年5月竣工。5孔,孔高9米,孔宽12米,闸底高程18米,桥面高程27米,路面宽6.5米,装置弧形钢闸门5扇,高5.5米,启闭机为手活电动两用式,提升力为24吨,1976年改装10.13千瓦,4极电动机,全电力起动。控制流域面积2347平方公里,泄洪量110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量为150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120万元。

濉河闸,在濉河入洪泽湖湖口处,为农业开发二期项目工程,于1992年12月7日开工建设,1993年12月底主体工程竣工。该闸设计标准为Ⅱ级水工建筑物,其结构型式为平底板平面钢闸门,分5孔,总净宽40m(两侧各设一通航孔)十年一遇设计流量为386.78立方米/s,二十年校核流量531.86立方米/s,濉河闸与老汴河闸共同担负着濉汴河流域771.6平方公里面积土地的排涝、防洪、灌溉任务,可缩短防洪战线139公里,提高了81.7万亩粮田的灌溉保证率,改善濉河航道的通航条件,方便了环湖陆路交通,结合南水北调泗洪站工程的规划实施,对洪泽湖边洼地的降渍将发挥更大作用。

张树闸,位于宿州市苻离张树濉河上。始建于1957年10月,竣工于1958年11月。闸长15米,8孔(每孔宽4米),铝叠梁手卷扬式。最高蓄水位26米,泄洪流量920立方米/秒,控制面积2618平方公里。工程投资50万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