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车人

更新时间:2023-05-28 08:48

奕车人,哈尼族支系,奕车是哈尼族支系中最古老的一支,人数不足2万人,分布于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

简介

奕车人一年要过许多风俗节日,尤以“仰阿娜”,又名姑娘节;五月节又名“矻扎扎”;‘叶月年”又称“扎特勒”,三大节日各显风姿,各展神韵。它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哈尼奕车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经济发展,因而声名远播,极富盛名。然而,奕车女子独有的服饰和人生礼仪又是奕车文化的魁力和亮点。从呱呱坠地的女儿到芬芳的童年;从多彩的婚礼到勤劳的主妇;从无尽的人生到灵魂的升华,是一部文化人类学的诠释。因而,在灿烂的哈尼文化中,奕车女子的礼仪和风范,为本民族世代崇敬,为众多民族所叹服。历史已经证明:奕车文化不愧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服饰

特点

帕常

奕车女子头戴用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叫“帕常”,略似雨衣上的雨帽,后面多了一截燕尾,燕尾的边沿用彩线绣着各种精美的花纹,里面用一根白线把“帕常”拴在发辫上,避免被风吹掉。

帕常后部边缘所绣的花纹,隐约可辨出是无数个“火”字图案,这是属于奕车人古老的部族符号,他们凭借这些藏在女人头顶的“身份证明”,让自己的族群清晰地延续下去。

上衣

1、外衣

被称为“雀朗”,通常是一件靛青色的对襟短衣,圆口无领,宽大的袖子仅到肘部,对襟两边还钉有很多精致的装饰排扣,并锁以红、绿、黑等5股丝线。“雀朗”在被浸染成湛青色之后,还要涂上一层清淡的牛皮胶水,以便使衣料微微泛出淡红色的光泽,这是只有手艺高超的奕车女子才能制作出的效果。

2、衬衣

被称为“雀马”,尖口无领,其下摆后侧圆如弯月,左右两襟的下半截稍宽,搭于胸前,并以细棉绳系于右腋下,使领口交叉成剪刀口状。

3、内衣

被称作“雀帕”,实际上就是贴身的对襟内褂,无领、圆口、无扣,在圆口右方前沿缀着一串银链,作用是方便系上一些女子惯用的针线筒或口弦筒。在“雀帕”的正摆,还订有数道青蓝色相间的假边。

奕车女子穿衣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奕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

衣服穿戴上身之后,奕车女子的左胸会被遮掩得非常严实,而右胸却是半袒露的,这样的裸露衣着,据说是奕车女子特意留给自己的车艾(意为亲密的伴侣、情人)的。

短裤

奕车人的短裤和银饰

奕车女人不分年龄,都穿一种靛青色的扭裆裤,形似紧身短裤,裤脚只达到大腿上端,几乎将腿部完全露出。裤腰前后钉有四股细麻线绳,后两股长仅0.2米,前两股则长达1米左右,四股麻绳紧紧缠住腰部,同时起到裤带的作用,一些格外讲究的年轻女子还在裤带顶端结上彩线制作的彩球,以作装饰。

根据穿者的年龄,扭档裤可细分为两种:

1、“拉巴”

缝制精致,多皱褶,两只裤脚口部紧勒臀部后,长出的部分再向外翻卷而上包裹臀部,这种别致的设计令女性的臀部被紧勒住,从而凸现出丰满的轮廓。

2、“拉朗”

不卷裤脚口,皱折小,较简便,多是中老年妇女穿着,从健美到苍老,奕车女人都敢于挽起高高的裤脚,露出她们永远自信的身体。

配饰

奕车人的衣物一般为机织土染而成,并且十分喜爱佩戴银器,多以鱼、鸟、螺蛳、浮萍为常见。鱼、鸟一般挂于胸前和后背,螺蛳主要挂于腰间,左右各六个,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份,圆圆大大的饰片藏于后腰间,代表田间的浮萍。各饰物间用银链或丝带连接,一套最贵的银饰价值上万元。一身的银饰,使她们走起路来发出“哗哗”声,很远就能听到。

传说

关于奕车女子的服饰来历,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仰者的儿子者奕国王生有十子,其中,第十个儿子奕车最聪明最能干也最孝顺。者奕国王日渐衰老,他常常考虑究竟让谁来继承王位?臣民们要求十王子奕车继承王位,但上面九个哥哥不同意,于是,者奕决定比武论定。结果,十王子奕车获胜称王。老国王病逝后,九个王子乘机起兵企图杀死十王子奕车夺取王位。奕车逃到阿姆山,九个王子的追兵很快包围了阿姆山,他们要放火烧山,试图把弟弟烧死。就在这时,一只山羚羊出现,驮着奕车飞快地逃跑,不幸的是没跑多远,山羚羊就被箭射中倒地,奕车只好一个人拼命向阿波雷山奔跑。他跑啊跑,鞋子跑掉了,裤子也被树枝桠挂得只剩一截遮身短裤,他再也跑不动了,伏在一棵大青树下痛哭。悲怆的哭声感动了天上的摩咪(红河一带哈尼族尊崇的天神),降下三顶洁白的“帕常”,叫十王子奕车戴上,躲在白色的花丛中躲避过了追杀。追兵走后,奕车继续向阿波雷山顶进发,遇上了善良美丽的阿波雷山神的七公主,原来刚才驮他逃出火海的山羚羊就是七公主所变。奕车和七公主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在阿波雷山顶盖房开荒种地。七公主把当年奕车王子逃难时天神“摩咪”赐给的三顶“帕常”分给三个女儿,把当年奕车穿的已成破片的三条短裤分给三个女儿。奕车女子一代接一代,把洁白的“帕常”戴在头上,把别致的紧身短裤穿在身上。

优美的故事毕竟只是传说,现实生活中的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先不看相貌怎么样,要看他农活做得好不好,要是他打埂、铲堤、犁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自然会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也不只看模样,要看她会不会在梯田里做活计,而活干得好的姑娘,大腿一定长得健美。居住在滇南红河大羊街、浪堤一带的奕车女子服饰,就充分显示了大腿的健与美。

哈尼族的生活离不开梯田。在梯田农业中,大腿的强健对于劳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人们眼中,奕车姑娘的大腿被视为女性美的象征和标志。每当夕阳西下,一天的劳动结束,在小溪边、山泉下,她们都要用鹅卵石轻轻磨擦大腿。光滑如玉、健康红润的美腿往往被城里姑娘羡艳。

节庆

仰阿娜节

“仰阿娜”是勤劳勇敢的奕车人,春耕结束时,青年男女相聚在孟子轰都山谈情说爱,休闲娱乐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主体是奕车姑娘,因此,又称姑娘节。在每年农历三月秧栽完后的第一个属猴日过。节日之晨,主要村寨德高望重的长者就赶到孟子轰都山顶进行祭典,祈求五谷丰登,男女安康,吉祥合美。早上10点后,奕车姑娘们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服饰,头戴洁白的尖顶中(称帕常),身穿“龟式服”,外衣叫“雀朗”,中衣称“雀巴”,内衣叫“雀帕”,节日期间着七件“雀朗”七件“雀巴”,下穿紧身超短裤,四股细麻绳是秘密裤带。腰系精美的“帕阿”,配上各式鱼、螺、鸟银器,手戴大银镯奕车姑娘一身曲线凸现。柔美刚健,英气袭人。

姑娘们手持白伞,腰挎小三弦,小伙子则尽量装饰自己,身揣信物,号手吹着小号,从三村八寨汇集到长满鲜花,树林茂密的孟子表都山上,成群成队对歌弹唱,歌唱本民族的悠久历史,歌唱对生活的情怀。众人则击鼓跳舞,小姑娘用美妙动听的小三弦自弹自唱与小伙子山歌对答。吹树叶,弹口弦是姑娘们的拿手好戏。若一旦遇上相爱的知己,双方立即交换信物,谁有幸得到姑娘的白头巾,您就得到了以身相许的伴侣。在人海歌潮中,姑娘街真正成了奕车青年男女欢乐的大舞台。

矻扎扎节

一年一度的“矻扎扎”是奕车人以欢庆为主题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开始,到子鼠日止,历时五天。

节庆的首日是砍磨秋,各村寨杀牛宰猪,由寨主主持节日祭典,然后进山挑选青松树做磨秋杆,一旦松树被选中,立刻就认定了神性,松枝和松毛被一抢而光。当磨秋杆抬回村后村民每人都要摸一下,以表示沾上圣物的福飞。

节日的第二天是支磨秋,仍由村寨长者主持,傍晚,寨中各户男性家长聚集在磨秋四周共餐。

节日的第三天至第五日,是“矻扎扎”节的高潮期,相互宴请,打磨秋、转秋、秋千,串寨开始。最具特色和热闹非凡的是各村寨的串寨队伍,青年男女发挥聪明才智,将奕车人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经历的悲欢离合用装饰尽显出来,长者穿长衫马褂,青年人戴面具、兽皮、羽毛,手持器械,有的穿破衣烂衫扮乞丐,有的耍狮子,有的男性带上胸罩穿短裙男扮女装,无奇不有,形形色色。串寨队伍有的骑马前行,有的绕山步行,有的组成车队,浩浩荡荡。队伍每到一村就掀起一次狂欢的热潮。每人都要上磨秋展示技能,尽情跳舞、唱歌,确实是生的狂欢。

“打磨秋”是种勇气与想象力结合的运动。磨秋类似于“跷跷板”,但是在一个一米多高的桩上支起长达六、七米的木杆。木杆绕着支点上下飞旋打转,木杆一头翘起时可高达十米左右。人为之飞舞的一刹那,有如被抛上天空的感觉。

奕车鼓舞是各个磨秋场必有的舞蹈,鼓声是奕车人向天神传递的信息,预祝来年人丁繁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安康。

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奕车人走出大山,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经商已成为时尚,外部世界的文化、观念必然引起奕车人传统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变异。而今,交车鼓舞的动律与现代迪士高的有机结合已溶合成青年人跳舞的主流。奕车姑娘的特有服饰,一般只在节日、祭词、婚礼、葬礼之日穿戴。

扎勒特

“扎勒特”又称“十月年”。每年阴历十月的第一个展龙日开始至属猴日止,历时6天,是哈尼人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节日里,山寨一片新景象,男女老幼穿新衣,村村寨寨杀猪鸡,户户舂糯米粑粑、做四面,鞭炮声、舞蹈声、山歌声、喝酒声汇成山寨特有的时空交响曲。

奕车人的十月年,除体现各民族共有的亲情、家人团聚之外,还有两种持有的过年形式。

一是打石头架。过年的后三天,开始对打,以最后一天为最激烈。战场以浪堵河为界;东西两山的奕车山民在梯田边依山聚集,青年男子冲锋在前,有的运石,有的从石,隔河对打,姑娘、妇女、长者站在梯田边观看助威,人山人海,每看到石块击中对方,或把对方打跑,观战的人群齐声喝彩,群情激动,燃放鞭炮。这种对打,是真枪实弹的石块对打,世界仅此一处。这种近似原始、愚昧的打石头架,是外人不可理喻的。但是,奕车人却以为,这是祖辈传下的古规,又是奕车男子骁勇、强悍、英武的练示。别一种相传是,每年如雨点般落田的石块,耕田栽种时不翼而飞,是天神领走石块,谷子才不会空秕,粮食才会丰收,因此越打越高兴。几百年来,重未打死人,只有打伤者,死伤者由交战一方自负,不怪对手。

二是青年男女的“阿巴多”宴会。十月年的后几日;选择一个吉日,两个寨子的青年男女互相邀约,举行酒与歌、情与爱的宴会。少则五对,多则几十对,男女配队就宴。费用由男女私房钱自筹。宴会在夜晚十点后举行,直至通宵。餐桌上各种菜肴应有尽有,植物、花草、灯光装点其间,美不胜收。

宴会以“伙子头”和“姑娘头”对歌开始,伙子头唱赢或说赢了,姑娘才饮一杯酒,若遇到能歌善言的女子,伙子们出尽洋相,以此类推,巡回无穷,席间互敬酒菜,情深意浓。宴会直到天亮,伙子们用芭蕉叶包上好菜和粑粑送给姑娘们,直送到姑娘们的村寨。回时又商定好姑娘们作桩时的赴宴期。外村的姑娘们仍用同样的形式回敬男方,甚至还青出于蓝胜于蓝。

法事

重大节庆或者其它需要祭祀神灵的时候,都会做法事,祭祀他们崇拜的神灵。祭祀的主持人叫大贝玛(哈尼人把祭司叫做“贝玛”),贝玛在奕车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专门为人们治病、驱魔,是与神打交道的人,充当着人与神之间的桥梁。钱思厚家祖上是做贝玛的,一代传一代,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十八代贝玛。

婚俗

奕车人的婚嫁习俗十分地独特,不亚于“走婚”的摩梭人。奕车姑娘在小时五、六岁,甚至才出生几周,就由父母包办,定下了娃娃亲,到14岁以上就可成婚。

奕车的姑娘一生可以嫁几次,每次出嫁定亲的钱都会翻倍。比如第一次出嫁聘礼是一千元,第二次出嫁的聘礼就要翻倍成两千元,第三次就是四千……所以有句话说“奕车的姑娘嫁得越多越有钱”。

但在从下订下亲事后,奕车姑娘仍可自由恋爱。在奕车人的传统民居里,都会在屋外设一个独立的小耳房。姑娘长到14岁后,就可以搬到小耳房去居住,自由幽会情人,谈情说爱,父母也不干涉。姑娘在有了自己中意的情人后,就可以赔钱退亲,但其未来的丈夫,就要付出比原先定亲的双倍的聘礼。

而在成亲后的奕车妇女,其感情也是十分自由的。只要在有了孩子之前,哪怕已经结婚了,也可以自由恋爱,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情人带进家来。但在有了孩子之后,这种行为就被严令禁止了,违者要被赶出家门。

恋爱

他们谈情说爱的方式非常独特,姑娘用美妙动听的小三弦自弹自唱与小伙子山歌对答,如果姑娘喜欢上小伙子就会把头上的白帽子摘下来送给小伙子;如果不喜欢就只送一面小镜子给对方,以表示此次交往的纪念物。如果男方把白帽子强行抢走也不代表女方喜欢男方。姑娘的白帽就是代表着以身相许。而男方在以前则会赠送自己的手帕,现在改为钥匙,更直接地表达了愿与姑娘同宿同栖的愿望。传统上,女子可准备多顶白帽,以应付众多男子的追求,而男子也可同时与数名女子相约。

奕车姑娘们都以拥有自己的“车爱”而自豪。“车爱”就是“亲密的伙伴”。她们拥有充分的自由,即使结婚后,女人也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车爱”。所以虽然参加姑娘节的人以年轻男女为主, 但也不限制已婚的,唯一的禁忌就是禁止有了孩子的妇女参加。

传统上,每次上山狂欢,只要女子不反对,男子都可以随意去摸女方的胸部,而且往往是数男数女一起走,一路摸着上山。他们有相好见面以“摸乳”为招呼的习俗。在今天,这样的场面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老一辈的奕车妇女身上,仍可看到这些痕迹。她们往往比现在年轻的奕车姑娘穿得更袒露,更怡然自得。

传统习俗

按照最古老的传统,奕车女子的一生都不穿鞋子,直到生命熄灭的时候,儿孙们才会给逝者穿上一双美丽的勾尖绣花鞋,而这一生中唯一的一双鞋,是为了让它负载着奕车女子的灵魂,跨越千山万水走回他们的祖灵故地。

“姑娘节”当天所有的奕车人都要上山狂欢,只要姑娘不反对,男子都可以随意去摸女方的胸部,往往是一路摸着上山。甚至以“摸乳”来打招呼。对于未嫁的女子,双乳都能随意仍由男子抚摸,已婚的左乳是属于丈夫的,右乳是属于全世界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