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1 23:13
基础理论名词。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
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子处、血脏,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女子胞,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有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素问·五脏别论》最早提出女子胞之名,并认识到它有蓄藏精血、孕育胎儿的作用,故把它列为奇恒之腑之一。
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健康女子,约到14岁左右,天癸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子宫发生周期性变化,约1月(28天)左右周期性排血一次,即月经开始来潮,如《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换一次,除旧生新。”约到49岁左右,天癸竭绝,月经闭止。月经周期中还要排卵一次。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于胞宫的结果。胞宫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月经的来潮,所以胞宫有主持月经的作用。
2、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女子在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时来潮,经后便要排卵,因而有受孕生殖的能力。此时,两性交媾,两精相合,就构成了胎孕。《类经·藏象类》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而分娩。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说:“女子之胞,一名子宫,乃孕子之处。”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天癸、经脉、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胞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是脏腑、天癸、经脉、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液所化,而血液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它们分司血的生化、统摄、调节等重要作用。故脏腑安和,血脉流畅,血海充盈,则经候如期,胎孕乃成。在五脏之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女子胞的发育成熟、月经按时来潮及其后定时排卵,与天癸的来至和其对胞宫的作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2、与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
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称冲为血海。因为冲为血海,蓄溢阴血,胞宫才能泄溢经血,孕育胎儿,完成其生理功能。故《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任脉通畅,月经如常,方能孕育胎儿。因一身之阴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任脉气血通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基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方能有子。所以,胞宫的作用与冲任二脉的关系更加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一行于身后,一行于身前,交会于龈交,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经、孕、产的生理活动。
“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
十二经脉的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而为经血之源,胎孕之本。女子胞直接或间接与十二经脉相通,禀受脏腑之气血,泄而为经血,藏而育胞胎,从而完成其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