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8 16:14
姜韬,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委员、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专家,曾在基因农业网以及澎湃新闻、凤凰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一系列对于转基因相关话题的看法。
姜韬,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委员。
2013年10月26日下午,姜韬在“颍淮大讲堂·教育分讲堂”为阜阳全市生物学科老师、阜阳一中近300名学生,作以“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为主题的科普讲座。
201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以“转基因的科学基础及风险交流中的共识”为题开展科普讲座。
2015年10月16日,姜韬教授在南京晓庄学院作题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基础》的科普讲座。
2020年10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受邀为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同学们讲解转基因技术。
2014年10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对于转基因问题,不应该听“隔行科学家”的观点,而应该听主流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意见。
2015年3月31日,在科普讲座上,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保障,姜韬的核心观点是“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建立在坚实科学的基础上,是完备和深入的。”
2016年2月,姜韬表示,“人类的演化已经不是生物水平的演化了,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演化,基因编辑对控制甚至消除人类有害基因的积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姜韬还表示,我国科学家也居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制高点,不能因为一些争议而去限制该项技术的发展。
姜韬指出,基因编辑也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那就是不可人为设计一个超级胚胎,即所谓设计一个更加优秀的“超人种”。姜韬补充道,就目前技术来看,定制超级胚胎还无法实现。
2017年1月,姜韬发表《对转基因“阴谋论”的技术批评》一文,指出:首先,转基因核心技术是控制不了的,没法保守秘密。其次,不用担忧转基因专利垄断,因为靠专利垄断威胁粮食安全,同样可以因所在国强制使用某项专利而不攻自破。
2017年7月,姜韬撰文指出:在参与转基因讨论时,部分人文学者以风险预防原则为前提的做法既不符合事实,而且存在逻辑错误。转基因安全性评估本身已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非转基因育种的作物也未必通的过此原则下的安全评估,比如太空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等。
2019年10月,姜韬表示:“目前基因编辑技术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提高,需要有相关数据能够进行合理的医学论证,未来还有很长的医学论证之路要走。美国在基因编辑核心技术升级研发方面处于领先,我国则在植物,特别是农作物还有医学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沿。”
2020年6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水土不服这个说法,源自我们先人的观察,换个地方生活后,有些人表现出身体的种种不适,环境换回来,不适问题就消失了。水土不服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头痛、睡眠不好、过敏反应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由于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带来了人体内部环境,尤其是内分泌、人体微生物生态、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改变和调整。”
2020年12月,针对“为什么敲除相关基因才能防过敏,烹调方式不能避免”,姜韬解释说,有的食物人类食用后引起过敏,表明食物中有过敏源分子或其部分与人类小肠表皮细胞特殊免疫受体结合,激发了一类急性应激反应。
姜韬说:“这种过敏性结合物,往往已经经过了胃肠道各种消化酶及胃液胰液肠液等部分消化处理,仍然能够保持必要的结构和足够的数量,这往往也是一般性烹饪无法破坏或彻底消除的,因此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完全去掉相应的基因,就是用基因组编辑的方法,敲除这个基因,让相应的过敏源完全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