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约瑟夫·多诺万

更新时间:2023-03-06 13:00

威廉·约瑟夫·多诺万(William Joseph Donovan1883—1959),美国人,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人物简介

早年从业法律界,1912 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二十年代任罗彻斯特市市长和联邦司法部长助理。三十年代重操律师业。

1940年至1941年间负秘密使命前往英国巴尔干诸国和中东地区考察。

1941 年7 月被任命为情报协调员,负责收集情报并与英国安全协调小组合作,执行对海外纳粹分子的特别行动计划。

1942 年建立战略情报局并任局长,直接对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负责,掌管对德国和欧洲被占领区派遣间谍、收集军事情报、反宣传、策划破坏活动等。

1942 年12 月访苏,试图建立互设情报交换代表,未获成功。

1944 年获少将衔。同年到中国,与国民政府军统局长戴笠签订《中美合作所补充合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0月战略情报局撤销,他被免职。主张建立和平时期的中央情报机构。尽力为在1947 年成立中央情报局献策,但未任职务。后曾任驻泰国大使、国际情报研究所所长。

1959年病逝。

生平经历

时代的背景

罗斯福上台后,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现状非常不满意,还得不停地协调各情报机构之间的纷争。1938年末,为扩大反情报工作,他给联邦调查局专门拨款30万美元,这让其他情报机构很不服气。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乘机拟出一项规划,要求与陆、海军情报部不定期交换情报,但是这两家不买他的账。同时,国务院、财政部等其他非军事情报机构也不愿意削弱自己的情报职能,觉得联邦调查局太过嚣张。情报界一时吵得不可开交。老奸巨滑的胡佛找了个机会,把这一堆烂摊子又推回给了白宫。罗斯福总统慌了,这时希特勒已经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德意日三国都已开始动手,国际形势十分紧张--国内的这些情报精英不但交不出他想要的东西,竟然还为争夺控制权吵个没完!因此,1939年,总统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同时,他还授权联邦调查局在拉丁美洲针对轴心国间谍开展反情报和安全工作。

野蛮的比尔

退役后的多诺万曾想走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他的运气不好,连续几次竞选州长都以失败告终。1924年他担任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日后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此时是他的下属。随着好友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他一直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都没能如意。多诺万于是拍拍屁股走人,在华尔街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后来白宫又曾邀请他担任海军副部长,他觉得没劲,便不客气地拒绝了。

1940年7月,多诺万接到邀请,来到罗斯福的椭圆形办公室里,谈谈他对国家形势和英国的看法。他的听众有四个:总统、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和海军部长哈罗德·斯塔克老约瑟夫·P·肯尼迪悲观地认为英国抵抗不了多久就会投降,使馆其他人员则坚持英国的抵抗运动一定能坚持下去。为切实了解英国的实际情况,密谈结束后,罗斯福委派多诺万去英国,考察其士气和抗击纳粹的实力,同时了解它的情报工作和反谍经验。

1940年12月,多诺万来到英国,受到最为隆重的欢迎。日益吃紧的英国一直拼命谋求美国参战,并与美方就交换秘密情报开展了初步合作。英方希望保持这种情报合作的稳定性,也希望情报上的合作能促使美国进一步看清事态,及早参战,因此一直竭力说服罗斯福,美国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的统一的情报机构。多诺万的来访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英国秘密情报处处长斯图尔特·孟席斯亲自陪同多诺万全程访问,并向他保证,他能见到他所想见的任何人,能了解他想了解的任何情况。而且,若美国决定建立统一的情报机构,英国情报机构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孟齐斯的陪同下,多诺万看到了英国为抵抗纳粹而做好的各项准备,看到了英国人最新发明的秘密武器,还了解到英国情报工作的经验、训练方法和一些基本技战术。他还受到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和乔治六世国王的接见,丘吉尔向他反复强调了谍报工作的重要性。

初期的混乱

1941年7月,多诺万从预算局要来45万美元的拨款,在白宫附近几间破旧的大楼里开始工作。他运用灵活的社交手腕,招徕一大帮精英分子。这里面有哈佛大学的知名学者,著名诗人、商人富翁、银行家、电影导演、剧作家等等,全都是显赫人物,个个精明强干,神通广大。

几个月以后,情报协调局的膨胀能力让所有人跌破眼镜:它的工作人员从最初的几十人猛增到600多人,在华盛顿很多地方和纽约都设有大大小小的办事处。但多诺万还不满意,他要把机构规模再扩大一倍!

情报协调局的工作分公开和隐蔽两部分,公开活动主要是由学者们对情报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隐蔽工作主要是指在敌后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协调局由5个专业机构组成:秘密情报处,从事谍报工作;特别行动处,从事破坏与颠覆活动;反情报处,从事防谍工作;心战行动处,制造和传播黑色宣传;作训处,训练打入敌占区的游击分队。另外,还有财务管理、通信联系、人员招聘等后勤部门。

情报协调局的发展很快,多诺万源源不断地给罗斯福提供各种情报报告,总统对他的工作是满意的。但是,这时候它的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多诺万预想的高度。罗斯福多疑的性格使他不相信任何一个机构或某个人提供的情报--至少有10多条情报渠道在运转。陆、海军情报部和联邦调查局担心情报协调局的扩大会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它十分排斥,拒绝提供一些秘密情报,总之,拖多诺万后腿的事他们也没少干。

事实上,情报协调局成立之前那种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不该出现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一场历史性的悲剧的发生。

华盛顿19号话务员!这是白宫的一条紧急电话线路,多诺万立刻知道出大事了。总统的秘书告诉他,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珍珠港基地遭到毁灭性打击,总统要他立即赶回华盛顿。

多诺万急冲冲地赶到华盛顿,立刻召集情报分析专家开会,准备给总统和内阁提供分析材料,但他手头缺乏基本的日本情报,而此时三大情报机构乱成一团,都忙着自己搜集情报,没有人在意多诺万索要情报的要求。多诺万气坏了。

珍珠港事件在整个美国社会引起巨大的震惊。为什么没有任何警报?那么多情报机构都在干什么?谁应该为这一国家的悲剧负责任?

在愤怒和耻辱感中,任何荒唐滑稽的方案都可能出笼---头脑同样发了一回热的多诺万怂恿总统派遣剩余的太平洋舰队的一半兵力和1万多名突击队员--美国其实没有这样的突击队员--去攻打日本北海道。还有人建议美国轰炸日本火山,把日本埋在岩浆和灰烬中。情报协调局不知道从哪里搞来情报,听说日本人极端害怕蝙蝠,提出向日本空投蝙蝠,以扰乱人心。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罗斯福总统居然认真考虑并采纳了这个计划--美军不辞劳苦地捕获了数万只大蝙蝠,在它们身上绑上一种特殊微型炸弹,以便让它们在降落后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更大的恐慌。后来美军出动了多架轰炸机把这些蝙蝠空投到日本境内,结果大部分蝙蝠还没落地就在高空冻死了或摔死了,没死的也是奄奄一息--而日本人根本就不怕这个!总之,这种种荒诞怪事,竟然发生在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也算是千古奇谈了。

为改善当前的混乱情报局面,1942年初,罗斯福一度想解散情报协调局,将其各个机构分配到其他情报部门中去。多诺万为了使这一想法不被实施,真是费尽了心思,后来他找到了一个意外的盟友--美国最高军事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后者坚信美国必须有一个机构专门从事对敌秘密工作,多诺万则使他们相信情报协调局就是最好的执行者。

欧陆大渗透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领导的部门不许他们插足外,多诺万麾下的特别小组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有时他自己还要求参与某些冒险活动,尽管以他的身份和级别,这是不被允许的。

在多诺万的带动下,战略情报局的风格极其自由,这里的人一个个都被训练得胆大包天。由于它的机构人员很多是临时雇佣的,没有一个正式的等级制度,就显得更加混乱了。

多诺万不拘一格的用人标准和长期的实战经验使战略情报局里走出了不少优秀的特工人才,其中很多人后来直接成为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有4个人还先后当上了中央情报局的局长--艾伦·杜勒斯,在瑞士指挥对德间谍网;理查德·赫尔姆斯,当过记者,参与过反纳粹的秘密活动;威廉·科尔比,作为杰德堡突击队队员空降到挪威和法国执行破坏任务;威廉·凯西,领导德国谍报小组。其中,尤以杜勒斯的表现最为出色。(瓦解意大利德军的日出行动的详细过程见艾伦·杜勒斯的词条)

美国特工王

不久,多诺万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份计划走露了风声,随之而来的是四方的抵制、批评和反对。本来就对战略情报局不满的国务院、参谋长列席会议、预算局和陆、海军情报机构都对这一想法强烈反对,胡佛更是愤怒之极,因为他正在起草让联邦调查局控制所有国外情报工作的计划。这次,他决心和多诺万大干一场。

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哈里·S·杜鲁门接任总统。杜鲁门本身不喜欢搞秘密组织,华盛顿的各个情报机构趁机大告战略情报局的状,包括机构膨胀、人浮于事、腐败无能、严重亲英等等,媒体也开始新一轮的抨击。这一切都令多诺万感到大事不妙,他清楚地看到,战略情报局在战后很可能将不复存在。他试着挽回这一局面,并为之四处奔走,但此时他对白宫的影响力已经和往日不能比了。

9月28日,在战略情报局总部,多诺万颤抖着声音,向下属们宣布解散。他感谢他们在战争时期的优秀工作,赞扬他们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并肯定这一工作对美国今后还将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他再次望了一眼这栋熟悉的大楼,独自离去。

战略情报局结束以后,没有了中央的协调和分析系统,美国的情报活动又陷入混乱和分散中。杜鲁门经常发现他办公桌上的情报毫无条理,各个机构发出许多未经分析和相互矛盾的报告,让事情更加混乱。这并不是他乐于见到的。他开始意识到,解散战略情报局是一个错误。

1946年1月,杜鲁门下令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成员由国务卿、陆、海军部长和总统军事顾问组成,全面负责美国对外情报活动。委员会下设一个中央情报组,作为执行机构,代替原来战略情报局在海外的情报活动。

战略情报局

1942年6月13日,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多诺万的联合建议下,罗斯福下令将情报协调局与军方情报力量结合,成立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多诺万任局长。这是美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情报机构,也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它的正式工作是破坏、谍报、反间谍和部署、实施秘密行动--这些工作成为后来中央情报局的基本行动范围。

登陆北非

埃迪的间谍提供了大量有关北非海岸的防御工事和法军军力的情报,使北非远征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得以对作战条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多诺万,就连多诺万的死敌,陆军情报部部长史特朗也对他的情报工作表示赞赏。1942年8月,埃迪去伦敦向盟军领导人汇报情报,负过伤的腿一瘸一拐,胸前挂满勋章,让人心生敬意。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埃迪作风冷酷,热衷于非传统的隐蔽手段。他一直主张暗杀干掉德国驻北非某些机构的领导人,因为他们可能是盖世太保成员,后来又打算派非洲黑人在纳粹官员的饮料中放安眠药,结果美军参谋部都没批准。还有一次,埃迪派人劫持了一名德国气象专家,把他装在汽车后备厢里,等带到目的地时,差点把人给闷死了。

1942年11月8日,希特勒被急电从梦中惊醒。副官告诉他,盟军在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了。希特勒半天没回过劲来,在此之前,他的军官没有任何人向他提过敌人会有类似的移动意图。在他睡觉前不久,还有人向他报告这支盟军可能的动向,但是,没有提到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是的,没有提到!

守港的法国维希政府

亨利·菲利浦·贝当的副手,后来与美国合作,这次是他最后说服亲维希部队放弃抵抗。在他的统治下,反犹的维希法令仍然有效,支持盟军和戴高乐的法国军官和不少地下组织成员被关进集中营,这令战略情报局的特工非常不满和愤怒,尤其是那些来自学术界的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妥协,在一段时间里故意消极执行命令,以示抗议。多诺万对这个交易也很有意见,认为有损盟军对欧洲抵抗力量的号召力。他一度想派人暗杀达尔朗,结果后来另有人代劳。1942年底前,达尔朗被一个法国刺客暗杀。美国人如释重负。

北非战役使战略情报局的声望大大提高,它提供情报的准确性和活动力令华盛顿和军方刮目相看。军方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这个机构可以成为自己在战争中好的合作伙伴。战略情报局乘机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

缅甸丛林

情报工作

战略情报局刚成立的时候,多诺万选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去英国接受专门的训练。刚接触秘密情报行动的美国青年对这一行还显得很陌生很稚嫩,但都充满热情,认真好学,这和英国情报界的那帮老油子形成鲜明对比。英国人在国内开设了6处大型秘密训练基地,教他们基本的谍报经验,包括暗杀、格斗、擒拿、爆破、审讯、伪装、野外生存、侦察与反侦察等等。

赫尔姆斯对他最初在训练营里接受的教育一直记忆犹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不许用真名姓,要设法了解同学的真实出身。英国著名突击队的训练官费尔巴恩上校教他们在生死关头如何自救,全都是些致命的狠招--费尔巴恩甚至还教他们如何对付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第一步是威胁她,要毁她的容,如果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一个耳光!

年轻的赫尔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样,被这种与大学里迥异的讲课方式与内容惊得目瞪口呆。很多技术或者说是手段并不令人愉快,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但上校说,用绅士的方法将人致死,这是自卫的正确态度。后来,当这些美国徒弟告别老师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42年,英国获悉情报,德国要援助日本一船密码机。它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战略情报局,双方统一行动,不加任何阻拦地使运送密码机的德国船安全过关了。因为英国情报机构早就将德国这种密码机发送的密码破译成功了,如果日本也使用这种密码机的话,那它的所有行动就都在盟军的掌握中了。

在后来中央情报局成立之后,它只在三个国家不搞秘密行动,英国就是其中之一。英美在情报上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令人头痛的伊拉克问题上,英国情报机构和中央情报局也是同进退,可谓难兄难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