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8 11:48
娄坚祖上曾为宫廷御医,后世代行医。父亲娄巽之为嘉定神童,未成年时,已补博士弟子第一。他十分注意培养教育娄坚。还在娄坚的少年时代,娄巽之就把娄坚送到安亭,让他师从古文大家归有光先生学习。娄坚的同学中,还有他的表哥唐时升。在归有光的悉心教育下,娄坚与唐时升刻苦求学,成为归有光的门生。由于诗文出众,在江南一带渐具文名。
娄坚所处的时代正值明代中晚期,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持朝政,明王朝内忧外患,处于最黑暗腐败的时期。娄坚与唐时升、李流芳、程嘉燧声气相通生,人们尊称“嘉定四先生”,他们以学问品行为重,钟情于文学艺术,徜徉于山水园林之间,与海内的文人雅士交往,成为世人所瞩目的一个集团。
娄坚的诗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他的律诗模仿元稹、白居易,有中唐的风韵,古风的成就较高,有《吴歈小草》传世。吴歈是吴地一带对民歌、散曲的一种称呼,以吴歈为诗集的名字,一方面表现了娄坚对地方民歌的重视和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谦虚,意思是他的诗文不过像吴地的民歌一样平常普通。
娄坚擅长书法。早年他学习锺繇、王羲之的字,晚年乃改学苏轼,一洗柔媚之习。当时社会上十分推崇流行董其昌的书法,而娄坚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董氏的书法秀整有馀,而苍劲不足。越至晚年,娄坚的书法成就越高。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天下绝妙”。清康熙年间,苏州著名文人顾嗣业到嘉定访友,在一间破屋檐下看到一块被弃置不用的匾额,上面有娄坚题写的“秀野园”三个大字,他越看越爱,两足像被吸住似的,舍不得离开。最后与物主商量,买下带回苏州,挂在自家的园圃中,日夜与之为伴,一时传为佳话。
如今,在上海市嘉定区仍然可以看到娄坚的书法作品。娄坚的书法长卷珍藏于嘉定博物馆。他的石刻书条“涉趣桥”在秋霞圃内,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也刻着由他题名的字迹。
娄坚的知识十分广博,造诣深厚。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名篇《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现在的一些版本中,将“共食”改作“共适”。而过去的刻本中都作“共食”。关于这个“食”字,确乎费解。宋代大学者朱熹的门人曾问朱熹:这个“食”作何解释?朱熹说:“这像食邑的‘食’字一样,是‘享受’的意思。”(见《朱子语类》)而娄坚认为,佛经上有“风为耳之所食,色为目之所食”一语,是精于佛经的苏东坡在这里用了典。无疑,娄坚的解释最接近苏东坡的原意。
娄坚不是一个冷漠的庸儒,而是一个有使命感的文人。翻开他的《学古绪言》,就可以看到不少关心百姓,热心于地方事业的文章,这些文章洋溢着他一片拳拳之心。为了培养人才,振兴嘉定的教育事业,他曾写了《上督学王御史书》,批判了当时的“空虚无实之学”。当嘉定大涝、百姓家中无粮、灾情严重之时,娄坚毅然以《与陈明府论水灾书》,上书嘉定知县,提出放粮赈灾,以拯救“万户嗷暾待哺”的灾民,书信最后,娄坚慎重地劝告知县不要以“书生不识时务,而笑之为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