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13:13
子长市,陕西省县级市,由延安市代管,位于黄土高原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北部,北依榆林市横山区,东接子洲县、清涧县,南连延安市延川县、宝塔区,西邻延安市安塞区、榆林市靖边县,总面积2405平方千米。市区距延安市93千米,距省城西安市430千米。截至2023年6月,子长市辖3个街道、8个镇。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常住人口21.53万人。
上古
据子长出土文物考证,远在六千年前先民即在境内繁衍生息,渐有原始聚落出现。
初,地属翟。
隶晋、隶魏、隶秦,更迭频繁。
统一六国后,全国实行郡县制,于今榆林一带置上郡,在今子长石家湾乡曹家坬附近设阳周县,隶上郡。
楚汉战争时,项羽于高祖元年(前206年)二月,在戏(今临潼县东)分封诸侯,封董翳为翟王,改上郡为翟,境内为翟地。
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年)七月,董翳降汉,阳周为西汉上郡属县。
王莽改阳周县为上陵峙,仍隶上郡。
东汉
初,废上陵峙,置肤施县(治所在今绥德附近),子长为上郡肤施县地。
建武十八年(42年),罢州牧,复置州刺史部,境内属并州刺史部,仍为肤施县地。
三国
境内为羌胡占据,未置县。
境内相继为前秦、后赵、后秦领地。
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于奢延水(今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筑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夏国,境内为夏国领地。
境内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辖。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境内属夏州辖。北魏中叶,在今子长、延川县交界地带设朔方郡魏平县,境内为魏平县地。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在今县东北部设城中县(治所在今子洲境内),境内分属城中、魏平两县。
北周,境内为延州城中、魏平县地。
隋
开皇元年(581年),城中县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称城平县,治所东迁30里(今清涧县境内),境内仍属城平、魏平两县,隶延州。
大业三年(607年),延州废,置延安郡,境内为延安郡辖地。
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延安、雕阴诸郡降唐,境内属唐。
唐
武德元年(618年),大并州县,分天下为15道,境内为关内道延州延川县地。
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境内为上郡延川县地。
五代十国
境内相继为后梁、后唐辖,隶延州。
初,设路以辖州,境内隶郎延路延州,仍为延川县地。
至道年间境内被两夏占据。
康定元年(1040年),升安定寨为安定堡。
庆历元年(1041年),设丹头寨(在今杨家园则镇丹头村)。
元符元年(1098年),在安定堡西北置殄羌寨。
崇宁元年(1102年),在安定堡西北筑天降山骈城。
政和八年(1118年),更名制戎城。
金
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升绥平、怀宁、克戎3寨为绥平县、怀宁县、定戎县,属鄜延路绥德州管辖。今子长南沟岔乡属怀宁辖,余为延川县地。
元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升安定堡为安定县,属延安路辖。
至元元年(1264年),析置丹头县。
至元四年(1267年),撤丹头县并入安定县。
洪武二年(1369年),改延安路为延安府,子长属延安府绥德州辖。
清
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子长为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属县。
民国二年(1913年),省下设道、县两级,子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道制废除,县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涧峪岔区景家河村建立陕北第一个县级政权——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同年十月,更名为赤源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同年十二月,改称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为陕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府,与南京政府陕西省安定县政府并存。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秀延县苏维埃政府在境内建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西北工委在安定县西北和安塞县北部筹建重远县(未公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在此区域建立子长县(1937年10月废)。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北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赤源、秀延、子长3县隶属陕甘晋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瓦窑堡市(县级建置)建立,亦隶属陕甘晋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瓦窑堡遂成中国革命的红都。西北办事处成立后,赤源、秀延、子长、瓦窑堡4县市属陕北省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边区安定县与陕西省安定县在境内并置,边区安定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直属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二十九日,陕西省安定县政府撤离,境内属边区安定县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五月一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2日发布划分区域命令,子长县为绥德分区辖县。
1956年10月5日,子长县划归延安专署辖。
1958年11月,安塞县治撤销,原安塞县北部地区划入子长县。
1961年6月,复归安塞。
2011年7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撤销子长县热寺湾乡并入杨家园则镇,撤寺湾乡、余家坪乡合并设余家坪镇,撤栾家坪乡并入瓦窑堡镇。
2015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撤销子长县史家畔乡,并入杨家园则镇;撤销瓦窑堡镇,设立瓦窑堡街道办事处。
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陕西省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以原子长县的行政区域为子长市的行政区域,子长市人民政府驻瓦窑堡街道安兴路46号。子长市由陕西省直辖,延安市代管。
2021年7月20日,经延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子长市秀延街道办事处和子长市栾家坪街道正式揭牌成立,秀延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为:冯家屯、袁家沟2个社区和芋子湾、刘家沟等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地拟设在冯家屯社区秀延街21号。栾家坪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为:栾家坪、强家湾2个社区和郭家坪、南家湾等1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地拟设在栾家坪社区栾家坪街189号。
截至2022年10月,子长市辖3个街道、8个镇:瓦窑堡街道、秀延街道、栾家坪街道、玉家湾镇、安定镇、马家砭镇、南沟岔镇、涧峪岔镇、李家岔镇、杨家园则镇、余家坪镇。子长市人民政府驻瓦窑堡街道。
子长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居中,北依横山南麓南临永坪川,居延安市北部清涧河上游,东端马家砭镇、南沟岔镇与清涧县、子洲县接壤;南部余家坪镇与延川县、延安市宝塔区毗邻;西部安定镇、李家岔镇与安塞区、靖边县相连;北依横山山脉与榆林横山区交界。县境介于东经109°11′58″—110°01′22″,北纬36°59′30″—37°30′00″之间,东起马家砭镇西沟岔村,西至李家岔镇麻岭山村,最长处72千米;北起高台乡石窑台村,南至余家坪镇邢家沟村,最宽处55.70千米,总面积2405平方千米,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6%,延安市总面积的7%。至清涧县城49千米,至延川县永坪镇25千米,至延安95千米,至横山区城292千米(经绥德、米脂),至靖边县城281千米(经绥德、子洲),至子洲县城135千米(经绥德),至西安444千米。沿省道至安塞区城区68千米。
子长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
子长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横山山脉东端,主脊为秀延河与涧峪岔河分水岭,北支岭为大理河与淮宁河(境内河段称涧峪岔河)分水岭,南支岭又为延河上游与秀延河上游的分水岭。这些山岭均为黄土厚积而成的起伏山梁。地势西高东低,以英板沟与高台沟分水线向南,经李家岔镇境东界,南连安定镇东界和寺湾乡东界。连线以西,海拔多在1400—1562米之间。连线以东,海拔在930—1300米之间。李家岔镇墩梁圪堵最高,海拔1562米,马家砭村河滩最低,海拔930米。
子长市境内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峁梁起伏,蜿蜒连绵。发源于西部的秀延河、涧峪岔河弯曲蛇行,横穿市境中部和北部。永坪河、大理河呈羽状分流,向南向北汇入延河和无定河。各河支流呈放射状密集分布。经地壳的升降起伏和河流的切割冲蚀,形成深谷高崖、千沟万壑,山、坡、梁、峁星罗棋布的破碎地貌。沟谷切割深度大,相对高差100—300米。地貌的地质基础是10多亿年前的沉积岩,为吕梁运动变质硬化而成。经长期沉积,形成盖层。初为浅海,距今4.70亿年左右上升为陆地。中生代时,东、西、南隆起,形成内陆盆地,低洼之处为湖泊。时气候湿润,陆地森林茂密,湖中淡水动物繁衍。燕山运动时,盆地中心逐渐由南移向西北,从第三纪起,西北部沉积增厚,东南部剥蚀降低,形成准平原。自喜马拉雅运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始,西北面掀起,东南部倾俯。在今白于山地带(北纬37—38°附近)半隐伏东西向隆起构造带的复活抬升,原处于沉积较厚之处变成岭脊,清涧河、淮宁河、延河、无定河等水系形成。第四纪后期,白于山地区切割为起伏不大的丘陵状地形。嗣后,气候趋旱,风尘黄土盛行。第四纪中更新世的离石黄土披覆于起伏的浅丘上,和缓了丘陵坡度,亦成为地面主要构成物。离石黄土中的红色条带,多分布于河谷和大沟道。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之间,黄土堆积减少,侵蚀加剧,沟道增多加深,地形起伏增大。而后气候干寒,进入新黄土堆积时期,风尘黄土披覆于山梁,堆积在河谷平原中。晚更新世后期,气候变化,堆积转弱。在大川道形成马兰期河流阶地,梁坡上则发育了冲沟。全新世时,川道中出现宽广的一级阶地与河漫滩。梁峁坡上出现了无数的现代侵蚀沟——浅沟、切沟、冲沟、陷穴、滑坡和崩塌陡崖。至此,境内的原始地貌在内外营力的交互作用下,发育成以基岩为骨架的峁、梁、沟、坡相互交织的地貌景观。自秦汉以来,境内人为的过度垦殖,加速了水土流失和丘陵沟壑地貌的形成。
子长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境内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
子长市境内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支流水系。
子长市境内自然灾害以天气灾害为甚,其中旱灾周期短,持续时间长,受灾面积大,为灾害之最。十年九旱,季节连旱,屡屡可见。洪、雹、冻等灾害也极频繁,危害严重,是子长市主要灾害。据史料载,陕北旱灾与水灾比例为6.30:1。
子长市地表溪流多,流量不大。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0911.23万立方米,占总降水量的9.92%。全市径流分布不均,西北无定河河源区,径流总量为3294.20万立方米,总流量为1.04立方米/秒;中部川道区径流量为5715.13万立方米,总流量为1.81立方米/秒;南部清涧河河源区径流量为190.19万立方米,总流量为0.61立方米/秒。
子长市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中纬地带过渡区,植被带具过渡特色,华北区系植物占主导地位,具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性质。据史籍载,在早第三纪的晚始新世至晚第三纪末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初期,境内属热带森林灌丛草原,植被以灌木、草类为主,散生稀疏乔木。
林木
用材树种:旱柳、杨树、臭椿、刺槐、中槐、榆树、杜梨、山杨、侧柏、油松、落叶松、香椿、白腊、白榆、新疆杨、北京杨、大官杨、银毛杨、小叶杨、水桐、楸树等。
经济树种:桑树、苹果、梨树、枣、核桃、山杏、山桃、山定子、葡萄、李子、花椒等。
风景树种:圆柏、枫树、垂柳、刺玫、雪松、臭柏、油柚、月季、木桢、榆叶梅等。
其他树种:紫穗槐、柽柳、梧柳、酸枣、文冠果、水楸子、灌木铁线莲等。
草类
药用草本:甘草、大黄、地黄、当归、板蓝、枸杞、黄芪、远志、柴胡、茵陈、地骨皮、芦根、火麻仁、野韭花、葎草(又名拉拉藤)、桑寄生、马兜铃(俗名臭罐草)、扁蓄(又名狼牙草)、水蓼、酸模叶蓼、荭草(又名荭蓼)、藜(俗名灰条菜)、大叶藜(又名杂配藜)、地肤子(又名凸梢)、猪毛菜、青箱子(俗名野鸡冠花)、鸡冠花、女娄菜、附子、黄花铁线莲(俗名透骨草)、棉团铁线莲(又名山蓼)、翠雀草(又名大花飞燕草)、麦芽、浮小麦、玉米须、谷芽、毛茛、秃疮花、独行菜(俗名辣辣菜)、仙鹤草(又名龙牙草)、委陵菜、蕤仁(又名芮仁)、甜地丁(又名米口袋)、野大豆、鸡眼草、截叶铁扫帚、多花胡枝子、赤小豆、山野豌豆、老鹤草(又名牛儿苗)、蒺藜、地锦、蓖麻子、凤仙花、冬葵子、野西瓜苗、紫花地丁、河蒴荛花、水柳、仙人掌、冬瓜皮、前胡、鹤虱(俗名然然草)、二色补血草、白首乌(又名本氏牛皮消)、鹅绒藤(又名牛皮消)、香五加皮(俗名白阳叶)、田旋花(俗名打碗花)、菟丝子、牵牛子(又名毛牵牛)、紫草、野紫苏(又名风轮菜)、益母草、泽兰、夏至草、薄荷、荆芥、辣椒、曼陀罗(俗名野老麻)、天仙子、茄根、龙葵、角蒿、列当(俗名狼棒棒)、车前(俗名猪耳朵草)、茜草、黄柏、西瓜翠衣、甜瓜蒂、南瓜子、异叶败浆、冬瓜子、土贝母、黄瓜藤、青蒿(又名黄花蒿)、艾叶(艾蒿叶)、鬼针草、狼尾草、野菊花、大蓟(又名飞廉)、小蓟(俗名刺蓟苗)、毛泽兰、大丁草、旋复花、苦菜、大蓬蒿(又名羽叶千里光),败浆草(又名苣荬菜)、苍耳子、画眉草、白茅根、狗尾草、葱白、薤白、知母、萱草根、山药、冬花、地骨皮、大青叶、白吉历、甘遂、莎草等。
野生杂草:百蕊草、野荞麦、西伯利亚蓼、蓼、软毛虫实(俗名绵蓬)、总状花藜(俗名臭盆草)、猪菜(俗名沙蓬)、水灰藜(俗名水灰条)、烛台虫实、油葫芦草、返枝花(俗名野西米)、黄戴戴、麦瓶草、铁线莲、野芥、二色委陵菜(俗名甜瓜菜)、鹅绒委陵菜、朝阳委陵、扁茎黄芪、达乌里黄芪、小冠花、苦马豆、天兰苜蓿(俗名野苜蓿)、紫云英、披针叶黄花、山野豌豆、花苜蓿、山里豆、广布野豌豆、细叶百脉根、二色棘豆、砂珍棘豆、互叶醉鱼草(俗名白枝)、牛皮消、西伯利亚牛皮消(俗名马奶奶)、水麦冬、附地草、班种草、香青兰、大波斯菊、抱茎苦荬菜、术叶千里光、隐花草、隐子草(俗名驴尾巴草)、大拂子茅、椑(俗名水桔草)、吞子、薇药碱茅(俗名牛眼睑毛)、白草、鹅冠草、多花剪服颖、糙隐子草、小灯芯、天门冬、细叶韭(俗名则麦)、细叶鸢尾、绶草、锦葵、乌头蛇葡萄、柳叶鼠李、问荆、马兰草(俗名马莲)、莞芦、白羊草、水镜草、鳃草、万寿菊、龙须草等。
野兽:有狼、狐、黄鼬(俗名黄鼠狼)、獾、野兔、青鼬、花鼠(俗名花格狸)、鼢鼠(俗名瞎狯)、家鼠、蝙蝠等;
野禽:有野鹊、原鸽、斑鸠、石鸡(俗名山鸡)、雉鸡(俗名野鸡)、鸢(俗名老鹰)、猫头鹰(俗名夜猫子)、乌鸦、麻雀、燕子、啄木鸟、布谷鸟、百灵鸟(俗名云雀)、黄莺、大雁、鹞等;
野生昆虫:有七星瓢虫、赤眼蜂、芜青叶蜂、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蟥、金龟甲、天牛金花虫、直申肖蛸、横带球腹蛛、草间小黑蛛、黑复狼蛛、丁纹豹蛛、三突花蛛、蚰蜒、蝴蝶、蜻蜓、螳螂、蟋蟀等;
此外还有蜗牛、青蛙、蚯蚓、蟾蜍、蜥蝎、壁虎、鳖、蛇、水蛭、蜈蚣、柳叶鱼、天牛等。
子长市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铁矿石等10余种。煤炭地质储量28.9亿吨,探明15亿吨,居延安市之首;石油储量8095万吨;铁矿石储量64.8万吨;天然气储量1000亿方;岩盐储量2000亿吨。
子长市日照充足,为陕西省年平均日照资源及中国辐射能量高值区,是中国仅次于西藏和西北部分地区的第三类型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22.52千卡/厘米,生理辐射量为60.03千卡/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570.90小时。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户籍总户数96721户,户籍总人口26.19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690人,乡村人口176247人。2022年,子长市人口出生率5.1‰,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1‰。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常住人口21.53万人,城镇化率62.88‰;出生率5.80‰,死亡率5.68‰,人口自然增长率0.12‰。
2022年,子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5.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9亿元,增长1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9%;第三产业增加值45.19亿元,增长9.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人均生产总值76993元,比上年增长10.9%。2022年,子长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55.21亿元,占GDP比重为33.3%。其中第一产业1.41亿元,占比12.4%;第二产业27.51亿元,占比25.2%;第三产业26.3亿元,占比58.2%。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子长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下、跨县和农户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本年无投资项目,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4%。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长13.5%,主要分布在2个行业,采矿业投资增长2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24.1%。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35.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12.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48.5%,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7.3%。
财税收支
2022年,子长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84.8%,地方财政支出35.65亿元,同比增长24.6%。
人民生活
2022年,子长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40元,比上年增加1441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0元,比上年增加1675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4元,比上年增加950元,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9:1,较上年缩小0.08个百分点。
2022年,子长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0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业产值15.91亿元,增长5.0%;林业产值0.71亿元,增长20.2%;牧业产值3.66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0.03亿元,增长1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8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1.80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农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0.44亿元,增长18.8%;牧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5.1%;渔业增加值0.02亿元,增长12.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4亿元,增长5.8%。
农业
2022年,子长市粮食播种面积18.44万亩,同比增长0.4%,粮食总产量达4.75万吨,同比增长9.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22万亩,增长0.3%,产量达0.31万吨,增长3.2%;秋粮播种面积17.23万亩,增长0.5%,产量达4.44万吨,增长9.9%。蔬菜种植面积3.49万亩,同比增长6.8%,产量达15.04万吨,同比增长5.6%。瓜果类种植面积0.71万亩,同比增长3.2%,产量达1.21万吨,同比增长18.7%。
林业
2022年,子长市园林水果面积23.2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产量达11.69万吨,同比增长45.9%。
畜牧业
2022年,子长市肉类总产量0.56万吨,同比增长9.8%。禽蛋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1.6%。牛奶产量0.07万吨,同比增长31.2%。截止12月底,生猪存栏4.13万头、增长16.5%;生猪出栏5.94万头、增长7.4%;牛存栏0.94万头、下降1.9%,牛出栏0.49万头、下降0.6%;羊子存栏5.01万只、增长2.8%,羊子出栏3.27万只,增长9.8%;家禽存栏17.34万只、增长0.4%,出栏20.0万只、增长9.6%。
工业
2022年,子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7.75亿元,同比增长37.3%。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产值149.87亿元,同比增长43.7%;洗煤企业实现产值5.63亿元,同比增长57.2%;制造业实现产值0.77亿元,同比下降1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同比增长6.2%;原油生产实现产值29.52亿元,同比增长31.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2022年,子长市共生产原煤1486.96万吨,同比增长27.9%;天然气产量96889.51万立方米,增长0.2%;原油产量79.00万吨,增长1.8%;风力发电量65023.45万千瓦时,同比下降9.8%。
建筑业
2022年,子长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8.0%。2022年,子长市共签订合同额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0.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6.0%。
服务业
2022年,子长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0%。从主要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4.3%,金融业增长13.0%,房地产业增长4.2%,其他服务业增长4.3%。
国内贸易
2022年,子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6.54亿元,增长12.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86亿元,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4亿元,增长9.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2.15亿元,增长11.3%;餐饮收入3.05亿元,增长2.6%。
房地产业
2022年,子长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385平方米,下降23.7%,待售面积2023平方米,增长0.8%。
邮电通信
2022年,子长市邮政行业业务总收入2309.40万元,同比增长17.4%,邮政业2022年,子长市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506件,包裹快递业务量207559件,包裹快递业务收入105.24万元。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9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3.8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7.08万户。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15亿元,同比增长21.4%,比年初增加27.8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5.80亿元,同比增长20.7%,比年初增加16.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8.06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年初增加10.47亿元。
子长市建成各类公路2034.4千米,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千米,有子长至姚店、子长至清涧两条高速公路,“绿巨人”动车过境并停靠子长,子长至安塞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由“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调整为“十四五”新建项目,正在编制工可研报告。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投用。“两纵三横四环线”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正常运营的客运线路共33条,其中市际7条,拥有营运客车9辆车;县际6条,拥有营运客车32辆车;市内农村客运线路20条,拥有营运客车45辆车;乡镇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达100%。2022年,子长市出租车共有220辆,载客车次总数达528.2万人次,客运量1071.8万人次,运营里程3342.1万千米,其中载客里程2404.7万千米。开通公交线路6条,共57辆公交车,总客运量是51.8万人次,运营里程201.3万千米。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拥有幼儿园30所,在园教职工172人,在园幼儿6143人;小学21所,小学教师1039人,小学在校生17939人;中学1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8所;中学教职工1434人,高中在校生3191人,职中在校生2238人,初中在校生8162人。全面推行了农村寄宿制办学,中小学“两免一补”实现了全覆盖,全面落实学前三年省级补助政策,年末“营养改善计划”受益中小学生7224人次。资助新入本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413人,发放资助金56.8万元。发放助学贷款合同2554份,贷款金额2547.39万元。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6%。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含民间8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图书馆1个,乡镇分馆11个,图书馆馆舍面积1842平方米,藏图书为64929册,报刊69种,杂志70种,阅览坐席220位,年接待读者4.8万余人次。
截至2022年末,子长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76个,其中:市级卫生健康事业单位6个,公立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13个,民营医院3个,个体诊所23家,规范化村卫生室125个。总编制床位数1315张,实际开放1502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9张,其中市人民医院编制床位450张,实际开放550张。截止2022年底2022年,子长市公立卫生机构共有在职人员1584人,专业技术人员1356人,其中高级职称148人,中级职称266人。注册执业(助理)医师574人,每千常驻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1316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6.5人。
截至2022年,子长市非遗项目有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9项,县级29项。
子长秧歌(国家级非遗)
起源于元代,为人们劳作之余即兴行乐的一种方式,经历代演变,发展为男女混合演出,并有伞头领唱的独特艺术形式。秧歌表演,除过街及扎场的大秧歌外,多演小节目。小节目有舞蹈、秧歌剧、“搬四音”、“闹乱弹”、狮子舞、跑旱船、霸王鞭、踩高跷、踢场子、打腰鼓、跑竹马、耍狗熊、“二鬼打架”等传统节目。
子长道情(市级非遗)
音乐以瓦窑堡为界分为东西两路。东路道情(由绥德米脂传入,也称嗨嗨腔)演唱过程中衬词多,节奏明快,情绪轻松活泼,热烈奔放。西路道情(亦称西凉调,由甘肃、宁夏传入)曲调悠扬文雅,节奏舒缓,呈现山歌情趣。道情曲牌多,能够满足一些戏剧故事的表演。子长市道情班子较有名气的有杨家园则镇高家岔村,杨家园子镇徐家沟村,余家坪乡崾、郝家沟村,涧峪岔镇吴家坬村,杨家园则镇徐家硷村等,享有盛名的是马家砭乡强家沟村道情班子。
子长剪纸(市级非遗)
起源于元代,为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经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剪纸所用工具及原料主要为剪刀和彩色纸张。一般将数张纸叠置,固定位置勾摹图样,然后开剪。其作品粗犷古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除窗花外,每逢喜庆节日,剪“龙凤呈祥”、“双喜字”等以示庆贺。瓦窑堡镇井三多位剪纸高手,其作品“龙风呈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双喜字”四边剪“喜鹊登枝”、“梅报新春”等花样,深受群众欢迎,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和法国、德国、美国收藏。1989年,子长剪纸作品获陕西省民间艺术作品一等奖,作品被收入延安地区民间剪纸画册。
子长说书(县级非遗)
一般由一人弹说,演唱者左手抱琵琶(或三弦),右膝系摔板,右手握弹拨,手背系“嘛咋咋”,弹奏时琵琶叮咚,嘛咋咋随手摆动咋咋作响,摔板伴奏。弹奏间隙,说唱故事。说书人根据故事情节,摹拟男女老少,生旦净丑众多角色,表演绘声绘色,形象鲜明。其特点是语言音乐化,说唱结合,唱词押韵合辙,流畅自然、上口。民国初,家遇不吉,便向神灵许口愿,祈求神灵保佑,逢凶化吉,说书是还口愿的主要形式。说书时先弹奏《请神曲》,迎祖宗,后以《送神曲》收尾。说书内容多为《五女兴唐》、《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绿牡丹》等。
布堆花(县级非遗)
兴起于民国初,民间利用各种颜色的下角布料,按图案进行色泽搭配,剪成花叶、花瓣等各种零部件,再将其拼接。堆花作品有枕头顶、兜肚、蹄蹄裤、老虎枕头等。堆花图样按作品用途式样而定,蹄蹄裤一般是在膝盖部位堆上“大石榴”、“老寿桃”等,既美观又耐磨。“花排排”一般上部堆蔓草花卉,下部衣袋上堆圆形花。堆花风格粗犷,美观大方,为实用工艺品。南沟岔乡路家渠村加氏、薛家渠刘玉珍、涧峪岔镇南家峁村刘汉金的堆花作品曾被陕西省艺术馆收藏。
钟山石窟
位于子长市城西15千米处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太和年间(366—370年),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石宫寺
位于子长市安定镇北钟山南麓。是石崖上的一座石窟。高9.5米,深10米,宽16.9米,内有八根方形石柱承托窟顶。共雕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八柱间及窟壁全部雕刻着佛本生故事,各具形态,栩栩如生。佛坛上的三尊主佛均高2.3米,佛头上方的窟顶各凿有斗八形藻井,绘有莲花蔓草图案。窟内石刻造像,全部彩装,金碧辉煌。是一批比较典型的宋代石刻造像群。从窟壁题刻看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建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堡革命旧址
位于子长市城内下河滩小东门,为一排五孔砖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此召开了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同年12月27日毛泽东又在瓦窑堡城内天主堂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根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谢子长陵园
谢子长陵园,位于陕西子长县城东北祁家湾。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军占据瓦窑堡后被毁。1952年重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定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坐北向南,占地1.2万平方米。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
2016年,子长市被确定为延安市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3年1月,获评陕西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