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11:10
孙文西路步行街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古称迎恩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孙文路。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规划改造,在1999年元月底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东起悦来路口中山百货大楼,西至凤鸣路口。路两旁的低层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的混合,建筑学上称为“南洋风格建筑”,至今还保存着精湛木雕、灰塑、南洋骑楼等中西合璧建筑物,无论刮风、下雨、日晒,游人顾客均不受天气的影响。骑楼建筑往往几座或十余座毗连一起,形成参差错落的连续界面效果,外观统一。
主要景点有人力车铜雕、《小城故事》浮雕、中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思豪大酒店、青年文化广场。
这条街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是旧城区商业中心地带,店铺林立,繁荣兴旺。
这有一间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老字号的药材店- 福寿堂,还有建于1929年的旧永安公司分公司。
步行街文化广场位于大庙下路段,总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广场内修建了市内首个平地式喷水池,骑楼下的墙身是著名画家陈宅中的大型壁画,壁画是二、三十年代孙文西路的缩影,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与步行街建筑风貌融为一体。广场正前方设置了一个60平方米的舞台,为辖区商户、市民及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表演。
南宋时期,西门外有街道和较密集的民居,称“西门外街”(今孙文西路的雏形),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商铺店栈18间,日久而成地名“十八间”。
明代时期,西门外街也称迎恩街。
明代万历年间,知县但启元等发起在石岐山(今烟墩山)南面山脚建成天妃庙,庙宇规模宏大,被称为“大庙”,庙前空地因地势低于庙宇而被称为“大庙下”。
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重新规划改造;
1998年底,孙西步行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
1998年9月底,步行街文化广场初具雏形;
1999年元月底,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的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的风格,又增添了现代色彩。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与南洋建筑特色溶为一体,别具韵味。
骑楼是步行街的一大特色。能够遮挡南方烈日暴雨的骑楼,贯穿着整条步行街两旁的店铺。
所有骑楼上的围栏保留着往日的雕花,拱形圆门、墙面浮雕经过粉饰后重现风采,楼房的门面造型各不相同,粉饰着柔和明丽的色调,既自成一格又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交融。
镶嵌在骑楼柱子上的黑白怀旧照片,向每一位过客述说着老街的沧桑,令人平添一份怀古的幽思。
每逢节假日,还有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杂技表演、曲艺演唱、灯谜竞猜及舞狮舞龙等活动。
2023年12月,由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孙文西路步行街东起悦来路口中山百货大楼,西至凤鸣路口,全长约529米,路宽15米。
路两旁的低层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的混和,是欧亚混杂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现,至今还保存着木雕、灰塑、南洋骑楼等中西合璧建筑物。
步行街中设置“人力车铜雕”,反映了二三十年代中山街头的一个小景,为步行街的重要标志;“小城故事浮雕”展现了当年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中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展示中山商业历史和传统文化;“思豪大酒店”原为香山银行,后改建为五层思豪大酒店,是当时最豪华的酒店。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以城市文脉为主线,在历史、建筑、饮食、习俗、商贸等多方面体现中山的城市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有商铺140多家,每逢节假日,在青年文化广场,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成为一个繁华商业中心。
孙文西路见证了香山铁城建设、近代西风东渐以及现代商业发展的历史变迁,集中体现了香山地区海洋文化、商业文化以及华侨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南粤乃至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缩影,其商业、旅游、文化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