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 08:48
孙继鲁生于弘治十一年七月初一(1498年7月19日),刚成年时,就通晓经史典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孙继鲁参加云南乡试,考中举人。
嘉靖二年(1523年),孙继鲁考中进士,出任湖广澧州知州,他性格耿直,以清廉著称。不久因事获罪,降任国子监助教,后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监管通州粮运,声誉卓著。
嘉靖十四年(1535年),孙继鲁升为卫辉知府,在任期间,孙继鲁一心以公正廉洁、仁爱宽厚为当务之急。有一年蝗灾频发,又遇大旱,孙继鲁诚心向天祈祷,大雨随即而至,蝗灾消除,百姓都把他当做神。
嘉靖十六年(1537年),孙继鲁改任淮安知府,离开卫辉之际,当地百姓为他立祠立碑,歌颂他的政绩。孙继鲁担任淮安知府期间,也曾遭遇旱灾,孙继鲁祈祷,又立即应验。民间每天早上焚香祈祷他,士人称他为老师,百姓称他为父亲。他积极开垦田地,劝勉农民耕作,兴办教育。不久,宦官奉命在江南织造,路过淮安,大施淫威,孙继鲁坚决阻止。于是,织造中官便诬告孙继鲁对朝廷有所阙漏(即没有完成朝廷的贡品任务),孙继鲁因此被逮捕入狱。在押运过程中,孙继鲁的行囊中没有任何积蓄,淮安的百姓们集资帮助他,百姓们哭泣呼号,靠内阁首辅夏言的力量才获解救,但孙继鲁并未道谢,夏言因此不高兴,以致后来夏言不再解救孙继鲁。
嘉靖十九年(1540年),孙继鲁调任贵州黎平知府。黎平是苗族地区,孙继鲁宣扬恩德,不鄙视他们,苗族人也心悦诚服。靖州参将感叹说:“当时选拔边将,奖赏鼓励他们守卫边疆,不如选拔一个廉洁的官吏就足够了。”恰逢大灾,孙继鲁在考场外负责监考工作,同时还秘密地扶持和帮助了一些考生,这使得孙继鲁的文学才名更加显赫,广为传颂。
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孙继鲁升任湖广提学副使。楚地地广人多,督学的官员都怕其艰难,但孙继鲁才半年时间,就普遍巡视了各地,士人们都以孙继鲁为师为幸。后来,孙继鲁升任山西左参政,分守蓟南,期间他多次弹劾藩王,使强藩收敛。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二月,孙继鲁升任山西按察使。当时士民们围绕在他的马前,依依不舍,而宗室藩王百余人以他执法严格而怀恨在心,想要挟制他,于是率领一百多人骑马前来打开他的行李检查,发现他除了破旧的衣服外没有别的东西,众人惊讶地说:“自我们高祖皇帝登基以来,到现在一百七十多年,很少见到这样的官员。”于是藩王只好载酒向他道歉。到山西后,孙继鲁执法更加坚定,凡是王府的凶暴之徒不安定,都依法处置,毫不姑息。当时都察院的人交相举荐他,甚至说百姓有“孙青天”的歌谣,都希望他久任,而只怕他离去。即使是宗室藩王也请求增加他的俸禄,提升他的官职,让他继续担任原职。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一月,孙继鲁升任陕西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正月,孙继鲁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代替杨守谦巡抚山西。孙继鲁性格耿介,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但性格刚直,好意气用事。总督都御史翁万达建议撤除山西内部边境的军队,集中力量防守大同的外边,明世宗回复表示同意。孙继鲁上奏章反对,说:“紫荆、居庸、山海等关,东边靠近渤海;雁门、宁武、偏头等关,西边据守着黄河。这些都是上天设置的重重险阻,用来保卫国家,怎么可以把军队聚集在旷野,打开重重门户来招引敌人呢?紫荆等关拱卫京师,与雁门等关屏蔽山西全境,是一样的。现在议政的人不撤除紫荆关的军队来并守宣府,怎么可以单独撤除雁门关的军队来并守大同呢?况且从偏头、宁武、雁门往东到平型关是山西的长边,从右卫双沟墩到东阳河、镇口台是大同的长边,从丫角山到双沟一百四十里是大同的紧要边关,从丫角山到老牛湾一百四十里是山西的紧要边关。论长边则大同更急迫,山西稍微缓和,论紧要边关则都最为急迫。这些地方都紧挨着河套地区,就像是门户一样。山西守左边,大同守右边。山西全力防守左边尚且不能支撑,又怎么能分兵去防守大同的右边呢?近年来敌人不敢侵犯山西内部郡县,是因为三关防备严密。如果让三关的将士远离城堡去防守,想要他们不侵犯就难了。如果全军在外,强敌内侵,那么紫荆、倒马等关不就白白防守了吗!”
翁万达听了这话不高兴,上疏说:“增兵摆边,是从近年开始的,与按名额设置的守边军队不同。孙继鲁却用危言耸听,还给我写信,说往年建云中议,宰相们几乎不免于罪;近年撤各路兵,督抚也已获罪。他这样诋毁排斥我。现在防秋已近,请求另外调任孙继鲁,否则就早点罢免我,不要耽误了边事。”兵部支持孙继鲁的意见。明世宗没有听从,交付廷臣讨论。廷臣请求按照翁万达的意见办。明世宗正倚重翁万达,对孙继鲁发私信、引用往事议论君主很生气。而夏言也厌恶孙继鲁,不为他开脱,于是孙继鲁被逮捕入狱。
先前,陕西御史杨爵因直言政事在狱中,没有书写工具,便用破碗在墙壁上写字,与孙继鲁唱和百余首诗,命名为《破碗集》。其中有诗句写道:“为国为民意已深,谏章一上泪沾襟。男儿至死心无愧,留取芳名播古今”等。杨爵为孙继鲁开脱,甚至劝他努力加餐,担负起国家重任。以此作为长远的期望,而了解孙继鲁的人都一致为他辩白。山西有宗室藩王上疏为他救辩申冤,就是先前企图挟制他的人。孙继鲁在狱中正读《易经》,把进退存亡交付给《易经》一书,而执政者仍不放过他。明世宗本打算赦免孙继鲁,但天意难测,瘟疫突然爆发,导致孙继鲁在颈部生了毒疮。
嘉靖二十六年九月十六日(1547年9月29日),孙继鲁去世于狱中,享年五十岁。孙继鲁担任巡抚仅仅四个月。山西人习惯了他先前的政令,希望他能有所作为,没想到他竟因无罪而死,都为他感到痛惜。
隆庆元年(1567年),言官上奏说:“原任山西巡抚副都御史孙继鲁,特因死非其罪,深感可悯,请求赐予褒奖和记录。”明穆宗下诏说:“可以。”于是追赠孙继鲁为兵部左侍郎,谥号“清愍”,荫庇一子为官,赐予银三百两,修缮他的祠堂坟墓,以文祭之。祭文大略说:“你刻意操持,有不染尘埃的节操;你矢志不渝,有坚韧不屈的忠诚。贤名每每在任职之处彰显,清誉总为舆论所归。只因筹边之策,耻于苟同;才招来文字狱的罪名,陷入重罚。现嘉奖你平素的品行,特赐给你新的恩荣。”
孙继鲁的历史功绩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明穆宗朱载坖:尔刻意操持,有皎然不污之节。矢心树立,有毅然不屈之贞。贤声每着于立官,清望归于舆论,特以筹边之议,耻于苟同,乃来文致之词,陷于重谴,式嘉素履,特介新恩。(《前副都御史孙凊愍公继鲁墓志铭》引)
吴承恩:今观公之于民,可谓尽心尔矣,而民亦以心应之。是故斯民也,匿情于室,而写怀于公府;斯民也,谇语于箕帚,而奔趋于赴召;斯民也,尺一之纸,莫之能夺,而从公若流;斯民也,命视一钱,而解衣以谋尸祝;斯民也,一频一笑不舍也,而挽车号泣,椎心而吁天,是其有所矫假驱迫为哉?故去而思,思而不见则悲,悲则谣,皆天出也……公今既去淮矣,夫朝解郡符,夕是山阳过宾耳,人情多笃新怠旧,而况违隔二年,遥遥五千里外,而民之歌之,犹邠人之思古公也,则其所以感公之遗者,亦岂有量乎?(《射阳先生存稿》)
徐栻:呜呼,公之清声直节,至是在天下万世矣。(《前副都御史孙凊愍公继鲁墓志铭》)
谢肇淛:慷慨有大节,秉正嫉邪,不阿权贵。(《滇略》)
何玉棻等:性耿介,知澧州,以清洁闻。(《直隶澧州志》)
张廷玉等:世宗威柄自操,用重典以绳臣下,而弄权者借以行其私。于是赐阘冗废职之徒事败伏辜,而出力任事之臣亦中危法受戮,边臣不得自展布,而武备綍矣。陈九畴、翟鹏、孙继鲁、曾铣皆可用之才,或谪或死,不以其罪。(《明史》)
孙继鲁年幼时曾患病,梦中梦见关羽传授给他《左氏春秋》,醒来后疾病就痊愈了,从此他阅读《左氏春秋》时,能够流畅背诵。
孙继鲁担任贵州黎平知府时,有一个女人杀害了自己的丈夫,然后放火烧掉了房子,假造现场,其丈夫被火烧死了。婆家人告到黎平府衙,那女人拒不承认谋杀,一时间无从定案。为了辨明真伪,孙继鲁命令衙役捕来两只小猪,杀死其中的一只,然后放在柴堆上一起焚烧。等活猪烧死之后,查看两只小猪的口腔,只见死猪口中很干净,而活着被烧死的小猪的嘴巴中则吸进了许多烟灰。再检查其丈夫的尸体,口中却没有一丝灰尘。于是,孙继鲁断定,是女人先致死了自己的丈夫,而后放在家中焚烧。经审讯女人,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女人只好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孙继鲁学博才高,一生著述甚丰,有诗集《破碗集》和《松山文集》,由于历经兵燹,均已散佚。现存孙继鲁著文集《昆明孙清愍公集》,不分卷,全一册。该书是清末民初《云南丛书(初编)·集部·明滇南五名臣遗集》之一,卷首有《孙清愍传》,对孙继鲁的政治生活有较为中肯的述评。虽谓之为文集,但所选作者文章并不多,只有一篇《习杜祠堂记》和一首《温泉偶浴》。文中有其六世孙孙鹏小注,称“学博才高,作为诗古文词,雄古遒劲,迥绝径蹊”。收入《回族典藏全书》第164册为清木刻本。《滇中琐记》评论说:“观其诗与文,大都雄古遒劲,适肖其为人。”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缅怀孙继鲁,云南省沾益县官绅士庶于劝学所(今西平小学)立碑纪念。昆明名士陈荣昌为碑碣题字:“明兵部侍郎右副都御使山西巡抚清愍公之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