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胡同

更新时间:2021-12-09 08:04

孝顺胡同位于北京崇文门,是北晓顺胡同和南晓顺胡同的和称,又称为晓顺胡同。北晓顺胡同位于崇文区西北部。有两个北口通西打磨厂,南至鲜鱼口街。长305米,宽3.9米。

历史沿革

孝顺胡同是在旧河道上建的老胡同,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管它叫孝顺碑胡同,说明那里还有碑坊的。到了清《京城坊巷志稿》里,就叫成孝顺胡同,想见是碑坊没有了。

1965年,名字被改成了晓顺胡同,“文化大革命”中称众红北胡同。

1973年恢复原名。可以想象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前后人们的思想,连孝顺一词都不能容忍,以为是封建被打倒再踩上一只脚的东西,就更遑论孝顺碑坊了,要是能够从明朝立到那时,也六亲不认得当成“四旧”给砸了。

北孝顺胡同有两个北口,一个叫罗圈胡同,一个叫戥子市,呈裤裆形通向西打磨厂,都并入了北孝顺。罗圈胡同以前做罗圈的小铺子很多,戥子市一溜儿十几家专门做称金银或药品的小秤的作坊,在清末非常有名。

建筑特点

从前到广和楼看电影不走直道,出打磨厂西口左转弯进肉市胡同,这两条胡同里转来转去,然后从北孝顺里的肉市一巷窄窄的小胡同里钻进去再出去,旁边就是广和楼。这几条胡同交叉一起像个迷宫,是在电影开场之前玩捉迷藏的好地方。

在这两条裤腿连接的地方,有两处很醒目的建筑。一处是靠戥子市的灵应三官庙,一处是靠罗圈胡同的富来店。别看孝顺胡同如今变化很大,但这两处建筑基本上还保留着原貌,也算是奇迹。前几天,我去那里,庙的庙门还在,门被砖堵死,但门楣上灵应三官庙几个字还是依稀可见。旁边开了一扇小木门,走进去,正殿的房檐梁柁还是原来的,院里自来水龙头后面立着当年建庙的石碑,碑上的雕花还在,字迹已残,看不清什么年代了。富来店保存得更好,外观基本未变,二层西式青砖小楼,四扇拱形窗子,墙上有对称的蓝花瓷砖,房檐两侧各有一只石狮,造型活泼,是在北京胡同很少能够见到的。三个匾额,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晰,铁锈红的底子,颜体的黑字,“富来店”居中,“安寓”“客商”左右对峙。有人说这里以前是金银首饰店,也有人认为一家旅店。在北孝顺胡同里,以前以旅店多而著称,不过这样气派的富来店,当是北孝顺之冠。

历史意义

崇文区历史上是珐琅、玉器、雕刻、绒鸟、绢花等传统工艺厂家聚集地,有皇家祭天建筑群天坛及老字号名店便宜坊、全聚德等。崇文拥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迹,天坛公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阳门及箭楼、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角楼都是北京著名的标志性古建筑。崇文区现已将都市文化休闲游、文化文物游、体育休闲游和商贸服务游定为该区旅游的特色产品。天坛公园的祈年殿是北京旅游的象征标志,京城百工坊是规模大、品种多、特色强的展示人与技艺的“活”的博物馆,是京城的三绝(登长城、吃烤鸭、看绝活)之一。

《编制街村图说》(1929年翻印)记:“北孝顺,南北向,幅宽长,土路街,尚属清洁,商业以工业居多,系中等铺户。”“罗圈胡同,南北向,幅狭短,土路,亦属清洁,以工业为多,系中等铺户。”“子市,东西斜向,巷幅狭短,土路,通行大车,欠整洁,系中等铺户。”戥子市在清末有十几家戥子铺和小作坊,所制的戥子做工精细、计量准确,为药店金银首饰店必备,故此巷虽小,却闻名全国。胡同内旧有灵应三官庙。

北晓顺胡同现为居民住宅,巷内有多出旅馆。

南晓顺胡同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北起鲜鱼口街,南至大江胡同。长126米,宽4.7米。

该胡同名称来历和演变情况与北晓顺胡同相同。1965年将如意巷、信尔胡同并入,定现名。

崇文区是已经不存在了的地区名称。 崇文区地图崇文区曾经是北京市旧的的行政区域之一。当时的所属区域大致是如今的东城区在崇文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这一纬度以南的部分。总面积17平方千米。

2008年末常住人口29.7万,其中外来人口5.3万。

2009年初,拥有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7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崇文区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手工艺)”称号。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至此,崇文区成为历史。

胡同文化

故事传说

据传明代时,胡同里有一刘姓老人,因得到子孙的孝顺,竟活了108岁,被称为“老寿星”,为此有人在胡同里竖起一块汉白玉石碑,上书“孝顺大德”四个大字,以褒扬尊老重孝之人,时称“孝顺碑”,此后该胡同也被称为“孝顺碑胡同”,到了清代简称为“孝顺胡同”,1965年被改成了“晓顺胡同”。

明《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此巷为“孝顺牌胡同”,原意为孝顺父母之人立的牌坊清代时以鲜鱼口街为界分成南、北孝顺胡同。

相关文献

《燕京丛考》,都没有富来店和关帝庙的记载,猜测两处建筑应该是民国后期的了。如果是清末民初,那么说陈宗藩先生也忽略了,如此醒目的建筑,不会视而不见。

《京城坊巷志稿》,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杨升庵年谱:宏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生于京师孝顺胡同。”杨升庵,即明朝文学家杨慎,生于弘治元年,即1488年,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后杨因直书抗谏,被贬官云南,客死他乡。

再去孝顺胡同,虽有再也找不到杨升庵旧址的遗憾,却能在南孝顺于胡同里看到满满一架粉红色的蔷薇花怒放,色彩对比在灰暗的胡同里,那样的明亮。出南孝顺,刚进北孝顺,忽然看见前门楼子就在胡同的一片灰瓦上面闪烁,海市蜃楼似的在光影之间浮动。这是在这附近任何一条胡同里都难以见到的景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