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23:20
邹城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位于山东省南部,济宁市东部,介于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09′12″~35°32′54″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总面积1616平方千米,2023年末,常住人口114.4万。截至2023年6月,邹城辖3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千泉街道平阳路。
邹城市历史悠久。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间,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
今邹城市,古属夷地。
夏,属徐州。
西周初期,封颛顼后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春秋之初为子爵。鲁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定都于峄山之阳。鲁穆公时改“邾”为“邹”。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灭。
秦,置邹县,县治邾国故城;置平阳县。两县隶属薛郡。
西汉初,驺县属徐州刺史部楚国薛郡,南平阳县属梁国(后吕国、砀郡)。高帝八年(前199年),置稾(橐)侯国,属梁国。推测稾(橐)侯国和东茅侯国后并为橐县〔一说元鼎五年(前112年)国除为县〕。景帝三年(前154年),薛郡改置为鲁国,驺县属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南平阳县、橐县划归兖州刺史部山阳郡(后一度改为山阳国、昌邑国)。
新莽,驺县更名驺阳县(一说驺亭县),属鲁郡;南平阳县更名黾平县,橐县更名高平县,山阳郡更名巨野郡,黾平县、高平县属巨野郡。
东汉初,三县恢复原名,驺县属徐州刺史部鲁国,南平阳县、橐县属兖州刺史部山阳郡。永平二年(59年),南平阳县、橐县划归东平国。章帝年间(75~88年),橐县更名高平县。元和元年(84年),南平阳县、高平县复归山阳郡。
三国魏,正元年间(254~256年),高平县改为高平侯国。甘露三年(258年),高平国除,复为高平县。邹县属豫州鲁国;南平阳县、高平县(国)属兖州山阳郡。
西晋,邹县属豫州鲁国(后改为鲁郡),南平阳县、高平县属兖州高平国。
东晋,邹县属兖州鲁郡,为郡治;南平阳县更名平阳县,平阳县、高平县属兖州高平郡,高平县为郡治。
南朝宋,邹县属鲁郡,为郡治;高平县属高平郡,为郡治。元嘉十三年至三十年(436~453年),兖州治邹山。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平阳县,并入邹县,邹县县治由峄山之阳迁至岗山之阳原平阳县治(今邹城市区)。
隋初,邹县属任城郡,高平县属高平郡。开皇三年(583年),废任城郡、高平郡,两县属兖州。大业二年(606年),废高平县,其近邹之地并入邹县;改兖州为鲁州,邹县属之。大业三年(607年),罢鲁州为鲁郡,邹县属之。
北宋初,邹县隶属京东西路兖州。熙宁五年(1072年),邹县降为镇,并入仙源县。元丰七年(1084年),复置邹县。政和八年(1118年),兖州改为袭庆府,邹县属之。伪齐,置滕阳郡,邹县属之。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滕阳郡升为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滕州,邹县属山东西路滕(阳)州。
明初,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改为州,兖州升为府,邹县又隶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兖州府,邹县属岱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岱南道改为济宁道,邹县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兖济道,邹县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止“道”制,邹县由山东省直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山东省设立第一行政督察区,邹县属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邹县隶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尼山专区。
1950年5月,设立滕县专区,邹县属之。
1953年7月,滕县专区从滕州搬迁到济宁,改名济宁专区,邹县属之。
1968年1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邹县隶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立地级济宁市,邹县隶属济宁市。
1992年10月,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县级),邹县由山东省直辖,济宁市代管。
截至2023年6月,邹城市辖3个街道、13个镇。891个行政村(居)。市人民政府驻千泉街道平阳东路2699号。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济宁市东南部,东连临沂市平邑县,北靠泗水县、曲阜市和兖州区,西邻济宁市任城区和微山县,南接滕州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09′12″~35°32′5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63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616平方千米。
邹城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西南边缘,泰蒙山脉与鲁西平原的结合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全境大致以峄山断层为界,东部以泰沂山区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洼地为主。全境平均海拔77.8米;最高点凤凰山位于邹城东33千米处,海拔648.8米;最低点位于郭里镇镇头一带,海拔35米。
低山丘陵:属泰沂山区一部分,分为邹东砂石低山丘陵和邹西南青石山丘陵,包括香城、张庄、城前、田黄、大束、看庄及中心店、市区、峄山镇的东部、石墙、郭里镇的南部,面积12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5.3%,标高一般为100~650米,相对高度300~500米,沟壑纵横,切割侵蚀零乱。共划分为5个中地貌类型,15个微地貌单元。因山高坡陡,土层浅薄,缺水干旱,土壤熟化程度不高,水土流失严重,能被农业利用的只是部分沟、峪地和坡麓梯田、近山阶地。适宜封山造林,扩种耐旱作物。
境内山脉是泰山、蒙山分支,分为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6大山系,有大小山头190余座,其中较大的45座。山体由于剥蚀作用,大都峰低坡缓、破碎断续。
湖东山前冲积平原:属黄淮平原北部、华北平原南部,包括太平镇及中心店、市区、峄山镇西部、石墙、郭里镇北部,面积397.9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7%,标高40~80米,系山前倾斜平原,由东向西逐渐低缓。共划分为2个中地貌类型,6个微地貌单元。土壤深厚、土质好,主要为潮棕壤、潮褐土、潮土。为境内粮菜盛产基地。
邹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西气候差异略为明显,东部山区气温偏低,日照短,气候干燥;西部平原日照较长,热量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1.6℃~0.7℃,极端最低气温-16.1℃(1981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0.1℃(2002年7月15日)。生长期年平均297天,无霜期年平均20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82.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热量12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4天(一般为2月7日~1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686.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4.8天,降水集中在6~8月;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067.0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268.5毫米(1988年)。春夏季盛吹东南风和偏南风,秋冬季盛吹偏北风,风力一般在3~4级。
地表水
邹城市地处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属南四湖湖东区水系,东北部浚河水系属沂河流域祊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11条,分为6个水系。河流总长度304.9千米,年径流总量3.3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3亿立方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泗河、白马河、东大河、城河、界河、浚河6条,总长92.4千米;二级河小沂河、大沙河、望云河、滑将河等22条,总长212.5千米。多系山洪河道,集水面小,源短流急,洪峰高,含沙量大,水土保持差,冲刷严重,河槽上宽下窄,流向呈辐射式,多数流入泗水、曲阜和滕州境内,无客水入境。
泗河发源于新泰市,于太平镇后鲍村入境,至王府寨村西南出境,为邹城市与任城区的分界线;境内长16.5千米,因河床淤高,坡水不能排入,为防洪河道。白马河是境内最大河流,从北至南流经境内中心店、北宿、太平、石墙、郭里5镇,全长60千米,境内长41.6千米,年均流量0.9立方米/秒。
地下水
邹城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化学成分以碳酸盐型水为主,矿化度大多数小于0.5克/升,属淡水。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随降水和灌溉量呈周期性的变化,汛期地下水位迅速上升,9月升至最高,水位变幅2~3米。
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有东部山丘山间谷地潜水含水层、西南低山区裂隙含水层、隐伏岩溶承压含水层、西部平原潜水—承压孔隙含水层四种类型。峄山断裂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影响较大。东部低山丘岭区基岩裂隙水一般沿地形由高到低运动,汇积于冲沟河谷内,向下游排泄;西南低山丘岭区大气降水入渗较快,向山区北部运移,补给深层陷伏岩溶含水层;陷伏灰岩水沿地层走向,由龙河、唐村一带向黄路屯方向排泄;西部平原浅层地下水向西排入白马河。
邹城市土壤类型可分4个土类,11个亚类,15个土属,48个土种。东部砂石山区主要分布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在山丘峡谷间分布着条带式的潮土;西南部青石山区主要为淋溶褐土、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西部平原分布着潮棕壤、潮褐土、盐化潮土、褐土化潮土、潮土及砂姜黑土。全市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平均23.5厘米,土壤容重1.55克/立方厘米;有机质平均含量12.4克/千克,大部分养分处于中量偏上水平,含量比较合理。
邹城市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3462亿立米,水资源模数33.1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占有44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水资源比较贫乏。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95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9145.9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0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区域间分布不平衡,邹西平原区地下含水丰富,水质良好,埋藏不深,补给面积较大,易于开采,为主要水源地;山区主要依靠拦蓄地表水,缺水程度和解决用水困难程度较大。
2018年,邹城市总土地面积161656公顷,其中农用地127121公顷,建设用地24255公顷,未利用地10280公顷。
总体来看,邹城市人多地少,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程度较高,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区域土地利用不均衡,农用地生产条件差,利用粗放,规模经营程度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利用效率低;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采煤塌陷造成耕地减少、环境破坏等。
邹城市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煤为境内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资源优势突出;石灰岩、花岗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且具有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易开采等特点;境内金属矿产资源匮乏。
截至2015年底,邹城市境内发现矿种共21种(不含亚矿种)176处,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1种。按矿床类型分,大、中型矿床共13处,小型矿床及矿点、矿化点和矿产地175处。能源类矿产有煤、油页岩和地热3种;境内金属矿产匮乏,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铁(包括含铁辉长岩)、铜,除铁矿外,其他均为矿点、矿化点;境内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页岩)、花岗岩(饰面及建筑用)、脉石英、电气石、砖瓦粘土、耐火粘土、陶土、高岭土、重晶石、建筑用石灰岩、建筑用砂等。
1949年,邹县总人口44.13万人,1955年超过50万人,1964年达到60万人,1970年增长到70万人,1976年达到80万人,1987年超过90万人,1990年突破100万人,2000年超过110万人。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5.54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邹城市常住人口为1166559人。
截至2023年末,邹城市常住人口 114.40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7.22%,比上年末提高 0.9 个百分点。
邹城市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汉族1109427人,占总人口的99.35%;少数民族7265人,占0.65%,其中回族6160人,满族239人,佤族139人,拉祜族103人。另分布有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3个少数民族。
2023年,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494亿元,同比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6.9:45.7:47.4。
人民生活
2023年,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882 元,比上年增长 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574 元,增长 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569 元,增长 8.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854 元,比上年增长 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17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35元,增长 9.8%。
2023年,邹城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781 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3052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935 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 88 场次,引进青年人才 4728 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66 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邹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3%,其中 500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 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 2.2:47.7:50.1。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13.0%,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26.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37.9%。在建项目 213 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 106 个。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 10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50亿元至 100 亿元项目 1 个,10 亿元至 50 亿元项目 21 个,1 亿元至 10 亿元项目 114 个。
2023年,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80.8 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住宅投资 72.6 亿元,增长 22.7%。房屋施工面积 391.2 万平方米,下降 11%。房屋竣工面积 89.9 万平方米,增长 157.7%。商品房销售面积 96 万平方米,增长 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71.6 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 74.6%。
财政收入
2023年,邹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1.28 亿元,同比增长 6.5%。其中,税收收入 57.0 亿元,同比增长 10.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6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1.33 亿元,同比增长 7.7%。
2023年,邹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48.52 亿元,同比增长 6.0%。其中,种植业产值 92.16 亿元、林业产值3.36 亿元、牧业产值 37.89 亿元、渔业产值 2.48 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2.63 亿元。
2023年,邹城市粮食播种面积 104.83 万亩,比上年增加 6224 亩。粮食总产量 48.77 万吨,增长 2.3%。油料产量 5.23 万吨,增长 4.1%。蔬菜产量 99.63 万吨,增长 4.8%。年末生猪存栏 33.78 万头,增长 8.3%。肉类总产量 6.58 万吨,增长 15.1%。水产品产量 1.60 万吨,增长 3.8%。新增造林面积 138.8公顷。
2023年,邹城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89.02 万千瓦,增长 5.7%。农用拖拉机 9958 台,增长 2.1%;谷物联合收割机3669 台,增长 2.1%;玉米收获机 1043 台,增长 11.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98.4%。
工业
2023年,邹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 430 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18.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2.1%,重工业增长 13.5%,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 10.44:89.56。
2023年,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 928.7 亿元,同比下降 5.7%;利润 169.9 亿元,同比下降 18.5%。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八大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786.6 亿元,同比下降 6.6%;利润165.2 亿元,同比下降 20.5%。
建筑业
2023年,邹城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232 家,其中,一级资质 10 家,二级资质 63 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2 亿元,同比增长 4.6%。其中,建筑工程 79.7 亿元,增长6.8%;安装工程 17 亿元,下降 0.7%;其他产值 9.5 亿元,下降3.4%。实现营业收入 107 亿元,同比增长 12.6%。期末从业人员30490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871 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28.8 万元/人。
2023年,邹城市服务业增加值 494 亿元,同比增长5.6%,占生产总值比重为 47.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 2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 13.5%。
商业贸易
2023年,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6.2 亿元,增长 9.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完成 80.3 亿元,增长4.9%。按消费行业统计,批发零售业完成 352.0 亿元,增长 8.1%;住宿餐饮业完成 44.2 亿元,增长 21.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334.7 亿元,增长 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1.6 亿元,增长 19.7%。年末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 10 个,完成交易额 94.9 亿元。其中,汽车市场 3 个,服装市场 1 个,建材市场 1 个。
对外贸易
2023年,邹城市货物进出口总额 79 亿元,增长22%。其中,出口 31.5 亿元,增长 154.3%;进口 47.5 亿元,下降 9.2%。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9608 万美元,增长 6.5%,新设外资企业 12 家。境外劳务输出 201 人。引进市外国内资金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累计46个,合同利用市外国内资金551.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128.42 亿元。
金融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邹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21 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007.7 亿元、比年初减少 181.1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 774.7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2.4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66.8 亿元、比年初增加 97.1 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 895.1 亿元、比年初增加 68.6 亿元。
2023年,邹城市各类保费收入 18.92 亿元,同比增长 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7.43 亿元,同比增长 10.6%;人身险保费收入 11.49 亿元,同比增长 5%。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支出 6.05 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 3.91 亿元,人身险赔给付支出 2.14 亿元。
物流通讯
2023年,邹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 亿元,同比增长 4.6%。邮电业务总收入 8.49 亿元,同比增长 9.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 6.33 亿元,同比增长 8.1%。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3.72 亿元,同比增长 2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7.27 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 6.04 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 1.23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07.47 万户,新增 7.18 万户;互联网用户 36.97 万户,新增 3.33 万户。累计订阅报刊期刊766.54 万份、杂志 32.5 万份。
截至2023年末,邹城市公路建设投资 1.95 亿元,新建改建公路 110 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 4546.9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31.6 公里。全市货运车辆 10294 辆,客运营运车辆1997 辆,其中,出租车 1066 辆,市内公交车 931 辆。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 3549.93 万吨,货物周转量 9.91 亿吨公里。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 36.86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6249.31 万人公里。市内公交车完成客运量 2134.4 万人次。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 963.45万吨,货物周转量 58.77 亿吨公里。
高速公路及国道:总长67.9千米。
省道:有省道7条,总长130千米。
城市快速路:
京沪高铁、京沪铁路南北穿境而过,兖石铁路途经西北一角,另有多条厂矿企业专用线纵横交错。
邹城市有通航河道1条,即白马河航道,总长10.5千米,为五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500吨。港口有荣信港、森达美太平港。2021年,邹城市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721万吨,货物周转量50.18亿吨公里。
公共汽车
2021年,邹城市有出租车885辆,市内公交车1067辆。
轨道交通(云轨)
孔孟旅游快线:2017年开工建设,北起曲阜城区,经曲阜高铁站,向南至邹城,全长37.5千米,设19座车站。邹城段北起曲阜与邹城交界处,向南沿104国道、峄山路敷设,南至唐王湖公园北侧,境内长10千米,为跨坐式单轨制式高架线,设原宪站(小元站)、龙山站、中心站(国宏大道站)、钢山站(李官站)、体育公园站、太平站(太平东路站)、孟庙站(庙前路)7座车站。计划南延至峄山风景区。
2023年,邹城市拥有各类职业中学 1 所,在校生 2064 人,比上年增加 566 人;普通高中 7 所,在校生 23034人,比上年增加 2565 人;初中 35 所,在校生 40186 人,比上年增加 1468 人;小学 111 所,在校生 91311 人,比上年增加 10218人;幼儿园 212 所,在园儿童 40622 人,比上年减少 12991 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192 人。
2023年,邹城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总数达到 182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 242 家。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新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9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引进合作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 33 名;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3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争取上级资金 7600 余万元,获省直部门发文推广 1 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 5 次。2 家新型研发机构在省科技厅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6 名科技特派员获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优秀”称号。
2023年,邹城市博物馆 3 个(国有博物馆1 个、非国有博物馆 2 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 57处,其中,国家级 8 处,省级 39 处,济宁市级 10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 3 项,省级 10 项(含国家级),济宁市级 41 项(含省级、国家级)。年末共有电台 1 座,电视台 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100%,电视人口覆盖率 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3.05 万户。
2023年,邹城市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 49 人,其中,省级输送 12 人,济宁市级 37 人。我市运动员比赛成绩优异,荣获亚运会第 9 名;全国比赛金牌 1 枚、银牌 1 枚、铜牌 1枚;山东省金牌 4 枚、银牌 5 枚、铜牌 9 枚。承办国家级赛事 1个,省级赛事 2 个,市级运动会 1 个,持续开展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配建全民健身工程 30 处,获评山东省首批“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体彩销售额 1.83 亿元。
截至2023年末,邹城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823 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 4 个,驻邹企业所属医疗机构 9 个,监狱医院 1 个,镇卫生院 1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个,民营医院21 个,门诊部 8 个,村卫生室 57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3 个,诊所 102 个,卫生所(室、站)52 个。各类卫生人员 11280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1028 人,卫生技术人员包含执业(助理)医师 4447 人、护士 5472 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总数 7281 张。
2023年,邹城市完成道路桥梁及管网建设投资 3.72亿元,新修道路 8 条,维修 18 条,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长度 214.97公里,路灯 20168 盏。城区供水总量 3254.79 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 100%。供热覆盖面积达到 2858 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1873.88 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 60.63 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 28.1万户,其中城区燃气用户 18.8 万户,用气普及率达到 99%,新建小区用气普及率 100%。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 100%,累计建成公厕 92 座,污水雨水管网长度 386.95 公里。
2023年,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53,全年优良天数 212 天,优良率为 60.7%。城市饮用水达标率 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白马河出境断面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要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23年,邹城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74.4万人,其中,企业养老参保人数 13.5 万人(含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 3.45 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57.46 万人(含领取待遇人员)。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8.78 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6.7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04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9.8 万人;收缴工伤保险费 2968.9 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328.18 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 23.61 亿元,其中企业 11.03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 8.36 亿元,居民养老保险金 4.22 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3.97 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83.2 万人,收缴地方城镇职工(不含兖矿)基本医疗保险费 6.58 亿元,收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7.98 亿元(含财政补助部分)。
2023年,邹城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 32所,床位 6320 张,收养各类人员 2105 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133 个,其中综合社区服务中心 917 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 12241 万元,接受社会捐赠 366.31 万元。年末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423 户,人数 670 人,发放低保金 453.2 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5876 户,人数 10379 人,发放救助金 5578.2万元;供养农村特困人员 6433 人,投入供养资金 9322.6 万元。
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前615年),邾国迁移到峄,并在峄山之阳重建了国都。在《春秋》记载的200多年历史中,邾国参与诸侯国间朝聘会盟近50次,战争征伐40多次。前480年前后,秦穆公时期,改“邾”为“驺”zōu。战国末期,邹国被楚国吞并。古邾国历时700多年,传29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在邾国故地设立驺县。唐朝时期,又把马字旁的“驺”改为大耳“邹”。
孟子生平
孟轲(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思想家。字子舆,邹人。先世是鲁国公族。晚年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亲孟孙激。孟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困,全靠母亲仉氏教养,其“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典故家喻户晓。孟子幼年就“设俎百,揖让进退”,童年时期进入学宫,“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学成后,开始收徒讲学,至36岁时门生已达数百人。44岁起,带领弟子们先后游历了梁、齐、宋、鲁、滕、任等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曾在齐国任过客卿,并在稷下学宫讲学多年。他劝说国君们讲仁义,重德治,施行仁政、王道,反对不义战争。晚年回乡,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思想
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嫡系正传。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张,描绘出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蓝图。强烈抨击开疆辟土,反对兼并战争,严正谴责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力图把现实政治引到“保民而王”的轨道上来。公开标出“民贵君轻”口号,号召在一定限度内“改善”君民关系。从“性善论”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原动力全靠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和“良能”,“操之则存,舍之则亡”,所以贵在一个“养”字,依据子思“思诚之道”,从心性哲理修养上,构造出“尽心”“知性”“知天”的主观唯心论体系,最终得出“万物皆备于我”的结论。
后世纪念
为孟子立庙奉祀,始于宋景禧四年(1037年)。孟庙最早由孔道辅建于四基山孟子墓旁,由孟子后裔专门主持孟子庙祀事。因距城较远,祭祀不便,后迁建于县城东郭;东郭地势较低,易遭水患,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县城南门外道左,定址至今。宋元丰六年(1083年),敕命追封孟子为邹国公;次年,以孟子配享孔子。元仁宗延三年(1316年),追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孟子与其他圣人一起被去掉封爵,直称“亚圣”。
孟庙祭祀有多种形式,祭期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祭礼为丁祭,在每年仲春、仲秋(农历二、八月)上旬逢丁的日子举行;其次祭以冬至日孟子忌辰,以示纪念。每年清明前一日、十月朔前一夕及腊日,嫡裔宗子都在四基山孟子墓前举行祭祀活动。对孟子父母亦有祭祀,如断机堂祭于每岁仲春、仲秋上丁日;马鞍山孟子父母墓祭于清明日、十月朔日;孟子故里祠祭于每年正月朔日、二月二日,十一月望日、腊日。2007年起,每年春季,邹城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在孟庙举办纪念孟母孟子大典。2014年起,恢复冬至祭孟。
孟氏家族
孟氏自二代仲子以后,或贵显,或潜晦,至北宋年间被孔道辅于凫村寻得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孟氏后裔始被授予官职。明景泰二年(1451年),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废除“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改封“亚圣奉祀官”。1949年,七十四代孙、亚圣奉祀官孟繁骥赴台湾,1990年病逝,奉祀官由其子孟祥协接任。至此,孟子后裔世袭官承袭了十九代,历时五百余年。
孟氏立行辈可追溯至明代孟希文,至清代已续至第105代。自“希”字辈起,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祐,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随着族众增多,为分清“支份”远近,划分为十一派、二十户,十一派从第55代“克”字辈开始,“希”字辈22支划分为二十户。至今,邹城地区孟氏族人分布在北孟庄(皇粮庄)、南孟庄、孟楼、孟官庄、孟傅、山头、庙户、大束、凰翥、八里沟、邹城南关以及凫村等地。
邹鲁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邹地与鲁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由于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邹鲁遂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邹鲁地区早期的历史人文加上后来产生于此的儒学,并称之为邹鲁文化。邹鲁文化具有尊孔孟好儒、重视礼乐教化的特征,主要包含亲亲孝悌、礼义廉耻、保民重民、节俭朴实等思想观念。庄子曰:“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史记》云:“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邹鲁文化由原来的地域文化转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邹鲁”亦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国内和境外多地有“海滨邹鲁”“东南邹鲁”“江南邹鲁”“小邹鲁”“闽邦邹鲁”“滇南邹鲁”“陇右邹鲁”“海东邹鲁”之称。2014年起,邹城联合各邹鲁文化名城举办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
邹城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邹城市有各类文物古迹500余处。2022年末,邹城市有博物馆3个(国有博物馆1个、非国有博物馆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57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39处,济宁市级10处。
孟庙,又称亚圣庙,位于城区南关,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始建于四基山西麓孟子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迁于现址,其后不断对孟庙增修拓广,至明代已具现有规模,历代重修38次,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庙呈长方形,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孔庙。共5进院落,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亚圣殿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为庙内主体建筑,殿7间,高17米,横宽27.7米,进深20.48米,双层飞檐,歇山式,绿琉璃瓦覆顶;檐下八角石柱26根,通体浅雕龙凤花卉。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着寝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桃主祠、东西庑、祭器库、省牲所、康熙及乾隆御碑亭等。庙内共有碑碣石刻350余块。庙内古树苍郁,翳天蔽日,桧树居多,间以古槐、银杏、藤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亦称亚圣府,位于城区南关,东邻孟庙,为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始建年代不详,至明代已有相当规模。孟府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共有楼、堂、亭、阁148间。大门内东西厢房为差役、守卫居住。进二门,正中大堂,为迎接诏旨、接待文武官员、申饬族规家法之所。堂内设暖阁,两侧陈列“五经博士”“世袭翰林院”“亚圣奉祀官”“肃静”“回避”等匾牌和各种仪杖,堂前东南置日晷,西南置嘉量。东西两厢是赞礼生、乐舞生、司书、执事人等办公之所。大堂之后为内宅院、赐书楼。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林,亦称亚圣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家族成员的墓地,位于大束镇四基山西南麓。林前有神道、御桥。享殿5楹,硬山式建筑,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享殿后为孟子墓,高6米,底位纵横各20余米,墓前竖有蟠首龟趺巨石碑,上楷书“亚圣孟子墓”。孟子墓周围即是其后裔、家族成员的墓冢,分布密集。其中大型墓冢3座,俗称“三家冢”(鲁国贵族孟孙、季孙、叔孙之墓),中型墓冢10余座。林中有侧柏、桧、柞、杨、榆、楸、槐、枫、楷等古树木1万余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鲁王陵,又称荒王陵、明鲁王墓、鲁荒王墓。位于中心店镇九龙山南麓,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陵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庄严,主要建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和明楼等。朱檀墓坐北面南,依山凿石开圹于地表以下26米,墓室规模宏大,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2米,高5.5米。朱檀棺椁位于后室正中,置砖雕棺床之上。墓内各类随葬品共2000多件,其中织金缎龙袍、双层透雕玉带、宋“天风海涛”琴、宋高宗题“葵花蛱蝶”扇面、元钱选白莲手卷等为文物珍品。朱檀墓西侧为次妃戈妃墓,正妃汤氏墓位置不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摩崖石刻,邹城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峄山摩崖刻经,是北齐、北周时期著名僧侣书法家刊刻在花岗岩石壁的佛经和题跋文字。其书法艺术隶楷相间、方圆兼备,古朴雄浑,被古代书法家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铁山摩崖石刻位于城区北部铁山之阳一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岗山摩崖石刻位于城区北部岗山山阴兰花谷内,自东向西散刻在三十余块花岗岩石壁上,依内容与镌刻形式分作五部分。葛山摩崖石刻在大束镇北葛山西麓,佛经刻在整幅花岗岩石坪上,东西长20.6米,南北长8.4米,173平方米,由佛经大字和《题名》两部分组成。峄山摩崖刻经在邹城东南6千米峄山上。刻经一处在五华峰“光风霁月”石上,另一处在山腰乌龙石妖精洞侧,内容为《文殊般若经》。上述四山摩崖石刻合并为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尖山摩崖石刻、阳山摩崖石刻,因开山采石已被破坏。
邾国故城,位于峄山之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千米,城内面积约6平方千米,故城墙现共残存4000余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店遗址,位于峄山镇野店村南,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存,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文化层分为4层,堆积厚0.5米至1.6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凫山羲皇庙遗址,位于郭里镇庙东村,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是祭祀伏羲、女娲的庙宇,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分东、中、西三路建筑,共有大小42座庙宇,内供1300多尊神像,1929年毁于战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塔,位于钢山街道古塔小区内,为八角楼阁式仿木筒体结构砖塔,由基座、塔身、塔顶、地宫组成,共九层,高27.4米,是北宋时期保存较少的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末,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 3 项,省级10项(含国家级),济宁市级 41 项(含省级、国家级)。邹城市级119项,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5人,济宁市级29人,邹城市级115人。
邹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邹城市有4A 级旅游区4 个,3A级旅游区 14 个,旅行社 20 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 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 家。
孟庙孟府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孟庙也称亚圣庙,始建于北宋,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庙宇,以古老的建筑著称于世,总面积2.4万平方米,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保存有历代碑刻270余块,还存放着100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宅第,前后共有7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200余间,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常年开展开笔礼、成人礼、拜师礼等体验活动,是研学旅游的重要基地。
峄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海拔582.8米。因其“怪石乱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享有“岱南奇观”“天下奇石第一山”“邹鲁秀灵”之美誉。峄山之秀美,在于其石头奇、洞穴奇、泉水奇、石刻奇和神话传说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存。位于峄山风景区西麓的邹鲁一号文化露营地,占地55.4亩,建有28个房车泊位、6处帐篷式木屋、4个集装箱式酒店,营可提供住宿、餐饮、篝火等野外露营活动,是省内首家“文化露营地”。
明鲁王陵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亲王第一陵,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妃子的陵墓,山东省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朱檀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不老之药,结果仅活了19岁,朱元璋视其行为荒唐,谥封“荒王”,故又称“鲁荒王陵”。主要有下马坊、神道、外御桥、大红门、列石像生、棂星门、内御桥、陵门、裬恩门、裬恩殿遗址、明楼、朱檀地宫、戈妃墓、九龙山、白马泉、溪湖等景点。
上九山古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现存传统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村内完整保存着三条明清时期的石头建成的街巷和240余座石头建成的住宅院落,建有玄帝庙、酒道馆、民俗院、老学堂、萧进士院、梁祝结拜地等景点。
凤凰山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海拔648.8米,鲁西南第一高峰。山巅两侧的次峰呈双翼状,形若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山”。山上历史文物景观丰富,有省级文保单位唐代石窟大佛造像、白莲教起义遗址、鲁府柴碳山、“一步两眼井”、“隔山掏火”等景点。
1994年1月,邹城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9年8月,邹城市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2019年12月,邹城市被认定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1月,邹城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84。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2020年5月,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山东省政府通报表彰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邹城市获得“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榜单、“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2020年12月1日,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20年12月26日,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1月,邹城市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2021年8月,入选“2021赛迪百强县”。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12月,入选“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
2022年5月,邹城市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85名。2022年5月,被评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2年7月25日,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2022年9月,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榜单。
2023年3月,邹城市入选最新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2023年5月,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63。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47。
2023年8月,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名单。
2023年9月,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56。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69。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44。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46。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