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尼利克二世

更新时间:2024-05-30 15:00

孟尼利克二世(阿姆哈拉文:ዳግማዊ ምኒልክ;英文:MenelikⅡ,1844年8月17日—1913年12月12日),原名萨勒·马里亚姆(Sahle Miriam),绍阿国王(1865年—1889年在位),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帝(1889年3月10日—1913年12月12日在位),埃塞俄比亚民族英雄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埃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人物生平

少年波折

孟尼利克二世(一译曼涅里克二世、米尼力克二世、麦纳利克二世)原名萨勒·马里亚姆(Sahle Miriam),1844年8月17日生于绍阿省盖拉人地区的安哥捷拉,出身于世袭贵族家庭。其父海尔·马拉科特是该省的统治者,称绍阿国王。

1856年,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帝特沃德罗斯二世侵入绍阿,绍阿军队惨败,海尔·马拉科特在溃逃中患重病而死。为防止绍阿割据势力东山再起,便派亲信贝兹贝担任绍阿的行政长官,并将12岁的孟尼利克带到马格达拉,作为人质囚禁起来。在之后的10年中,他独自过着清寒的生活,亲身感受到战祸之烈。由于马格达拉是特沃德罗斯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孟尼利克受到特沃德罗斯二世开创的改革之风熏染,逐渐萌发了建立强大民族国家的理想。

主政绍阿

1865年,21岁的孟尼利克从马格达拉带着少数随从从马格达拉平顶山的岩石山峰上逃走,到达沃洛省盖拉人所在的高地,在沃洛省盖拉族女领袖沃格特夫人那里避难。此时绍阿分两派,一派支持他重新上台,而另一派则极力反对。当他到达沃格省和绍阿边界时,一度被反对派逮捕,并打入监牢,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绍阿国王。执掌绍阿公国大权以后,他励精图治,一方面不断用武力迫使各中小诸侯就范,另一方面又用通婚的方法,与国内主要贵族集团联姻,为获得最高权力奠定社会基础。

孟尼利克所处的时代,正值非洲历史上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欧洲列强对非洲大陆的入侵和瓜分也在加紧进行。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非洲之角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英、法、意、德、俄等国都想侵占阿比西尼亚,控制红海入口,实现殖民扩张的野心。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使英国暂时无暇东顾。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败北后,也无力争夺红海入口。海外没有殖民领地的意大利便趁虚而入,加紧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殖民侵略活动。1879年,意大利政府接管了一家长期在阿萨布湾附近地区活动的意大利私人公司。1880年至1883年,意大利政府无理宣布阿萨布湾及附近地区为意大利领土,1885年它又侵占了厄立特里亚并开始向内陆扩张和渗透。

1868年4月,特沃德罗斯二世在英国-埃塞俄比亚战争中被英国远征军击败,开枪自杀,阿比西尼亚重陷分裂。东北部地区的贵族领袖约翰尼斯四世在英国支持下打败各路诸侯,于1872年取得帝位。此时,在绍阿的孟尼利克成为了约翰尼斯的主要对手。约翰尼斯进攻绍阿,孟尼利克则在1878年表示归顺。1883年孟尼利克与提格雷国王的公主泰图成婚。1886年,他将自己前妻的10岁女儿佐迪图许配给约翰尼斯的儿子阿利亚·塞拉西公爵。

夺取帝位

1889年,约翰尼斯在出兵抵御马赫迪武装入侵的梅特马战役中阵亡,孟尼利克凭借其女的联姻关系,于3月10日加冕为“万王之王”,宣布自己为阿比西尼亚的皇帝,称孟尼利克二世。11月3日,他在亚的斯亚贝巴加冕为帝,绰号为“雄狮般的犹太征服者”(the Conquering Lion of the Tribe of Judah)。

孟尼利克身高六英尺,脸色深黑,牙齿洁白,脸上还有几颗麻子。他待人彬彬有礼,其风度给许多在他的宫廷里受过款待的外国使节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使节的协助下,孟尼利克不断进口武器,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孟尼利克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阿比西尼亚的贪欲,深知只有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乘隙自强,才能抵御外侵,免予亡国。他巧妙地利用了他们的矛盾,从意大利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积极向外扩展。在继承皇位后,孟尼利克继续利用意大利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实力。他扩充了军队,平定了各地封建诸侯的叛乱。从而结束了阿比西尼亚长期以来混乱和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阿意战争

主词条:意埃乌西阿利条约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孟尼利克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曾一度把意大利政府看成是上帝派来的仁慈朋友。为了消除残留的封建势力,他也希望借助于外力来增强军队装备。因此,在1889年5月2日,孟尼利克就同意大利政府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要求意大利向阿比西尼亚提供武器弹药,承认孟尼利克为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则承认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北部平原地区的主权。

条约的阿姆哈拉文本第17款载明,阿比西尼亚皇帝在与其他欧洲国家交往时,可以通过意大利政府给予协助。可是在意大利文本上却把“可以”一词换成“必须”。正是按照这种“曲解”,意大利公开宣布阿比西尼亚为它的“永久保护国”。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始占领条约上所规定的边界线以外的阿比西尼亚领土。1890年2月,意大利政府公布经过篡改的意大利文本的条约全文,并声称阿比西尼亚已接受意大利的“保护”,厄立特里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孟尼利克对意大利的殖民野心缺乏思想准备,在这种赤裸裸的强盗行径面前甚为惊讶。他立即写信给意大利国王,信中说:“由于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以我在签约时说过,请意大利君主受理我国在欧洲的事务。但是,我从未签订条约来限制自己必须这样做。”1890年2月,他又致书欧洲各国,表示:“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的拉丁文名)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帮助,她只祈求于上帝。”孟尼利克维护主权的正当立场,受到意大利当局蛮横的指责和恫吓。这时,他已看到西方国家对阿比西尼亚所抱的卑鄙企图。

1891年4月10日,孟尼利克发表《致欧洲列强书》,向英、法、德、意、俄等国阐明了阿比西尼亚的国界,表达了自己维护民族独立的决心。信中写道:“在十四个世纪的时间中,埃塞俄比亚一直是异教徒海洋中的基督教孤岛。如果远方的列强前来瓜分非洲,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随后,他下令中断阿意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1893年,孟尼利克正式宣布将在《乌西阿利条约》签订5年之际(即1894年5月2日),予以废除。

欧洲列强对阿比西尼亚的通告很快做出反应。英国同意大利签订了两个条约,划分了在东非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承认了意大利对东非沿岸的占领和对阿比西尼亚的“保护权”;法国为了占领苏丹南部地区,对阿比西尼亚表示支持。

意大利软硬兼施,首先企图以200万发子弹为赠礼,诱使孟尼利克默认这一条约;随后,意大利首相弗郎西斯科·克里斯皮指示驻厄立特里亚总督奥莱斯特·巴拉蒂里(Oreste Baratieri)要准备用顺从意大利的阿比西尼亚贵族取代他。克里斯皮说:“从现在起,就要鼓励那些觊觎王位者来反对他”,只要他“不存在了,这个帝国就会分裂成南北两半,……最后都会置于意大利的崇高保护之下。”如果这样做不能成功,那么,就采用“拿破仑一世的方法征服这个非洲古国”。1894年7月,在收买利诱及内部颠覆都没有奏效的情况下,意大利不宣而战。半年时间内,意军侵占了阿克苏姆、阿迪乌格里以及提格雷省首府马卡累。巴拉蒂里自我吹嘘说,如果他得到更多的信任,再多两营兵和几门炮,不用多久他就能把孟尼利克装在一个笼子里带到罗马来。

在战云密布时,孟尼利克并没有仓促行动,而是加紧筹集兵力,购置军火。直到1895年9月,他才正式颁布了《告人民诏书》:“敌人从海外入侵,他们侵扰了我们的国境,妄图消灭我们的信仰,破坏我们的祖国。为了爱惜我们最近几世纪遭受如此深重苦难的国家,我忍受着一切, 同他们进行了长期谈判。但是敌人却象鼹鼠一样,得寸进尺,……危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已忍无可忍!我要采取行动捍卫国家,抗击敌人。……大家都快跟我来参加战斗,保卫祖国,人人出力!”诏书发布,广大贫苦农牧民踊跃投军,开明的封建诸侯也纷纷表示站在孟尼利克一边。几天内,阿比西尼亚就筹足了购买军火的200万银元。两个月中,孟尼利克手下已有了一支配备10万支来福枪、400门加农炮的大军。

1895年12月7日,马康南公爵率2万阿军在阿拉吉之战首次打败托塞利少校所率的2500名意军。意军北撤,留1000人驻守马卡累城堡,多次击退阿军进攻。1896年1月,孟尼利克亲临督战,迫使意军投降撤离。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孟尼利克提出和谈,遭到意当局的拒绝。

1896年2月底,意大利投入17000兵力,火炮56门,分三路进攻阿杜瓦(Aduwa)。孟尼利克调集了10万兵力(一说12万),抢占了有利地形,做好了迎战准备。3月1日,双方在阿杜瓦进行决战,阿军依靠优势、正确战略和高昂士气,运用正面进攻和侧翼包围相结合的战术,一举击溃了意军。此战,意军损失6000余人,1400余人受伤,约3000人被俘,所有火炮均被阿方缴获;阿军7000余人死亡,上万人受伤。阿杜瓦战役后,意大利侵略者已无力继续进行侵略战争,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意军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引起一片哗然。克里斯皮内阁随即倒台,英国议会也出现了要求修改对阿比西尼亚政策的呼声。西方殖民者无法想象“这样巨大的灾难会降临到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头上”。10月,意大利政府被迫与孟尼利克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意大利终于放弃了把阿比西尼亚变为它的保护国的要求,承认“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享有绝对的独立”,保证不将厄立特里亚转让他国,并赔款1000万里拉。

阿杜瓦战役是近代史上非洲军队第一次战胜欧洲殖民主义侵略军的一次重要的战争。此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孟尼利克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国际声誉。自此,英、意、法、俄等国都相继与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阿比西尼亚人民又以“阿杜瓦精神”鼓舞士气。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每年的3月1日,埃塞俄比亚全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

励精图治

孟尼利克在维护民族独立的同时,还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他执政期间,曾多次用兵力图削弱封建分裂势力。1889年至1895年,他先后镇压了累卡、伏拉莫、锡达莫等地的封建诸侯叛乱。抗意战争告捷后,孟尼利克又多次派兵沉重打击了马季、贝尼、戈蒂尔地区的分裂势力。从1872到1896年,孟尼利克把帝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倍以上。1886年,将都城南迁至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亚的斯亚贝巴

孟尼利克重视发展经济,他对新式工业颇感兴趣,特别对某些古老帝国在这方面的进步感到振奋。据说他曾关切地询问某些外国旅行家,“中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什么进展?他们制造大炮吗?” 孟尼利克改革税收制度,严禁贩卖奴隶,铸造本国货币,印行邮票,还派遣了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制定了国内新的财政和邮政制度,吸收外资修建公路、铁路,敷设电报、电话系统。在他的大力倡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比西尼亚开始敷设电报线,修筑了吉布提至绍阿山区的铁路。建立银行、旅馆、医院和学校。与此同时,他还仿效西方各国的政体形式,着手组织政府各部,开办了现代卫生教育事业。

孟尼利克的这些改革措施,虽然是在不触动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改革,但毕竟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后世不少封建贵族的改革派往往以他的政策为先河,按照各自所处的不同历史环境,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方案,客观上为阿比西尼亚本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有利的条件。

但是,就个人来说,孟尼利克在其有生之年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夙愿。他虽然在军事上成功地抗击了意大利的侵略,可是由于他始终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优柔寡断,所以各项政治经济措施都极为无力,广大人民继续过着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

国家的贫弱,使孟尼利克不可能始终维护阿比西尼亚的独立。1906年7月,英、法、意三国政府在孟尼利克事先毫无所知的情况下,缔结了三国协定。协定虽虚伪地承认阿比西尼亚独立,却又规定:“一旦埃塞俄比亚国内发生对抗和内乱”,三国有权采取行动保护本国公民。这项协定还确认了英、法、意各自在非洲之角的势力范围:尼罗河流域和塔纳湖区为英国控制;从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沿线地区为法国控制;厄立特里亚、索马里、亚的斯亚贝巴以西为意大利的势力范围。几个月后,孟尼利克才接到协定签订的通知。这时,他深感国力不支,只好用一种自欺的态度,在12月10日的复信中写道:“我已收到了三强国达成的协定。我感谢它们的通知,感谢它们保存和维护我国政府独立的愿望。但是有一点必须得到理解,即这个协定不得在任何方面限制我们认为应享有的主权。”这封复信实际上承认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要求,对孟尼利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抱憾离世

孟尼利克晚年多病,每当病痛发作时总喜欢吃几页《圣经》,称这样就能使自己恢复健康。1908年,身染重病的孟尼利克因中风全身瘫痪,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1909年起实际上已不理国政。

在1909年至1913年间阿比西尼亚发生了尖锐的政治斗争,形成了三个派别:一派是以泰图皇后为中心的世俗大封建主和僧侣中的保守派人物。他们主张维持纯属形式上的国家统一,坚决反对任何必要的改革。第二派是青年阿比西尼亚人,他们代表封建地主集团中参加商业活动的一部分较进步的人士;依附他们的有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和青年知识分子。第三派是伊斯兰教地区中对孟尼利克委派的地方统洽者和总督不满的封建分子和商业资产阶级,其首领拉斯米海尔(Ras Mikael)是沃洛省的总督,又是孟尼利克的女婿。

这场斗争一开始是在保守派与拉斯米海尔及其子里吉·雅苏(孟尼利克的外孙)的拥护者之间展开的。泰图皇后没能生育,孟尼利克又不愿承认他与盖拉族前妻所生的女孩佐迪图(即后来的佐迪图女皇),遂指定里吉·雅苏为继承人,命老部下拉斯塔桑马将军担任摄政王。这位摄政王虽与泰图一派有来往,但对青年埃塞俄比亚人的社会改革计划却表示明显的同情。这时国家实际上的领导人是泰图皇后。1910年发生了有利于拉斯米海尔派的宫廷政变。次年拉斯塔桑马中毒身亡,拉斯米海尔派同意成立摄政会议。

1913年12月12日,阿比西尼亚皇室正式宣布孟尼利克病逝的消息,里吉·雅苏登基,即雅苏五世(Iyasu V)。

为政举措

政治

1885年,孟尼利克开始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营建新都,并于次年将都城南迁于此。泰图皇后为它起名“新鲜的花朵”,这就是亚的斯亚贝巴城名的来历。

在他统治时期,各省和各区的统治者通常是由孟尼利克自首都委派的。至于旧的世袭者,凡是完全承认孟尼利克的权威的,有时被允许留在原地,有时可能失去自己的领地,或被调往他地。但是,由中央委派地方统治者,并未给管理制度本身带来重大的变化。新的统治者仍然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可以指挥军队,征收各种捐税以饱私囊。

在孟尼利克执政时期,阿比西尼亚仿效西方各国的政体形式,首次组织政府各部。

孟尼利克为了稳固统治,在翦除分裂势力的同时,用赐封的办法来笼络皇亲贵戚。据统计,阿意战争后,用这种手段分给贵族、将领、僧侣的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5%。广大人民继续过着食不果腹的贫苦生活。

军事

孟尼利克在维护民族独立的同时,还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国家统一。他执政期间,曾多次用兵削弱封建分裂势力。1889年至1895年,他先后镇压了累卡、伏拉莫、锡达莫、奥加登等地的封建诸侯叛乱。抗意战争告捷后,孟尼利克又多次派兵沉重打击了奥加登、咖法、提米拉、奥萨及其它地区的分裂势力。

从1872年到1896年,孟尼利克把帝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当代埃塞俄比亚的版图。

经济

孟尼利克重视发展经济,对新式工业颇感兴趣。国内外贸易也得到发展。他获得了使用马萨瓦港自由输出阿比西尼亚货物的权利。

孟尼利克企图改变任意征收捐税的局面,因此于1906年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了每省的税收总额。又铸造本国货币,印行邮票,制定了国内新的财政和邮政制度,吸收外资修建公路、铁路,敷设电报、电话系统。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比西尼亚开始架设电报线,修筑了吉布提至绍阿山区的铁路。

孟尼利克在吞并的地区广泛采用了历代阿比西尼亚皇帝采用的盖巴尔(广义指赋税)制。盖巴尔制的要点是:分布在新地方的驻防军与全部行政机关应由当地农民供养。归属这一或那一官吏或军官的农民盖贝尔人数的多寡,则视官级的高低而定。

孟尼利克统治时期,在阿比西尼亚国内,包括中部和北部地区在内,地主土地占有制已趋巩固。

社会

在社会方面,孟尼利克继特沃德罗斯二世之后采取了若干措施,以限制奴隶制。1889年,他发布命令,禁止把任何人变为奴隶,但战俘不在其内,而且限制战俘服劳役的期限为七年。但未能根除奴隶制度,封建主在剥削依附农民的同时继续使用奴隶劳动。

此外,阿比西尼亚在孟尼利克统治时期还派遣了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开办了医院,创立了第一所国立学校。

外交

孟尼利克即位之初,于1889年5月2日同意大利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以承认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北部平原地区的主权,来换取支持。但在获悉意大利企图将阿比西尼亚作为“永久保护国”的野心后,又宣布将在1894年5月2日废除该约。

第一次埃意战争后,战败的意大利在1896年10月与孟尼利克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阿比西尼亚的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此后又与欧洲列强建立外交关系。

1906年7月,英、法、意擅自缔结三国协定,划定各自在阿比西尼亚的势力范围。孟尼利克虽提出抗议,但未能改变。

俄罗斯帝国为了遏制英、法、意在北非的势力扩张,在1896年在国内募捐,透过俄罗斯红十字会派出医疗队替阿比西尼亚士兵进行医疗救护。

历史评价

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主编的《非洲史》称赞孟尼利克是“聪明机智、精力充沛而又非常谨慎的国务活动家”。

中国学者郑家馨何芳川主编的《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认为孟尼利克是“一位远见卓识的爱国君主”。

中国学者秦晓鹰认为,孟尼利克是阿比西尼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代表。在他执政期间,阿比西尼亚的领土得到了扩大和统一,国内的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过,他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阿比西尼亚人民抗御了意大利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维护了本国的独立。

人际关系

父亲:海尔·马拉科特,自称绍阿国王,被特沃德罗斯二世击败后病死于溃逃途中。

妻子:泰图,孟尼利克的皇后,提格雷国王之女。

女儿:Woizero Shoaregga,雅苏五世之母;佐迪图,孟尼利克与盖拉族前妻所生(一称私生女),阿比西尼亚皇帝(即佐迪图女皇,1916年-1930年在位)。

后世纪念

广场

孟尼利克二世广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中心。埃塞俄比亚政府为了纪念孟尼利克抵抗意大利侵略者的功绩,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广场。广场上纪念性的建筑物有两座,一座是孟尼利克二世跨着骏马、手持长矛的雕像,广场附近还屹立着埃塞俄比亚爱国主教彼得罗斯的雕像。

宫殿

孟尼利克宫是埃塞俄比亚前皇室居住地,位于亚的斯亚贝巴。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在亚的斯亚贝巴建都后,修建了这座官殿。宫殿为木石结构,红色,周边围以高大石墙,居高临下,十分威严。宫殿的东部是按照传统的“吐库尔”形式建筑的吉达内·梅里特教堂。教堂内的墙壁上画着皇室家族的肖像,以及孟尼利克二世执政期间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场面。1974年海尔·塞拉西一世被废黜后,被监禁于此宫的地下室中。

陵墓

亚的斯亚贝巴孟尼利克宫以东的一座小山上,有1911年建成的孟尼利克二世陵墓,整个陵墓区由灰石建成,陵墓的大圆顶上装饰着一个金质皇冠;陵墓四周各有一个小圆顶,每个角由两只石雕狮子守卫。陵墓本身又是一个教堂,在第二墓室(大厅)有4张画,画着孟尼利克二世加冕、示巴女王看望所罗门等情景。从第二个大厅沿梯下去,除埋葬孟尼利克二世和其他女皇及亲王的坟墓外,还有若干历史文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