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1:24
为摧毁埃塞皇提奥多二世的中央集权统治,使埃塞重新分裂,1867年,英借口其领事被埃塞政府扣押,派罗伯特·内皮尔率领英印远征军讨伐埃塞俄比亚。
由于西奥多对地方封建割据势力的长期战争,军队或死伤或开小差,人数大大减少。到1866年只剩下8万人,一年之后由于地方势力的反叛,仅剩下1万5千人。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削弱。
英国人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发现最大的困难是要应付埃塞俄比亚国内的糟糕交通。长期的战乱与位置偏僻,让该国沿海没有合适的港口,内地没有合格的道路。
因此,英军准备用皇家工兵团开路,在当地建造港口、营地和铁路,并为后勤补给搜罗到足够的人力畜力。同时,远征部队还要携带大量的玛利亚-特蕾莎银币,用于在本地购买军需。这种以奥地利女皇命名的18世纪货币,是当时流通于阿拉伯和东非地区的最强硬通货。
1867年10月,首批皇家工兵部队登陆到红海边的埃及殖民地--祖拉。12月,皇家工兵又完成了连接内陆与港口处的铁路,并为其打造了8座铁桥。此外,还有一条专门去往塞纳菲的公路。
在他们忙于施工时,有13000名英印士兵和26000名苦力抵达当地。为他们提供支持的是280艘大小不一的蒸汽船与传统帆船,大批从中东和印度采购的马匹、骡子、骆驼和44头经过训练的印度战象。随行的队伍里,还有众多从英国本土赶来的记者,他们携带了当时最新的早期摄影技术。
1868年1月,鉴于特沃德罗斯二世拒不放人,英军越过达纳基尔平原,进入拉斯塔高原,开始向着内陆的马格达拉要塞前进。因高山阻隔及缺乏饲料,英军向内地进军时据称仅带了5000人。
为了进行最后的抵抗,1868年初,西奥多下令焚毁冈达尔,把3000-4000名主力部队全部撤到马格达拉平顶山要塞。在英军登陆后,他的军队中有不少士兵选择开小差逃跑。这让堂堂皇帝的近卫军数量,已经不足万人。部署在马格达拉要塞的守军外,余下人马需要负责控制皇帝的其他领地。
英国人用3月时间,才艰难靠近这片区域。由于买通了各封建诸侯,他们在沿途没有受到袭击和阻拦。当部队出现缺水问题,皇家工兵们便会就地挖掘水井。如果粮秣出现短缺,就用奥地利银币向地方长官购买。大量的武器弹药,由皇家海军运到祖拉港,再通过铁路送到前线的补给基地,交给后勤部队的骡子和骆驼转运。沉重的炮兵装备,则由身强力壮的大象肩负。
尽管如此,埃塞俄比亚的灾难性交通,还是让英军处境艰难。到这年3月时,普通士兵已经只能获得日常口粮的半数。
但罗伯特将军用527万奥地利银币收买未来的皇帝约翰尼斯四世,为部队补充了补给。
埃塞俄比亚军中有使用西式步枪、并接受过欧洲教官训练的近代化士兵。但大部分征召力量还是山地民兵,依靠原始的盾牌、长矛和弯刀作战。特沃德罗斯拥有超过30门的西式火炮,其中就包括了1门在本土铸造的6.7吨重青铜臼炮。为了彰显自己对世界局势的了如指掌,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反英立场,他将此炮命名为--塞瓦斯托波尔。也就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顶住英法联军无数次进攻的俄罗斯要塞。
4月9日,英军的先头部队开始进入阿罗吉高原。这里是通往马格达拉要塞的必经之路。数千名埃塞俄比亚士兵已提前到位,并将30门火炮对准了来犯之敌。由于英军不认为对方敢和自己野外决战,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危险。很快,守军就从自己的埋伏阵地中杀出,在火炮掩护下发起了排山倒海式的冲锋。但他们都是没有装备西方武器的炮灰部队,专门被皇帝派来消耗英军弹药。
面对突然袭击,英军小分队迅速结成战阵。尽管在克里米亚战争后,拿破仑时代的密集射击横队就已宣告过时,但放在对手火力不强的殖民地战场却依然有效。英印士兵很快就以这种经典排射战术,击退了第一批冲上来的埃塞俄比亚人。
在下一轮进攻被组织起来前,其他营的步兵和炮兵也陆续到位。由于已经用上了斯耐德后装步枪,英军士兵的射速被提高到每分钟10发子弹,精准度也远超对手想象。
特沃德罗斯二世的冲锋战术,完全是根据每分钟3发的前膛枪技术制定的。士兵在大量倾泻而来的锥形子弹面前,被成批撂倒。英军炮兵不仅使用速射炮支援,还释放了新式的黑尔旋转火箭,进一步加剧了埃塞尔比亚人伤亡。
经过90分钟的激战,800名埃塞尔比亚士兵被打死,1500人身负重伤。原本是突袭对象的英印步兵,只有20人不同程度受伤。英军在战斗的末尾,发起了小规模刺刀冲锋,成功将大部分守军火炮缴获。
4月10日,英军顺利抵达马格达拉要塞跟前。特沃德罗斯二世只能先释放了2名人质,并要求有条件的和谈。在纳皮尔中将拒绝后,他又分两天释放了其他欧洲人质,但却将那些一直为欧洲人打工的本地人处死。这些倒霉的埃塞俄比亚人,被要塞守军从山顶抛下,摔得粉身碎骨。最重要的是,皇帝拒绝任何形式的投降。
4月13日,英军已经完成了全面包围。海军的炮兵分队开始轰击马格达拉要塞,陆军的火炮、臼炮和火箭先后开火,将对手完全笼罩在火力压制之下。埃塞俄比亚人因火炮大部分在野战中丢失,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特沃德罗斯下令奴隶将自己心爱的塞瓦斯托波尔大炮拖出来,准备部署到山顶轰击英军。但因为道路条件太差且火炮过于沉重,这个工作到战役结束时都没有完成。
下午4点,英军步兵已经推进到要塞的大门口。守军虽然还在使用西式步枪还击,但基本上被进攻者的排枪射击所完全压倒。皇家工兵再次出场,在城门口布置了炸药,为步兵炸出了一道缺口。随即,英印士兵发挥光荣传统,展开势不可挡的刺刀冲锋。守军因惊慌失措而无法再组织起有效抵抗,控制要塞进出的第二道大门也随即沦陷。
有人记载了4月13日最后一天的战斗场面:这天,埃方城堡遭到英国军队的猛烈炮击,埃塞俄比亚官兵一批批阵亡。十几个小时之后,城堡上的枪声开始稀疏,西奥多皇帝发现身边只剩下最后16名将士。形势告急,他立即脱去皇袍,指挥战士搬过巨石堵住城门。就在这时,一名军官被炮弹打中。几分钟后,西奥多本人的战马也被炸死。西奥多看到大势已去,便转身对尚存的几个士兵喊道:“快走吧,士兵们!我解除你们效忠的义务。至于我本人决不会落在敌人手中。”说罢,他就用手枪对着咽喉自杀了。
在这场短促的攻坚战中,有120名躲在要塞里的军民被大炮杀死,45名守军被英军的步枪击毙。进攻者则只有15人受伤。
马格达拉失陷后,英国军队把埃军的全部大炮炸毁,烧掉城堡,并且从城内的救世主教堂和其它各处抢走了5百多件最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西奥多的皇冠。由于远征军不断遭到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击,英国被迫于1868年5月底从埃塞俄比亚撤军。
为了斩草除根,英国殖民者还把西奥多的妻子和王子抓走。皇后在途中病故。王子到了英国,后死在英国。西奥多皇帝去世后,埃塞俄比亚重又陷入争夺帝位的诸侯混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