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江

更新时间:2024-06-06 15:15

1937年3月生于温州市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学者型的艺术家、京派名家,历任出版社专职画家、编辑部主任、出任社副总编、《连环画报》主编、《中国艺术》副主编;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等职。

人物简介

1937年3月生于温州市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蒋兆和、叶浅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33年至退休。中国杰出的画家,至今已创作连环画100多套。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编辑部主任、出版社副总编、《连环画报》主编、《中国艺术》副主编,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国家教委“全国红读活动”连环画评委会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历任职务

历任出版社专职画家、编辑部主任、出任社副总编、《连环画报》主编、《中国艺术》副主编;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等职。

连任3届国家图书奖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议专家和全国少儿图书奖评委,连续6年被聘为团中央全国青年刊物评委,还曾任国家教委“全国红读活动”连环画评委会副主任等。在中央美院从事教学工作3年。在人美社连环画培训班担任10年校长并亲自辅导教学。

作品荣誉

孟庆江先生的作品《刘胡兰》 、《蔡文姬》及《长恨歌》分别获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及创作三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由其创作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画卷《伟哉中华》长达170米,艺术地再现了从史前到近代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件和人物。此画已被制成高2.4米、长1500米的北京中华文化园浮雕墙。其作品整体立意鲜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写实并注重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雅俗共赏,深受大众欢迎。

孟庆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亚洲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人其他信息

2011年11月14日,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孟庆江携30多幅精品画作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画展;现 在,回到大陆后的他感言:这是一次“国家行为”。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11月12日,中央统战部组织、联合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机构“北京台海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台湾中华文化统一促进会”,邀请大陆当代著名画家孟庆江、张铭淑、刘庆路等赴台,联袂台湾画家王农、胡念祖、孔依平、周荣源、陈合成、林淑女和张克齐等,共同携作品举办《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国画作品展》。其中,孟庆江的30多幅作品为主打作品。 孟庆江是当代著名连环画家、国画家。他早年的连环画《刘胡兰》《江姐》及当代国画《五千年中国文化图卷》《神五》《神六》《神七》等影响深广。他介绍,其赴台参展的作品共分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如11米长的连环画长卷《辛亥百年祭》,描绘的是从“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成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国画《黄兴》《秋瑾》《蔡元培》《宋庆龄》和以“总理遗嘱”命题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大幅国画孙中山像,这部分画作撑起整个展览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反映两岸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同胞情谊。如《炎黄蚩——中华儿女之祖》《人类的母亲——女娲》《同在蓝天下》《日月潭的传说》《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槟榔树下》和《和谐颂》等。寓意中华儿女无论受山南地北,海峡滔滔之隔,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重睹芳华》描写的是汉末,才女蔡文姬归汉,以她的“胡笳十八拍”为名作画,借古喻今,表达了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思乡爱国情怀。第三部分是表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气概,歌颂一系列民族精英。如《血战台儿庄》和《梅兰芳蓄须明志》是抗日战争的题材,反映的是民族“魂”。《苏武牧羊》《杨家将》《郑成功》《文天祥》《林则徐》等都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中华民族的精英。 除此之外,参展的还有大陆画家张铭淑的《秋瑾》、刘庆路的《北京胡同》及台湾画家王农、胡念祖等的山水花鸟画。不少台湾当地参观者对孟庆江等人的作品称赞不已,认为孟庆江的作品“形象逼真、传神、很生动”,“《孙中山》比台湾纪念馆里的画像还像”。在《血战台儿庄》前,一些当年的老兵面对画作凝视良久,思绪万千,禁不住流下老泪。孟庆江感慨地说,这是一次海峡两岸画家的“文化交流”,是一次深具意义的“国家行为”。海峡两岸分隔半个多世纪,站在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立场上看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自己关心的不仅是从事艺术事业的价值,更应该体会这是一种国家的、历史的、民族的使命和责任——如何使两岸的文化互动和交流更加密切,促进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因此,积极参加这次画展是自己早有的理念和心愿。孟庆江说,以正义和良知表现两岸人民的“魂”与“情”,两岸文化交流方能入心入肺。《血战台儿庄》是他第一次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对日本浴血抗战的场面,含蓄地表现了张自忠等名将的战功,深深打动了一些“老兵”的心。《望月》一画,取材南北朝民歌“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表达的就是一种对台湾同胞亲人“情寄千里”的同胞情怀。 “事实证明,这次活动促进两岸文化和交流不是一句口号、空话,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孟庆江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