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

更新时间:2024-11-02 16:57

宁德市(英文名:Ningde city),俗称闽东,是中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福建闽东地区,土地面积1345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度1046千米,居福建省各设区市之首。2023年,宁德市常住人口315.7万人,各地方言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宁德市下辖1个区、6个县,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蕉城区闽东中路35号。

名称衍变

宁德古为七闽地,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公元十六世纪中,倭患遍及浙、闽、粤,闽东诸县城几乎均遭浩劫,宁德城成为废墟。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宁德市因位于福建东部沿海,故俗称“闽东”。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宁德境内繁衍生息,在夏商时期,宁德市境域属古扬州,周时期为七闽地,春秋属越,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分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西汉,属闽越国。东汉,属会稽郡

三国吴属建安郡。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置温麻县,治所在洪山麓(今霞浦县古县村)属晋安郡,为本地区置县之始。南朝宋秦始四年(公元468年)属晋平郡。齐、梁复属晋安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温麻并入原丰县。

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以原温麻县北部地置长溪县,因溪得名,治所在今霞浦县松城镇,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同年撤长溪县划入连江县为宁远镇。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复置长溪县。开成年间析长溪县宁川及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

宋朝,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宁德县的关隶镇升为关隶县,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陆游任宁德县主簿,倡学言诗,学者多从之。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公元1200年),朱熹在宁德晦庵书院、石堂、龙角山讲堂等处讲学。南宋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析长溪县西北地置福安县,与长溪、宁德三县皆属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取辖县福安、宁德首字为名,治所在今霞浦县城,属福州路。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八月,红巾军江二蛮率其子江铁驴等攻克宁德城关。

明清时期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福宁县,与福安、宁德二县同属福州府。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福宁县复升为福宁州,仍辖福安、宁德二县,属福建省。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五月,倭贼数百自古田来攻宁德县城,指挥使刘玠、参将王月在御敌时牺牲。贼还由漳湾劫商船出海。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陈琯纂万历版《宁德县志》共8卷刊行。

清朝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八月,南明唐王汀州战败。右佥都御史刘中藻(福安苏阳人)改事鲁王,在浙南山区聚部万余人,攻克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古田、罗源等县。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郑成功部属甘辉、周金斌攻打罗源、宁德,船从飞鸾梅溪登岸,经白鹤岭至罗源。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为府,就府治置霞浦县,并划人建宁府的寿宁县。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恢复“官盐”制度,盐业分“商邦”和“官邦”。宁德属“商邦”。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五月八日,三都澳设立福海关,为福建第三海关。其后,英、美、德、俄、日、荷兰、瑞典、葡萄牙等国家的21家公司在三都设立分支机构。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属东路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闽海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三月,在开展反鸦片的群众运动中,工农自卫队与共产党领导的大刀会合并组成宁德县游击队。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三月,葛藤坪、猴盾、半山、南冈等畲族村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九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支提寺成立。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一月,宁德县整编保甲,全县编24个乡镇,296保,3281甲。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宁德县奉令开展“一元献机”运动,一县一机,支援抗日。1949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3师188团在闽东人民游击队配合下解放宁德县城,成立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为宁德县人民政府。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宁德分会成立。1968年4月18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县属之。1970年6月17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当年7月移迁宁德,宁德县隶属关系不变。1978年10月1日,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德县属宁德地区。1988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隶属宁德地区管辖。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成立宁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宁德市地处中国闽东北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东与霞浦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相连,北接周宁,西倚屏南、古田,南邻罗源,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8°32'~120°43',北纬26°18'~27°40',东西宽70千米,南北长50千米,土地面积1345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千米,浅海滩涂面积9.34平方千米,境内海岸线长度1046千米,居福建省各设区市之首。

气候

宁德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盆谷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特点,春夏雨热同期,秋冬光温互利,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沿海和内陆温差悬殊,气候类型呈多样性,灾害性气候频繁。

宁德市沿海到内陆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9.3℃~13.8℃,海拔1000米以上为13℃以下。7月份气温最高(沿海月平均气温28℃~29℃,内陆山区23℃~27℃),极端最高气温可高达39.4℃(1979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除三都岛-0.6℃外,其他多为-2℃~-3℃,1963年1月8日,城关最低气温-2.4℃,内陆山区-4℃~-8℃,1000米以上山区~10℃以下,宁德气温垂直变化率平均0.54℃/100米,夏天变化较冬天大。积温,沿海地区正积温为7000℃,海拔每升高100米,正积温约减少200℃。

宁德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200毫米,年降水变率11%~17%,是福建省降水量较多的市县之一。除城关受特殊地形影响雨水偏多外(年降水量达2045.6毫米),其他地方一般是从沿海向山区递增,东南沿海的三都、飞鸾、漳湾等乡镇年降雨量仅1600~1700毫米。

宁德市沿海地区年日照时数1700~1800小时,内陆山区则少于1700小时。城关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86小时,占可照时数38%。三都岛年均日照时数达1862.5小时,占可照时数42%。日照年际间的变化不稳定。城关地区在少雨的1963年,日照可达2111.4小时;而多雨的1973年仅1339小时。一年中,夏秋日照多于冬春,最多是7~8月。

宁德市境内受季风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城关地区累年平均风速为1.4米/秒,一年中≥8级大风平均5.2日,最多的是8月,达1.8天。三都澳累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一年中≥8级大风平均17.5天,最多的是7月,达2.9天。

霜境内多年平均年霜日10.1天。沿海地区,初霜期在冬至后出现,终霜在翌年立春,霜日为10天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312天;西北山区和霍童谷地初霜在大雪前,终霜在雨水后,霜日较沿海地区多,无霜期较沿海短,1963年,霜日曾达24天。

地质

宁德市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新华夏系构造带中,区域上位于浙江丽水—福建政和—广东大埔深断裂带之东侧,次级区域断裂带通过境内的有:浦城—宁德北西向大断裂带、福安—九都北东向断裂带和福安社口—宁德闽坑南北向断裂带。境内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火山岩及岩浆岩,刚性强,不易产生褶皱。除断裂带内部或两侧由于断层牵引而产生小褶皱(褶曲)外,境内未发现较大的褶皱构造。主要断层(裂)带有浦城—宁德北西向断裂带、福安—九都北东向断裂带、城澳—青山北东向断裂和福安社口—宁德闽坑南北向断裂带。

浦城—宁德北西向断裂带为白垩系前产生。北、西起于浦城观前,向南、东延伸至宁德三都澳,长200千米,宽20千米。由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及受该断裂带控制的白垩统石帽山群火山喷发盆地组成。

福安—九都北东向断裂带北起福安经溪潭、黄沙,向南西伸入境内经湄洋岭至九都,境内长度约40千米,宽3~8千米。带内小褶皱及断裂较发育。发生在境内的断层主要有:棠下断层、八都断层、上坑断层、三望断层和天湖断层。

城澳—青山北东向断裂带南西起城澳,向北东斜穿海峡至青山岛,长约14.5千米,走向北东55度,倾向南东,倾角60度。地貌为陡倾山沟,见断层构造岩宽1~2米。糜棱岩化和石英脉贯入,两侧岩石节理密集。卫星照片上在海域中表现为水下坡坎。

福安社口—宁德闽坑南北向断裂带走向南北,属寿宁—边江南北向断裂带的中段。由一系列压性高角度逆冲断层组成。两侧岩石十分破碎,形成宽数米至数十米的断层破碎带。通过境内的断层有闽坑断裂带、长潭断层和黄田断层。

宁德市海域中地质构造属闽东新华夏系沉降带,主要由淤泥、风化残积岩和花岗岩组成。淤多分布于表层,深度达1.4米;风化残积岩位于淤泥层之下,多为粒状,局部呈土状和块分布,淤泥层和风化残积层之间,局部地带夹有粘性土和砂砾土的透镜体;花岗岩大部分于风化层下,局部地带则直接出露海面,基层面起伏很大。

宁德市境内地层从老到新有前震旦系建瓯群变质岩;中生代侏罗统和自下白垩统火山喷溢—喷发——火山间断沉积碎屑岩,以及新生代第四系。其中,中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积达966.99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总面积64.83%(其中火山岩926.99平方千米,火山碎屑沉积岩4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境内中低山和部分丘陵地区。新生代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土层,面积达115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7.71%,散见于山间盆地、山前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间。岩性有沙壤土、粘土、粘土质碎石卵沙、泥炭土和海积淤泥粘土等。境内(黄柏和周厝附近,面积约1平方千米)还零星分布着前震旦系建瓯群变质岩,为所发现的较古老的地层。

宁德市地处中国沿海火山岩带,岩浆侵入活动均沿着地质构造软弱带侵入充填,以岩基、岩侏、岩盘、岩墙和岩脉等形状产出。侵入岩以中生代的燕山期为主,出露面积达312.80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总面积20.97%,其中较大的岩体分布于洋中、黄家、陈家洋、澳里、三坪、六都、九都和吴山里。其中燕山期之岩浆侵入活动的岩性:早期为中性—中酸—酸性;晚期为中性—酸性—酸碱性的岩性变化。形成岩石的种类繁多,基性岩有辉绿岩、辉绿玢岩;中—中基性岩石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酸—酸碱性岩石有花岗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正长斑岩等。各种岩石的组份和结构不同,其抵抗外应力作用的程度亦不同。一般中—基性岩石低于酸—酸碱性岩石,所以形成丘陵、平原地貌,而酸—酸碱性者则形成中低山和部分丘陵地貌。

地形地貌

宁德市地处洞宫山脉南麓,鹫峰山脉东侧,东面濒临太平洋,中北和中南部又有呈东北-西南、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太姥山和天湖山两条山脉,构成沿海多山地形。其以丘陵山地为主,间以河谷、平地、山间盘古和海滨狭长的小平原,鹫峰山脉、太姥山脉、洞宫山脉斜贯区内西北部与中部,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自西北至东南呈“门”型阶梯状降落。区内山岭起伏,地表深切,高差悬殊,地势陡峻,千米高峰连绵,共有千米以上高峰913座,其中以寿宁平尖山为最高,海拔1649米。

山地由鹫峰山脉及其延伸山脉组成,主要分布于西部、西南部、中部,南部亦有零星分布,共1093.99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73.35%,主要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这些山地大面积出露石帽山群和南园组酸性火山岩类,紫色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和酸性火山岩类在某些地区亦有出露。由于下切溯源侵蚀,山势险峻,山坡陡峭(部分坡度可达50~60度),地表切割强烈,河岸基岩裸露,“V”型峡谷、嶂谷发育,局部有悬谷瀑布。西部中山区共543.49平方千米,占山地总面积的49.68%,为宁德市地势最高区。此地带内山脊尖峭,悬崖峭壁成群分布,断块山、褶皱山单面山和猪背岭等次一级地貌十分发育,其中1100米以上的山地多为草地,偶有崩塌滑坡现象。

山间盆谷主要分布在霍童溪赤溪和七都溪河畔上,共44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2.95%。它们多沿海拔20~800米间的河谷开阔平缓地段呈珠状散布,大小不一,地势平坦,微向下游倾斜。盆谷中山丘散布,河床较高,心滩发育,第四纪堆积土层厚。因垂直差异大,此地带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别。

丘陵分布于东南沿海及海中岛屿和霍童溪两岸、洋中盆谷四周,面积189.80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的12.72%。山顶海拔250~450米,山坡多数为20~30度。其上部侵蚀作用强烈,地形破碎,河谷平缓开阔。

海积平原分布在东南海岸边,面积53.5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的3.59%。较大的有东湖塘、五里洋、西陂塘和丰御塘等海积平原,皆由人工围垦而成,地势平坦,微向海倾斜,海拔5~10米。此地带自上而下由陆相、海相交替和海相堆积物组成,上部为海积淤泥粘土,下部为碎砾石混亚粘土、粘土夹透镜状的沙层和泥炭土。土层深15~25米,土壤呈弱碱性,改造后多为埭田水稻土。这里是粮食、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高产稳产区。

洪积平原分布在洋尾、城关、金涵、六都、乐厝等地,为河流冲积扇和山前坡洪积扇集合组成,共17.6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1.26%。地势平坦开阔,向海倾斜,海拔10~15米。

宁德市境内滩涂面积有92.68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陆地总面积的6.21%,主要分布在海岸线边缘和岛屿四周以及港湾两侧,大多数位于高低潮位间(亦称潮间带),成片平展,微向海倾。

水文水利

河流

宁德市境内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有交溪、霍童溪、古田溪三大水系。宁德市水系沿构造线发育,河流多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形成独流诸河。宁德市较大的河流有24条,流域总面积1.19万平方千米,占宁德市土地面积的88.8%。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6条,其中最大的交溪和霍童溪两条水系和干流及其10条较大的支流,控制面积0.78万平方千米,占宁德市流域总面积的65.5%;其余较大自成系统的古田溪、霍童溪、赤溪等14条河流,控制面积0.41平方千米,占宁德市流域总面积的34.5%。境内河流的特点是,上游至中游段蜿埏曲折,河道狭窄陡峭,水流湍急,落差较大;下游河段河面较宽,河床较缓;流速平均平稳,流入东海。

地下水

宁德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山区基岩裂隙水和山间盆地及山前地段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中山区基岩裂隙水因地形坡度大,交替强烈,贮存时间短,因而溶滤作用不强,加上离海较近,故其水质大都为HCONa型或NaCa型,山区矿化度小于0.15克/升,沿海氯离子明显增多,矿化度亦有所增加,但一般小于0.1克/升。

海洋

宁德市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千米,区域内有岛、礁、沙、滩、岬角、水道、河口共1215个,大小港湾29个,其中三都澳深水岸线长度居福建省港口之首。宁德海域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潮汐形态数为0.21,平均高潮间隙为10小时45分。大潮可升达6.9米,小潮5.5米,平均潮差5.4米(潮位起算面为假定基面,验潮零点在基本水准点下10.825米)。潮涨潮流、落潮流和小潮涨潮流、落潮流最大流速分别为0.61米/秒、0.83米/秒、0.70米/秒和0.65米/秒;大潮涨潮流、落潮流、小潮涨潮流最小流速均为0.73米/秒,小潮落潮流最小流速为0.40米/秒。

截至2019年11月21日,宁德市2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8.21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8%;88座小(一)型水库蓄水总量为0.8405亿立方米,占正常蓄水量的40%,比常年同期偏少26%。截至2022年8月,宁德市有小型水库427座,其中非经营性小型水库233座。

古田溪水库(一级电站)位于古田县,建于1958年,为混合式开发电站,总库容量为6.0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5平方千米,占古田溪流域的78.4%,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高头岭副坝、引水隧洞、调压井、高压管道、厂房和升压站等组成。古田溪一级电站原装机容量66兆瓦,于2015年完成技改扩建,截至2022年3月,古田溪一级电站装机容量110兆瓦(2×55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43亿兆瓦/小时,设备年利用小时数3118小时。

土壤

宁德市土壤有6个土类、17个亚类、37个土属。按土类面积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和盐土。宁德市红壤类面积约837.333平方千米,占被查面积的69.21%,除虎测乡外,遍及宁德全市;黄壤类主要分布在海拔850米以上中山地带。面积有259.8平方千米,占宁德市面积的21.47%;水稻土是宁德市域内主要农业土壤,面积约103.467平方千米,占宁德市总面积8.55%,有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盐渍型水稻土4个亚类;紫色土类本成土时间短,还处在幼年阶段,面积约4.361平方千米,占被查总面积0.36%;盐土类面积1.579平方千米,占被查总面积0.13%。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上。

自然资源

2022年,宁德市湿地面积为388.0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53.84平方千米;园地面积1341.54平方千米;林地面积9099.64平方千米;草地面积136.86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60.68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28.81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39.41平方千米。

2022年,宁德市年水资源总量为137.1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860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4.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14.2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98.9%;地下水及其它水源供水量0.162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1%。年用水总量14.4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7%,人均综合用水量458立方米。宁德市总用水量占当年水资源量的10.5%。地下水资源量34.30亿立方米,占宁德市水资源总量的25.0%,较上年多4.6%。从境外流入闽东诸河的水量为21.69亿立方米,由宁德市流出境外水量为32.14亿立方米。宁德市入海总水量124.6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12.77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2.045亿立方米。

宁德市非金属矿比较丰富,金属矿次之,能源矿产贫乏。截至2007年底,宁德市已发现各种矿产资源种数51种,占福建省已发现矿产总数的38.35%,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32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8种。已探明固体矿产矿床(点)178处,具小型规模以上的矿产地90处。截至2021年10月,宁德市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18种,主要矿种有银、铅、锌、钨、钼、铜、高岭土、叶腊石伊利石、钾长岩、饰面用花岗石、矿泉水等。宁德市矿产资源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诸如铁矿主要分布在寿宁、周宁、福安一带;钼矿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安、古田、周宁一带;银矿主要分布在周宁、屏南、柘荣、福安一带;非金属以饰面石材最有优势,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而以福鼎、古田、寿宁、屏南、蕉城较为丰富。

截至2024年4月,宁德市林业用地面积9199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68.46%),森林覆盖率69.98%,森林蓄积量5968.69万立方米,居福建省沿海设区市第一,宁德市营造修复红树林约,有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面积约248.267平方千米,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续三年入榜“中国绿都”。

宁德市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不包括岛屿)长943.2千米,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水产资源丰富,拥有海洋生物600多种。盛产大黄鱼、对虾、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海味。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植物

福建省植被区划中,宁德市跨2个植被小区。即飞鸾以西隶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这一地区绝大部分为阔叶林所覆盖,建群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特别是壳斗科的甜槠、米槠、罗浮栲等代表着市内地带性植被类型。飞鸾以东属于“闽粤沿海丘陵平原南亚热带雨林区”的“闽江口鹫峰山南潮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分布着较暖性植物,诸如豺皮樟、秦氏厚壳桂、车桑子、鹅掌柴、九节木,以及荔枝、龙眼、番石榴、美人蕉等,在飞鸾一带还可见到木质大藤、木藤等。宁德市境内常见森林植物有113科,其中蕨类植物门17科30种,裸子植物门6科、17种,被子植物门90科、46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水松、莼菜,二级重点保护树种福建柏、花榈木、金毛狗脊等。

动物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中,宁德市属东洋界的华中区和华南区东部丘陵平面亚区,野生动物种类多样,主要有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等6大类。截至2020年3月,宁德市拥有的濒危物种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5种,其中一级11种、二级29种,省重点和省一般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分别为32种和24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包括黄腹角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包括白鹇、鬣羚、鸳鸯、猕猴、山麂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0年3月,宁德市已建立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7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1025个保护小区。宁德市共有13处湿地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重要湿地,是福建省重要湿地分布最多的地区,也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

福建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

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德市福安市西南部,1999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东起甘棠镇山头庄村,西至溪潭镇吉坑村,南抵鸡角冠,北接白照村,西南边界与蕉城区接壤。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涉及溪潭镇瓜溪村、吉坑村、芹洋村和院前村,甘棠镇铜坑里村、山头庄村和可洋村等2个镇7个行政村。福安瓜溪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0932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及其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8.2%,主要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草丛等,有高等植物156科504属794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主要保护对象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达4000余株,有脊椎动物26目65科22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

自然灾害

宁德市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宁德市地处沿海中低山丘陵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福建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主要地区之一。境内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关系密切,具有“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孕灾地形上,易发生在坡度15度以上斜坡;发灾时间上,易发于5~6月强降雨期和7~9月台风暴雨期;成灾部位上,易发在房前屋后削坡、易发泥石流冲沟沟口、河流两岸、顺坡弃土弃碴区,矿山采场以及省道、县道、乡村道路高陡边坡区段;致灾体上,主要为残坡积土,次为风化岩石、不规范弃土弃渣等;灾害规模上,以小型为主,一般几十至几千立方米,部分数万立方米,个别达数十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9月,宁德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29处,包括滑坡691处、崩塌407处、泥石流27处、其他4处,威胁约10777户、44930人。

2023年7月29日,受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汤湾村积水最深处达1.5米,村民被困家中。当地消防部门接警后随即前往救援,救援人员利用水域救援装备及橡皮艇,分批转移、疏散群众56人。截至29日,宁德市消防救援队伍在多地共转移、疏散群众309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市下辖1个区,2个县级市,6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宁德市蕉城区闽东中路3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宁德市常住人口315.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户籍人口354.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1.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96%,比上年末提高1.09个百分点。宁德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数量为164.3万人,占52%;女性人口数量为151.4万人,占48%。0—15岁人口为64万人,占20.3%;16—59岁人口为186万人,占5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65.7万人,占2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2万人,占15%。全年宁德市出生率6.97‰,死亡率8.24‰,自然增长率-1.27‰,城镇化率63.96%。

民族

截至2023年7月,宁德是福建省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共有包括汉、畲、回等4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3.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6%,其中畲族20.52万人,约占全省1/2、全国1/4,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

语言

宁德市所处地区方言分布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方言内部的异同,闽东方言属闽海方言群中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区,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闽东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闽东方言留有许多古汉语语法和发音。古田、屏南两县属于闽东“南次方言南区”;蕉城区和福安、周宁、柘荣、寿宁、福鼎、霞浦等7县(市),属于闽东“北次方言区”。闽东方言福州话在南片区可自由交流,北片区各市、县、区人也能基本听懂福州话。闽东方言福安话在北片区的周宁、寿宁、柘荣等县可自由交流,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听懂福安话

同时,宁德市境内有一些地方形成区外方言岛。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和礁头村讲闽南话;霞浦县的三沙镇和水门、牙城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柏洋、长春等乡镇的少数村庄共约7万多人讲闽南话;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贯岭、箭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共13万人讲闽南话;还有柘荣县的乍洋乡和东源乡的少数村庄也讲闽南话。全地区约有21万多人讲闽南话。闽南话是宁德境内第三大方言。还有少数地区形成汀州话(客家话)方言岛和莆仙话方言岛。古田县风都镇的后溪、珠洋两个村约5000人讲客家话。

宗教信仰

宁德市宗教历史悠久,宁德市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至2024年2月,宁德市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1225处,其中佛教寺院767处、道教宫观53处、天主教堂9处、基督教堂点396处。宁德市有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列入台账的有6500多处。依法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有3602人,信众约29.7万人。

宁德市霍童山是道、佛两家的圣地之一。这里有“燧人氏造火”和“黄帝造(到)霍”的传说。还有尧帝封太姥的传说。先秦时期曾有道人方士进山采药炼丹。左慈、葛玄、邓伯元、王玄甫、禇伯玉等道士均曾在此修道或仙逝。历史上,霍童山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市有道教场所53处,主要有福安长春观、真武宫等。

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宁德市,并逐步兴起。唐代,宁德市境内有支提山的元表、本净、沙门僧群。宋代,建造佛寺禅院12所,以支提寺为最。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至清末,先后又新建了14所寺院庵堂。民国前期,宁德佛教没有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内宗教事务活动日趋频繁。

宁德市有名的佛教名寺有霞浦建善寺,宁德支提寺等。其中支提寺位于宁德蕉城霍童镇,又称华严寺,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先后四次受敕赐寺名,鼎盛时,下属寺院达30多处,僧众达千余人。1983年,支提寺被列为全国佛教142座重点寺院之一,支提山是天冠菩萨道场,历史上曾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微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明永乐皇帝赐支提山“天下第一山”匾,佛教界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在福安被驱逐出境的徐方济各与西班牙教土刘方济各·加备拉一起,由台湾入福安,到宁德市公开进行传教。天主教的传入及其发展的活动违背中国人尊孔敬祖的传统观念, 引起群众的反对,在宁德地区掀起仇教活动。此类活动触动清朝廷。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下令禁止天主教活动,在宁德、福安、霞浦等地没收全部(18座)教堂,扣押2000多名教徒。鸦片战争结束后,法国在中国获得天主教保护权。此后,宁德天主教徒日益增多。福建教区划分为北福建教区和南福建教区,宁德县隶属北福建教区。至1949年,宁德市已有14个堂所,教徒达3000余人。截至1992年底,宁德市天主教堂达20座,教徒1500多名。

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21年~公元1861年),基督教受欧美各会派遣,前来福建传教的有安立甘会(即圣公会)、长老会、伦敦会等6个教会。而传入宁德市境的有基督教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宁德支区(简称圣公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等。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基督教福建“六会”在福州召开会议,决定分片区传播,宁德市属安立甘会。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牧师陈信基来到宁德布道,历时8年,发展教徒70余名。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宁德市的中华圣公会从福建教区分出,同年3月17日成立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宁德支区,下分县海牧区。解放后,宁德基督教会于1950年9月21日成立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92年统计,圣公会信徒达6000多人(含慕道),分布全市14个乡镇的64个自然村。1992年,宁德市3个牧区共有14个教堂,主要有萃贤堂、自立会救世堂等。

经济

综述

宁德市是福建省最大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和中国南方地区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区,其中,全国重点普查品种227种,素有“闽东药库”之称。主要品种有太子参、栀子、覆盆子、黄精重楼等,其中太子参产销量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是宁德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为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十大领域为重点发展产业。

2023年,宁德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807.33亿元,比上年增长8.6%,总量位居福建省地级市第5位,增速居福建省首位。2023年,宁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01.1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36.12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08亿元,增长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06万元,比上年增长8.4%。

第一产业

宁德市是中国重点产茶区之一,是中国产量最多、品种最全的重要食用菌产地。宁德市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打造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十三五”期间,宁德市大力打造“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寿宁高山茶”“周宁高山云雾茶”等知名品牌,茶叶产量从2015年的8.45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1.04万吨,年均增长5.5%。截至2023年7月,宁德市已形成“8+1”特色产业即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中草药材、林竹花卉、畜牧、水产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其中主栽食用菌品种有白木耳、茶树菇、香菇、蘑菇、杏鲍菇、猴头菇、海鲜菇、鹿茸菇等30多个品种;发展特色水果有福安巨峰葡萄、福安、寿宁、周宁等高山晚熟葡萄以及猕猴桃、脐橙、芙蓉李、杨梅等品种;蔬菜培育有“福鼎槟榔芋”“屏南高山花椰菜”等区域公共品牌。

2023年,宁德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约907.267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约7.333平方千米;实有茶园面积约754.467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31平方千米;食用菌(干鲜混合)全年产量22.2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实有园林水果面积约418.933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4.8平方千米;园林水果产量61.29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全年肉类产量11.95万吨,增长9.4%;全年水产品产量111.6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宁德市拥有绿色食品467个,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农产品25个。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新增“两品一标”85个,发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蓝皮书5部,上榜福建省首批“福农优品”百品榜产品16个。

第二产业

宁德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宁德市先后引进宁德时代、上汽集团、青拓集团、东南铜业等知名企业,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宁德已连续五年工业增速位居福建省各设区市第一。2022年,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2750亿元,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91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80亿元,铜材料产业完成产值270亿元;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宁德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其中锂电产业近3000亿元、不锈钢超2000亿元。截至2024年3月,宁德市继续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康养三大终端产品,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2023年,宁德市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8.6%。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1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5.45亿元,比上年下降12.2%。

第三产业

宁德市明确“十四五”期间,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健康养老等十大领域为重点。2023年起,宁德市大力推动乡村游与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农业、渔业等融合发展,先后发布“宁味千鲜”“宁韵百宿”“宁秀百村”“宁来畅游”“宁派好礼”系列产品。上线太姥山星空露营地、霍童新线狮馆、“山海交响”游轮、“东湖之星”游船、嵛山岛NOMI民宿、霞浦鸣野秋芦度假山庄等文旅新产品。宁德市24个文旅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策划项目;签约文旅项目42个、总投资202.26亿元,实施重点文旅项目25个、总投资102亿元;培育“百个金牌旅游村”,创建金牌旅游村112个,实施乡村旅游项目939个,形成沿滨海岸线、交通干线、重点景区周边等三道乡村旅游风景线。.2023年,宁德市接待旅游人数6207.29万人次、比增46.6%,实现旅游收入579.49亿元、比增59.3%。

2023年,宁德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6.40亿元,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0.27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40亿元,增长5.7%;金融业增加值207.71亿元,增长14.7%;房地产业增加值144.17亿元,下降3.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2.5%。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6.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1.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5.1%;全年进出口总额15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1年2月,宁德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有10个,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为东侨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有9个,分别为三都澳经济开发区、福安经济开发区、福鼎工业园区、屏南工业园区、周宁工业园区、寿宁工业园区、古田工业园区、柘荣经济开发区、霞浦经济开发区。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宁德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它的前身是1997年在东湖塘华侨农场基础上成立的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截至2024年5月,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40.7平方千米,现辖区域包括中心城区(16.7平方千米)和北部新区(24平方千米),下辖1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6万。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宁德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31位,位列福建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第3名,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2023年,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增10.5%;固定资产投资比增6.7%,位居宁德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7.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93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宁德市有普通中学178所,教师13580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教师1212人,小学272所,教师15559人。此外,宁德市有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

2023年,宁德市全年高等学校招生5902人,在校生2.12万人,毕业生5737人。普通高中招生2.36万人,在校生6.43万人,毕业生1.77万人。初中招生4.24万人,在校生12.86万人,毕业生4.17万人,初中净入学率99.17%。普通小学招生4.42万人,在校生28.19万人,毕业生4.23万人,小学净入学率99.99%。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83万人,学前教育普惠率93.51%。特殊教育招生651人,在校生3494人,毕业生60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1.35%。

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约810253.33平方米,设东侨、蕉城两个校区,其中东侨校区位于东侨经济开发区学院路1号,蕉城校区位于蕉城区蕉城南路98-1号。宁德师范学院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4.93万册、电子图书275.93万余册、电子期刊5.17万余种、学位论文1098.6万篇(册),建有畲族文化、红色文化、地方志等特色馆藏。截至2024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009人,设15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宁德师范学院先后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科规划奖等11项荣誉称号。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校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934年的宁德市农业学校和创办于1939年的福安师范学校,已有90年深厚的办学积淀。截至202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523亩,设有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政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了涵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等领域及新兴经济社会亟需的29个全日制招生专业,12个成人教育招生专业。在校生6470人。在编教职工338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6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1.68%、硕士占比76.89%,“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50%。

医疗

2023年,宁德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76个,其中,医院52个,卫生院107个,门诊部63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039人,注册护士10027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1.87万张。

宁德市中医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科室齐全、服务功能完善,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具有中医特色并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市中医院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核定编制436人,床位46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有职工697人,其中卫技人员60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0名,中级职称191人,初级306人,博士1名,硕士55名。宁德市中医院设有14个病区,24个临床科室。其中脾胃病专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单位、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医疗“创双高”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建设项目,骨伤科椎间盘突出专病为省级重点专科,儿科为省级重点专科,结石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媒体

2023年,宁德市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1座,广播节目9套,电视节目9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2%。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市政务新媒体类型有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相关平台账号有宁德市人民政府公报、宁德政务、宁德发改、宁德市民政局等。

科技

2023年,宁德市拥有省级以上实验室11家,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创新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新型研发机构34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6家。众创空间38家,其中国家备案1家、省级20家、市级17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8家,新增5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9家,新增27家。宁德市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420项,技术交易额达36.18亿元。宁德市商标有效注册总量95967件,比上年增加8612件。驰名商标总数46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94件,其中,新核准4件。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275项。全年检定校准计量器具13万台件。宁德市全年新增专利授权614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3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05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102件。有效发明专利4076件,比上年末增加1088件。

文化

2023年,宁德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队5个,电影院2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3个,非国有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34个,公共图书馆10个。

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宁德历史文化、畲族民俗风情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闽东畲族博物馆馆藏以宁德历史和畲族民俗文物为主,文物总量达3000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有482件,藏品类型主要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钱币、金银器等。其中较为特色的是畲族民俗文物,包括宗教祭祀用品、服装首饰、生产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共800多件。此外还有数量丰富的元代水下沉船出土文物。博物馆展厅面积800平方米,基本陈列分为“宁德历史”和“闽东畲族”两大部分,共展出文物800多件。“宁德历史”陈列以时间为序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个部分,展示宁德的历史文化。“闽东畲族”陈列则展示了畲族的婚礼、不同地区不同样式的传统服饰以及生产生活习俗等面貌。

体育

2023年,宁德市全年在中国及以上的竞技体育赛事活动中,宁德市运动员共获得32枚金牌、11枚银牌、14枚铜牌。年末宁德市共有注册在训运动员4036人,在省以上优秀运动队集训15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8821人,其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35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8.7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宁德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约8679个,体育场地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2.62平方米,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全覆盖。

宁德市体育中心位于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湖之滨,东接龟山风景区,南邻塔山公园,占地面积约199384.667平方米。其中综合体育馆于体育中心东北角,总投资为2.47亿元,于2018年初建成投用,设计标准为国家单项比赛乙级标准,建筑高度28.8米,设置座位6000个(活动座椅1254个),占地面积132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660平方米。主要承接第十六届省运会闭幕式、体操、武术等项目比赛。田径综合训练馆占地面积9926平方米,建筑一、二层,三层为室外200米田径跑道,部分为乒乓球馆、市少体校摔跤、柔道、武术套路、跆拳道、排球等队伍训练使用,部分通过公开招租作为青少年体适能综合训练中心、健身房、文体办公等功能的健康综合体。

环保

2023年,宁德市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96.667平方千米。根据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数据显示,宁德市森林蓄积量5968.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7%。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5个、省级森林村庄197个,比上年分别增加4个、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交溪、霍童溪、闽江段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流域功能达标率为100%。主要水库(古田、洪口、芹山)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宁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3,优良天数(达标天数)比例为97.5%,细颗粒浓度(PM2.5)为20微克/立方米。城区环境噪声均值为56.6分贝,质量级别为三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8.4分贝,质量级别为二级。

社会保障

2023年,宁德市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0.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2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98.07万人,增加5.8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2.68万人,增加0.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5.34万人,参保率达99.42%,其中当年新增参保登记人数0.4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1.86万人,减少233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92万人,增加1.42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9.9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8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7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17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24人,比上年增加182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51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城乡特困人员16102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年平均标准分别为9236元、25812元。年末各类养老床位数2.61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亿元。

交通

综述

宁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台湾三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具有“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截至2023年10月,宁德市县县通高速,先后建成通车宁武高速宁德段、福寿高速、甬莞高速柘荣至福安段等9条(段),温福铁路临港临城穿越,合福铁路、衢宁铁路穿境而过,建成生产线港口泊位5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漳湾作业区获批对外开放。未来几年,宁德将形成“一核六放射”的综合交通运输布局,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023年,宁德市全年铁路营业里程310.3千米,铁路旅客发送量814.37万人,比上年增长83%;全年公路和水运旅客运输量1922万人,比上年增长14.4%;旅客运输周转量10.6亿人千米,下降13.8%。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800万吨,比上年增长9.7%。货物运输周转量190.6亿吨千米,增长10.2%。港口货物吞吐量7839.31万吨,增长14.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880.56万吨,增长15.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78万标准箱,增长12.3%。

公路

截至2017年8月,宁德市公路已经形成了由沈海、宁武、福寿、京台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104、235、237、316、353、省道203、306为干线,若干县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十三五”期间,宁德市沈海复线蕉城漳湾至飞鸾互通段等5条(段)高速公路、沈海高速三屿互通(宁德汽车城)等2个互通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67千米,基本形成“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与周边地市连接通道达9个,实现77%路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普通公路提质扩面。提级改造和建成25条(段)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76千米。好路率90.58%、设施完好率100%。2023年,宁德市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3005.81千米,比上年增长5.6%;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6.84千米。

铁路

截至2023年8月,宁德市温福铁路、合福铁路、衢宁铁路、峰福铁路及宁德汽车基地项目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T字型”铁路网逐步完善。其中衢宁铁路位于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北起浙江省衢州市,向南途经浙江丽水市、福建省南平市,终至福建省宁德市,线路全长379千米,为国铁Ⅰ级客货共线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全线设衢州、龙游南、遂昌、松阳、龙泉市、庆元、松溪、政和、建瓯东、屏南、周宁、支提山、宁德等13个客运车站。

2023年11月,宁德漳湾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可研报告获批,宁德漳湾港铁路线路自衢宁铁路宁德北站北端宁德地区货车线已建上塘特大桥尾端引出,跨既有省道S201线、规划国道G228线和疏港大道后向东南沿漳湾大道南行,于鸟屿村设漳湾港站及铁路货场。线路正线全长6.083千米。2024年4月10日,宁德漳湾港铁路专用线新增围填海通过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审。

宁德站位于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汇集铁路、常规公交、汽车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于一体,是宁德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福铁路(福建段)最大的旅客站房,由铁道部和福建省、宁德市共同投资兴建。站房工程建筑采用古廊桥造型,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高度27.4米,最大聚集人数为1200人。

航空

福建水门机场位于宁德市霞浦县,是一处军用机场,该机场共有24个飞机掩体,每个长约30.48米、宽约18.288米,可停放解放军的苏30、苏35、歼11、歼15、歼16等战斗机。

水运

宁德市域港口辖三都澳、白马、沙埕三个港区以及三沙港点,截至2022年底共有泊位52个,货运通过能力3510万吨(含集装箱2万TEU),客运11万人次和滚装45万辆。宁德市建有航道107.6千米,以及东冲口、鸡公山、青山、官井洋、灶屿、三沙6个锚地。2023年1-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005.17万吨,同比增长19.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196.50万吨,同比增长17.91%;外贸商品汽车完成8066辆,实现零的突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8.94%。截至2023年10月,宁德市累计完成上汽KD件出口泰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4172标箱;水产品出口“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1246标箱;叶腊石出口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675标箱。2023年,宁德市共有生产性泊位5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

公共交通

2021年,宁德市共有33条公交线路、428辆公交车、线路总长度562.4千米;全年营运里程2074多万千米、客运量4600多万人次。2023年,宁德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9.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6%。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1万辆,增长6%。民用轿车保有量21.8万辆,增长4.4%,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0.4万辆,增长4.8%。

人文

综述

宁德市是长征前中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世界木拱廊桥之乡,域内有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等。截至2023年4月,宁德市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41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2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德市特色美食有畲香线面、乌饭、福鼎牛肉丸等。

饮食

宁德市境内主食有大米(早晚稻、籼、糯)、地瓜米,副食有麦(面粉)、马铃薯、芋等,佐食有园栽各种蔬菜、瓜、豆以及采摘的笋类、菰类、蕨类,捕捞的海鲜和滩涂的小海;狩猎的野生动物鹿、、野兔、野鸡;家中饲养的猪、羊、牛、鸡、鸭、鹅、兔;溪河里捞取的溪鳗、螃蟹、黄鳝、泥鳅、田螺和各类溪鱼如寸金鱼、甲鱼,以及时鲜果品。饮料有茶、家酿播米酒、地瓜烧酒和新型的各种饮料。调味品是豆豉、酱油、鱼卤、米醋、食盐等。

畲香线面汤鲜味美,是福安逢年过节、生日宴会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采用猪骨为原料,文火精心熬制3-4小时为汤底,烫好线面加入辅料,淋上清汤即可。畲香线面先后获得2016福建省百道名小吃、宁德十大名小吃、福安十大特色小吃等荣誉称号。

福鼎牛肉丸是福建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

龙凤羹是古田县城乡酒宴上常见的一道名菜。“龙凤羹”食用时也别有风味,鸡肉细嫩,蛇肉鲜美,两者合在一起清炖,只加盐少许,可品尝到鸡肉和蛇肉鲜美的原味。

习俗

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二月的会亲节、农历三月三的乌饭节、五月的封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此外,畲族人重视祖先崇拜,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畲族人会以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碗菜肴祭祖。畲族传统节日的习俗各不相同,但一定要做糍粑。

乌饭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是畲族人民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当日家家要蒸乌米饭,去野外踏青,缅怀祖先。乌米饭是将糯米用乌稔叶汁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畲族人民反抗压迫时被围困在山上,严寒季节唯有吃“乌稔果”才得以度过难关,年关过后在三月初三才冲破包围并取得了胜利,畲族人民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三月初三吃乌米饭。乌饭节期间,整个畲族山区的姑娘小伙都载歌载舞,三五成群对歌,歌词多为即兴编唱,从傍晚唱至天亮,同时,各家会吃乌米饭并相互馈赠亲友,并在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封龙节

封龙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是畲族人民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这一天畲族群众不从事农活,人们穿上节日服饰,赴舞会,在山坪、田垄对“打”山歌。歌词多歌颂劳动、丰收和表达爱情等。

婚俗

传统的畲族婚礼要经过“定亲、讲杠、择日子、备嫁妆、做表姐、做亲家伯、讲祖公、出门酒、出嫁、拜堂、办正酒、食佳仪酒、做女婿、做头客”等程序。出嫁前,新娘以歌代言,要唱《哭嫁歌》——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表示难舍父母,感激养育恩情。然后踏米筛、拜先祖、上花轿、别家门。拜堂时,男跪女不跪。新娘手执花巾掩面,或只施“万福”礼就可以了。传说畲族祖先忠勇王击败番王的侵略,高辛帝招他为驸马,婚礼上公主拜堂特免跪拜之礼,此俗一直延续至今。畲家婚宴又叫“讨亲酒”。一开始,新娘要先入洞房,新郎则在外厅招待客人。酒过三巡,新娘才在送嫁嫂的“敬酒歌”声中被搀扶出房“认亲”。由舅舅端出驱邪的谷具,里面放着剪刀、油灯、谷子等物,新娘牵引它再入洞房。婚礼中,大厅前往往设“对歌台”,左为陪嫁者,右是娶亲方,一巡酒菜,一巡歌言,煞是热闹。酒席上,新娘是不出来给宾客们敬酒的,待最后一道酒菜时,新娘才端出用红枣、冰糖、花生泡的甜茶敬客,客人饮茶后,把红包(酒礼)放入茶盘,以示贺喜。

回族婚嫁实行回族内部通婚,若与非穆斯林通婚,对方必须信仰伊斯兰教。婚嫁一般为:提亲、送开口茶、定亲、送礼、嫁娶,按伊斯兰教教法规定,彩礼只能用于女方置办嫁妆花费,不能挪作他用。

民族服饰

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与汉族不同。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冠上饰有一块圆银牌,牌上悬着三块小银牌;垂在额前,畲族称它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传说中,高辛帝把自己的三公主许配给斩犬戎番王头有功的盘瓠。冠上还插一根银簪,再佩戴上银项圈、银链、银手镯和耳环)。

艺术

畲族口传文化主要包括畲族歌谣、民间传说、音乐、舞蹈和囗头文学等,其中畲族民歌最有代表性,闽东畲族民歌的音调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有“古田调”“罗连调”“福鼎调”“霞浦调”和“福宁调”等,其中有被誉为畲族民歌“活化石”“一颗稀有的明珠”的“双条落”(即“双音”)和获得“全国最美声音”的“啊噜调”,有被誉为畲族史诗的《高皇歌》。

闽东畲族歌言按内容大致分为神话传说歌言和小说歌言、杂类歌言(含歌俗歌言、生活歌言、劳动歌言、家教歌言、情歌等)、礼俗歌言(含婚嫁歌、丧葬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以及现代歌言(解放前后新歌言、新时代歌言等)。其中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歌,其歌词篇幅较长,有《元朝十八帝》《盘古歌》《长毛歌》等。另外,历史传说歌也多为叙事长歌,例如《封金山》是畲族人民向往安居乐业和美好生活的一支理想之歌,民间广为流传,是畲族特有长歌。

纸扎

纸扎属于灯技艺术。洋中、霍童等乡镇民间擅长此技。洋中当地群众把“纸扎”踩街活动称为“迎灯”。纸扎是融木偶、竹扎、木雕、彩灯、绘画、灯光、缝纫等综合艺术于一体,应用物理及化学等原理制作成“机关”“景物”等纸扎。纸扎源于明代,明洪武间(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洋中周缮擅长纸扎“游情六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直至1979年,曾举办过大型“迎灯”。

“铁技”技艺

与洋中一水之隔的洋中镇东山村,民间历来流传有“铁技”灯技艺术。一般都与洋中“迎灯”(纸扎)踩街活动同时举行,相辅相成,增加了西乡洋中节日的气氛。其题材也多取材于古典或民间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观音佛与金童玉女》等。铁技创作采用锻铁、铁条等为骨架,融铁技、木艺、美术、灯光等艺术于一体。将化妆的儿童按故事情节,或立、或悬、或卧于铁、木架上,进行人物造型,配置场景、彩灯等进行景物造型。宁德城区的福山街也有一批创作“铁技”的民间艺人。

竞技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霍童线狮通过绳索操纵狮子表演各种动作,集文功、武功于一身,其表演有单狮(雄)、双狮(一雄一雌)、三狮(一母二子)、五狮(一母四子)4种形式。线狮表演最早是沿途行进,边走边舞,后转为固定台表演。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实践性创造,线狮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能表演坐立、蹲卧、苏醒、伸展、登山等各种不同姿态,仅狮子戏球就有寻球、追球、得球等动作。狮子所有的这些动态表演,全凭艺人们集体的操纵和密切的配合加以实现。

地区象征

2019年6月,宁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确定香樟作为市树、桂花作为市花,符合宁德市的自然特点、人文历史和市民意愿,对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樟树是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有不规则的纵列,叶互生,圆锥花序腋生,花期4-5月,果期8-11月。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桂花又名岩桂、木犀、九里香,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花梗较细弱,花丝极短,花极芳香;果实一般为椭圆形,呈紫黑色;叶对生革质,呈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末,宁德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名村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155个,省级传统村落134个。宁德市纳入文物保护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665处(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9个点、省级86处、市级55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个、省级81个、市级22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02人、市级339人。

狮峰寺又称狮峰广化禅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狮峰山麓,距县城30千米。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原在山顶,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移建于此。据载。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题寺匾“狮峰广化禅林”,并赠诗,诗中有“影动方池鱼惊客,声来半岭竹引风”之句。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公元1820年)重修。狮峰寺占地1.3万平方米,坐西朝东,傍山而立,为闽东佛教千年古刹。1934年间,闽东党、政、军不少重要会议在寺里召开,如:闽东红带会、闽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福(安)霞(浦)农代会等。2006年,狮峰寺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祠堂位于宁德市阳头街道阳中社区,俗称察阳黄氏宗祠,宋末始建,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代至民国历有重修,占地面积约2516平方米。原为朱熹门徒黄干祠堂,后作为黄氏家族祠堂,尤以宋代理学家黄干,明代抗倭英雄黄钏,抗日将领黄伯康而闻名,亦是重要的涉台文物。2019年10月,黄氏祠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市有3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水密隔舱即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隔舱板下方靠近龙骨处设有两个过水眼,每个隔舱板中板与板间的缝隙用桐油灰加麻绳艌密,以确保水密。水密隔舱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便利货物的装载;增加船体的强度与刚度。水密隔舱技术早在13世纪末就由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自此,这项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福建和浙江两省。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师傅对学徒的口传心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而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等。

地方特产

霞浦榨菜栽培历史悠久,1953年由蜀籍驻军介绍牵线,首次从当时的重庆市巴县木桐区清溪公社新龙大队引种种植。1987年后,霞浦县副食品厂专业生产方便榨菜,注册东吾商标,1991年该产品获省优产品后,面积扩大迅速,常年年产1.3—1.8万吨。霞浦县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榨菜生长发育,所产榨菜质优高产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榨菜产业基地之一。霞浦榨菜个大,平均纵径14.5厘米、平均横径12.4厘米,平均单茎瘤重550克,茎瘤呈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光滑,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皮下肉质色白而肥厚,质地脆嫩、形状美观,其腌制品脆嫩,具有明显的特征香气。

福安芙蓉李是宁德市较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名优水果,素有“李中珍品”的美称,具有果粉多、颗粒大、果肉厚、果核小、不粘核、耐储存、甜酸适中等特性,可以鲜食,也是加工供出口的上乘蜜饯原料。福安北部是芙蓉李主要产区,芙蓉李面积约31.33平方千米,年产4.9万吨,所产芙蓉李果皮色泽鲜红,蜡粉厚,果大质脆,肉厚核小,可食率80%以上,单果重达45-60克,果肉深红色,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5%-14.5%。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年末,宁德市有A级景区71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家(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福鼎太姥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家。宁德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6207.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7%;旅游总收入363.78亿元,下降11.4%。由“亲水天堂”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名山奇峡”白云山三大景区组成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福建省第2个世界地质公园。宁德市景点有“海上天湖”三都澳、“中国最美滩涂”的霞浦滩涂、日本高僧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登陆地霞浦赤岸、“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福鼎嵛山岛、宁德支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

重要景点

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福建东北部宁德市境内,以太姥山、白水洋-鸳鸯溪、白云山和九龙漈景区为核心,总面积2660平方千米。该公园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部的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为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喷发带和浙闽粤沿海富碱晶洞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集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海岸地貌和水体景观于一体,堪称东南沿海地质地貌的大观园,境内主要景点有太姥山景区、九龙漈景区、白云山景区、白水洋景区等。

太姥山景区

太姥山景区位于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东北部,融山、海、川、岛和寺、寨、镇、堡于一体,素有“海上仙都”“山海大观”之美誉。太姥山景区九鲤朝天峰丛由9座挺拔的石峰、石柱组成,颇似九条跃起的鲤鱼,故称“九鲤朝天”;大嵛山岛是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面积21.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541.4米,为福建海拔最高的海岛。岛中部的湖泊和万亩草场是南国海岛少见的奇特景观。2013年10月,太姥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九龙漈景区

九龙漈景区位于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西北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缘,毗邻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具有复杂的中生代火山地质背景和独步天下的火山岩山岳地貌。记录了九龙漈地区距今近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和此后的地质地貌演变历史。九龙漈瀑布群由九级瀑布组成,总落差达200余米,形成少见的瀑布群景观。其中,第一级大瀑布(九龙漈),瀑高近50米,宽75米,盛水期可达83米。2013年,九龙漈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9年,被列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第四核心园。

白云山景区

白云山景区位于宁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中部。区内的古火山地质遗迹具有典型性,是研究火山岩岩石学、岩相学、火山构造学的天然场所。景区分布着大量壶穴、流水冲蚀沟槽和垂直弧形凹槽,其数量之丰、类型之多、单体之大、发育之系统、保存之完整堪称一绝,极具观赏性和科研价值。

凤岐吴氏大宅

凤岐吴氏大宅位于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千米,是柘荣最大、闽东第二大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整个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历史及旅游开发价值。

观音亭寨

观音亭寨坐落于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系古代御敌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观音亭呈明代建筑风格,是福建省保护较好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畲族古建筑之一,还保留有15块历代碑刻,这些石碑按年代顺序在观音亭前竖成一碑林。

林公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位于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村尾。相传,林公原名林亘,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8年),其威猛善战,悬瓶济世,在闽东民间,林公是百姓心中的保护神,与妈祖陈靖姑同为民间三大信仰。宋度宗咸淳五年(公元1270年),林公逝世,当地百姓盖白马塔纪念他。明成化七年(公元1466年),宋宪宗帝敕封林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候王”。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始建林公宫。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7年12月24日,宁德市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名单。

2019年8月11日,中国渔业协会在福建宁德市授予宁德市“中国大黄鱼之都”称号。

2019年11月15日,宁德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9年11月3日,“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TOP100”发布,宁德市排名第74。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发布,宁德排名第134。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1月,宁德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1月28日,宁德市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2021年5月,宁德市入选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第90位)名单。

2022年3月,宁德市入选“2022中国活力城市百强榜”,排名第68名。

2022年6月,宁德市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

2022年10月,宁德市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11月,2023世界储能大会授予宁德市“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称号,有效期五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