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师范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8

宁德师范学院(Ningde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B类)、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18日,该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德师范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

历史沿革

福安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秋,福安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招收中文、数学新生各1班,学制为1年。

1959年,福安师范专科学校在高校统招中录取中文、数学各1班,学制2年。

1960年,福安师范专科学校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俄语各1班,学制为2年。

1975年,福安师范专科学校附设大专班,学制3年。

1977年,福安师范专科学校附设大专班6个专业,学制均为2年。

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12月,正式成立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

1993年,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宁德师范学院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

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7年经上级批准,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并入宁德师范学院成立医学院。

2022年起,宁德师范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台湾学生的高校。

2024年9月19日,宁德师范学院国防教育展厅正式揭牌。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919人,具有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15人,博士228人,硕士35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3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6人、省“雏鹰计划”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21人、宁德市教育人才14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43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64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设有“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1个,校内科研机构14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30余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0件,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350余项。实施“师范教育亮色工程”专项、“重大项目培育计划”专项,共计立项20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670余篇,其中SCI收录3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4部,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370余项,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获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科规划奖等11项。

学术资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历次各级各类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因编辑多次获奖;其中1999年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报奖;同时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主要数据库来源刊。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2013年,栏目“东南族群研究”被福建省期刊协会评为福建省“期刊优秀栏目”。

截至2024年5月,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拥有图书114.93万册,电子期刊5.2万(种)、学位论文1098.6万册,音视频7.90万小时,生均图书100.02册。以CNKI数据库(主要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报刊、学位论文等馆藏的重要补充和基础数字资源。

文化传统

校徽

宁德师范学院校徽以“宁德师范学院”的英文缩写字母“NDNU”为主要设计元素构成圆形图案,字母经变化又构成一向上飞翔的鸟,象征着学院的腾飞,体现了学院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鸟的形象又似一只手,象征全院师生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学院美好的明天。

校训

学校校训是“使命、责任、追求”。

学校校训强调大学和大学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立足本职,尽心履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永恒主题。

校歌

服务社会

1987年9月,中文系的周乃松、政教系的郑友明等同学在师院团委的组织下到后山村进行扫盲工作。他们发现后山村有很多文盲,于是积极创办了“后山村文化夜校”。这便是后山夜校的雏形。

后山夜校多次被评为“市扫盲先进单位”,并曾获得“宁德市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福建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9月,后山夜校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5年3月19日蕉城区政法委、城南镇党委共同向蕉城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后山夜校示范基地授牌。2016年7月13日,后山夜校支教队在福鼎市磻溪镇赤溪小学举行“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截至2016年,夜校先后组织教员近千人,累计辅导学生逾1700人,义务授课7750课时,主要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舞蹈、体育、音乐、作业等辅导课程。

所获荣誉

交流合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屏东大学、逢甲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