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14:36
唐代之前,鄞州一带每到洪水季节便泛滥成灾,旱季则河溪干涸。
唐太和七年(833年),鄮县县令王元暐开始修建它山堰引水工程,历时三年完工。
宋建隆年间(962年左右),因堰损,水不入渠,吴越王钱俶之弟节度使钱亿加以修复。
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左右,它山堰上沙淤,水流散漫,堰身渗漏,盐船坊唐意,鄞令龚行修、签幕承议郎张必强先后进行整修。
宋嘉定七年(1214年),程覃代理县令,因堰上沙壅水滞,特捐田40亩,委乡中强干之人,掌其租入作为役夫工资,组成了掏沙疏浚机构,对堰上堰下的河道进行常年疏浚。
宋淳祐二年(1242年),郡守陈恺为防内港淤积,于堰西北150米处建回沙闸。
宋宝祐间(1255年左右),刺史吴潜置三坝于鄞江镇东(距堰里许),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存濒河一坝,1924年于此重修,石筑洪水湾塘,长302米,高4.16米,塘呈弓形,凹溪凸江,隔于光溪与鄞江闸,为它山堰第二道分道排洪堰塘。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县令沈继美用石板置立堰口,即现存堰上游面的竖立石板,用作防渗制漏,外面用方石柱加固,并加高一尺,疏浚迥沙闸,减少了渠道淤积,增加了引水,民更称便。
清咸丰七年(1857年),巡道段光清捐资重修。曾进行较大修治。
民国三年(1914年),鄞耆绅张传保在堰上清淤沙以通水道。
1986年冬,鄞县水利局鄞江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整治南塘河上游光溪时,大面积疏浚了它山堰上游河道,拓宽引水河面,砌筑防洪石堤。
1987年,新建洪水湾排洪闸。
1988年11月,鄞县人民政府召开“它山堰保护管理研讨会”,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991年5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它山堰维修保护工程立项,列入“八五”期间全国抢救维修项目。
1992年,它山堰水利陈列馆于开始筹建。
1993年9月,它山庙修复工程招标并施工。
1994年4月中旬,它山庙的山门和前正殿基本竣工。
1995年2月,根它山堰整修堰体,在堰前3米范围内浇注混凝土防渗面板。
1995年11月,它山堰进行防渗施工。
1996年,它山堰水利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共收藏照片100多幅、创作画10多幅、塑像9尊、模型4个、碑拓5块、提水工具3件以及地质标本20多号。
它山堰水利工程位于奉化江支流鄞江上,包括了渠首枢纽、渠系工程和灌排控制工程及灌渠调蓄工程。
它山堰是阻咸引淡的渠首工程。断截鄞江,上游樟溪水经此引流,一路入南塘河,经洞桥、横涨、北渡、栎社、石碶、段塘经南城甬水门,注入日、月二湖(日湖已湮没),复经支渠脉络,供城市之需;一路北入小溪港至梅园、蜃蛟。两路水经支脉分流贯通鄞西平原诸港,灌溉七乡农田24万亩。
它山堰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5米。其砌筑所用石块是长2至3米、宽0.5米至1.4米、厚0.2米至0.35米的条石,堰顶可以溢流。
它山堰的蓄水、供水作用被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所替代,但在阻咸、引流、泄洪功能上仍发挥作用。
据宋代魏岘的《四明它山水利备览》等有关史料记载,为了选择合理的坝址,王元暐四处勘察,相度地势,发现了“两山夹流,铃锁两岸”的它山。它山地势优越,大溪之南沿流皆山脉连绵,北面都是平壤之地,南岸之山与它山夹流,两岸有石趾可据,所以王元暐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兴筑阻咸、蓄淡、引水的渠首枢纽工程,把鄞江上游来水引入内渠南塘河,并在内河与外江之间围堤建闸,将江河分开。古语曰:涝则七分归江,三分入溪,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归江。在南塘河上分别建乌金碶、积渎碶、行春碶三座碶闸,以启闭蓄泄,使堰和碶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
它山堰堰底倾向上游5度,与堰底水平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堰体的水平抗滑稳定性一倍以上。
它山堰基础础采用木桩及土石回填,坝下条石护坦防冲消能,坝上游一侧回填粘土防渗、上侧铺砌条石护堰。条石上刻有花纹,起到防滑作用。条石下面的黏土夹碎石层,用作水平防渗铺盖,可减少堰体下面沙砾石河床的渗漏,并能增加土的抗剪强度,并加速其固结度。
它山堰横跨河床的堰体,平面是略带向上游鼓出的弧形,当溢流时,水流将向河床中心集中,能减少河床两岸的冲刷,而堰体的消能,采用多级护坦的方式。
它山堰堰体采用变厚布置,目的是使沉陷均匀,以增大河床中央堰体的刚度。
它山堰枢纽有回沙闸、官池塘、洪水湾塘等配套工程遗迹和它山庙、片石留香碑亭等纪念建筑。
回沙闸,位于鄞江镇它山村它山堰上游,为它山堰水利设施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代,存有槽柱四根。西首第2根镌有“测水尺”作为控制水位的标准,第3柱镌有“回沙闸”3字。4根石柱高2.63至2.83米,石柱断面0.5米至0.52米,闸门槽深0.11米,成正方形。与它山堰一起发挥着引泄、滞蓄、阻沙的作用。
洪水湾塘,位于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是它山堰重要配套设施之一。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在此置碶。西侧石塘遗迹约180米,由条石砌筑,上覆石板而成。
光溪桥、官池塘为连贯性建筑。光溪桥亦名许家桥,位于鄞江镇光溪自然村许家桥弄南端,为它山堰水利枢纽工程的附属设施,明嘉靖三年(1524年)始建。光溪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跨,全长39.95米,宽4.5米,高7.8米,净跨12米,矢高6.5米。桥东面悬匾“光溪桥”,桥西面悬匾“四明首镇”。南设平台与官池塘遗址相连,北与光溪路贯通。
官池塘,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系呈角尺形石塘,南北走向约80米,东西走向约40米,全长120米有余,宽5米,长度和宽度基本与它山堰吻合。其作用一能提高上游水位,增强它山堰的排洪能力,缓解鄞西地区的洪涝压力;二能防止官池河淤塞,疏通南塘河,有利于民众用水;三便利于鄞西的淡水供给和桑禾灌溉。
乌金碶,位于洞桥镇上水碶村东侧,距它山堰7千米,唐代鄮县县令王元暐始建,宋元佑六年(1091年)重修,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邑绅朱炳蕃、张传保出资进行修缮。现存碶长14.9米,碶桥宽2.75米,共5孔,孔距2.8米,闸门在石槽的基础上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并采用平板闸,螺杆式起闭装置。该碶位于它山堰下游,是唐代它山堰引流排洪的第一道配套设施,承担着阻洪蓄淡的作用。乌金碶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原碶孔尚能通船,民国时期维修时改为水泥闸)。
积渎碶,又称下水碶,位于石碶街道下水碶村,距它山堰9千米,亦为唐代王元暐所建,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重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邑绅朱炳蕃、张传保等疏通南塘河时对其进行了维修。该碶长14.4米,宽2.15米,东西走向,碶桥栏板上刻有“积渎碶”三个大字。积渎碶是它山堰配套水利设施之一,古时起着阻咸蓄淡、排泄南塘河过量之水的功能。
行春碶,又名石碶,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石碶街道石碶村行春碶路1号民居前,距它山堰18千米,唐代王元暐所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国十三、十四年(1924、1925年)多次进行维修,1962年再次重建、新碶拓宽2至5米,改为四孔,采用钢混平板闸门,最大过水86立方米,2005年易地重建,新址位于下游265米处。原碶已被废止,碶脚改为桥基,仅留下部分栏杆和碶额。
风棚碶,位于鄞州区石碶街道北渡村西南侧,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由县令虞大宁所建,大观年间(1107~1110年)改筑为塘,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大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又大加修葺,1971年迁移到现址。该碶长15.3米,碶桥宽11米,水泥闸,螺杆式启闭装置,机械动力。自建成以来,风棚碶一直承担着排洪蓄淡的功能,但改动较大,原始风貌受较大影响。
狗颈塘,位于石碶街道车何渡村北渡自然村,是它山堰下游配套工程,外受江潮之冲,内障大湖之流,起着隔江河阴咸淡的作用,因塘堤不长,形如狗颈,故名“狗颈塘”。据《水利志》记载,该塘系清康熙十年(1671年)县令朱士杰所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大修。现存河塘长约645米,全用长条石堆砌,基石牢固。石条错落有致,每隔约2米就有石钉紧扣。路面条石长约两米、宽0.5米,用凹凸榫卯形扣接。狗颈塘位于南塘河中段,是它山堰蓄淡后通过南塘河将淡水注入宁波日湖和月湖的蓄水主要通道。
王元暐,山东琅邪人。唐大和七年(833年)任鄮县令,为它山堰建造者。
1995年2月,根它山堰整修堰体,在堰前3米范围内浇注混凝土防渗面板。施工前,鄞县文管会委托华东勘测设计院物探队,使用美国S12高分辨数字地震仪,勘控堰体及地质,为堰体帷幕防渗灌浆处理获得了重要的科学资料,揭开了千古之谜。宋代魏岘说的“堰身中空、擎以巨木、形如屋脊”,及以往国人对它山堰结构不正确的描述,得以纠正。神奇的它山堰,科学的设计与构筑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1995年11月,它山堰进行防渗施工。
它山堰堰址所在地鄞江镇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都要举行它山庙会,祭祀王元暐及为修堰做出过贡献的人士,并兼带演戏、曲艺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展示买卖,成为当地有影响的民俗节日。
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既能抗旱泄洪,又能调节进入南塘河的水流量。
它山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
它山堰有较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建筑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2年6月,它山堰被鄞县人民政府评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它山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它山堰总体保护规划》,对它山堰进行维修保护。
2015年10月14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全天。
无。
宁波市鄞州区乘坐宁波公交634、637、638路至鄞江镇下车。按照指示牌行走500米左右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