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15:35
圣祖安嫔,正蓝旗汉军李氏(李佳氏),宣府总兵官刚阿泰之女。康熙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入宫,称格格,属福晋级。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封为安嫔。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尚书吴正治为使,册封为安嫔。康熙二十八年时仍在嫔位,至康熙三十六年时已不在嫔位。其后不明。
康熙十年(1671年)李氏经八旗选秀入宫,称格格,属福晋级。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就在玄烨册立完继后钮祜禄氏后,遂大封六宫:玄烨派遣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等人,持节授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这七位女子是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宫主位。
她们中间,母家地位最高的是安嫔李氏,她本是汉族,祖父李永芳为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将,在清太祖、清太宗时期屡建战功。努尔哈赤为表彰其忠诚,将贝勒阿巴泰之女嫁与为妻,所以李永芳也被称为“抚西额驸”。李氏之父刚阿泰为李永芳第三子,顺治五年(1648年)担任宣府总兵官(正二品),属汉军正蓝旗。李氏所以排在受封七嫔之首,与她“令族钟祥”的家庭背景很有关系。
据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显示,嫔位有四人,可确认者为僖嫔以及端嫔,推测另外两人为安嫔李氏以及敬嫔王佳氏。
而根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清宫档案显示,嫔位仅有端嫔、和嫔及良嫔,安嫔李氏以及敬嫔王佳氏去向不明。
安嫔生前曾有穿素服之半身像一轴,曾与端嫔董氏等妃嫔之画像一同藏于东大柜。由此可见,安嫔李氏并没有犯下大错而被剥夺存在。安嫔的逝世时间不详,与敬嫔一样,清景陵妃园寝中没有以“安”字为封号的后妃。根据道光朝和宣统朝的《呈列圣位下后妃清单》的记载,康熙帝位下都列了安嫔和敬嫔。这表明她俩人并没有被降位。
康熙朝的满文底档记圣祖的后宫曾有一位居住在西六宫但未被册封为妃嫔的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格格,此女后来被康熙送回蒙古娘家,安嫔及敬嫔亦有机会被康熙送回娘家。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人,总兵刚阿泰女。案刚阿岱《八旗通志》作刚阿泰,抚顺额驸李永芳之第三子,顺治五年任宣府总兵。安嫔祖父是抚西额驸李永芳,李氏家族是辽东铁岭将门望族。李永芳是明朝边将中第一位降清的将领。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孙女(阿巴泰的女儿,安亲王岳乐的姐姐)嫁给了李永芳,于是李永芳就成了清朝(后金)的额驸,人称抚西额附。
李永芳后来又将自己的一个女儿(也就是安嫔的姑姑)嫁给了岳父阿巴泰的孙子(也就是自己夫人的侄子)辅国公翁古。所以安嫔家族跟皇室勉强算得上是通家之好。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安嫔的祖母并不是这位宗室格格,也就是说,刚阿泰并不是格格所生,所以安嫔并没有皇室血统。
安嫔的父亲刚阿泰,是李永芳的第三子。顺治初,官宣府总兵。时姜瓖为乱,山西北境诸州县土寇蜂起,瓖既平,所部窜匿代州、定襄、繁峙五台山中。刚阿泰先后逐捕,诸山砦悉平。旋以属吏侵饷劾罢。
李永芳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次子总督李率泰(安嫔二伯)、五子一等伯巴颜(安嫔五叔)。巴颜的儿子李元亮,李元亮的儿子李侍尧都是名人。
安嫔的封号在封谥制度完善的乾隆年间,被重新意译满文作“elhe”,意为“安康”。
《清圣祖实录》记载: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丙寅,上遣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等人持节授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喇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
《清列朝后妃传稿》(高时显著)记载安嫔李氏册封册文如下:
册文曰:
朕惟建壶职以备赞襄,允协宫闱之制;简淑媛而申誉命,诞膺纶綍之荣。咨尔李氏,令族钟祥,内庭秉训,柔嘉赋质,克修四德以树仪;恪敬持躬,宜翼六宫而佐治。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册尔为安嫔,尔其式勤师俭,奉阃范而益著芳声;履顺守谦,荷宠光而永绥介福。钦哉。
以尊贵身份入宫的安嫔和敬嫔——康熙十六年第一批受封的七大嫔主位之首和之次(连康熙后来的康熙四妃中惠宜荣三妃都在她们之后),却在短短三四年间失去了踪迹,落了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结局。虽然有人传说她们活到了雍正四年,可为什么却没有她们的任何后续记载和灵位。任你翻遍清代所有史书,查遍景陵所有牌位都找不到她的踪影,被罚?被黜?被逐?被杀?一概无论,竟是眼睁睁的人间蒸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