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4 10:37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安徽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完善学科结构,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原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于2001年2月成立的一个年轻学院。其前身是始建于1961年,重建于1979年的安徽大学经济系。1988年安徽大学经济系扩建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1992年曾与合肥美菱集团公司联合共建安徽大学美菱经济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开校企联合办学的先河,在国内高校中曾引起较大反响。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旅游管理3个系,成立了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文化研究中心、投资管理研究中心和财务咨询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设有普教系列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会计学专升本、旅游管理专升本等8个本科专业及成教系列经济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本、专科专业,是自学考试财务管理段主考学校,学院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4个硕士点和MBA、高校教师企业管理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个专业学位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92人、高校教师企业管理专业学生47人、第二学士学位生27人,本科生1493人,“十五”期间共培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900多人,成人教育脱产、函授生1100余人,各级各类短期培训近3000人。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20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10人。学院成立三年来广泛接触工商企业实际,培养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成功举办了高级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安徽省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认证培训,学院与安徽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省乡镇企业局、省农垦厅、省交通厅、省工商局、省卫生厅、省监狱管理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徽商集团、安凯集团等多个厅局、大型企业集团都有着良好的办学合作。
工商管理学院教研人员紧密结合我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围绕着安徽经济发展、企业理论与企业战略,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对策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十五”期间,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3篇,其中在国家重点和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3篇,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70篇,主持编写和参与编写并出版学术著作16部,主持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参与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项。由工商管理学院主持出版的《安徽工商管理评论》,围绕安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工商管理学院在“十五”、“211”二期工程的建设中,以学校建设为龙头,以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为依托,以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财务管理专业为支撑,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确立学科建设重点,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大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档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培养和锻炼一支能适应学科建设发展要求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坚持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的优先地位,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加强校企之间的使用,积极探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子,谋求学科新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认清未来形势与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在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上迈上新台阶。
沈端良
党委书记,男,1964年2月生,安徽宿州人。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
1986年7月留校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1988年10月,担任安徽大学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秘书长、安徽省学联副秘书长,1996年4月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1年2月任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2006年至2008年任庐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现任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李财富
院长,男,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大学学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 主要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档案信息服务、档案文献编纂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科技档案管理学、外国档案工作、档案学专题研究、中外档案学著作选读、档案学术交流与评价、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在《史学理论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档案学》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出版《档案管理技术实用问答》、《中国档案学史论》等专著(含合著)4部。主持1996年度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价值鉴定研究”、2003年度省人才建设项目“中国档案学史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等课题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档案管理体制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面向21世纪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高新技术对档案和档案馆的冲击与对策”等10余项课题研究。2001年申报的“档案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先后荣获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申报的“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荣获安徽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管,发挥政府举办,高校联合、企业参与的整体优势,由安徽省委组织部、省经济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负责人组成院务委员会,实行院长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对学院发展方向、规模、办学形式等进行总体规划决策和具体部署。学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引入市场机制,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办学,下设综合办公室,负责执行院务委员会的决定。学院注重经济与教育结合,与省内著名大企业: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铜陵有色集团、荣事达集团、国风集团有限公司、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国贸集团、华茂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教学社会实践基地。
核心课程: 会计学、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管理。
必修课:管理思想史、管理数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管理沟通、商务英语
选修课: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公司战略经济学、投融资管理、企业仿真决策、经营战略案例研究、市场研究、销售管理、网络营销、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银行学、企业集团财务、财务分析报表、企业改制与上市策略、心理测验与统计、人力资源会计、劳工关系与管理等。
学院按创新模式组建,按创新机制运行,为实现培养一支安徽经济建设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团队目标,在大联合小实体的框架中,从成立起就注重铸造文化理念和学院的特色品牌。
“合作”是立院之基,合作创造价值,合作是共赢的基础,学院得到政府六部门的强力支持,实现了六所联办院校的资源共享,是合作文化的具体体现。合作不仅体现在学院的对外交往中,而且体现在学院内部团队建设中。合作是学院的基础,学院将以高度诚信的态度、广迎四海的胸怀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合作,在合作中携手共进,取得共赢。
“创新”是学院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学院在创新中诞生、伴随成长和发展,是学院文化的精髓所在。学院名誉院长王太华同志题词“创新模式 创新机制 培养创新人才”高度概括了学院的创新文化,并通过其培养的创新人才辐射到安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安徽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严谨”是科学的管理态度,严谨为学,诚信做人。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强化教学管理, 拒斥急功近利,抵御浮躁之风,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宽进严出,传承徽商诚信传统。
“求实”是学院追求的培养目标,MBA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驾驭大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学院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为安徽省经济领域加快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型、创业型高级经济管理团队,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桔黄色的朝阳腾空而起,喻意建设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队伍是安徽经济腾飞的希望。
黄山松是公认的安徽标志,喻意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宗旨是为安徽培养留住、用得上、务实型的高层经济管理人才。
开放式数字模型的黄山松,喻意着未来的工商管理人才,将为安徽传统经济模式推向数字经济模式而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
翠绿色的MBA优美连写,体现了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培养的管理人才奋发、积极、文明、充满希望和生命力。
整个标志超凡脱俗,布局平衡,色彩协调,寓意着学院创新办学,求实育人,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