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5 12:52
宗杲禅师年幼时就有绝尘拔俗之英气,而且“灵根夙具,慧性生知”。1119年投慧云齐公禅师门下为沙弥,五年后受具足戒。
开始游方参禅至曹洞宗门下,很长时间不能契机印心,未得要领。后来离去归到宝峰湛堂禅师门内学禅法。湛堂见其风神爽迈,词锋机锐,倍加器重,让他随侍左右,指引参禅入道捷径。长久没有见机悟道,湛堂禅师词责他:“汝未曾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湛堂入涅槃之前,将他推举给杨岐宗高僧圆悟克勤禅师。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克勤禅师为天宁寺住持。宗杲慕名而至,投在其座下,并深得赞赏,被印可而传心法,而且得命“分座接众”,成为克勤座下第一大弟子。其思想欲摆脱庄子之影响而不得,然宗杲禅师以他超然的智慧,锐利的机锋,敏捷的辩才,很快名播京都。徽宗得闻宗杲之声望,赐号“佛日”以示嘉奖。
后因金兵进犯开封,宗杲禅师离京赴苏州,暂住于虎丘以观时局发展。此时其师克勤禅师迁住江西云居山,宗杲遂前往追随,充任首座之职。此后,宗杲禅师辗转漂游于闽浙地区,虽历经艰难,但道心更坚,更增强了他追求佛道的信心。最终在临安径山寺开办道场,倡导克勤禅法,于是道业日隆,法缘日盛,“四方纳子,靡然纷集,至一千七百。”
宗杲禅师与礼部侍郎兼权刑部侍郎张九成非常友善,结为方外之宾,不肯阿谀逢迎右丞相秦桧。张九成因不肯轻易附和金人“和议”之事,招致秦桧忌恨。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间,张九成到径山寺拜访并问道于宋杲禅师,在他们谈论时事政局时,宗杲作诗曰:“神臂弓一发,透过于重甲,衲僧门下看,当甚臭皮袜!”其意是说宋将韩世忠广造克敌弓以备破金之事。秦桧听说后,认为这是在影射他投降和议,于是罗列张九成、宗杲两人“谤讪朝政”的罪名,加以迫害。
宗杲被毁谍剥衣,除去僧籍,发配到衡州(今湖南衡阳)长达十年之久。后来再次流徙到梅州四年。梅州是边沿荒地,多瘴雾毒病,生活异常的艰难,而且要自己料理生活,自备生活所需,处境十分的困苦。宗杲禅师虽身处逆境,遭受不白之冤,但丝毫也没有改变他的信仰和爱国忧民之心,虽死不悔。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冬天,“蒙恩北还”。二十六年春,复其袈裟,重入僧籍,十一月诏住阿育王寺。二十八年诏令重返径山寺,天下弟子听到消息,纷纷归来护持道场,重振径山旧事,很快恢复昔日盛况。宋孝宗即位后,赐号“大慧”。后谢任归隐明月堂,于隆兴元年(1163年)八月十日病逝,世寿七十五,谥号“普觉”,塔名宝光。
禅宗六祖惠能的核心思想是“心即是佛”,或“即身成佛”,成佛的关键在于“息心妄虚”,所以“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在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契机开悟的方法,行走坐卧都是明心见性的历程,棒喝品茶都是接应手段。故此,后来的禅宗大师们的开悟历程都在深入实际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深奥的哲理,其表现形式简单,语句深入浅出,明了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到了北宋南宋之交,这些祖师们的开悟方式,在化作语言文字的大量流传过程中,逐渐失去原有的法味和采风,变成后人死搬硬套和照本宣科的教条以及玩弄文字游戏的素材。
大慧宗杲观察两宋之禅风,批评说:“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有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为禅者;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榷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如禅者。或以眼见耳闻和会,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为禅者。或以无言无说,生在黑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那畔父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然常照为禅者。”“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两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之指,于言句悟入。”
为此,他独倡新的参禅方法,让人参赵州狗子无佛性的“无”字话头。并说:“只文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座处也。”他参话头的禅法避免学人落入俗套,陷入文字和语录的海洋中。因话头禅“得力处乃是省力处,省力处乃得力处”,并发展到后来的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念佛是谁?”等话头禅。大慧宗杲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大力倡导话头禅的人,他的禅法特色对中国宋朝以后禅宗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狗子无佛性之话头,杨岐派五祖法演禅师特别提出,而宗杲却大力给予提倡和发展,因为此话头可使人直参清净本源心的重大意义,而且大慧宗杲在当时呆板混杂的禅门里,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参悟途径,为此后禅宗的发展以新的启迪。为了进一步阐明参话头的重要作用。他对门人说:“若弃了话头,却去别人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
大慧宗杲禅师虽然门户之见甚重,但其大力倡导的话头禅借助文字禅,与文字禅共同成为禅宗发展史上的新的转折点。话头禅以新奇的方法,充沛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自信心,给禅门重新谱写出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行曲,鼓舞和指引学道者们,遁循话头的妙处,努力向开悟见性的历程迈进。从而开创了禅宗思想的新意境,注入新的营养和活力。同时,也标志着禅宗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
《正法眼藏》,共3卷,是大慧宗杲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之中为斧正禅风所作。全书如他所言:“不分门类,不问云门,临济、曹洞、沩仰、法眼宗,但有正知正见可以令人悟入者,皆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