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8 20:20
寒砧(hán zhēn),汉语词语,意为“寒风中的捣衣声”; 亦作“寒碪”。指寒秋的捣衣声。
寒砧(zhēn),意为“寒风中的捣衣声”,一般是用来烘托一种萧瑟、残败、凄凉的气氛。多与战争相联系,体现军人远征在外,家人绵绵的离恨和思念之情。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女须砧”。
“砧”字传说
相传屈原的母亲死得很早,比屈原大10岁的屈姊女须对他百般疼爱。女须是一位贤德的女性,对屈原深怀姊弟之情,从小便由她取代了母爱。屈府虽然有若干佣人,女须有时候亲手给屈原洗衣,似乎要从屈原的穿着上寻找有没有照顾不周的蛛丝马迹。捣衣石是女须给屈原洗过衣裳的地方,遗址在秭归东北方向的女须庙前,捣衣溪畔,与濯缨泉隔溪相望。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说:“屈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须庙,捣衣石犹存。”实迹于今已难寻觅。谭光沛《吟女须》诗:“秭归永固溯开基,千古著名数女须。贤德由来传淑训,婵媛非是表芳姿。捣衣溪畔砧仍旧,照面井中月上时。昔日绣花当此际,锦文满幅夜迟迟。”
亦作“寒碪”。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唐 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 。” 唐 李贺 《龙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水浒传》第二一回:“谯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