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55
将赴朔方军应制⑴
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⑵。
恭凭神武策,远御鬼方人⑶。
供帐荣恩饯,山川喜诏巡。
天文日月丽,朝赋管弦新。
幼志传三略⑷,衰材谢六钧⑸。
胆由忠作伴,心固道为邻。
汉保河南地⑹,胡清塞北尘。
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
从来思博望⑺,许国不谋身。
⑸六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杜预注:“颜高,鲁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贾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⑹河南地:系秦汉时期区域性地名,即黄河河套以南地区,包括今宁夏平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释“河南地”:“今灵、夏、胜等州。”
⑺博望:即汉博望侯张骞。张骞,汉中成固人。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出使月支,经匈奴,被拘留十多年,后逃回;又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骞知沙漠中水草所在,使军队不致困乏,有功封博望侯。前115年(元鼎二年)又以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支等国,乌孙报谢,西北诸国始通于汉,使中原铁器、丝织品等传入西域,西域的音乐、葡萄等传入中原。
唐朝为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从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至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在北方设置10个节度使,其中9个在西北地区。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十二月,朔方行军大总管改为朔方节度使,驻节灵州。朔方节度使始设时,辖当今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722年(开元十年)四月,以大臣张说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据说,张说这次出任朔方节度使是另有原因的。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死,唐中宗李显复辟,恢复唐国号,立韦氏为皇后。不料韦后也学起武则天来了,唐朝政局又开始动荡不安了。710年(景龙四年)六月,韦后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召集韦氏子弟及其亲信,拥兵5万守护京城,准备登基称帝。但她没有想到被她陷害的李隆基早就料到她的阴谋。为了保住李唐江山,李隆基在长安的羽林军中结交了一批猛将勇士,等待时机。唐中宗被害后,李隆基立即发动羽林军攻入宫中,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清洗了韦氏党羽,由其父李旦继承了帝位,是为唐睿宗。712年(延和元年),睿宗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玄宗。玄宗为了防止后院起火,他装得很友爱自己的诸王兄弟,但严禁诸王与群臣交结。群臣中有与诸王交往的,有的被贬于外地,有的被流放,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担任左丞相的张说不知是为了何事,曾秘密到岐王李范(玄宗胞弟)的私宅,被人告发,结果被贬出朝,到灵州任朔方节度使。这首诗就是将要赴任之时。
张说作为初盛唐之交政坛与文坛的双重领袖,纵观其一生,在他周围曾经形成过数次诗歌创作的高潮,其中三次编录为集,分别是《岳阳集》、《朝英集》、《集贤院壁记诗》,参与人数之多,创作数量之丰,影响力之大,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整个唐代也是颇为罕见的。这首《将赴朔方军应制》是《朝英集》中水平较高的作品。此诗既符合应制温厚敬上之旨,又能“以老法引奇情,规翔矩步中自有掀髯慷慨之气”(《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张骞因出使西域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张说“以张骞自比,立言有体”(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七),表达了许身报国的爱国情操。起笔端重苍莽,中叙简洁,“胆由”二句尤合应制之道,“连年大军后,不日小康辰”两句对句精妙,末四句呼应题目,收转至“将赴”,表现为国建功立业之豪情。清人说此诗“骨气坚凝,气体雄厚,此工部先鞭也”(清李因培《唐诗观澜集》卷九),认为其开杜甫雄健之先河,评价甚高。明人胡震亨云:“凡排律起句极宜冠裳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沈佺期‘阊阖连云起,岩廊拂雾开’,玄宗‘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张说‘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李白‘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高适‘云纪轩皇代,星高太白年’,此类最为得体。”(《唐音癸签》卷一〇)把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与诸大家之五排相提并论,可见其水平。清人李因培云:“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唐诗观澜集》卷九)“气韵沉雄”抓住了张说五排的总体特征。
张说(667—730),唐代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公元689年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因不肯依附张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钦州。唐中宗复位,召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公元711年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时封燕国公,任中书令。因与姚崇不和,贬为相州刺史,再贬岳州刺史。公元721年复为相。翌年出任朔方军节度大使,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文笔雄健,才思敏捷,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尤其擅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其诗有不少佳作传世。有《张燕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