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8 16:23
小家鼠是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哺乳动物,又称鼷鼠、小鼠。体型小;尾长等于或短于体长;耳短,前折达不到眼部;头颅小,呈长椭圆形;吻短;眶上嵴低;鼻骨前端超出上门齿前缘,喉段略为前颌骨后端所超越;顶间骨宽大;门齿孔甚长。毛色变化很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灰色;腹毛由纯白到灰黄;前后足的背面为暗褐色或灰白色;尾有时上下明显两色,尾毛上面的颜色较下面深,有时上下二色不明显;体侧面毛色有时界限分明。自然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
小家鼠化石目前在中国仅发现于10个地点之中 , 分别是周口店第1地点、金牛山遗址、周口店第4地点、周口店东岭子洞、大连古龙山遗址、福建清流县狐狸洞化石点、清流县龙津洞化石点、将乐县岩仔洞和湖南花垣县杨二洞化石点等。
小家鼠骨骼生长的主要特征在化石材料和现生标本上,其描述特点是比较一致的。上、下颚各有1对锄状门齿,上门齿唇侧为红色,门齿前端咬合面有显著的缺刻(唇侧釉质层厚并呈尖锐的突出状,内侧齿冠咬合面明显内凹)。下颚联合部很短;下颚骨水平支比较短、高度比较低,冠状突较发达;下颚齿隙较长,较浅;下门齿齿冠较高,颊齿齿冠较低,颊齿齿尖不太尖锐;齿冠面前窄后宽,无下前中尖;舌侧下前边尖位置靠前,并且比唇侧下前边尖略粗壮;唇侧无附尖;在下齿列中,下齿列所有齿冠均为白色,等等。在小家鼠现生标本中,人们对其体质特征有更多描述。如认为它们的头骨呈长椭圆形,形态较小;鼻骨前端超过上门齿前缘;无眶上脊;顶间骨宽大;听泡小而平川,等等。
地层古生物学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中国小家鼠化石材料中以周口店第1地点为最早,该地点小家鼠化石距今30万~40万年;其后,年代稍晚的是辽宁金牛山遗址,距今约28万年。递次以降,中更新世末期时,周口店第3地点发现有距今约13万年的小家鼠。晚更新世早期时,周口店东岭子洞有距今约11万年的小家鼠。而在晚更新世中后期,以福建省清流县狐狸洞、将乐县岩仔洞为代表。晚更新世末期时,大连古龙山遗址、湖南省花垣县杨二洞地点有所发现。其中古龙山遗址距今时代约1.7万年,杨二洞距今约1.2万年。小家鼠化石在中更新世中期出现以后,至晚更新世早期时,它们也一直仅分布于中国北方。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小家鼠才开始迁徙于中国南方。至晚更新世末期时,小家鼠在中国南、北呈现较广泛的分布趋势,其发现地点包括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进入全新世以后,可能由于农业经济的开发和人口分布区域的大扩散,小家鼠的数量暴发并随着人类分布范围扩大而广泛迁徙。
体形小,体重12~30克不等,体长60-90毫米,尾长等于或短于体长,后足长小于17毫米,耳短,前折达不到眼部。乳头5对,胸部3对,鼠蹊部2对。和其它体形差不多大的鼠种(如黑线姬鼠、小林姬鼠)主要区别特征是:小家鼠上颌门齿内侧,从侧面看有一明显的缺刻。毛色变化很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灰色,腹毛由纯白到灰黄。前后足的背面为暗褐色或灰白色。尾毛上面的颜色较下面深。
小家鼠为人类伴生种,栖息环境广泛。小家鼠主要是家栖性鼠种,然而,来自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研究者的报道差异较大。有文献报道,在规模较大的家禽养殖地,往往可以捕获到数量较多的小家鼠,而农田以及农田和牧场边界的小家鼠往往是沿着河岸从家禽养殖地迁移达到的。据报道,在美国密西根州等地,在农作物成熟和收割期间,由于丰富食物的诱导,小家鼠常常频繁活动在高粱地、玉米地和大豆种植区等农业耕作区,尤其喜欢栖息在收割后的作物堆中。科学家比较各种地理景观和生境后发现,小家鼠更倾向于栖息与活动在人工建筑和人造景观的环境。
在小家鼠与其他鼠类(如姬鼠属,Apodemus)的同域分布区,小家鼠在城镇的数量较多,而姬鼠类在乡村环境较多见。有对比研究发现,在城镇居民住宅区和建筑区附件的空地(面积约500m2,除了植物外,还有垃圾堆、砖瓦片、木材和金属碎片等生活垃圾和废物)捕获到大量的小家鼠,夏秋季节最高,且这些小家鼠可以全年繁殖;而在城镇空旷区域(仅有植物,没有任何建筑物和生活垃圾等,面积至少10000m2的空旷区域),小家鼠的数量稀少,雌性小家鼠几乎没有繁殖活动,无法建立小家鼠的稳定种群。该项研究结果提示,小家鼠主要栖息与活动在人类干扰较大的居民生活区及其附近区域,而在人类干扰较少的城镇空旷区域往往数量较少,繁殖受限,难以建立稳定的种群。来自英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小家鼠生活习性比较灵活,既能与人类共生栖息,又能与人非共生栖息,这一特性使之能够适应和扩散不同环境,成为遍布全球的鼠种之一。
小家鼠原本是古北界种类,但通过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得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分布。该品种普遍分布在所有大洲(除南极洲外),并已进驻北美、南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和许多大洋岛屿。
原生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梵帝冈;匈牙利;冰岛;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马耳他;摩尔多瓦;摩纳哥;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尔;荷兰;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引入地:阿根廷;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巴西;汶莱;柬埔寨;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厄瓜多尔;根西岛;印度尼西亚;马恩岛;泽西岛;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南非;中国台湾;泰国;美国(格鲁吉亚-原生);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踪迹。住房、厨房、仓库等各种建筑物、衣箱、厨柜、打谷场、荒地、草原等都是小家鼠的栖息处。
小家鼠具有迁移习性,每年3~4月份天气变暖,开始春播时,从住房、库房等处迁往农田,秋季集中于作物成熟的农田中。作物收获后,它们随之也转移到打谷场、粮草垛下,后又随粮食入库而进入住房和仓库。
小家鼠为杂食动物,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尤其喜好面粉及面制食品。最喜食各种粮食和油料种子,初春也啃食麦苗、树皮、蔬菜等,在苹果贮藏库,昼伏夜出,到处乱窜,对塑料袋小包装、纸箱等破坏性较大。有时吃少籽草籽及昆虫,食量小,对食物水分条件要求不严格。
小家鼠昼夜活动,但以夜间活动为主,尤其在晨昏活动最频繁,形成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
小家鼠营群居生活。雄性首领会在它的领土内和若干雌性组成家庭,并和它们的后代一起生活;有时雄性间会发生领地的争夺。在一个小家鼠家族中很少看到相互争斗,但是它们会一致抵御陌生的外来者。
小家鼠繁殖力很强,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虽然野鼠可能只有四月到九月的繁殖季节;以春、秋两季繁殖率较高,冬季低。小家鼠一般全年均能繁殖,体重7克时即能性成熟,发情周期为4-6天之久,持续时间不到一天;雌性生产后又会经历长达12-18小时的发情期。每窝一般可产5~8只幼仔,甚至多达14只幼仔。孕期20天左右,但如果遇到雌性哺乳的情况,可能会延长数天;一年可产仔6~8胎,每胎4~7只。初生鼠于当年可达到性成熟并参与繁殖。一般能活到两岁,但也有部分小家鼠拥有四年以上的寿命;野生小家鼠的寿命为12~18个月。
小家鼠危害所有农作物,盗食粮食。主要危害期为作物收获季节。危害时一般不咬断植株,只盗食谷穗,受害株很少倒伏。而在居民区内的危害很大,无孔不入,往往啮咬衣服、食品、家具、书籍,其他家用物品均可遭其破坏和污染。同时大量出入于人类的住所,可传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
文献记载,新疆小家鼠是鼠疫、野兔热(土拉菌病)、蜱传回归热(螺旋体病)、北亚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病)、脉络丛脑膜炎、狂犬病及一些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的天然宿主。所幸上世纪北疆小家鼠历次暴发未引起疫病流行。但随着人口密度和流动性增加,对人兽共患病的潜在危险必须提高警惕。邻国哈萨克斯坦上世纪曾在小家鼠体内分离到鼠疫杆菌,而北疆小家鼠与该地小家鼠正是同一亚种;好在小家鼠染鼠疫后会在几天内急促死亡,不能成为鼠疫菌常备宿主,可是它会经常参与黄鼠、沙鼠等主要宿主的动物病流行,因而仍有可能当“二传手”传染人类。
小家鼠的特殊性不在于形态上,而指的是其生态适应性甚强,一般灭鼠方法难以凑效。其生态适应甚强,主要表现在:杂食;运动方式多样化,能跑、跳、攀登;造巢条件不高,在墙洞、壁缝中可栖息,在衣被、家具、杂物及草堆中也可营巢繁殖;活动规律和节奏可随环境条件而很快地改变;虽嗜温,但化学调温能力甚强,对较低温度也能耐受等。此外,其摄食行为是间歇性的,每次取食量很少,给毒饵灭鼠带来一定困难。
在野外,小家鼠在世界各地都有天敌,包括猫,狐狸,黄鼠狼,白鼬,鼬,大蜥蜴,蛇,鹰,隼,猫头鹰等。在药物控制鼠害的基础上增加小家鼠天敌数量,如鹰架招鹰、放养沙狐等方法,是有效控鼠途径。
因小家鼠栖息条件不高,很小的缝隙里即能栖居,少量食物即能维持生命,因此,生态学灭鼠措施对它的影响较大,但工作必须细致、深入,诸如做到室内无洞,无缝隙,经常清除杂物,整理抽屉、书柜等;否则,它仍能维持一定的数量。
小家鼠型小体轻,对所用捕鼠工具的灵敏度一定要高,鼠夹用小号,布放地点之间小于2m;用鼠笼时笼网眼要小。群众使用的碗扣、坛陷等方法效果也好;用粘鼠胶或粘蝇纸捕捉,安全有效。
小家鼠秋季多聚集在稻草堆下,可翻开草堆捕杀;机械捕杀,一般捕鼠工具都适用,用捕鼠笼时网孔不能太大。将室内小家鼠能够隐蔽的缝隙皆予堵塞;室内柜子、箱子也予垫高,并使其离墙有一段距离,家具、橱柜、粮仓等关严,不留缝隙。户外的草堆垫高。小家鼠便无处藏蔽,而易于发现和消灭。农田应铲除不必要的杂草。
姚伟兰等人则探讨了不同环境小家鼠的防制方法。他们分别在三种环境中采用不同的防制方法和效果测定,以探讨城镇小家鼠的防制措施:仓库类环境选用0.2%敌鼠钠盐稻谷毒饵和0.015%溴敌隆水剂进行防制;办公室环境利用粘鼠胶进行防制;住宅类环境则采用小家鼠防制箱进行防制。实验结果表明,溴敌隆水剂防制效果达88.22%以上,而敌鼠钠盐稻谷只有40%-50%的效果;粘鼠胶及小家鼠防制箱均能达到安全、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小家鼠是当今实验小鼠的祖先。目前所用的小白鼠等实验小鼠主要是从小家鼠驯化和培育出来的。小家鼠在遗传特征上与人类存在部分相似性,且生长繁殖快,培育容易,培育成本低,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小家鼠常作为人类疾病的模型而广泛被使用。1902年,哈佛大学布塞研究所的William Emest Castle首次将小家鼠作为遗传变异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使得小家鼠正式从宠物农场进入实验室。目前从小家鼠驯化和培育出来的实验小鼠品系很多,根据其遗传特性分为:近交系(纯品系)、突变系、杂交一代和封闭群(远交群)。由于近交系小鼠具有基因型和遗传特征一致、个体间差异小和反应性一致等优点,它已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之一。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