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

更新时间:2024-10-30 17:12

关尹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为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文,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著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历史人物

关尹子:名,曾任周朝大夫,转任关令将军,为道教的文始真人,与太上老君(即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是应他的邀请而撰著。有《关尹子》九卷,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著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又称文始真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较高。一说他是周至县龙乡闻仙里(今陕西周至县)人。或说他是天水(今甘肃天水市)人。周灵王时为函谷关令,先秦时圭阝县(今天水市人),母鲁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 书》)、易(《易经》)之书。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彻。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 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 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这就是历史上老子西度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战国 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

《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医隐德仁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后回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记述尹喜得道经过:周楚康王时尹喜为巨大夫,后为东宫宾友,结草为楼,仰观乾象。一日,观见东方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 西,乃求出为函谷关令。遇老子,迎为师,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历三十五章及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喜欣争持诵,奉行道成。

尹真人得道成仙后,老君授他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证位为无上真人,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赐紫芙蓉冠,飞青羽裙,丹得绿袖,交泰霓裳,罗纹目黄级,九色之节,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别之一“楼观道”奉为祖师。

关尹在道教中地位崇高,常配祀于老子侧。《古今图书集成》载“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关尹喜见紫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于是,关尹执弟子 礼,向老子请教,老子亦知其奇,应其所求,著道德经五千余言,留传世上,并尽传关尹以内外修炼之法。后随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据有关史料记载,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虚自守,要求自己像射箭一样保持“心平体正”,并解释说:“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 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说明这种心平体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不仅能够治身治国,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入蜀,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雍卅记》载: “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尹喜的神 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曰:

道之所隐即仙灵,心印函关道德经。

不待邛州乘鹤去,此山仙己是天涯。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详细的生平事迹,但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毋庸置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并被道教教徒尊称为“玉清上相”。

人物贡献

春秋战国时的尹喜是应予载入道教史的重要人物,这其中切莫淡忘了,他对道教教理思想的贡献功不可没。尹喜,字公文或字公度,甘肃天水人,道教称他是:“无上真人”①、“博大真人”②、“文始先生”③。据说尹喜初生时就是:“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少好学坟索,善于天文秘讳;”在成长的过程中,尹喜苦苦钻研,好学求索的名声越传越广。据说他竟然对人间祸福,风云变幻,所谓“仰观俯察,莫不洞悉,虽鬼神无以匿其情!”但他秉性雅好清静,高洁自古,“大度恢杰,不修俗礼,损身济物,不求闻达;”所以他到处寻找幽柄隐居之地,终于他在终南山中寻到一处势若飞凤的宝地,他即于此结草为楼,仰观乾(天)象,精思至道,号为草楼。他隐居山中刻意修持,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其学识更是声高自古!他的学养,他的预测,他的人品,更使他远近闻名。据说东周时的周平王也听到他的许多传闻,很欣赏他的学识,所以封他为大夫,“后又召为东宫宾友”。尹喜并不看重封赏和爵位,他放不下自己的追求,主要的精力仍然在于“观星望气”的研究。据说他有一天“瞻见东方,有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尹喜常读天文谶书,知道此紫气乃吉祥之气,认为必有圣人由东而西行,他据此演算推断出圣人西行经过的途径,于是他请求周王任他为:由东西行必经之“函谷关”守令。获准到任后,他恭敬斋戒,率属下扫道四十里以候。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说:“昔在浩劫,有圣人名太上老君,自开辟以来,传弘大道,历世降为帝者师;至殷阳甲十七年,自太清境分神化气,下降托孕于玄妙玉女计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庚辰二月十五日降生,生而皓首,故号日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据说老子后来西赴流沙,尹喜亦随之。

尹喜“亦著书九篇,号日《关尹子》”,教内称《无上妙道文始真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晋代葛洪曾看过《关尹子》书。《庄子·天下篇》记载有尹喜的一段话,“关尹日:‘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若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这就是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拥有,万物自然会形态显明;万物的成长就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他平静时尤如明镜中的景致一样美妙悠闲,万物相互交感回应时犹如唱和天籁。恍惚就像突然地消逝,寂寥犹如虚静清幽。与万物性质相同自然要被融入,物质获得的同时等于失去。我从来没有在人前轻率地表现和出风头,而是在人们后面静静地观察和研究社会潮流而与时俱进。西汉经学家刘向评价尹喜说:“浑质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则,使人冷冷轻轻,不使人狂。”《吕氏春秋》则称尹喜的学术思想特点,是在坚持重本的同时,以“贵清”为思想的主旨。今本《关尹子》一卷,收入《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这部经书分为: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共九篇。

《庄子》有载:“关尹,老聃乎。”很显然,在战国庄子的认识中,尹喜与老子有同等的地位,甚至将“关尹”之名排列在“老聃”之前,他们都是“古之博大真人哉”!在中国社会中,尹喜与老子,以及《道德经》的传承故事,“紫气东来”一词已是广泛流布的吉语,影响很大!而在道教,尹喜结革为庐观星望气之地,则建起了称作“楼观台”的道观,据教内认为此是道教宫观之始,老子为尹喜讲说《道德经》之处被后人筑台记事,称为“说经台”。天下道教宫观,凡稍有规模者,则多设牌楼于前,有些地方就直接称之为“睹星门”,这无非是在告诉今天的人们,据此处“观星望气”,纳吉迎祥,而获“紫气东来”。

贵清思想

尹喜的哲学思想及戒律观基本上是沿着老子的学说方向发展的,他继续追求个性自由的“清静无为”。尹喜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谨慎行事:“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② 尹喜为人十分清白:“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存亡兴废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③尹喜的爱人,是顺应人类自然之本性,不要人为地去爱,也不要强求别人爱我。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改造这个世界,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④

关尹的思想主旨,《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关尹贵清”,“贵清”二字点明了关尹思想的特质。《庄子》“天下篇”是这样描述关尹的思想的: 以无、道为精,以外物为粗,知足守分,清廉虚淡,不为物累,精神独立。关尹、老聃爱悦这种思想。关尹说:成功不自居,将功劳归于外物的自化,这是修身的方法。无为而任物自化,使外物的形状各自彰显。动若水流,静如悬镜,心机如响应声,动静无心,随任变化。恍惚似丧失一切,寂然似清虚无为,得到了就像失去了。不居人之先,常居人之后。

《列子》“黄帝篇”记载了列子与关尹的对话。列子问关尹:“至人潜入水中行走不溺毙,蹈于火中不烧灼,走在万仞高崖之上也不害怕,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关尹说:“这是守持了纯气,并不是靠的智巧勇敢精神。”

晋人张湛注解说:“至纯至真就是我的性分,不是求之于外界,慎守纯真的性分而不失掉,外物就不能侵害,岂是靠智计勇敢而涉身险地呢。”

上述关尹的思想,都体现了“贵清”二字。什么是“清”?“清”即是清净、清静,在道家的语汇里,清和净、静是可以通用的。动若水流,静如悬镜,清虚无为,万品无滞不染于镜心,抱朴守真,都体现了“贵清”而尚净、静的思想。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