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4 19:27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原文: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译文: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据唐代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除夕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代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汉族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
屠苏酒(一)
【配方】肉桂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黄各17克,乌头7克,赤小豆14枚。
【制法】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春节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
【主治】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用法】适量饮用。
【说明】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摘自】《小品方》
【配方】白术54克,大黄、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乌18克。
【制法】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数沸后饮用。
【主治】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用法】适量饮用。
【说明】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摘自】《杂病源流犀烛》
屠苏酒(三)
【配方】麻黄、川椒、细辛、防风、苍术、干姜、肉桂、桔梗各等分。
【制法】将上药制为粗末,装入绢袋,浸入适量白酒中,容器密封,3日后可饮用。
【主治】祛风散寒,温中健脾,预防瘟疫。
【用法】适量饮用。
【摘自】《景岳全书》
【配方】厚朴、桔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制川乌、白芷各8克,川军、广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灵仙、甘草各5克,冰糖520克,白酒5200克。
【制法】将上药浸入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热数沸后静置,过滤,将入瓷坛或下班瓶内贮存。
【主治】风寒邪气侵犯胃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各一服,每次饮用2-3盅。
【摘自】《治疗与保健药酒》
【配方】大黄、桔梗、蜀椒各十五株,白术、桂心各十八株,乌头六株,菝葜十二株。
【制法】上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月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一方用虎杖一两一钱,无菝葜。一方有防风一两。
【用法】于东向中饮之屠苏酒,待三朝,还渣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著药,辟温气也。
【摘自】《备急千金要方》
屠苏酒(六)
【来源】《肘后方》卷八。
【组成】大黄37.5克 川椒37.5克 白术22克 桂心22克 桔梗30克 乌头7.5克 菝葜15克(一方有防风24克)
【用法】上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功用】预防瘟疫。
《保生秘要》云:“和其肝气,勿食诸肝,以免死气入肝伤其魂也。宜烧苍术香,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
屠苏酒所用药物及制法:《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笺》《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治疗与保健药酒》《老年保健学》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现采用《备急千金要方》之药物:大黄、桔梗、蜀椒各15株,白术、桂心各18株,乌头6株、菝葜12株。(古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株)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健胃、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毒;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综上所述,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诚可谓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之良方。
因屠苏酒的配方出自华佗,又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以及民间千百年实践之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遍及全国各地,朝野共之,代代传承。无数名人和典籍均有记载和遗篇。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以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赐吉祥、降福祉。
诚录若干资料及诗词,以飨大众:
《红楼梦》五十三回: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
唐·韩鄂著《岁华纪丽》:“元旦每人饮一杯屠苏,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
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宋·王安石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1021—1096)宋神宗时名相,从此诗可知,屠苏风俗已入宰相家。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注:文天祥(1236—1283)作于元人狱中。
宋·苏辙之诗《除日》:
年年最后饮屠苏,
不觉年来七十余。
宋·郑望之诗:《除夕》
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宋·毛滂词:《玉楼春·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露,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明·叶颙诗:《己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董必武诗:《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注:董必武1942年元旦作于重庆
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
倘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
历代名人有关屠苏酒的作品甚多,有些原作已无从嵇考。如清末林则徐,鸦片战争后期被流放新疆伊犁时仍思念屠苏酒,在诗中写道:“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宋苏辙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等等。
随着气候变暖等大自然异常现象加剧,疫病流行的频发和人类日益追求健康长寿的生存理念,屠苏酒的春天已悄然而至。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春节饮屠苏防病祈平安的风俗渐淡,屠苏酒也已失传。但仍有广大人群怀念它,有人发出:“欲饮屠苏祈平安,踏破铁鞋无觅处”、“新春宴上无屠苏,顿觉情趣短三分”的慨叹。河南省养生殿酒业公司为了满足人们饮屠苏酒的热望,经过数年研制,既严格遵守古配方,又采用最新技术处理,终于使屠苏酒获得新生,再续艳史,重新问世。该酒具有柔和适口,香味纯正,回味悠长,酒度适中等特色,《中国屠苏酒》必将唤回人们久违的愿望和情趣,点燃民风民俗,书写多彩人生,而成为历史文化名酒中的佼佼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