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更新时间:2021-11-24 10:27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组建于2013年,前身为雁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下设有历史系和旅游管理系,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和文物保护技术三个专业。其中,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专门史四个教研室。旅游管理系下设旅游规划、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教研室。文物保护技术系下设文物保护基础理论、文物保护技术两个教研室。

学院简介

学院共有教师55名。其中,专职教师53(含兼职6名)名,辅导员2名。有9名教授,7名副教授,6名博士,40名硕士,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3%多。教师中,有一人被评为山西省青年教学专家,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的高级专家,有9人获大同市资深专家的称号。 全院共有20个教学班,合计850余名学生。连续多年,历史系学生考研录取率均居全校各专业之首,2012年录取率达到54.3%,创全校历史新高,就业率达到了80-90%。 近年来,学院结合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的市场供需情况,积极挖掘专业发展潜力,大胆开拓新专业。学院申报的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目前山西省内是首家设立。既符合国家和山西、大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又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近两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的有60余篇;负责省级课题近20项,校级课题近20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得省级科研奖励 5 项。多位教师已经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院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学科梯队,已经建成了专门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旅游规划、酒店管理等几个比较稳定的学科。专门史学科已被批准为大同大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学院领导

书记:廉慧斌

院长:李珍梅

专业设置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掌握历史学专业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才能,毕业学生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等。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主要课程:文物保护导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物理学、中国 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科技考古学(国家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 护材料学、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古建筑保护与维修、文物分析技术、文物与环境等。

学生组织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协会挂靠于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成立于2008年,是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迄今为止唯一的学术性学生社团。在学院正常的本科教学过程中,辅助学院本科同学正确对待历史专业,普及基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旨在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激发学院本科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院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科研水平。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学生会成立于2013年,与学院同步成立,学生会是学院唯一的官方学生组织,负责日常学生工作、常规校级活动、学习生活等相关设计学生利益的重大工作。学院学生会一直致力于服务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为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做出贡献。

发展规划

把握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方向,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原则;凸显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特色,明确建设一两个优秀专业,一两个优秀团队,一两个重点学科(或重点扶持、建设学科),一两门精品课程的发展目标,用五年的时间,把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

充分把握大同乃至山西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各专业的科研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凝练学科方向,培养学术梯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科研工作上新台阶、新档次。目前,学院仅有历史系的专门史这一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已经制定出该学科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即围绕北魏佛教文化、辽金民俗变迁和明清城镇建设与管理这三个方向,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大力引进横向科研项目;鼓励撰写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力争在下次学校考核时升格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或校级重点学科;同时再申报一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让老师们的力气有地方使,往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这个方向使,多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使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院、学校以及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述教学、科研方面的规划主要是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方面体现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目的。事实上,通过更直接的方式服务社会。如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与文物部门合作进行横向项目的研究等等。

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师资队伍职称和学历的结构偏高,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面向全国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考古、文物鉴定与修复方面的领军人才。力争在五年内,以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为带头人,努力打造一两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的的管理工作要逐步科层化。即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明确分工,精诚合作,提高实效。每个部门都要有明确的职责、清晰的目标、具体的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专门史重点学科已经做出了三年工作规划:上到整个学科组、学科带头人,下到每个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乃至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量化目标;学院已经给每个教研组下达制定近3年工作规划的任务。此外,还要根据学校要求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科研方面给每个教师规定具体的教学、科研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给教师施加压力、增添动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