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4 14:01
山长,汉语词汇,拼音是shān zhǎng,解释是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隐者之称。
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宋代将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间的庐山白鹿洞的“白鹿国学”(又称“庐山国学”),改成白鹿洞书院,作为藏书讲学之所.元代于各路、州、府都设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
隐者之称。
宋·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栎翁。”
元·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
《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宋·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