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同文学堂

更新时间:2023-04-21 16:25

岭东同文学堂(Lǐngdōng Tóngwén Xué Táng) ,旧地名。在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103号。始建于1899年,为贝灰沙杉木结构。

基本简介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岭东同文学堂由潮州迁今外马路103号,为汕头市新办学堂之始。1915年,改为广东省立岭东甲种商业学校。解放后,为广东省立高级财经技术学校,现为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

学堂创办初期,丘逢甲曾聘请兴宁督学何子渊等潮梅绅学界代表到校进行学术交流,萧惠长何天炯、何天翰、谢逸桥姚雨平等学生都是同文学堂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

第一进门上挂着丘逢甲题写的“同文学堂”的牌匾,在第二进的大院中央立着周恩来年轻时的雕像,这是五间三进祠堂中轴式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拟作“同庆善堂”之用,后因房屋建成后经费缺乏而停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丘逢甲联络了粤东开明士绅在这里设立“岭东同文学堂”,成为汕头市新式学校之始。

同文学堂模仿天津北洋学堂分班教学的做法,除聘请中文教员外,还聘请了在汕头英、日籍学者以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课程设有经、史,还开设了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外语(日、英文),还有“兵式体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改办中等商业学堂:1911年后,改岭东甲种商业学校;1924年,遵照新学制,改办高级中学商科附设初中;1929年,停办初中,附设初级商科。除了在岭东办学之外,丘逢甲还在广东各地办学。为培养小学教师,他办了“镇平初级师范讲习所”,还办了不少小学、中学,“单以创兆名校之丘氏族学,闽粤之间不下十数”,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声望的教育家,于1912年病故。

创办人物

丘逢甲,原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仓海,也称仓海先生,在诗文中他常自署“东海遗民”、“台湾遗民”。他生于台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国门大开后,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这样的社会现实不能不使丘逢甲感到郁闷和隐忧,他曾慨叹:“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孤岛十年民力尽,边疆千里将材难”。为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丘逢甲亲率义军,与日军抗争。台湾民族大起义护台失败后,他内渡大陆,广设新式学堂,以图通过兴学强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