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更新时间:2024-08-29 18:49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抒发被贬之愁,前段以湖波暮色寓以愁情,后段展现洞庭吞吐日月的浩荡,并以孤舟映衬广阔自然,表现贬谪后的落寞之情。此诗写景壮阔,寓情于景,语平淡而韵深永。

作品原文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⑴

万古巴丘戍⑵,平湖此望长⑶。

问人何淼淼⑷,愁暮更苍苍⑸。

叠浪浮元气⑹,中流没太阳⑺。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岳阳馆:指岳阳的旅馆。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滨。

⑵万古:言时间久远。巴:概指四川两湖一带。戍:本为驻守边防,此指被贬边远地区为官。

⑶平湖:辽阔平静的洞庭湖。此:一作“北”。

⑷淼淼:同“渺渺”,水势辽阔浩瀚。

⑸苍苍:深青色。

⑹叠浪:层层波浪。元气:指天地间弥漫着的混一之气,也即生气。

⑺中流:本指江河中段,此言洞庭湖中央。

⑻早晚:何时,何日。潇湘:潇水和湘水。潇水在湖南零陵汇入湘水。旧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

白话译文

千万年来多少人远谪这八丘之地,向北遥望平阔的湖面是那样遥远。

想问身边人湖水为什么如此辽阔,而我在傍晚时分忧伤就更加幽深。

重叠追逐的波浪浮动着混元之气,湖水中心的滚滚激流吞没了太阳。

孤零零的小船上有回故乡的游人,何时才能到达就能达到潇湘之地。

创作背景

大历四年(769),刘长卿任鄂岳转运留后,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一说此诗作于赴巴南贬所途经岳阳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刘长卿擅于写豪阔之景,抒清健之气,从这首《岳阳馆中望洞庭湖》一诗也可以领略。诗以洞庭湖之景写谪戍之情,语平淡而韵深永。全诗扣住“望”,前四句借湖之“淼淼”和暮色之“苍苍”,写出“戍”“愁”。颈联从上申发,集中写洞庭湖气势。“元气”为天地形成前的混一之气,“元气”为虚,“太阳”为实,“浮”与“没”两个动词写洞庭波浪吞吐的浩阔气象,动态感强,十分传神。末二句突转写“孤舟”,以小衬大,以大显小,照应前愁,突出情感。客体与主体互为交融、烘托,极好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怀抱。刘长卿写洞庭,与孟浩然、杜甫写洞庭时间相近,虽名声不及他们,但也同是咏洞庭的名作。

名家点评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五、六尽佳。非“中流”果没日也,水远而日短,故所见者日落于中耳。水之外又水,地之外又地,而水与地目不可及者,日月常可得而见,非日月之光有馀为之乎?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三联亦佳。因有襄阳、少陵二作,遂压倒。结正是叹湖之广大。六句皆写“望”字,神妙。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五、六犹有气焰。然视襄阳、少陵二篇,如江、黄之敌荆楚矣。

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岳阳楼望洞庭湖诗,少陵一篇尚矣。次则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余以为在孟襄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语之上,通首亦较孟诗遒劲。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引清代纪昀:此虽不能肩随孟、杜,犹可望其后尘。或谓五、六似海诗,亦不为无见。引清代查慎行:川泽通气,大浸稽天,可作五、六注脚,评尚粘滞。

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