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 14:52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简称峨眉山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具有“雄、秀、奇、险、幽”的特色,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地处东经E103°23′,北纬N29°34′,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623平方公里,其核心区面积154平方公里。
峨眉山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峨眉山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景区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景区地质构造复杂,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成土母质变化多样,区内土壤的发展变化亦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带谱的特性。主要存在六大类型的土壤:即黄壤、紫色土、石灰土、黄棕壤,暗棕壤和灰化土。
景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平原无大差异。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平原低4℃至5℃。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0℃左右。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共有3200余种野生动物,在脊椎动物中,属哺乳纲的有7目、23科、51种及亚种。鸟纲为最大的一纲,有16目、43科、256种及亚种,其中属中国特产的27种,国家保护的17种,地模标本7种;爬行纲有2目、10科、34种及亚种;两栖纲有2目、7科、33种及亚种,其丰富繁多为全国罕见。节肢动物中,以昆虫纲鳞翅目的蝶类最为著名,约有268种之多。全景区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29种,占全国保护动物总数的12.08%,其中一级2种,二级27种,分别占全国2.2%和18%。珍稀特产和以峨眉山为模式产地的有157种。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植物资源丰富,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誉。全景区约有植物近5000种,其中已知高等植物有242科,3200种以上,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特有的植物107种,占中国特有植物的11.56%,属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植物31种,占全国保护植物总数的10%,其中属全国8种1级保护植物的即有桫椤和珙桐两种。峨眉山又被称为“仙山药园”,它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据1984年底调查,仅药用植物即有212科,868属,1655种,占全山植物总数的33%。珍稀药用生物,是峨眉山生物资源中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全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7%。
万佛顶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的风景名胜区及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万佛顶海拔3099米,顶上原有寺庙,名叫文殊庵,又名清凉庵、极乐堂,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光绪十一年重建,修藏经楼,收藏经书数千册。万佛顶、千佛顶、金顶三峰排列,从山下仰望,象是螓首,“螓首峨眉”之说就由此而来。
金佛是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源自佛经中“四十八愿度众生”,意喻阿弥陀佛度脱一切众生的四十八大愿。
宋时名新店,位于大山之麓,海拔高度2540米。明初改建为接引庵,或称朝阳阁。周有“梳妆留月”、“仙床卧云”、“相台睹光”、“神灯夕照”等古八景之胜。接引殿建筑布局坐东朝西,四合院布局,三重殿宇,由前殿(弥勒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弥陀宝殿)组成。建筑主体属全框架水泥砖石仿古结构,歇山式屋顶,琉璃瓦屋面,素面砖石台基,如意踏道多级,坐三级平台,前后高差25米。
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钻天坡上,明时仅为一亭,称“初喜亭”,后改建为庵,名初喜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行能禅师(号泓川老人)改建为寺。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钻天坡和寺后罗汉坡道路,并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相传普贤菩萨骑象经过时,白象曾经在水池中沐浴,故改名洗象池,又称天花禅院。洗象池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及藏经楼、客寮等。
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位于仙峰岩下,原名慈延寺,海拔1725米,门迎华严顶。该寺初创于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初为一小庵。明代初,该寺建有专门存放明神宗御赐大藏经的藏经楼,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本炯禅师扩建为大寺,名“仙峰禅林”。明崇帧十六年(公元1643年)毁于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泰安、玉升和尚再度重建,名“仙峰寺”并沿用至今。
九十九道拐为峨眉山著名险坡,起于凌霄亭,止于寿星桥。一拐连一拐,一坡接一坡,看一坡到头,忽地峰回路转,又是一坡。传说当年普贤来峨眉山建道场之初,途经此地时,见这里山势高峻,坡陡石滑,险绝人寰,便授意灵祖菩萨指挥随行三千力士同时动手,每人修一级台阶。三千石级顷刻而成,灵祖验收时一数,恰好石阶有九十九道拐,此坡因此而得名。
万年寺位于峨眉山。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15公里狮子岭下。寺庙始建于东晋,原称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万年寺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弥勒殿、毗卢殿、般若堂。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峨眉山重点八大寺庙之一,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 建于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广济和尚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为清音阁。此阁修在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形势险峻;阁后阁侧,林木密郁。
纯阳殿原名吕仙行洞,位于赤城峰下,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殿堂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重修。纯阳殿有两殿,第一殿药师殿,供药师佛,左右为日光、月光菩萨,均为铜质饰金,为清代文物;第二殿为大雄殿,供释迦牟尼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另有左右各二龛,供普贤、地藏、观音、文殊,还有一尊韦驮。殿后荒草中,仍存有石碑二通,文字清晰可辨,反映了峨眉山原是佛道并存,而后佛法昌隆,羽士绝踪的历史。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约公元1522~1572年)为观音堂,海拔高度733米。明代万历年间(约公元1573年)无瑕禅师结茅于此。传说无瑕和尚摄心退熊,定寂走虎,名震四方。清初时曾一度改名解脱庵,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改建寺宇,更名雷音,以志其事。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海拔551米,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还是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大门上有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
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系韦陀殿,内有韦陀像。寺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文。
大佛禅院山门东开,十大殿十一个天井,由东向西井然有序。大光明楼药师殿坐南朝北,面向市区佛光南路,为大佛禅院引门,明清式城楼建筑,是禅院的北面入口。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大佛禅院坐西向东,整体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域: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
公元一世纪初,峨眉山上开创佛教寺庙。东汉薄公施舍自己的私宅为佛教寺宇,并在山上首建寺庙二座,一座名叫普光殿,后扩建为光相寺,到了明代才改称永明华藏寺;另一座叫初殿,至今仍在骆峰岭上。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黄湾接待服务区建设项目位于峨眉山风景区黄湾乡的黄湾村所在地。项目总规划面积约43.75公顷(656.25亩)。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10个广场(含停车场)、街头绿地(含水景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路灯及生态绿化甚至周围的建筑立面风貌控制等)。
乐山市围绕乐山大佛、峨眉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区、瓦屋山、周公山为核心,打造三山9条环线旅游线路产品。针对市场需求特征,重点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观光、山水生态度假等旅游产品,积极开发自驾游、露营、温泉、运动、低空旅游、节事会奖、科考科普等专项旅游产品。
“峨眉武术”源于峨眉山,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宗。据史料记载,“峨眉武术”源于殷商成于南宋,历史悠久,经过峨眉山的道、儒、佛等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和斗争,集聚了佛道两家武术,既具佛门禅功,也含道教气功。“峨眉武术”提倡运用脚手打,近身用肘法,贴身用摔跌、粘手就擒拿,有“脚似醉汉、手如电、头似波涛、身如柳”的说法。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他们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教宫观。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曾达1700余人,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清末佛教寺庙达到150余座。近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
峨眉山历史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
隋朝两代帝王,即隋文帝和隋炀帝都对佛教非常关注,废除了北周的禁佛之策,促进了峨眉山佛教的发展。
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
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
清代,日本友人松涛、朝鲜宝光和尚等来峨眉山题咏作画。清嘉庆十四年(1809)划出县西南大为以西地区设峨边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间佛教”的提倡,峨眉山僧尼更加发扬了农禅并重、佛学研究、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寺庙通过同国内和海外以及世界各国的交往,相互了解,扩大了对外影响,弘扬了峨眉山佛教历史文化。
解放初期,全山寺庙仅存43座。1982年中发19号文件下发后,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寺庙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其中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的有5座,即报国寺、万年寺、华藏寺、洗象池、洪椿坪寺庙。列为乐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伏虎寺等12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全山僧尼和广大信教群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出家僧尼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峨眉山佛教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2024年1月19日晚,四川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发布通告,称进入冬季,由于景区步游道线路长、海拔落差大、山高坡陡,部分路段无照明设施,且高山区域道路结冰情况严重,夜间游览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根据《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景区部分步游道禁止夜间游览。
2020年2月13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于其官网发布公告称:为感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守护健康、捍卫生命的医护工作者,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自恢复开放之日起一年内向全国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所有医护工作者均可持有效证件免景区门票游览峨眉山,免费观看王潮歌导演的《只有峨眉山》演艺。
峨眉山风景区紧临成都、重庆、绵阳三大空港,每天均有多次国内、国际航班。其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离峨眉山约120公里,下车可乘坐成绵乐城际高铁,从双流机场站直达峨眉山站。
峨眉站是成昆线上的主要站点,游客可乘K145、K113、K165等列车到峨眉火车站下车。峨眉火车站在峨眉山市城区内,距离峨眉山景区约10千米,乘车约15分钟。成昆铁路复线和成贵高铁计划2020年前完工,也将从峨眉通过,交通更加便捷。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线将主要在早上7时至晚上10时之间运营,在运行时间上,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大站直达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250千米/小时。
成都、德阳方向(以天府广场为中心),从天府广场出发,经人民南路到浆洗街,至永丰立交上成雅高速、成乐高速到乐山,再经乐峨快速通道至峨眉山;也可从人民南路到二环路,至永丰立交上成雅高速、成乐高速到乐山,经乐峨快速通道至峨眉山。
重庆、泸州方向,一是经成渝高速至成都后经成雅高速、成乐高速到乐山、峨眉山;二是经成渝高速至内江、自贡、荣县、乐山、峨眉山。
峨眉山市不直接通客轮,但与通客轮的乐山市相距仅30多公里(乐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有通达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可先坐客轮至乐山市,再转车至峨眉山市。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