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林场

更新时间:2023-12-13 17:01

崂山林场始建于一九五0年三月,为山东省第三大国有林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1.2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林木总蓄积量为50万立方米,维管植物有160科、734属、1442种,占山东省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二,被誉为青岛的绿肺和后花园。

林场地理环境

东、南濒临黄海,西、北与群众山地毗连。

全场分东、西两片:东片大,以崂顶为中心,有北九水、仰口、太清、流清河、巨峰、棋盘石六大林区,面积92000多亩;西片面积较小,有华楼林区、夏庄林区和崂山林场苗圃,面积18000多亩。两片相距10余公里。崂山林场总面积11.2万亩,其中裸岩地4万亩,有林地7.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

崂山林场于1950年建场。1992年8月由崂山风景区代管。1992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8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崂山林场直属景区管委会管理,现有干部职工近300人。2000年,崂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文明风景区。2001年,崂山林场被国家划定为国家级公益林试点区。2011年1月被国家评为5A的风景名胜区。

林场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1922年间,德国日本相继侵占胶澳,各设林务署,专司崂山林务。中国收回青岛后,于1923年将青岛市林务署与李村农事试验场合并为青岛市农林事务所,下设林科分管崂山林业。至青岛解放前,皆沿此制。建国后,自1950年起崂山的林业隶属崂山林场管理。1954年3月,崂山郊区人民政府始设农林科,1959年设置农林局。崂山林场下设崂东、北九水、流清河、太清宫、夏庄等5个管理区。1992年,崂山林场由崂山风景区管委会代管。

崂山森林保护由来已久,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莱州府颁布《护持崂山庙林文告》,规定崂山各山场经僧道交纳赋税者,其所有树木应归本庙管理,官民不得采伐,如本庙需用木树,也必须报官察明,方准砍伐。此文告镌为碑文,放置在崂山明道观。1898年,德国侵占胶澳后,曾订护林法规,执法严酷,曾有因私折树木一枝而被断其一指者。日本侵占胶澳后,对护林颁有禁令,又在崂山设森林保护区警署5所。1922年,中国收回胶澳,于李村农林事务所设林警40名。1923年5月,胶澳商埠农林事务所颁布《禁令》和《森林保护规则》,《禁令》规定:“凡入林猎捕鸟兽、采摘花果树枝、吸烟、抛火种、放火、砍伐等,均列究办范围。”但自日本第二次侵占崂山至1949年解放前的10余年间,因兵祸、灾荒,崂山的林地几乎被破坏殆尽。建国后,实行封山护林和植树造林,1963年崂山林场成立森林警察队,具体负责林区的护林防火业务,1967年森林警察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崂山林木又一度遭到破坏。为此,崂山县先后发布《护林布告》、《山林管理办法》、《护林公约》,建立护林组织,设专人联防,并规定每年清明封山,秋分开山。1979年,国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试行)》后,崂山地区制订了林木保护管理措施,各部门联合成立了护林办公室,使山林的管理走上了法制轨道。

1992年,崂山林场由崂山风景区管委会代管后,景区管委会每年拨专款用于山林的抚育、保护和管理,林业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崂山林场设“三科一所”(森保科、生技科、林政科和林场派出所)。每年在景区内组织大规模的植树活动,突出重点,合理规划,引进了五角枫等树种,并加强了对低产松林的改造,使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至1997年,有林地11.2万亩,有林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

1993年景区管委会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组织了防火专业队、突击队、预备队三类队伍,共计4000余人,组成了由景区各游览区管理处牵头,公安、联防及驻景区单位参与的护林防火联防网络,并逐步健全了护林防火责任制,完善了防火预案。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1997年被山东省林业厅评为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

为害崂山林木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松毛虫、松干介壳虫、金龟子、午毒蛾蝙蝠蛾花布灯蛾刺蛾栗瘿蜂栗大蚜、球蚜等。崂山森林,松树居多,防治松林害虫,历来都很受重视。崂山林木虫害在解放前曾有两次较大发生:1916~1917年,蔚竹庵林区松毛虫为害,人工捕捉松毛虫14000多万条;1923年,山区内虫害猖獗,人工捕捉松毛虫2600多万条。1952年前后,王哥庄和北宅山区松林地发生毛虫灾害,1962年流清河与夏庄两林区亦受虫害,前后两次均用化学农药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也杀伤了害虫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1952年,太清宫林区发现一种松干介壳虫,受害松林先垂枝枯萎,终致全林毁灭,为害极大,1958~1969年先后连续10年用农药大面积防治,虽基本控制住灾害,但终未彻底根除虫源。1973年,崂山林场采用以松毛虫杆菌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法,经连续试验,效果很好,既杀死害虫,又保护了害虫天敌。之后,连续10年林区内虽有害虫但未成灾。

为适应崂山旅游发展的需要,景区管委会从1997年开始逐步推动景区山林由用材林向风景林的转化。1998年,开展了风景林规划设计工作。聘请南京林业大学等学院的专家教授成立规划设计小组,经过野外考察、论证,对景区已经或计划开发的游览景点、路线进行了初步设计。

资源概况

自然条件

崂山林场地处胶东丘陵区。东高西低,除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外,一般多在400—800米之间。沿海岸线长30公里。年平均气温11.9℃, 年日照平均时数2622.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约800mm,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崂山林场以主峰(崂山巨峰)为分水岭,白沙河、流清河、八水河、泉心河均发源于崂顶,流长约50公里。其中有崂山水库、大石村水库、三水水库、晓望水库等,崂山水库库容5000万立方米,汇水面积47.8平方公里。

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局部地段夹杂有片麻岩斑岩等。土壤为棕色森林土,以沙壤为主,适于营造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针、阔叶用材及水土保持林。崂山林场自然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约159科724属14变种。其中草本植物有约1000种。主要的乔木有:黑松赤松落叶松、刺槐、栎类、山樱水榆花楸等。另有一些温带树种,如辽东桤、辽东栎椴树等。由于地形复杂,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亚热带常绿树种也有分布,如红楠山茶野茉莉等。灌木有胡枝子白檀、山杜鹃、天目琼、绣线菊等。藤本有葛子、菝葜南蛇藤野葡萄等。草本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毛茛科等一些多年生草类。

崂山林场的林木资源发挥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林分况状

崂山林场原以天然赤松及栎类次生林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灌木林,后经多年改造和更新造林,全部是人工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黑松刺槐赤杨、栎类等,多为纯林,部分是不规则的株间及小块状混交。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多数林分长势良好,密度均匀,林相整齐,已郁闭成林出材,森林生态效益发挥较大。

(1)落叶松:共四种。崂山林场引种落叶松及栎类次生林为主,是全国引种最早的地区之一。现北九水林区海拔500米的蔚竹观院内尚有一株60余年生,高15米,胸径50厘米的大树,长势很好。是崂山林场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最早历史记录。

崂山林场先后共引进日本落叶松、黄山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四种,经试验,逐步筛选出最适于崂山生长的是日本落叶松。

(2)黑松:多为五十年代人工林,是崂山林场的主要树种之一。一般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可做耐干瘠和抗海风、海雾的造林先锋树种和绿化环境的良好树种。以夏庄林区、崂西林区面积最大。

(3)赤杨:有赤杨(辽东桤)、日本赤杨两种。多分布于山沟和水湿的坡脚,大树集中在大车子汪和公司的马场。在生长的前两至三代,生长快、材质轻脆,保土效果好,易于更新的速生树种,同时在高山于落叶松混交的主要树种。但从最近几年来看,赤杨的生长情况不是很好,生长势较差。

(4)刺槐:多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为多代萌生纯林,均以带、块状与黑松混交,沿山坡、山沟分布,一般生长良好。

(5)栎类:以麻栎、栓皮栎为主,散生或小块状与落叶松、黑松混交,垂直分布达海拔900米以上,以太清林区面积最大。

(6)竹林:崂山林场以淡竹为主,次为刚竹,多分布于寺庙周围。

(7)其他树种:崂山林场自建场以来,除引种落叶松成功外,还曾先后引种国内外不同树种达200余种,在丰富崂山树种资源、发挥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获市科技成果奖。主要有日本花柏、水杉、柳杉、红松、金钱松、油桐、茶树、火炬松、湿地松、檫木等。(注:张坡引种园内有几十余种不同的引种树木,详细资源见太清林区引进树种资料)。

林场各部门

崂山林场为崂山风景区处级事业单位。崂山林场机关下设三科一所,三科为生产技术科、森保科、林政科,一队是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基层设八大林区,分别为:流清林区、太清林区、巨峰林区、棋盘石林区、仰口林区、北九水林区、华楼林区、夏庄林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