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

更新时间:2024-10-31 13:46

三亚市(Sanya City),简称崖,别称鹿城,古称崖州、崖县,是海南省地级市,地处海南岛的最南端,东邻陵水黎族自治县,西接乐东黎族自治县,北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临南海,陆地总面积192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1月,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截至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1万人。

历史沿革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由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

根据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时期三亚属百越诸部之骆越

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序列于中国版图。

大业六年(610),朝廷析海南岛的西南部地区,在临振县的基础上,设立临振郡

武德五年(622),改临振郡为振州,下增设临川县;贞观二年(628),析出延德县的一部分增设吉阳县天宝元年(742),改振州为延德郡至德元年(756),改称宁远郡乾元元年(758),恢复振州名称。

五代十国时期,振州建制仍旧,但领属有所减少,只存宁远、吉阳二县。

开宝五年(972),改振州为崖州;熙宁六年(1073),改崖州为珠崖军;政和七年(1117),珠崖军改名吉阳军

洪武元年(1368),改吉阳军为崖州;正统四年(1439),废宁远县名,其政区直接并入崖州。从此崖州为散州建制。

清朝建置沿明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

民国元年(1912),撤销崖州,改名崖县,隶属琼崖道

民国八年(1919),广东省政府宣布把西沙群岛划入崖县政区。

1949年至1950年,为榆亚特区。

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1954年1月,崖县纳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是年10月,崖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崖城搬至三亚镇。

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三亚镇转化为人民公社建制,先后属鱼雷公社、榆林公社、三亚公社、南海公社、南海水上运输公社。

1959年12月,西沙群岛从崖县分出,入海南行政区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61年5月,三亚又实行镇建制。

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为三亚公社。

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三亚镇作为崖县治所,人们已经非常熟悉和适应三亚的名称。

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1月,三亚镇被撤销,筹备成立河东、河西街道办事处。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管理区。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撤销原河东管理区、吉阳镇、亚龙湾管委会)、天涯区(撤销原河西管理区、凤凰镇、天涯镇、三亚湾管委会,育才镇)、海棠区(撤销原海棠湾镇、海棠湾管委会)、崖州区(撤销原崖城镇)。

2014年9月30日,撤销育才镇,在原育才镇的行政区划内,成立中共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工作委员会和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1月2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3月,三亚市共辖4个市辖区,分别是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共有57个社区,92个村,491个自然村。三亚市人民政府驻吉阳区新风街25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亚市是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黎族自治县、北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毗乐东黎族自治县,南临南海。全市东西长91.6千米,南北宽51.8千米。三亚市陆地总面积1921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32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亚市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北部山高岭峻,峰峦连绵,南部平原海岸东西分布。全市有大小山峰200多座,山峰大多在海拔300—1090米之间,最高山峰是尖岭,海拔1090米;大小山峰将沿海地带自然分隔成一个个小平原和海湾,而在牙龙岭、虎头岭、鹿回头岭、马岭和南山等处,山岭陡崖直插大海,形成海浊崖岸地形。平原地带以堆积地形为主,并有干沽性洼地和泻湖洼地地形。区内平原以海棠湾三亚湾崖城三处较大,其余在马岭、田独等处沿海或山谷呈带状零星分布。沿海和平原之间为缓坡沟口,如三亚河、宁远河中游有大小不规则的沿山台地,以及丘陵地形。

气候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5.5℃,6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达28.5℃,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20.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5℃,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1℃。三亚市全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871毫米,最小年降雨量747毫米。干湿季明显,每年的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1.7%;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为全年的8.3%。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蒸发量1950.7毫米。日照时间长,沿海年均日照时数为2588小时,全年无霜,年积温较高,≥10℃的积温为9300.7℃,≥15°的积温达9298.8℃。

水文

三亚市境内有中、小河流12条,集雨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宁远河藤桥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烧旗水、文昌水、东沟溪、茅彭水。根据三亚市水资源分布情况,可分为中、东、西部三个水系。中部水系以三亚河为主,包括大茅水。已兴建了4座中型水库,即汤他、福万、半岭和水源池水库。中部水系以福万、水源池、半岭水库为城市供水源。东部水系以藤桥河为主,包括藤桥西河和藤桥东河。流域面积705.46平方千米,已在藤桥西河下游修建了赤田水库。西部水系以宁远河为主,该河流域面积1093平方千米,为三亚第一,海南第四大河。正在其干流由山区向平原过渡处建大隆水库,总库容达4.27亿方。三亚市地表水年总径流量11.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42亿立方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南田神州第一泉,凤凰山庄,半岭温泉,崖城玉井温泉等。此外有林旺落根田洋热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三亚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降雨深度604毫米,年总径流量11.5亿立方米,半径深度604毫米,半径流系数0.43,年总径流量11.5亿立方米,丰水年(P=10%)的年径流量18.2亿立方米,平水年(P=50%)的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枯水年(P=90%)的年径流量5.8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9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417毫米。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流入藤桥镇的年径流量为平水年4.576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2.288亿立方米;从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流入崖城镇的年径流量为平水年1.671亿立方米,枯水年年径流量0.794亿立方米。降水量西部比东部少,径流分布自内地向沿海递减。

植物资源

三亚市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植物种类1838种(含栽培品种516个),其中蕨类有22科72种,裸子植物7科26种,被子植物98科1740种;在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1341种,单子叶植物399种。

动物资源

三亚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境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多达300余种,其中兽类50种,鸟类3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孔雀雉海南山鹧鸪白鹇蓝背八色鸫黄嘴白鹭穿山甲猕猴水鹿黑熊小灵猫水獭海南兔等。

矿产资源

三亚市境内矿产资源有29种,其中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14种,能源矿产1种,水气矿产3种,以建材非金属矿产颇具优势。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水晶、金、建筑石料等10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储量均在亿吨以上,磷、钛、铜、铁等矿品极优,金矿品位最高达每吨12.2克。三亚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南海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天然气贮量的1/3,现已探明崖13—1和崖13—2两口高产天然气流井。前井日产天然气120万立方米,后井日产天然气25万立方米。据估计,天然气储量约340—1182亿立方米,可采量519.88亿立方米。井年产量可达50亿立方米,可供气15—30年。

人口

根据《三亚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亚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03139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85408人相比,增加345988人,增长50.48%,年平均增长率为4.17%。

截至2023年底,三亚市户籍人口757674人,比上年末增加26584人。其中,男性379469人,女性378205人。按民族分,汉族482218人,占总人口的63.6%;黎族245149人,占总人口的32.4%;回族12117人,占总人口的1.6%;苗族4427人,占总人口的0.6%;壮族2933人,占总人口的0.4%;其他民族10830人,占总人口的1.4%。

参考资料来源:

三亚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居三亚市的有黎、汉、回、苗4个民族,还有20多个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

政治

现任领导

友好城市

经济

综述

2023年,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GDP)971.3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2.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89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64亿元,同比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727.81亿元,同比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为11.4:13.7:74.9。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三亚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42亿元,同比增长(按新口径计算,下同)23.4%。其中,税收收入105.96亿元,同比增长30.6%;非税收收入41.45亿元,同比增长8.3%。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1.55亿元,同比增长151.2%;企业所得税12.64亿元,同比下降7.9%;土地增值税29.80亿元,同比增长20.4%;契税19.49亿元,同比增长103.0%;房产税5.57亿元,同比下降15.2%;城镇土地使用税3.04亿元,同比下降19.8%;城市维护建设税4.16亿元,同比增长12.5%;个人所得税5.69亿元,同比下降17.7%。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2.5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5.92亿元,同比下降24.5%;教育支出26.74亿元,同比增长8.4%;节能环保支出2.34亿元,同比下降6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83亿元,同比增长48.3%;城乡社区支出21.73亿元,同比下降50.6%。

第一产业

2023年,三亚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17.00亿元,同比增长4.0%;林业产值1.66亿元,同比下降2.2%;牧业产值7.81亿元,同比增长11.5%;渔业产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00亿元,同比增长10.4%。

第二产业

2023年,三亚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29.54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轻工业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6.7%;重工业产值126.64亿元,同比增长66.3%。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产值122.27亿元,同比增长69.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7.28亿元,同比增长12.3%。从各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8.2%;食品制造业产值0.92亿元,同比增长3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0.65亿元,同比增长14.4%;燃气生产供应业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3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40.05亿元,同比增长16.0%。

2023年,三亚市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8.9%。建筑业增加值94.1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正常经营的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本地注册)39家,全年签订合同额(含新签订和上年度结转)105.19亿元,同比下降8.8%;建筑业总产值41.38亿元,同比增长14.3%。

第三产业

2023年,三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88亿元,同比增长14.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8.72亿元,同比增长42.3%;商品零售额454.16亿元,同比增长12.1%。从限上单位零售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7.7%;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同比增长54.6%;日用品类同比增长15.2%。限上单位汽车零售额61.4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25.77亿元,同比增长74.2%。离岛免税销售实现零售额273.14亿元,同比增长17.1%。

2023年,三亚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14.75亿元,同比增长4.3%;贷款余额1386.54亿元,同比增长0.6%。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482.68亿元,同比增长1.4%;负债总额2432.28亿元,同比增长1.2%;不良贷款率5.6%,同比下降0.5%。

2023年,三亚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0.3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财险13亿元;寿险17.34亿元。全市证券业成交额同比增长8.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三亚市有各类学校431所(不含特殊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6所,与上年持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52所,与上年持平;小学117所,比上年增加2所;幼儿园253所,比上年增加12所。专职教师16299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教师310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350人;普通中学教师5427人;小学教师4467人;幼儿园教师2953人。在校学生数253181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学生6707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8079人;高中阶段学生19055人;普通中学学生36972人;小学学生83899人;幼儿园38099人。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文化事业

2023年,三亚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艺术馆1个,博物馆7个,剧场(影剧院)19个,各类艺术表演团队46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三亚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565家,其中:综合医院18家,中医医院2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家,乡镇卫生院10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320家,门诊部70家,村卫生室10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妇幼保健院1家,皮肤性病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1家,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1家,三亚市健康教育所1家等。其它卫生机构4家,其中三亚市麻风病防治中心1家,海南睿诺血液透析中心1家等。

截至2022年末,三亚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60张,三亚市卫生人员总数10367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362590.5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9223.4万元。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4719859人次,比上年减少874184人次(下降15.63%)。2022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4.43次。三亚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57.12%。

截至2022年底,三亚市全市4个行政区和一个育才生态区共设有卫生院10个,床位144张,卫生人员8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94人)。全市92个行政村共设102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

2023年,三亚市文体类比赛中获得奖牌333枚,其中,金牌118枚,银牌104枚,铜牌111枚。

社会保障

2023年,三亚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485808人,增加3906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2984人,增加922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241600人,增加5483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3827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金额2106.55万元。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每人每月。社会福利院1所,拥有床位63张。

2023年,三亚市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含安居性商品房32.91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套。其中,安居房5000套。保障性住房竣工套数4273套,全部为安居型住房。开工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安居房64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概述

2022年,三亚市客运量1012.3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6%;货运量466.50万吨,下降13.0%。旅客周转量53.40亿人千米,下降49.6%;货物周转量59400万吨千米,下降21.7%。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951.43万人次,下降42.8%。其中进港477.70万人次,下降42.5%。凤凰机场飞行73944班次,下降35%。

公路

三亚市主要高速公路有环岛高速公路以及同三高速公路等。

铁路

西环:西环铁路始建于四十年代,后毁于风灾。2004年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中国铁路史上首对跨海旅客列车(海口—广州)K408/407次正式开行。当前的粤海铁路即为西环铁路,西环铁路现已开通三亚—北京西,海口—上海南,海口—长沙,海口—西安,海口—成都东这5趟出海旅客列车。新建海南西环铁路全长345千米,总投资为271亿元,工程于2013年9月全线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8日正式铺轨,预计2015年年底达到开通条件。铁路北起海口市,沿海岛西部沿海,经过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6个市县,南至三亚市,设计为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设计速度200千米/小时,全线设16个车站(其中海口、三亚为既有站)。

2016年5月列车运行图调整,增开长春—三亚旅客列车一对。2016年5月15日17时05分,Z384次由长春首发,途经27个车站,到达三亚站时间为5月17日21时25分;2016年5月18日6时30分,Z386次由三亚站发车,10时49分到达海口站,11时20分海口站发车,5月20日11时43分到达长春站,旅行时间约为52小时。

东环:东环铁路全长308千米,投资202亿元,2010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经过海口美兰机场文昌、琼海、博鳌万宁、陵水等站直达三亚,全程运营时间约2小时。三亚—海口东对开,始发首班7:00,末班22:00,平日开行22对往返动车组列车,节假日按情况会加密频次。同时,海底隧道正在规划。

航运

三亚市是海滨城市,当地人自古靠渔业和航运为生,港口自然是三亚的一大窗口,榆林港到三亚港都见证着三亚的航运发展。

航空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位于三亚市以西26千米处,是中国国内的运输大机场之一,承担着三亚通往国内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IATA代码SYX,位于海南省海南岛三亚市中西北部的羊栏镇凤凰村,东距三亚市中心约14千米,西距天涯海角旅游风景区5千米。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建成于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三亚天涯直升机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一个直升机机场。2024年9月29日,国内首条从海南三亚天涯直升机场出发至广东湛江的省际跨海直升机航线成功首飞。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三亚有轨电车示范线首末站分别为三亚火车站、建港路,单程只需约35分钟,途经站点为:三亚火车站、育秀路站、凤凰路站、水城路站、三亚河东路站、解放路站、金鸡岭街站、友谊街站、迎宾路站、吉祥街站、团结街站、新风街站、光明街站、跃进街站、建港路站。该示范线是中国国内首条以PPP模式推进建设的有轨电车线路,也是海南省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其于2016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全长8.37千米,全线共设15个站,示范线采用一票制3元/人次。

历史文化

三亚市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在三亚境内的落笔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当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三亚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又被称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录,黎族原始制陶等7项目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钻木取火等11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录。

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在海南黎族村寨,可以见到黎族妇女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织绣艺术品。《后汉书·南蛮传》载:“汉武帝末(前87),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在当时,黎族人民穿的贯头上衣,就是用广幅布做成。这种布料是黎族妇女利用野生木棉制作而成。

苗族饮食:三色饭是苗族特色食品,用山栏糯米等制成。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节庆之时,苗寨家家户户制作。三色饭原为五色饭,五色饭为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的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山栏糯米中,放在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如今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红葵黄姜三角枫汁液。饮酒是苗族男子一种生活习俗,平时饮量较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会饮酒大量。他们一般不劝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酒是自家酿造,苗族家庭都懂得酿酒,有酿酒工具。

宗教:三亚市有宗教教派三个,即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亚市有宗教信徒11466人。其中:佛教信徒550人,僧人66人,居士86人;基督教信徒3200人,牧师1人;伊斯兰教信徒7716人,其中阿訇33人。经政府批准登记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九处:一是佛教的南山寺;二是伊斯兰教清真寺6处:南寺、南开寺、古寺、北大寺、西寺、东寺;三是基督教教堂2个:红沙教堂和南边海渔村教堂。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城市之最

中国领土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城市

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

旅游业收入占GDP比值最高的中国城市(2000年79%)

中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城市(三亚年日照300多天)

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中国年均温度最适宜的城市(年平均气温25℃左右)

中国最美的海湾:三亚湾

中国人居环境最佳城市

中国首选旅游度假目的地

中国最大最佳潜水基地

国际最佳养生城市

中国最长寿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中国拥有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亚龙湾凯莱度假酒店

中国第一个世界小姐总决赛举办地

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南山金玉观世音

世界最大的砚台——天下第一龙砚

首次举办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城市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