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9 16:06
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几个关系密切的种族集团,人口约800万,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他们有自己的书面语言,包括几种不同的方言。巴塔克人是强大的原始马来民族的后裔。1865年以前,该族相对孤立地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多巴湖(Lake Toba)四周的高地上。他们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拥有6个文化区域,认为祖先、植物、动物和无生命的东西都具有灵魂,可以被男巫士所驱使。一度有过食人习俗,但被食者限于罪犯和犯乱伦罪的人。
多巴人居住在多巴湖南岸以及湖中的萨摩西岛,他们人口约400万,占整个巴塔克人的约50%。卡罗人居住在多巴湖东北部,帕克帕克人居住在湖的西北部,西马隆人居住在湖的东部。昂科拉人居住在多巴人的南部,曼代林人居住在昂科拉人的南部。昂科拉人与曼代林人的地区被称为南部巴塔克人地区。
由于地理上的封闭,一般认为在19世纪接触欧洲人以前,巴塔克人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但有证据表明,巴塔克人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已有上千年。《诸蕃志》中提到的三佛齐的属国“拔沓”,一般认为是巴塔克人建立的国家。
有证据表明,11世纪,许多巴塔克人来到了当时西海岸的的贸易中心巴鲁斯港,在这里与泰米尔人、中国人进行贸易。也有泰米尔文字的碑文在巴鲁斯港被发现。卡罗人5大氏族中的Sembiring氏族,意思是“黑人”氏族,其中许多支系都来自泰米尔人。卡罗人的传统宗教中也有泰米尔人因素。
语言巴塔克语,属南岛语系西北苏门答腊语群。
巴塔克语实际上是几种类似语言的统称,一般分为南北2支,南支与北支无法相通。北支包括三种接近的语言:卡罗语、代里语、阿拉斯语(阿拉斯人生活在亚齐省的内部山区,不属巴塔克人)。南支包括能相互理解的三种方言:多巴语、昂科拉语、曼代林语,尤其是昂科拉语与曼代林语非常接近。
西马隆语被认为起源于南支,但具有南北混合的特点。一些西马隆语的方言可以与北支互通,而另一些又与南支互通。
巴塔克人原有本民族的文字巴塔克文,后改用拉丁字母拼写。
传统上巴塔克人以农业为主。多巴湖利于淡水养殖。内陆农村地区主要依靠种植稻米、果园、经济作物、林产品等。在历史上,一些巴塔人成为周围的马来苏丹们的雇佣军,以作战勇猛著称。荷兰殖民时期,在当地引入经济作物,部分地区成了种植园。
在现代社会,巴塔克人从事着广泛的职业:从小商贩到政府部长。巴塔克人常见的职业包括:律师、司机、商人、工程师、歌手、音乐家、作家、记者、教师、经济学家‘、科学家、军官等。
虽然巴塔克人只占印尼人口的3.6%,但许多巴塔克人从事着高端职业,尤其在律师界。在政界,巴塔克人中出过1位副总统,2位总理,1位中央银行行长,1位总检查长、许多内阁部长、将军及其它官员。
概述
巴塔克人传统上属父系氏族社会,由若干个被称为马尔加(Marga)的氏族单位组成。氏族成员身份严格按父系传承,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巴塔克人的家谱叫做tarombo,记录家族的父系传承。巴塔克人传统上善于纺织、木雕等。在现代社会,巴塔克人非常重视教育,许多人从事高端职业,尤其是教师、工程师、医生、律师。
大部分巴塔克人是基督徒,少数是穆斯林。巴塔克教会(HKBP)是印尼最大的基督教会。基督教主要由德国路德教会于19世纪传入。而卡罗人的基督教由荷兰人传入,GBKP是卡罗人最大的基督教组织。19世纪,昂科拉人、曼代林人在米南加保人帕德里派的影响下,接受了伊斯兰教。也有一些巴塔克人不信基督教也不信伊斯兰教,仍保留传统习俗与信仰。
Dalihan Na Tolu
字面意思是三角火炉,象征稳定。按巴塔克人习俗,同一氏族的成员不能通婚。其女儿嫁给自家儿子的家族被称为hulu(嫁女家族),地位高于本家族,本家族相对于其是boru(娶女家族)。而其儿子聚自家女儿的家族被称为boru(娶女家族),地位低于本家族,本家族相对于其是hulu (嫁女家族)。对本家族来说,本家族的hulu与本家族的boru二者不能是同一家族。简单理解,就是娶自己母亲的兄弟的女儿是被允许甚至鼓励的,而娶自己父亲姐妹的女儿是被严格禁止的。巴塔克人的解释是:水怎么可能倒流。
巴塔人把亲属关系分为 三类:本家族成员(都属同一父系氏族),本家族的hulu家族的成员、本家族的boru家族的成员。巴塔人非常注重三者保持稳定的关系,严格遵守三者间的尊卑礼数。
家谱
巴塔克人的家谱叫做Tarombo,专门记录父系传承,这对巴塔克人是很重要的事情。
巴塔克人的传统宗教是万物有灵论,但是吸收了不少印度宗教因素。
起源神话
元初,只有天与海,没有陆地。天有7层,住着神仙们。而海底有一条巨龙。最高神是Mula Jadi Na Bolon,字面大意是“万物之始”。Mula Jadi 有三儿三女,他们结成三对夫妻,人类正是他们的后代。可是,对这几位最高等的神灵,巴塔克人极少祭拜他们。对于巴塔克人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要,只是在遇见重大困难时,才呼唤他们的名字。
陆地的创造者是Mula Jadi 的孙女Sideak Parujar。她觉得自己的堂兄,也就是未来的丈夫,相貌太丑,为逃婚决定离开天庭。她把一根线从天上放下,一直放到海面,她随线而下。她悬在空中很不舒服,又不想回天庭,Mula Jadi就送给了孙女一些土,让她能够站在上面。Sideak Parujar念咒语让脚下的土向四周扩展,这样陆地就形成了。可是巨龙被压在了陆地下,巨龙的不断挣扎将让陆地毁灭。Sideak Parujar在Mula Jadi的帮助下,制服了巨龙。她把一把剑卡在了巨龙的嘴里,用铁链锁住了巨龙。从此以后,巨龙一旦挣扎,地震就会发生。
此时Sideak Parujar的堂兄已化成英俊男子来到陆地上,2人结婚后生了一对龙凤胎,把子女抚养长大后,2人就离开陆地回到了天庭。这对龙凤胎后来结为夫妻,定居在多巴湖边的一座山上,2人的孙子当中有一位叫Si Raja Batakis ,Si Raja Batakis 正是巴塔克人的祖先。
灵魂观
巴塔克人认为人有二个灵魂,tondi(生魂)与begu(死魂,即亡灵)。
tondi是一种类似精灵的实体,存在于天上,当婴儿刚一出生,Mula Jadi 会派遣其中之一进入婴儿体内。一个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其体内的tondi决定的,tondi的强大程度决定人的命运。巴塔人产生某种愿望后,会认为是其体内tondi的愿望,自己必须实现,否则tondi会离开自己,意味着死亡。
tondi短时间内离开人体会让人生病,长时间离开意味着死亡。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被人施了魔法,tondi就会离开人体。巫医治病就是用法术让tondi回到体内,如果病人没有救活,意味着tondi已选择另一个人作为宿主。卡罗人会时常给自己的tondi献祭品,保佑自己的tondi不离开自己。除了人类以外,动植物,甚至农具等,都有tondi,但是远没有人类的tondi强大。一个人的tondi强大程度可以变化,比如可以吸收另一个人tondi的强度让自己的tondi变得更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自己的tondi尽可能强大。
begu是一种类似精灵的实体,人死后就会出现。关于begu的来历,一种说法是,人死后,其tondi会发生突变而成为begu。另一种说法是,人死后其tondi会回到天上,等待下一个进入新生婴儿的任务,而begu一直在人体内,人活着的时候begu处于静止状态,人死后将被激活。
begu非常迷恋人的身体,人死后begu一直在人体里,要等骨头腐烂才肯离开。关于begu的去向,人们说法不一,许多人认为有一个begu的世界,就是“亡灵世界”,也有人认为begu去了天上。
巴塔克人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将会为一位生前曾经有重要影响力的祖先举行盛大的仪式,根据仪式的级别,这位祖先的begu在天上的地位将会提高到某个等级。
保护神
家中的胎儿或者没长乳牙的小孩死掉,其亡灵(begu)将会成为全家的保护神。家人将为其在家中建一个祭坛,时常祭奠。每年会为其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在此之前会有一个洗头仪式。
意外死亡的家庭成员的忘灵(begu)也将成为全家的保护神,包括事故死亡、自杀、被谋杀、被雷劈死。家人将为其在家中建一个祭坛,时常祭奠。
基督教
1824年,2名英国传教士来到巴塔克人的地区,待了2周。1834年2名美国传教士进入巴塔克人的地区,不幸被巴塔克人吃掉。荷兰人范德图在荷兰教会的雇佣下,制作了一本巴塔克语语法书,以及一本荷巴词典,为西方人后来的传教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一批德国传教士于1861年来到巴塔克地区。1881年德国礼贤会的诺门森博士在巴塔地区建立教团。诺门森博士于1869年将旧约翻译成巴塔克语,约翰逊教授于1891年将新约翻译成巴塔克语。完整版的巴塔语圣经于1893年在棉兰印刷出版,根据当时的报道,这部圣经翻译得不太好,有许多错误,连巴塔克人阅读起来也觉得别扭。到20世纪初,大部分巴塔克人已成为基督教徒,这段时间,也是荷兰人逐渐控制巴塔克地区的时间。
巴塔克人中的保守派团结在巴塔克国王的周围抵御基督教文化。1878年,荷兰人以保护基督教徒的名义派兵进占巴塔克地区,与巴塔克国王一派发生武装冲突。1907年,荷兰人击毙了巴塔克国王及其随从,持续近30年的巴塔克战争宣告结束。
巴塔克教会
巴塔克教会(HKBP)于1917年9月在巴利盖(Balige)建立,1920年护理学院成立。1941年,卡罗人的教会GBKP建立。1942年以前,巴塔克教会由欧洲人领导,但权利不断下放给本地人。1942年日本入侵当地,巴塔克教会中的数千名欧洲籍教职人员被俘或逃离,巴塔人从此成为了巴塔克教会的主导者。
西马隆教会(GKPS)原属巴塔克教会的分支,教会用语也为多巴语,后逐渐采用西马隆语及习俗。1963年,GKPS从巴塔克教会独立。
伊斯兰教
曼代林人与昂科拉人属于南部巴塔人,他们的南面是米南加保人。19世纪在米南加保人地区,帕德里派(当地一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武装)与传统贵族发生战争,史称帕德里战争(1821–1837),在帕德里派的影响下,南部地区的巴塔克人(曼代林人、昂科拉人)大规模改信伊斯兰教。
取出尸骨洗刷重埋
居住在山里的巴塔克人(Karo Batak)的一些古老仪式看起来可能会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但是将家族成员的尸骨挖掘出来,却是一项神圣的、延续数百年的传统。为了纪念被埋葬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山腰间的亲人,这个部落的成员会将逝者的尸骨重新挖出。随即他们将尸骨小心翼翼地清洗干净,并将其放置于特殊修建的“颅骨房间”(skull house)内的另一具全新的棺材里。
巴塔克人的巫师精于传统草药,也被认为拥有超自然能力,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占卜)。巫医们常常借助一种叫做Pustaha的魔方书。魔法书的内容分为三类:1白魔法,包括病情诊断与治疗,被赋予魔力的草约,护身符,魅力符,等。2黑魔法,包括制作各种毒药,操作特定种类的精灵进行攻击,让别人迷恋自己的符咒,等。3占卜,其中包括用一种特定的日历来预测采取特定行动的吉日。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热带博物馆收藏有150本巴塔克魔法书,其中的“大魔法书”(The Great Pustaha)是最大的一本巴塔克魔法书,平放高度42厘米,所有页展开长17米。
巴塔克人允许男性婚前的同性恋关系。男孩在青春期离开父母,与十几位年长男性睡在一处,他们会引导新来者开始同性恋实践。
巴塔克人的某些部落崇尚着独特的宗教,相信人的力量可以通过食用被他人汲取,战俘和犯有盗窃、通奸等罪的罪犯是这种力量的主要来源。
为了更好地汲取这种力量,巴塔克人在人肉料理上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战俘被捆在树干上,由厨师将其头部拿走,血液会被小心地收集起来,与大米一同制成布丁,或者直接当作饮料。如果肉源来自罪犯,还需要他的家人亲自提供盐、辣椒、柠檬等调料,以示服从判决不事反抗。部落里的男人们接着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切割好的鼻子、耳朵、脚掌心会被视作最有力量的部分专门呈献给酋长,但手掌心、脸蛋、心脏和肝脏也会被当作上等佳肴交给地位尊贵的人。在烹饪时,人肉会涂好盐放在烤架上烤熟,同时洒入柠檬汁等调料,往往还会加入米饭——他们称人肉非常美味,马可·波罗在回忆录中描写道,巴塔克人会把骨髓也会敲出来吮吸干净。
但从18世纪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广泛开展殖民地,很快控制了苏门答腊大部分地区,经过几场暴力冲突,荷兰殖民政府在1890年立法禁止了食人行为,虽然有人声称巴塔克人直到20世纪初还在悄悄消费人肉,但相信自1816年这种行为就因为伊斯兰教渗入变得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