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2 22:32
阿列克桑德拉·尼柯莱耶夫娜·巴赫慕托娃(又译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夫娜·帕赫姆托娃),1929年11月9日生,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被认为是苏联音乐家中最著名和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战斗仍将继续》。
巴赫慕托娃1929年11月9日生于苏联斯大林格勒市的别克托夫卡镇。年纪很小时便表现出音乐天赋,开始弹钢琴和作曲。她被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附属中心音乐学校录取并于1953年毕业。在著名音乐家维萨利昂·舍巴林的指导下,她在1956年完成了研究生课程。
巴赫慕托娃在全苏联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据说她是勃列日涅夫最喜欢的作曲家,多次获得了苏联政府奖和苏联国家奖金(即原斯大林奖金)并担任了苏联和俄罗斯联邦作曲家协会的秘书。1990年巴赫慕托娃获得了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她的名字被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行星研究中心用来命名了小行星1889号(Asteroid# 1889)。
苏联解体后巴赫慕托娃继续活跃在乐坛。虽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但她并没有停止工作去颐养天年。我们仍不时看到她出现在俄罗斯各种歌曲大赛的评委席上,她和她的丈夫兼合作者、著名诗人尼科莱·多布朗拉沃夫(Nikolai Dobronravov)经常风尘仆仆地辗转俄罗斯各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我们同样经常可以从俄罗斯的报刊上读到关于她的生活、工作和歌曲的文章,俄罗斯的电台也经常播送她的歌曲和专题节目。九十年代以来,她已经出版了六张专辑CD,举办过数次专场音乐会。
巴赫慕托娃1929年11月9日出生于斯大林格勒近郊。这个有四个孩子的家是个好客的家庭,每天晚上总是朋友和音乐不断。主宾们轮流唱着古典浪漫曲,也唱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歌曲。她的父亲会弹一手好钢琴,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消磨在家里那架旧钢琴上。他还经常去俱乐部为人们演奏,有时还为上映的无声影片伴奏。他所领导的俱乐部乐队经常举办音乐欣赏会。小阿莉娅(巴赫慕托娃的小名)在家庭的熏陶下,4岁就第一次尝试弹钢琴。到7、8岁,她就能把父亲弹奏的影片《快乐的人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伏尔加—伏尔加》中的插曲一个音符不差地复奏出来。
阿莉娅的母亲虽然没有弹琴唱歌的音乐天才,但她也是一位有很好修养的音乐爱好者。无论严寒或酷暑,她一周三次带女儿去斯大林格勒(一程18公里)上音乐学校。她呆在走廊上一直等到小女儿放学。1941年,阿莉娅在音乐学校读完四年级,被保送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附校。她正打算动身,希特勒军队入侵苏联打破了小姑娘的梦想。斯大林格勒很快成了决战场,小阿莉娅一家也被疏散到大后方。
1943年,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开始全线大反攻。阿莉娅一家也从疏散地回到了老家。当时战争还没停息,废墟还正在清理,葬礼也经常举行,14岁的阿莉娅却吵着非要去莫斯科学习音乐不可。恰好做父亲的得到一个去莫斯科出差的机会,他就带上小女儿去报考莫斯科音乐学院附属中心音乐学校。阿莉娅被幸运地录取了。
在学校里任教的都是苏联当代最负盛名的大音乐家和大教育家。巴赫慕托娃后来回忆道:“这是我一生中幸福的时期——认真了解和真正发现俄国和外国古典音乐的开始。说起来,在莫斯科我才第一次领略到交响乐队的恢宏气魄。在这以前,我只在广播和唱片中听到。”
阿莉娅在附校的钢琴班学习。附校没有作曲班,但有作曲课。她的指导老师凭着多年的经验看出阿莉娅潜在的良好的作曲天赋,推举她在附校毕业后进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的维萨利昂·舍巴林教授。舍巴林告诫学生们说:“不要以为你们毕业后只是写写曲子教教书。要记住,摆在你们面前的,是要为苏联音乐的命运担负起全部责任来。”这位教授以他固有的崇高的公民感情,教育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创作负责,而且要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共同事业负起责任。他希望看到在自己的学生中间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
舍巴林教授是最早注意到巴赫慕托娃有歌曲创作才能的人之一。他的预见在1953年得到印证,当时音乐学院举办苏联红军日征歌比赛,5年级(毕业班)学生巴赫慕托娃的《骑兵行军歌》夺得了一等奖。过了几个月,巴赫慕托娃的毕业作品——1.康塔塔《瓦西里·焦尔金》;2.四乐章的交响组曲;3.群众歌曲《骑兵行军歌》——以“优”的成绩获得通过。舍巴林教授后来在《接班人》杂志上撰文对她的毕业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位有才能的音乐家。她的作品以明朗、清新、俄罗斯民族音色而令人倾倒。……巴赫慕托娃创作勤奋、顽强。她不怕艰难,所以我相信她往后的成就。”
巴赫慕托娃毕业后又进入研究生班。这期间,她潜心研究俄罗斯民歌和苏联歌曲的丰富传统,开始对歌曲创作发生强烈的兴趣。她后来虽然也写过舞剧、管弦乐曲、协奏曲,但成就最高的依旧是她的歌曲作品。
1958年10月上映的影片《在那一边》是叙述20年代共青团员们的斗争业绩的。巴赫慕托娃为影片写的主题歌《歌唱动荡的青春》用一条革命浪漫主义的线把昨天和今天——几代共青团员联结了起来:年轻一代从老一辈的手中接过十月革命的圣火,并且要世世代代接续下去。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不仅青年人爱唱,老人也爱唱。
共青团题材、青年题材,在巴赫慕托娃的全部创作中占着首位。列宁在和俄国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交谈时,在详细询问团员和青年的生活的同时,还对他们平时爱唱什么歌很感兴趣。在列宁看来,根据青年们爱唱什么歌,可以判断他们信仰什么样的理想,追求什么。巴赫慕托娃献给青年们的是些什么歌呢?我们只要列举一些曲名也可略见一斑了:《小雄鹰展翅学飞行》、《好样的姑娘们哪》、《我永不离团》、《团小组长同志》、《朝气蓬勃的一伙》、《爱情、共青团和春天》等。但仅凭曲名和题材内容来确定青年歌曲的性质未必恰当。事实上,可以说几乎巴赫慕托娃的所有歌曲(不论何种题材),都体现着青年人的气质、精神、情绪和感受。所以她的作品在青年人中间特别受到宠爱。
50年代末期,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上的水力发电站、输电线路、西伯利亚垦荒、征服宇宙空间……人们响应党和团的号召,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家乡,踏上遥远的征程,去建设火箭发射场,拦河大坝,在荒野上建起新的城市……巴赫慕托娃和另外几位作曲家、诗人和歌手也带上共青团的出差证去到布拉茨克水电站工地及其他地方深入生活。她和那些亲手创造着国家今天和未来的人会见。那些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认定了伟大的目标,全身心投入这一伟大的事业——激起了巴赫慕托娃的创作激情。由此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被公认为“苏联音乐史上的精品”的歌曲,如《输电线路—500》、《寄伊里姆河口的一封信》、《马尔丘克弹着吉他》、《心儿不可衰老》等,后来都收入在声乐套曲《泰加密林的繁星》(1962-1963)中。
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上天,这是苏联人引以为自豪的大事。巴赫慕托娃与第一位宇航员有多年交往和友谊,她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构思,写出了套曲《拥抱天空》(1965-1966),五年后,她又完成了套曲《加加林星座》(1970-1971)。苏联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在《加加林星座》首演之后评论道:“这部套曲不光是音乐和诗,那是纪念碑。是的,是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颂赞英雄的音乐纪念碑。构思复杂又很得体。要创作出无愧于第一位宇航员名字的音乐,这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巴赫慕托娃着手搞成了,她对此显然游刃有余。”这两部套曲与其说是歌唱加加林,毋宁说是在歌颂献身于人类并有着伟大心灵的苏维埃人。
巴赫慕托娃爱好体育运动,她和词作者多次作为苏联体育代表团的成员出席奥林匹克运动会。音乐学家卡普斯京写道:“比赛成绩不仅在记录表上,而且在巴赫慕托娃的歌曲中。巴赫慕托娃他们在莫斯科奥运会的出色工作,给了我们许多音乐、诗和歌,其水平毫不逊于我们运动员的成就。”巴赫慕托娃受人欢迎的体育歌曲有《胆小鬼不打冰球》、《体育英雄》、《马拉松》等,而最负盛名的是她为1981年莫斯科奥运会的纪录影片《哦,体育,你就是和平》创作的电影音乐和插曲(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幸福鸟》)。那些作品表现了人的进取精神——人在拼搏中的坚韧不拔,以及为达到新的高度而决不退步。
巴赫慕托娃有许多歌曲赞美劳动的诗意,如流传极广的《地质队员》、《司机》、《青年建设者进行曲》、《渔人之星》等。人们甚至说,1960年《地质队员》传唱之后,报考列宁格勒矿业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一倍半。从全国各地给作曲家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请求她写曲子歌唱医学生和捕蟹人、登山者和函授生……
巴赫慕托娃说得好:“我们走遍国土,我们和听众会面——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传统。为什么那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呢?我想,同那些我们为之奉献艺术的人们密切交往,可促进相互之间充实。这一过程是双方的。可以十分明确地说:不仅作曲家的音乐、创作造成了听众,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听众——劳动者和创造者——促成了新型作曲家的形成。”
歌曲是由词和曲组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我们在介绍巴赫慕托娃的歌曲成就时,不能不一提她的两位“黄金搭档”——诗人多布朗拉沃夫和格瑞本尼柯夫。她的大多数佳作都是和这两位词作者(尤其是前者)合作的结晶。他们共同创造和处理音乐形象和诗歌形象时,手法新颖,寓意深刻,结构精巧,往往别出心裁,独具一格。巴赫慕托娃的音乐语言真挚自然,精练集中,动听易记,难怪著名指挥家斯维特兰诺夫赞道:“一下子落到心中,久久地留在脑海里。”
巴赫慕托娃1975年因套曲《加加林星座》和歌曲《柔情》、《疲惫不堪的潜水艇》等荣获苏联国家奖;1982年又因《哦,体育,你就是和平》的电影音乐再次荣获国家奖。1984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她还荣膺过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她是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
全苏群众音乐委员会主席
国际“红石竹花”歌曲比赛评委主席(1968年起担任20多年)
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1968-1991)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曲家协会书记(1973-1995)
莫斯科市苏维埃代表(1969-1973)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主席团成员(1980-1990)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90.10.29)
列宁勋章(1979)
“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84)
劳动红旗勋章(1967、1971)
各族人民友谊勋章(1986)
列宁共青团奖(1967)
苏联国家奖(1975、1982)
“祖国二级功勋”勋章 (1999.12.27)
“祖国二级功勋”勋章,“勇敢与荣耀”勋章(2000.3.7)
2000年4月3日,因在“发展和加强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上所作贡献,获“弗朗西斯柯·斯柯利纳”勋章。
2010年5月6日获得由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亲自颁发的最高奖赏——“为祖国立功”一级勋章。
1976年,美国辛辛那提宇宙星球中心把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学家发现的小行星1889号命名为“巴赫慕托娃星”。
巴赫慕托娃还是伏尔加格勒市(1993)、布拉茨克市(1994)和莫斯科市(2000)的荣誉公民。
2002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国家级俄罗斯“热烈欢呼”音乐奖的颁奖典礼上,巴赫慕托娃获得了“活生生的传奇人物”的美誉。
巴赫慕托娃从五十年代初起开始创作生涯,早先主要从事交响乐和各种器乐的创作,写歌曲是在毕业以后的事,但歌曲受到欢迎和流行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她的器乐作品。她主要是为苏联-俄罗斯现代诗人的诗歌谱曲,作品既继承了苏联群众歌曲和民间歌曲的传统,从中大量吸取营养,又勇于借鉴外来的现代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段,不拘一格,融会贯通。她谱写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或深沉,或激昂,或轻快、或舒缓,各具特色,既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洋溢着青春、热情与活力,唱出了苏联-俄罗斯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心声。
此外,无论是在旋律的进行、和声的配置还是在伴奏的配器方式上,都采用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手法,让人听后久久难忘,因而深受苏联-俄罗斯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喜爱。在俄罗斯乐坛,有人甚至认为她是继杜纳耶夫斯基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之后,第三位最伟大的苏联作曲家。
她显著的成就和巨大的成功还体现在多个不同音乐门类里。她写出了几首交响乐,比如《俄罗斯套曲》(The Russian Suite)、为小号和乐团谱写的协奏曲(the concerto for the trumpet and the orchestra)、《青年序曲》(Youth Overture),又写了一些芭蕾舞曲,还为孩子们写了几首康塔塔,此外还有从1958年的《在那一边》开始到2001年的《因为妈妈》的一系列电影的插曲。巴赫慕托娃的丈夫,杰出的苏联和俄罗斯诗人尼科莱·多布朗拉沃夫(Nikolai Dobronravov)为她的歌曲谱写了很多歌词,包括三部电影插曲的歌词。
迄今为止,巴赫慕托娃共创作了400多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苏联-俄罗斯乐坛的经典之作。
1958年影片《在那一边》中的《歌唱动荡的青春》是她的成名作。在这以后的最受欢迎的歌曲还有:
《地质队员》,
《心儿不可衰老》,
《甲板上跳舞的姑娘》,
《500千伏安输电线》,
《马马耶夫岗的故事》,
《告别布拉茨克》,
《疲劳的潜艇》(又作《疲惫的潜水艇》),
《拥抱天空》,
《我们学习开飞机》,
《柔情》,
《小雄鹰展翅学飞行》,
《加加林星座》(组歌),
《他是一位棒小伙》,
《斯摩棱斯克的道路》,
《情郎你真好》,
《老枫树》,
《好样儿的姑娘们哪》,
《热雪》,
《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
《白俄罗斯》,
《别洛韦日的丛林》,
《体育英雄》,
《胆小鬼不打冰球》,
《我们青春的团队》,
《告别莫斯科》(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告别曲),
《又在继续战斗》(又作《战斗仍将继续》),
《旋律》,
《希望》,
《我们彼此相依》,
《想当年多么年轻》,
《葡萄藤》,
《我要留下》,
《爱我吧》,
《俄罗斯圆舞曲》,
《母与子》,
《先生们与女士之歌》,
《亚历山德罗夫之歌》
等等
此外,她还为二十多部电影谱过曲,其中一些相当著名(包括曾在我国放映过的《乌里扬诺夫一家》和《莫斯科保卫战》),写过不少交响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