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8 16:17
幻觉现实主义(英语:Hallucinatory realism)是一个定义文学作品风格或作家写作风格的术语,从1970年代以来它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幻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有联系,不过,幻觉现实主义通常特定为“梦”这种状态。
Hallucinatory realism
1975年,克莱门斯(Clemens Heselhaus)把幻觉现实主义用来形容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的诗歌, 尽管它是整体描述诗歌集的术语,不是捕捉令人惊奇诗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伊丽莎白·柯瑞美(Professor Elisabeth Krimmer)称赞幻觉现实主义,“过渡到梦幻世界更引人注目,因为它前面是一个详细描述的自然环境”。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林德勒教授在其论文讨论道:“幻觉现实主义:彼得·魏斯的《抵抗的美学》、《笔记本》,以及艺术的死区”(新德国批判,1983年)(New German Critique, 1983), 关于彼得·魏斯,林德勒谈到其剧作《流亡的托洛斯基》:“只在有限方面具有纪实性,相较于戏剧形式而言,毋宁说更适合以一种几乎幻觉的景象呈现。幻觉现实主义这样的艺术处理方法试图达到似梦般的真实性。”
幻觉现实主义这个词也出现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用来形容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 这个词被用在四种语言的官方新闻稿(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然而,在最初的瑞典语官方版本中使用的瑞典语是“幻觉般的敏锐”(瑞典语:hallucinatorisk skärpa;英语:hallucinatory sharpness), 并且使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颁奖词。
幻觉现实主义也被延伸到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使用, 如德国作家彼得·魏斯的作品、 法国画家汤米·温格尔的图画、 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马太福音》、 澳大利亚小说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我虚假的生活》、 凯文·贝克的小说《陋巷风云》。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hallucinatory realism
诺奖评委:中国媒体翻译错了 莫言是幻觉现实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说:“(诺奖颁奖词中)我们用的词是hallucinatory realism,而避免使用“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已经过时了。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马尔克斯或者福克纳好像莫言只是在模仿别人,这会贬低他的价值。我们的颁奖词更有幻觉、幻想的意味,他的想象力丰富,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他超过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 ”
”当然,我不否认莫言的写作确实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但莫言的“幻觉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主要是从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当中来的,比如中国的神话、民间传说,例如蒲松龄的作品。他将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讨论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例如《铁皮鼓》的影响,但我个人认为马尔克斯和格拉斯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他们真正的重要性在于让中国式的故事讲述方式变得合法了,他们让中国作家知道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艺术写作。“
”所以我想,将虚幻的与现实的结合起来是莫言自己的创造,因为将中国的传统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是他自己的创造。人们还讨论了其他人的影响,比如鲁迅,比如福克纳,福克纳创造了一个地方叫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意识到,我有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就是高密。就像鲁迅也有自己的鲁镇。“
”但是,高密县与约克纳帕塔法是非常不一样的。在我看来,莫言在他所创造的高密县中所做的是将世界上的不同地域集中起来。在高密没有沙漠,但在莫言的高密县有。同样,历史也在他的作品中凝聚起来,其中有二战的历史,也有当代的故事。在我心目中,一本书就像一个微观的世界,有自己的条件和状况,你可以进入其中体验。文学世界是一个双重世界,它是一个自在的世界,但与此同时,它会强迫外在世界显形,展现它的面目,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打开我们的眼界。例如,通过读卡夫卡的作品,我们用卡夫卡的眼睛来看世界,会发现我们从前没有发现的东西。文学的这种双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学常常被政治辩论所掩盖,人们常常忘记了文学是一个自在的世界。“
莫言:梦幻文字背后的现实足音
邱晓雨:写作给您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莫言:写作首先带来了表面的一些东西,带来了名声,带来了稿费,也带来了社会地位的变化,改变了自己的前途,这都是一些好的东西,外表的一些东西。
邱晓雨:有没有不好的东西?
莫言:不好的东西,我想带来了永远解脱不了的痛苦,是不是?
邱晓雨:是写作过程中的痛苦吗?
莫言:写作实际上它是一个过程,应该是痛苦和欢乐交杂在一起,幸福和痛苦纠缠在一起的过程。它要不断地翻旧账,让你不断的在现在、过去之间跑来跑去,包括夜里做梦,实际上也难以脱离这个境界。
邱晓雨:你经常会做梦吗?莫言:我每天夜里的梦是连篇累牍。过去还经常会半夜跳起来记述一个梦境,而且都非常清楚,就是有非常完整的故事情节。邱晓雨:我知道《透明的红萝卜》其实也是源于您的一个梦,是不是很多著作都是从您的梦来呢?莫言:有很多小说的情节是在梦里边产生的。邱晓雨:很多人觉得你写的东西很有梦境的感觉。不管是不是您真在梦里梦见的,落到笔上,落到纸上,它充满梦境般的感受。莫言:实际上从卡夫卡开创了一种仿梦小说。卡夫卡的很多小说,你认真一读,实际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梦境,包括他的《乡村医生》,他的《变形记》,你想想都是梦的一种。邱晓雨:要不然人怎么可能像甲虫一样。莫言:对,包括他的《城堡》。我们在梦里经常就是说,要进一个城,要爬一个坡,怎么都爬不上去,是吧?在梦里面经常被人追赶,在追赶的过程中,腿沉的几乎跑不快,越着急越跑不动,这实际上在小说里面写出来,就是很好的小说,特殊的一种状态。
邱晓雨:其实也没有完全脱离现实,所谓魔幻现实,这两个完全是接在一起的。莫言:对,我想梦境实际上是很多艺术产生的一种源头吧。邱晓雨:昨天晚上你有什么梦?莫言:昨天梦里面,我在上楼,上楼,爬一个楼梯,越爬不上去越怕,每爬一个格就觉得自己浑身都哆嗦,梦里经常爬楼梯,越怕越害怕。邱晓雨:你会分析这些梦跟你的心态有什么关系吗?莫言:爬楼梯,越爬高越怕,但是必须要爬,你想实际上就是在创作的一种描述,创作过程的一种象征。一个作家的创作,我觉得就是像爬楼梯,爬高坡一样,你一直想努力动弹,但是动弹不的,动弹的过程是困难重重,非常的恐怖,但是你必须克服种种的困难,继续往上爬。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成功地描写感觉、幻觉的作品,其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色彩迷离,令人惝恍。小说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特有的感觉不定性,叙述了一个迷人的“魔幻”故事。当中的幻觉描写非常富有诗意和情调。
发表于1985年的《枯河》是莫言最早的幻觉现实主义小说之一,小说借用了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回忆、现实、幻觉、感觉融合在一起,令故事诗意和梦境化。这篇小说被视为《透明的红萝卜》的姊妹篇,2004年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读本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