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师

更新时间:2023-12-23 20:04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直接建立在旧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之上,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主要基地设在广州黄埔。

历史沿革

绿营广东水师最早成军于康熙3年(1664年),水师提督驻惠州;至康熙7年由于海边平静而裁撤。嘉庆14年(1809年)复置水师提督,驻虎门海门营,达豪营,碣石镇标三营,平海营,归善城守营,潮州城守营,饶平营,黄冈协左、右营,龙门协标左、右营,高廉镇辖阳江营、电白营、碣州营、东山营等。兵力达2万人左右。

绿营广东水师合计各营战船约有400余艘,均为旧式木质帆船。其中最大的战舰是水师督船,也不过排水量数百吨,载12门前膛铁炮而已。这样的装备,缉贼拿盗尚敷其用,到了面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则相形见绌,不堪一击。

1839年林则徐

近代发展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在多次外敌入侵之时都首当其冲地成为国防前哨。近代海军兴起后,广东水师很快顺应风潮,开始了建设西式海军舰队的努力。

同治五年至七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六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鱼雷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远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作为一支独立编制的存在宣告终结。

舰艇资料

第一批: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1866-1868年),安澜、镇涛、澄清、绥靖、飞龙、镇海。

第二批:光绪八年至十一年(1882-1884年),德制11艘鱼雷艇:雷龙、雷虎、雷中、雷乾、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艮、雷巽、雷兑。黄埔造船厂建造炮舰广元、广亨、广利、广贞、广金、广玉。

第三批:光绪十三年至光绪十七年(1887-1891年),马尾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广甲、广乙、广丙、(这三艘是巡洋舰,是广东水师最大的军舰,自从这三艘军舰在甲午战争中被击沉之后,广东水师就再也没有添置过同等或者比这三舰还大的军舰),炮舰:广庚。

第四批:光绪三十三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1908年),日本炮舰: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鱼雷艇:湖鹏、湖鹗、湖鹰、湖隼。

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广甲” “广乙” “广丙” 1894年参加南北洋大会操北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海军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被击毁。广丙号威海卫海战结束后被俘,编入日本海军

主要战役

穿鼻海战

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3日)英舰在穿鼻洋(广州虎门口)进行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抗击。伤英舰一艘。英军败退,落海数十人。

关天培令军队向两船发炮还击,打断窝拉疑号船头,水师提督左营游击麦廷章连轰窝拉疑号船尾,英军在两方轰击之下,多人连炮跌落海。两个小时的战争之后,最终窝拉疑号帆斜旗落,边挡边逃,连同海阿新号一同遁去。在关天培收军之后,附近渔艇捞获英军军帽二十一顶,其他物事,不计其数。[1]

珠江海战

1840年

二月初五日,英军兵舰十八艘突入虎门,第二天向虎门发起总攻击。虎门失陷。坚守炮台,与英军浴血奋战的老将关天培以身殉职。二月二十三日,道光得到虎门失陷、关天培下落不明的奏报,决定再次增加广东兵力。加调广西兵2 000名,令其迅往广东,又将前调赴浙的湖广兵,改途迅往广东。派久历戎行的四川提督思齐慎为参赞大臣,令其星驰赴粤会同剿办。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初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道光先后调遣16 000名官兵赴广东,再加广东原有兵力,广东兵力不可谓不众,道光因此充满必胜信念,预言‘‘该将军等到后,自可一鼓成擒”。然而,就在增援之兵陆续到达广州后,英军于二月二十七日已攻陷了广州省河的第二重屏障清军严密设防的乌涌炮台。英国侵略者在相继攻陷虎门和乌涌炮台后,很快闯进省河,兵临广州城下。为了探听内河虚实,为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作准备,英军舰只暂时退离了省河。义律致书已到达广州的参赞大臣杨芳要求通商,以图销售已运到中国的鸦片和从中国得到英国急需的茶叶。杨芳和广东巡抚怡良,在英军大批集积时与之达成停战协定,规定广州商业照常进行,商船应当到黄埔去装货。他们还在给道光的奏折中为“旬日间一无动静”而沾沾自喜。道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在允许除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恢复通商时反对杨芳等准与英人通商的做法,他说:“英夷商船……断不准其通商。此次各国贸易,如有代逆销售蒙混影射等弊,即著严行查办,万不可稍存迁就之见,致逆夷得遂通商之欲。”道光提醒杨芳等,“所奏逆夷退出省河,是否仍在虎门以内,彼既深入重地,但能断其后路,不难聚而歼旃。著仍遵前旨雇募水勇,准备船炮,奋力合剿,朕拭目以俟捷音之至也” 48。自英国侵略者不断寻衅于广州后,先后有万启心、闽浙巡抚刘韵珂等奏请道光重新启用林则徐。然而,道光除了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二日令林则徐于广州“协办夷务”而外,不肯给林则徐新的任命。道光甚至在刘韵珂请求准予林则徐“戴罪自赎,饬令迅速驰驿赴浙”的奏折上加上如下朱批;“一片妄言,不料汝等有是意见,而又敢形诸奏牍,殊增愤懑也。”49道光在英军即将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的前夕,终于作出了重新起用林则徐的决定,这个决定无疑是很明智的。

三月二十七日,道光批览了杨芳、怡良关于广州通商的奏报,杨芳、怡良被英国侵略者因寻求贸易而实行的短暂停战所迷惑,认为英国“志在通商已可概见”,又以广州省城之锁钥“虎门既已失守,近省猎德、大黄窖等处亦俱被闯入,省城别无屏障”,各省调兵“皆不娴水战”,“无善策以操必胜之机”,还以英商货船所载洋米可作粤东接济之资等为由,力主“宜先准贸易,暂作羁糜”。道光对杨芳、怡良的主张大为不满。先是在其奏折上作了“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所见甚差’’的朱批。接着颁谕内阁,以“有意阻挠、怠慢军心”的罪名,令将杨芳、怡良先行交部严加议处。同时,道光在给军机大臣等的谕旨中严厉批斥了杨芳、怡良的所言所行。他说:“,陆续抵粤”,杨芳何以不痛加剿洗,乃迁延观望,有意阻挠,汲汲以通商为词。“是复蹈琦善故辙,变其文而情则一。”“杨芳等知迁就完事,不顾国家大体,殊失朕望。即所称货船附载洋米等语,全不可信,况鸦片来源,即在于此,又何以示禁令而除流弊。”道光明确表示:“此时更无他议,惟有进剿一法”,“断不准提及通商二字,坐失机宜。”

奕山隆文、祁坟于三月二十三日抵达广州,道光令奕山等“妥为布置”,“务当谋勇兼施,分路兜剿”,并令奕山等在进剿得手后,将英军占据之香港和寄泊之尖沙咀“尽行收回” 。

然而,奕山等到广州后,并没有遵照道光之令妥为布置,更没有发动主动进攻。在给道光的上谕中,奕山只是一味陈述“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谬论,为其怯懦畏战寻找借口。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当时,“粤聚兵虽众,守御尚无胜算,备攻具,巨木之运自西省,编扎为排筏者未成。水勇募自福建者千人,香山、东莞者三千,时亦未能骤集”。更糟糕的是,奕山对战、守毫无定见,起初赞成杨芳“待时而动,不可浪战取败”的羁縻政策,后来又为李湘棻、西拉本、段永福张青云等“密请开仗”的怂恿所动。四月初一日,奕山贸然决定分兵三路出击,乘夜攻击泊于省河的英军舰只。奕山将各路兵马调拨完毕派遣出城时,才把出兵的事情告诉杨芳。当天夜里,英船突受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第二天黎明英军即开始反攻。在此后的四天里,英军四出袭击,至初五日,英军舍舰登岸,没有遭到抵抗,即占据广州城北门外制高点四方炮台。其后,英舰“聚泊游弋,小舟如梭织,其兵船迭运飞炮攻城,沿珠江二十里间,环东西南三门外,炮声无片刻断”。当时作为统帅的奕山,于城中伏处一隅,一筹莫展,杨芳称病不出者三日,“时内外门万七八千,军令皆撤入内,都司守备以上,无一人在城外者”52。初六日,在英军攻城前,奕山遣人在城上“改换白旗,军帅以下,各换会印缴付保纯(广州知府余保纯)缒城出”,向义律乞降。四月初七日,双方达成停战协定。规定奕山等挈清军退驻离广州60里以外之地;限一星期内交出赎城费600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广州保卫战

1840年12月,琦善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1841年1月7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23][25]

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26]。2月26日,英军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26]。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5月22日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1841年5月24日,英军向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在此形势下,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27],接受英方条件,签订《广州和约》,英国不但不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著名历史事件

1909年5月的一天,在中国南海海面上,出现一支由清帝国三艘军舰组成的小型舰队,清朝广东海军提督李准亲率战舰前往西沙巡视。

巡视南海

一百年前,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率战舰前往西沙巡视,并在伏波岛刻石留念,除了重申主权之外,还给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

1909年5月的一天,在中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出现一支由清帝国三艘军舰组成的小型舰队,乘风破浪,向我国的南沙群岛驶去。三艘军舰分别为伏波号、琛航号、振威号。

伏波号由福建船政局在1871年建成,木壳炮舰。舰长66.5米,宽10.7米,吃水4米,排水量1258吨,航速10节,装炮7门。

振威号由福建船政局在1872年12月建成,武装运兵船,木质船身,排水量572.5吨,航速9节,装备6门炮。

琛航号由福建船政局在1874年建成,木壳运输舰。舰长66.5米,舰宽10.7米,吃水4米,排水量1358吨,航速10节,装炮8门。

在1884年8月23日中法战争的马江之役中,伏波号和振威号被击沉,琛航号负伤搁浅,它们经修理后,都转给广东水师。

船帆上飘扬着大清龙旗,水兵们筋骨强壮,训练有素。舰上有官兵170多人,包括化验师、工程师、测绘员、医生、工人。配备了充足的淡水和米面食品,可见出海前已有充分准备。指挥这支舰队的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他身穿武将袍服,腰挎宝剑,不时以长筒望远镜瞭望海面。

1905年,李准当上广东水师提督。在新的两广总督张人骏支持下,李准整顿水师,招收壮丁,淘汰老弱兵丁,加强训练,编成水师,并装备洋枪,购进英国军舰数艘。几年后,广东水师面貌一新,战斗力有明显提高。

1907年,李准就曾巡视西沙各岛,并在伏波岛刻石留念称:“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视至此”。巡视归来后,李准又请上级批准将西沙各岛重新命名,并得到批准。

在1909年这次巡海视察中,李准除了重申主权,还给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

据尚存世的《李准日记》披露:李准这次巡海视察抵达了南沙群岛,最远还到了曾母暗沙附近。由于浪高达到10余尺,舰船无法靠近。为保全舰船,只好返航。虽然是险象丛生,但幸无损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