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9:04
广惠寺华塔为八角砖雕砌仿木构楼阁式花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坐在同一方形基台上,总平面呈八角形,四正面通宽6.2米,四斜面宽3.5米,中央为主塔,四斜面各建一附塔,主塔与附塔之间为宽1.36米的内回廊。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塔高约40.5米,底层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状单层套室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偎依。套室各斜面有影刻的破子棂窗,各面转角处有砖砌依柱,柱上配置阑额斗。四个斜面的附塔联墙构成主塔副阶,中间各辟圆拱门,单檐布瓦顶。广惠寺华塔造型又有金刚宝座塔的意味,给人感觉整个塔造型富于变化。
广惠寺华塔塔身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四正面辟门,檐上为砖砌平座。二层正面置门,余面均设佛龛。三层塔身坐落于宽大的平座之上,因周无迴廊,骤然缩小。四正面留门,四侧面为斜方格假窗,其内为塔心室,室内供石质坐佛两尊,为唐代遗物。四层为塔之精华所在,塔身呈圆锥体,周身做壁塑,通体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其上为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瓦塔顶,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和宝珠。
广惠寺华塔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
广惠寺华塔是正定广惠寺现存的主要建筑,造型独特,结构富于变化。因塔身第三层以上八面八角的垂线有龙虎豹狮象及佛像等壁塑,形如花束,被称为华塔。其雕饰较为华美、布局较为独特,堪称塔苑一绝。华塔是中国古塔中的一种特有类型。
广惠寺华塔三层塔心室北壁前并列2尊石雕释迦多宝佛像,佛座上枋刻有贞观二年为太宗皇帝寿诞造像的题记。
塔心室为八角形,南面辟门,依北墙砖砌一佛坛,长3.06、宽1.3、高0.39米,占据塔心室近半。二佛像坐北面南,并排供奉于两个束腰佛座上。二佛像汉白玉石质,造型基本相同,其头与右臂皆失,左手、右足残损。佛体态壮硕,肩宽平,颈部有三道蚕节纹。结串珠项饰,身披袈裟,轻薄贴体,袒右肩,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左手小臂平置于腹前,结定印。袈裟覆双腿,裸露两足,下摆自两腿前自然脱出,呈半露莲叶形,褶襞平整对称。二佛背后双肩中部、腰部及须弥座后部两角处凿有长方形卯孔,应为安装背光之用。左侧佛连座高152厘米、像残高75厘米、双膝间最宽81厘米;右侧佛连座高155厘米、像残高78厘米、双膝间最宽82厘米。
广惠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正定八大古寺之一。因为寺内建筑仅遗存一座华塔,所以又称“华塔寺”。广惠寺华塔始建于唐,后塔毁,现存为金代遗物。
其一,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重修华塔记》载:“原其所初,始于唐之神尧高祖。”
其二,明郑贞撰《重修华塔纪》载:“是塔创于赵,修于唐;既毁于金之皇统,复修于金之大定也。
其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广惠寺多宝塔记》载:“建于隋,兴于唐,寺中有浮屠,高数十丈。”
其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修广惠寺塔殿记》载:“兴于魏隋之间,历修于唐宋之际。”
其五,清光绪年间修订的《正定县志》载:“广惠寺一名华塔寺,唐贞元中建。
其六,1994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在对华塔实施加固修复工程中,新发现了三处宋代游人题刻,其中两处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据此,广惠寺华塔的修建年代,当不晚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广惠寺华塔立面形象繁华富丽,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使之成为同类建筑中之典型代表。广惠寺华塔也是中国砖塔中造型较为奇异、装饰较为华丽的塔,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已被古建筑界所公认。
1961年3月4日,广惠寺华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0~18:00。
乘坐正定微公交正1路可达广惠寺华塔;乘坐石家庄公交130路,广惠寺站下。